Ⅰ 诺贝尔基金会是怎样评选获奖者的
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诺贝尔奖金章程提出9选人的研究单位发出请柬,以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为例,发出约650封信,分别寄给以下人员: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物理和化学奖的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前物理奖和化学奖获得者、瑞典8所大学以及科学院选出的40~50个大学和研究所的物理学或化学教授,以及外国的研究院和大型研究所的其他科学家,由他们提出9选人。评选的基础是3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诺贝尔奖金不接受自1推荐。9选人的提名必须在授奖年的2月1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的委员会。从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在9月到10月初这段时间里,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授奖机构。授奖单位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均秘密进行。奖金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可以发给机构。奖金一经评定,即不因有反对意见而被推翻。奖金颁发机构与国家无关。
Ⅱ 诺贝尔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诺贝尔奖金”的规则是什么
从1901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每年颁发一次“诺贝尔奖金”。为了纪念诺贝尔,颁发奖金定在他去世的日子即12月10日进行。受奖人不分国籍;奖金可以发给一个人,也可以由两三个人分得。
Ⅲ 从3100万到42亿,诺贝尔基金是怎么做到的
从3100万到42亿,诺贝尔基金是怎么做到的
2017年9月,瑞典的诺贝尔基金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万元),向获奖者给予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看到如此丰厚的奖励,瞬间就有当科学家的冲动!
诺贝尔奖成立于1900年,至今已经发了100多年,每年每项奖金都在100万美元左右。如此粗略计算一下诺贝尔奖至少发了几亿美元了,然后诺贝尔奖成立之初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为什么现在钱不但没花完,钱还越来越多呢?(2016年诺贝尔基金会资产高达42亿)
从3100万到几十亿,诺贝尔基金是怎么做到的?
诺贝尔基金会将基金分作两部分,大的部分用作“奖金基金”(约2800万克朗);剩下的部分,用来设立“建筑物基金”和“组织基金”,分别用来支付行政大楼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使用的大厅租金,以及五个诺贝尔学会的组织费用。
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让钱生钱,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的金额。
不过由于诺贝尔在金融领域相当保守,遗嘱规定基金只能投资“安全证券”,如银行存款和债券,导致产生的利息都跑不赢通胀。再加上战争、政府加税等因素,基金会的钱越来越少,诺贝尔奖的奖金在1923年一度缩水至114935克朗。
而重大转折点出现在1953年,当年免除税等利好,基金会还被允许投资股市和不动产领域,投资策略从保守转向积极。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伴随全球股市快速增长、楼市不断升值,基金会资产也随之暴增,到2016年已经达到42亿克朗。其中,基金会的钱主要投资股票(50%)、固定收益资产(17%)以及另类资产(33%,如不动产、对冲基金)。
Ⅳ 当时诺贝尔其人捐了多少钱做诺贝尔奖基金基金会是怎么管理应些钱的会不会全部发光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经济学奖六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主要基金的增长,是通过每年将它在当年所获净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附加资金,通过无法分配的奖金的利息,以及通过把这些无法分配的奖金的全部或部分(不低于三分之一),交付主要基金作为资本而取得的。每年将主要基金得到的净收入,扣除前面所提到的十分之一,然后平均分成五份,交给各奖金颁发机构使用。各奖金颁发机构,都将自己摊到的那份金额的四分之一,留下作为与奖金颁发有关事宜的费用,其余部份则交给各自的诺贝尔学会,每份金额的四分之三,构成奖金的款项。
除了组织基金之外,颁发各项奖金的部门还有由它们支配的“特别基金”和储蓄基金”,作为规定范围之内某些特殊目的的费用。
一切基金和其它财产,均属诺贝尔基金会所有,并由它来进行管理。
总而言之,主要基金的收入,在减去百分之三十二点五(即百分之十的附加资本,加上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中的百分之二十五,作为各奖金部门的经费),然后将它分成五个等份,就是每年颁发的诺贝尔奖金的金额。一九○一年第一次颁发的奖金,每份金额为十五万零八百克朗。现在的奖金,在票面上要高出百分之七十左右,当然在实际价值上,却要比这个数字低得多。从一九四六年起,基金会的财产和由此而来的收入,除地方不动产税外,其它税款均被免除。在这之前,总共交出的税款达一千三百五十万瑞典克朗。据了解,奖金获得者的所在国家,或者在法律上,或者在事实上,也对这种奖金免收所得税。
