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丁仰振的人物生平
丁仰振出身农民家庭,年轻时任土楼乡黄里村建筑队队长,带领村里青壮年劳力承包建筑工程养家,凭借其脚踏实地的性格接下淮北电厂山洞项目获得第一桶金。随后几十年里其不断学习建筑行业知识,带领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了建筑业同行中的佼佼者。
1970.3.3至1979.8.9 土楼乡黄里村建筑队队长;
1979.8.10至1983.9.10 土楼乡建筑公司经理;
1983.9.11至1986.9.12 刘桥区建筑公司经理;
1986.9.13至1989.7.30 濉溪县联合建筑总公司经理;
1989.8.1至1998.10.30 相山区建筑安装公司经理;
1998.10.31至2009.4 淮北市杜集区建筑安装公司经理;
2008.12至2012年 淮北市美味宫商贸有限公司经理;
2010.1 淮北市古陶瓷研究会会长;
2010.12 振鸿鼎晟(北京)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档案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馆长(北京)。
『贰』 西安城墙的文物保护
建国初期,西安城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左”倾思潮的影响,西安城墙曾几度历经被完全拆除的危险,幸而在部分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国家领导和省、市领导及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的坚持下,西安城墙才免除了被拆除的命运,迎来了改革开放后命运的转折。
1983年开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复,墙体维修加固工程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按照清乾隆年间的墙体结构规格修复。到1990年底基本完工,完成以下两方面工程内容:墙体修复:1、墙体内测夯土包砖;2、封堵洞穴;3、墙体外侧帮补;4、城墙顶面海墁补砌;5、修复垛墙和女儿墙;6、补砌城墙内侧流水槽144个;7、新建、拓修马道(或踏步)13处;8、重建永宁门(大南门)月城;9、券修豁口门洞。
古建筑修复:1、环城建设工程开始后,首先着手维修、加固北门、东门的城楼、箭楼。1983年9月对北门箭楼南边地下的防空洞进行加固处理,使楼体从原来每天下沉8—9毫米控制到每天下沉1毫米。之后,有对东门城楼和箭楼进行全面修葺。2、1983年4月至1987年底,城墙上重建敌楼12座,敌楼参考清末示意图和有关资料设计,重檐歇山面阔3间2层,下层置廊柱。楼基长14.3米,宽9.1米,通高8.8米。3、在南城墙距南门城楼607米处原址修建魁星楼1座,根据现存框础设计,4坡攒尖,2层重檐,正方形,边长9.4米。4、马道门楼,为城墙内侧登城马道入口,门楼多为仿古牌坊式,新建马道门楼14座。5、仿古管理房,为城墙管理人员的工作场所,与城墙内侧的马道入口邻近,房形古朴美观,成为内环路沿途景点。6、南门闸楼,1989年5月与南门月城同时重建。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张俊清编纂出版的《西安胜迹》封面照片为依据仿制。楼内设吊桥的起吊设施,按《武备志》所述建成仿古绞盘式。1989年底完成主体工程,1990年9月竣工。
安全普查:
开展城墙文物安全普查工作,全面掌握“病害”情况。对“病害”部位划分安全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城墙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自2005年以来的城墙文物普查结果显示:1厘米以上裂缝214条、较大沉降15处、剥蚀28处、大的鼓胀5处、孔洞大大小小近2000个。
维修工作:
先后对城墙北段74#—75#马面塌陷和沉降、东段86#马面塌陷和裂缝严重部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含光门城墙断面一致和过水涵洞遗址除霉菌、除虫害、除盐害酥粉、夯土松动脱落回填等保护工作。2012年9月,西安的三次大规模强降雨为50年来之最,对城墙文物安全工作造成严重威胁。管委会对此及时采取多种措施,及时处理病害部位,尽力减轻雨水对城墙安全的不利影响。城墙仍有部分病害非常严重,86#马面沉裂、沉降及城墙基础空洞,60#马面裂缝、沉陷和空洞,玉祥门北侧43#马面城墙海熳严重裂缝和沉陷,32#马面墙体裂缝急剧加大,14#、16#—17#、26#、46#、86#马面等处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沉降积水等病害,景区对以上部位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维修。除了对城墙文物本体进行维护维修外,景区对四门城楼、箭楼,城上敌楼进行了油漆彩绘工程。
检测保护措施:
2005年开始,聘请专业单位对城墙重点部位进行全面监测,逐步建立城墙文物保护安全预警系统。2007年建立城墙智能化系统之一安全监控系统,设立监控室,全程安装摄像头61个,保护城墙安全。对南门城楼进行了修缮,对南城墙部分裸露墙体进行了包砌。按照城墙墙体及古建筑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分阶段、分重点实施维修。建立了城墙文物保护巡查制度,确定了城墙墙体外侧重点观测部位26处,安装了观测标志碑,确定了观测点和观测基准数。加强对城墙墙体及古建筑的日常巡查工作。在日常管理方面,公开招聘专业物业公司,对环城西苑、护城河试验段和城墙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对园林养护、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礼仪服务等项目进行委托管理,广大市民反映良好。环城西苑、护城河试验段已经成为展示西安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墙实行全天保洁也极大地改善了游览环境,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赞誉。
地铁修建保护:
地铁建设者以五项措施力保文物安全:①线路绕行;②盾构施工;③加固钟楼及城墙;④减震;⑤随时监控。西安地铁“避让为先、保护为主”的做法,有效保护了文物古迹。西安地铁二号线的建设为今后的各条地铁线路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确保今后西安地铁建设沿线文物的安全。
立法保护:
2006年初,法制局联合西北政法大学,制定了《西安城墙保护条例(草案)》这部规范西安城墙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同年,西安市人大第一次将《西安城墙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计划。2009年4月29日,《西安城墙保护条例(草案)》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审,并广泛征求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2009年8月28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西安城墙保护条例》。同年9月24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西安城墙保护条例》。
《西安城墙保护条例》09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并规定每年的11月1号设立为“西安城墙亲近日”。该条例由经省和西安市两级人大批准。这部条例是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也为西安城墙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做准备。《条例》鼓励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出资建立西安城墙保护基金,用于城墙保护;城墙墙体、城门、城墙内侧20米以内,城墙外侧至护城河外沿的区域以及四个城门内外侧的广场绿地均为保护范围,而城墙内侧20米到100米的区域和护城河外沿180米以内区域为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内乱涂乱画、排污、堆放垃圾、存储危险品或者其它可能损害城墙安全的行为都在被禁之列,擅自在护城河内捕鱼钓鱼也被明令禁止。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擅自利用城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利用西安城墙拍摄电影、电视、广告和其它音像资料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的,必须按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对于违反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管理机构可以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 “城墙亲近日”:
2009年11月1日,《西安城墙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同时举办城墙亲近日宣传活动。
2010年11月1日,围绕《西安城墙保护条例》颁布一周年,举行了城墙亲近日系列活动在南门吊桥广场举办城墙保护工作图片展。设立宣传台咨询,邀请儿童福利院等单位及市民、游客2000余人免费参观城墙,同时向市民游客发放《西安城墙保护条例》及《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11年11月1日,围绕《西安城墙保护条例》颁布二周年,举办“亲近城墙,共享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此后,每年延续《西安城墙保护条例》颁布日纪念活动。
学术研究会议:
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南京西安荆州兴城等4城市捆绑申报的“中国明清城墙”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山西大同和浙江临海两座城市也有申遗意向,加入到中国明清城墙保护的行列中。此举即为“4+2”模式。
2011年9月11-12日,来自南京、西安、荆州、兴城以及大同、临海6座城市的代表在西安召开了中国古都学会城墙保护专业委员会4+2城市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为六座城市的城墙保护专家和管理者搭建了切磋和交流的平台,并形成了城墙保护的“4+2”模式。
城墙申遗:
西安城墙自1987年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两次,西安城墙申遗的脚步迈进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之前便宣告终结。2003年,西安城墙管理所正式向陕西省文物局递交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报告。2006年12月15日西安城墙与南京城墙等一起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名录。2011年10月,委托省文物保护中心古建筑研究所编制《西安城墙申遗文本》,10月31日完成初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而且要保护文物的环境”。政府在为城墙保护创造更良好的周边环境,助推西安城墙申遗。2012年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安城墙位列其中。
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
2011年6月30日,西安城墙管委会召开陕西省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筹备会议。2011年7月21日,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管委会正式向市文物局递交关于成立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申请。2011年9月,在西安召开了中国古都学会城墙保护专业委员会4+2城市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宣告成立,这是西安市探索城墙保护新模式的尝试。
『叁』 谁知道华夏文化保护基金会
华夏文物保护基金会
注册地:中国-香港
注册时间:1996年
华夏文物保护基金会由董事会、宣传部、基金部、研究部及业务部几大部门组成,从事抢救、保护、研究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肆』 新中国历任书法会长
第一届:舒同
第二届:启功
第三届:邵宇
第四届:沈鹏
第五届:张海
第六届:张海
第七届:苏士澍
历届中书协主席简介:
第一届中国书协主席——舒同