Ⅳ 诺贝尔基金会是怎么成立的
1848年11月27日,杰出的发明家、企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立下遗嘱,用他的全部遗产设立全球性的奖金,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和平五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为实现诺贝尔的遗嘱,1900年6月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逝世5周年之际,在瑞典庄严地举行了第一届诺贝尔奖授奖仪式。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所有者和实际管理者,并参与管理奖金的颁发,但不参与奖金的评定和审议,奖金的审议完全由4个研究机构负责。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及的颁发奖金的机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物理奖和化学奖;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文学院颁发文学奖;挪威议会任命的挪威奖金评定委员会负责颁发和平奖。每项颁赠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奖金数目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从31000美元到72000美元不等。1968年,瑞典银行增设一项经济科学奖金,1969年第一次颁发。评选获奖者的工作由上述4个颁奖机构在上一年的初秋开始。具体做法是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诺贝尔奖金章程提出候选人的研究单位发出请柬,以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为例,发出约650封信,分别寄给以下人员:瑞典皇家科学院成员、物理和化学奖的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前物理奖和化学奖获得者、瑞典8所大学以及科学院选出的40~50个大学和研究所的物理学或化学教授,以及外国的研究院和大型研究所的其他科学家,由他们提出候选人。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诺贝尔奖金不接受自我推荐。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授奖年的2月1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的委员会。从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在9月到10月初这段时间里,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授奖机构。授奖单位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均秘密进行。奖金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可以发给机构。奖金一经评定,即不因有反对意见而被推翻。奖金颁发机构与国家无关。
诺贝尔奖金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的授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而和平奖的授奖仪式则在奥斯陆举行,时间约在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获奖者通常要亲自去接受奖金。对于科学奖和医学奖,多年来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对于文学奖和和平奖,因其本身性质所关,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金经常被保留。
1901年12月10日下午4时,庄严隆重的诺贝尔奖金首次颁发仪式在瑞典王国首都宏伟豪华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里举行。无数的鲜花布置在主席台和大厅两侧。大厅里座无虚席,2000多名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这一年一度表彰在科学事业上成绩卓著的科学家的科学盛典。
4时30分,获奖者在诺贝尔基金会成员陪同下,步入音乐厅中受奖席位。在隆重的仪式上,基金会主席用瑞典语简明扼要地介绍得奖人的贡献。接着,获奖者登上讲坛发表演讲,然后在欢呼声中走下讲坛接受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荣誉奖状和诺贝尔金质奖章。大厅外面,大学生们组成欢迎的队伍,挥动彩旗,等待亲眼目睹这些杰出科学家们的面容。颁奖之日,整个斯德哥尔摩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在颁奖仪式后,专为获奖者举行盛大宴会。大厅里华灯齐放。出席庆典的有瑞典国王、王后和皇室成员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最后,宾客们翩翩起舞,庆典达到高潮。
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在20世纪科学史上,甚至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业绩。它对于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对于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起了有益的作用。它激励着人们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伊曼纽尔是一位技艺出众的建筑家。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
1842年,诺贝尔的母亲带领诺贝尔兄弟三人离开斯德哥尔摩去俄国的圣彼得堡,同在那里开办火药工厂的伊曼纽尔团聚。诺贝尔当时在三个兄弟中排行最小,但在家庭教师的教育下,16岁便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语言。
1850年,父亲派诺贝尔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去美国在船舶设计家艾里克逊指导下学习4年。在美国,他学会了有关机械制造的技术,掌握了物质燃烧后产生热、瓦斯膨胀可以变成力等科学知识。从美国返回圣彼得堡后,诺贝尔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军方订货大增,促使诺贝尔工厂借贷扩建工厂以满足生产。但在战争的第二个年头,英法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时,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投降。战争停息了,再也没有订购武器的人来了,诺贝尔工厂遭到打击。在战争中用借债不断扩建的工厂设备,都闲置无用了。1859年,诺贝尔一家开办的工厂破产,父母带着在俄国出生的小弟弟返回瑞典,诺贝尔兄弟3人留在俄国生活,不久,父亲在瑞典研制成盐酸火药,召阿尔弗雷德回去助一臂之力。
1863年夏,30岁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第二次重返斯德哥尔摩,投身于他父亲进行的将硝化甘油加入黑色火药的新火药发明中去。但是,他却对爸爸的发明置若罔闻,独自搞起在俄国着手做的研究工作。他研究的是先产生小爆炸,然后利用小爆炸引起大爆炸效应。经过50多次试验,1863年10月,他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的炸弹的引爆装置:雷管。矿山使用火药,便从此开始了。
阿尔弗雷德和父亲又积极筹建起工厂来。生意很兴隆,连瑞典政府也来登门订货。但是,在1864年,当这种炸药投产不久时,工厂发生爆炸,尔弗雷德的弟弟被炸死。瑞典政府遂下令禁止重建这座工厂。可是,诺贝尔仍坚定不移,继续从事这项危险的实验。他把实验搬到一只驳船上。他一干就是4年多,做了400多次试验,还是不能驯服硝化甘油这匹烈马。有一天,他把雷管点着后,瞪着两眼看着。突然巨响震天,烟雾弥漫,人们失声喊了起来:“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过了一会儿,从硝烟中冲出一个浑身乌黑、鲜血淋淋的人,他发狂地跳着,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诺贝尔并没有死。
1867年,诺贝尔发明的烈性炸药——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的混合物,取得了专利权,并且马上应用到开矿和筑路上去,大大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工效威信提高。后来,用这种炸药炸穿了阿尔卑斯山,提前好几年筑通了9英里长的隧道,节省费用500多万元。
安全烈性炸药的发明,使诺贝尔的工厂迅速发展,分布到许多国家。但他并不满足,继续努力,于1875年又发明了“无烟火药”。此外,他还在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发明,光是在英国就获得120多项专利。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的火药,虽然对和平生产有贡献,但也被用于战争,使许多人丧失了生命。
“我抱着和平的梦想,几次发明火药。可是,它却成了互相厮杀的武器。发明威力强大的武器用以消除战争,我这种见解究竟对不对?”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困惑了。这时,他结识了《放下武器吧》这本小说的作者兹特娜夫人。在她的这部小说中,充分表现出她那祈求和平的心愿。
1892年8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世界和平会议上,兹特娜夫人在会上大声疾呼:“消灭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会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意味深长地说:“看来,我的想法错了。对防止战争起作用的不是威力强大的武器,而是象你那样,向人们诉说战争的可怕,引导他们不发动战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和平。”
从这时起,他就想到诺贝尔奖金的事情了。后来,他给兹特娜夫人写了这样的信;“我想拿出一部分财产,设立一项奖金。这项奖金,在欧洲,授予那些为了实现和平的理想而做出最大贡献的人。”1894年,61岁的阿尔弗雷德在拯救瑞典的宝尔佛斯钢铁公司以后,叹息道:“我老了。的确已经疲惫不堪了!”他又说道:“我想过平静的生活!”
1895年,在他埋头研究混合无烟火药而被窃取研究成果,经起诉失败时,他由于气愤已极,身体逐渐不支,心脏病不断发作起来。
“我的生命不长了。是啊,写份遗嘱留下吧!”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想
“我在各国设立了诺贝尔炸药公司,赚了许多钱。我必须答谢奉还。”这时,阿尔弗雷德想到了在战争中使用的,他所制造的炸药,心象针扎般的疼痛。
“由于炸药,死了许多人。我得补偿!”阿尔弗雷德下定决心:留下一份有益于人类幸福与和平的遗嘱!