舒同(1905-1998)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东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毛主席曾赞誉舒同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学书从颜体入手,又精研何绍基等诸家碑帖,转益多师,擅多种书体,尤长行书。历任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第二届中国书协主席——启功
启功(1912~2005)字元伯,满族,姓爱新觉罗,生于北京。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一反古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之说,特别重视结字。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博物馆顾问。
第三届中国书协主席——邵宇
邵宇(1919-1993)原名邵进德、邵蔚,辽宁丹东人。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参加新四军,历任苏中《江海报》总编辑、《苏中报》主编、苏中新华社副社长。1950年调北京工作,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画报》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
第四届中国书协主席——沈鹏
沈鹏1931年生于江苏江阴。少年从章松厂(清末举人)等人学习古文、诗词、中国画、书法。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赵朴初赞扬沈鹏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沈鹏诗作“清新挺健”。启功说:“仆私交沈鹏先生逾30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
第五、六届中国书协主席——张海
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早年隶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匀停,《封龙山》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自家风貌。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
第七届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
苏士澍1949年生,北京人,满族。少年时拜著名金石书法家刘博琴为师,中青年后师启功。兼习诸体,善以鸡亳作篆书、隶书,饶有特色。行书流畅含蓄,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汉,寓己意於古风之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
『伍』 居民是否可以自行筹资修缮古建筑是不是一旦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居民就无权修缮了
这个要看是怎么样个筹资,而且你筹资成功后要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要经过文物保护单位批准的。不是说你无权,而是你的这个权利是要经过批准。不能自行去修缮。
『陆』 雷佳音成为什么001号的非遗守护人
3月20日,水井坊联合水井坊博物馆在成都·东郊记忆举办“水井坊·非遗新生专项基金成立发布会”。水井坊品牌总经理范祥福先生表示:“非遗的传承,不是简单地保护,而是要做到继承和发扬,不断创新,从而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发起成立水井坊非遗新生专项基金的初衷”。
在新时代应该紧密贴合时代特征,深入浅出地调动全社会的热情,让这些古老的技艺,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些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名人的号召下,有越来越多像水井坊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品牌与机构,参与到“非遗”保护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中来。随着“第一坊”水井坊成立“第一支”白酒行业非遗保护专项基金,非遗传承必将开启全新格局。我们所要见证的,不仅是“文化复兴”,更是将“文化自信”渗透入民族的血脉之中,以此承载中国的大国崛起梦想,这是这个时代的盛事,亦是这个时代的幸事。
地大物博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之中,演绎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就像历时800余年的傣纸工艺,是西双版纳保留的最古老造纸术,被称为“雨林守望之纸”有着坚韧、耐用、抗腐蚀、防潮、无污染等优点;就像各种织锦物中难度最高的云锦,运用真金真银线,通过双人“提织”而成,是旧时皇宫龙袍的重要材料;就像薄如蝉翼的金箔,将金、银、铜三种原材料通过人工物理压制而成,广泛应用于建筑屋顶、佛像,甚至药材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一个特性,即它的存续是以人为载体。目前,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目前已有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列。
『柒』 陈清泉的作品收藏
1996年国画《蜀道人家》被银川美术馆收藏
2006年国画《长城万里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收藏
2009年巨幅国画《气壮山河》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3年国画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收藏
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创作《气壮山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创作《深山寺中传佛音》、中国人民大学创作《江山如画》等等。
『捌』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