1845年11月27日,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写下了这样一份著名的遗嘱:
“我献出我的全部财产,用它的利息设立5项奖金:
一、物理学奖;二、化学奖。这两项由瑞典科学院选定。
三、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研究所选定。
四、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学士院选定。
五、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任5名委员选定。
上述各奖,希望授予最适当的人,国别不限。”
1896年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在他的桑里莫家里逝世,享年63岁。祈求世界和平的阿尔弗雷德的灵魂,化成了诺贝尔奖,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Ⅵ 除了诺贝尔死后遗产成立的基金会,那么诺贝尔奖资金来源还有哪些
按照诺贝尔当初的意愿,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额,应能保证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
诺贝尔奖资金来源还有瑞典银行捐赠,还有基金会利润等。
诺贝尔奖金现在共有6种,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有3种:物理学、化学、医学或生理学。另外3种为文学、和平事业、经济学。
诺贝尔奖金的颁发注重重大的科学成就,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证明这些科学家的工作成果确实对科学、对生产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坚持这一条,就保证了发奖对象基本上选得准确,保证了得奖的科学成果的高水平。另外颁奖委员会还注意奖励开创性的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工具方面的创造性研究。
Ⅶ 诺贝尔基金会是怎么挣钱的
诺贝尔的遗嘱上说,把他的遗产捐出存进银行,把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对社会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所以也可以说诺贝尔奖金就是诺贝尔庞大遗产的利息
Ⅷ 诺贝尔捐了3100万,119年却发了12.4亿,诺贝尔奖是怎样做到的
每年必刷屏的诺贝尔奖,已经告一段落,这里头的话题很多。譬如奖项花落谁家,譬如丰厚的奖金等等。这里头,有一个话题非常惹人关注,那就是诺贝尔生前,只是捐出了3100万瑞典克朗,结果这笔钱越发越多,有发不完的趋势。
由于正确的投资策略,诺贝尔奖的资产在不断的增长,到2001年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时,诺贝尔奖的资产高达46.3亿瑞典克朗。也是这一年,诺贝尔奖的奖金首次达到1000万瑞典克朗。相信未来,诺贝尔奖的奖金会继续攀升。
说白了,诺贝尔奖高额奖金发不完的秘密就是采用稳健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让资产不断的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超过奖金额度。这就是诺贝尔奖生生不息发不完的原因。诺贝尔奖的这一套投资方法和理念,无疑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Ⅸ 诺贝尔奖颁发原则是什么啊
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了《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遗嘱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个奖项同时颁发。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全世界为保护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这项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的“联合国——地球是一体”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地球是一体”协会在联合国的赞助下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其中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20世纪60年代约为7.5万美元,80年代约为22万美元,90年代达到1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5万美元)。2005年每项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诺贝尔遗产到底有多少钱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鲜花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诺贝尔奖特别是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有时仍受政治等因素影响。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有关评选的记录和候选人材料等,50年内都不得向外界公开。即使过了这一时限,也仅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员查阅。诺贝尔奖各颁奖机构都极为强调其严格的独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对评选结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 诺贝尔奖的纰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音乐厅内,物理学奖得主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颁奖。新华社/法新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首建于1786年,是以维护和发展瑞典文学和文字为宗旨的国家学院。18名终身院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公开宣布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根据古老的传统,退出文学院的院士名额将不添加,只有在现任院士去世后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当日出版的《瑞典日报》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原因是他对文学奖评委会2004年评选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满。
诺贝尔奖的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这个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和原则为:
——评选过程的第一步是推荐候选人。推荐者必须有一定资格,他们必须是: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某些国际性会议和组织的成员(和平奖)、各国议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和平奖)。任何人都不能推荐自己为获奖者。瑞典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结束,9月份左右推荐人把推荐报告递交有关评选机构。评选委员会在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讨论后,于10月中旬公布评选结果。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评审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
2004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到9月份时,各领域的获奖人已基本内定,然后由评委会召开大会正式决定。
——10月的第二个星期里,选出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选举结果揭晓,立即通知获奖者。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和平奖)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在瑞典,由国王为获奖者授奖。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6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10月第一周和第二周举行,各奖项的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