雅昌创建于1993年,现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拥有北京、深圳、上海三大运营基地,以及杭州艺术服务中心,广州、广西两个办事处,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雅昌独特的“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将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将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服务与为大众提供艺术普及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创意文化产业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一、中国艺术品数据库
为了保存再现艺术品的原貌,供后人欣赏研究;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人类文明的印迹,雅昌近二十年精心打造《中国艺术品数据库》,通过现代IT科技,将所有珍贵艺术品的图文资料,以数据的形式永久地存储起来,填补了中国艺术品数据领域的空白,也是雅昌的核心资源和开展众多业务的资料和数据中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播、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永继传承。
《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拥有60000余名艺术家、2000多万件艺术品珍贵的图文资料;拥有最为先进的图像数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全面、高效、安全地采集和管理着中国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品的信息、图片、活动记录,被称作“中国艺术的四库全书”。
二、中国艺术品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
2000年,雅昌创建了“雅昌艺术网”。作为全球最大最权威的中国艺术品门户,雅昌艺术网是获取艺术资讯的首选媒体平台,是艺术品收藏投资者及艺术爱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已成为艺术界最为推崇的互联网品牌,拥有逾50万高品位专业精英会员、800余万人次日均浏览量,稳居美国ALEXA评测的中国艺术类网站浏览量排行榜第一名。是全球华人和喜欢中国艺术的国际友人,艺术爱好者必选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活动,是由雅昌艺术网于2006年发起,并联合数十家各类媒体共同举办,旨在对艺术界的艺术现象及学术动态进行年度性总结及展望的年度评选及发布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是全球华文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典。
三、国内艺术家资料和图片数据库
作为艺术家的朋友,雅昌致力于提升艺术家核心价值,以艺术家个人数据库为基础,建立艺术家个人艺术资料的“瑞士银行”,像贴身助手一样,为艺术家提供从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到出版服务、展览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的系统、一站式服务,满足艺术家的综合需求,目前,雅昌已经为超过4100位艺术家(包括700余位海外艺术家)建设了艺术家个人数字资产管理库,通过IPAD、艺术家官方网站等平台实现对艺术家个性化的服务,与艺术家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雅昌艺+作为艺术界最早专门为艺术家需求开发产品的品牌,对艺术家在宣传交流上的需求有着深刻的认知和了解。2011年1月,艺+巧妙地整合了科技元素和十年累积艺术家数据资源,全新打造艺术家数字资产管理IPAD版,为艺术家量身定制了展示及交流的最佳移动工具。
四、艺术数字出版系统
雅昌现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是雅昌数字出版的核心优势,为了顺应全球阅读数字化趋势,雅昌利用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资源,通过IT技术,网络,手机等多种电子阅读技术,用更加便捷的方式传播给终端客户,使其产生最大的价值。
经过拍卖公司授权,雅昌自行研发版权保护技术和体系,对拍卖图录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与详尽的拍卖数据、拍品信息、艺术家资讯等信息关联,形成独具特色的拍卖电子图录。
未来,雅昌将通过授权和版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开发艺术数字出版物。
五、独创的“雅昌艺品流动美术馆”
雅昌艺品是雅昌集团的新兴产业版块。多年研发、积累的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技术,通过与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家的合作,对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西方经典油画等艺术品进行高仿真复制,使“深居殿堂”的文化瑰宝走近寻常百姓,对当代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进行授权限量复制,满足艺术工作者、爱好者从事研究、教育、普及、收藏和欣赏的多样需求,实现了艺术就是生活的理念。
雅昌首创的流动美术馆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理念,由“高仿书画展、原作对照展、多媒体互动与艺术阅读体验、艺术讲堂、艺术沙龙”组成,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过数十场次的展览展出,深受群众欢迎。
雅昌已连续承办了七届“深圳(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艺术教育”为主线,以“流动美术馆”的形式,给广大观众送上了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之旅,在大力推动全民艺术素质教育的同时,旨在能为政府、学校、企业、家庭提供更丰富更贴心的艺术服务,进而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
六、顶级的书籍艺术品创作中心和艺术书籍制作中心
雅昌将书籍定位为艺术品、奢侈品、收藏品、装饰品、礼品和艺术普及教育的良好工具,与艺术家、设计师、高端品牌共同完成艺术书籍的制作和书籍艺术品的创作。
自创立以来,雅昌制作的图书已超过60000种,3亿多册。为近6万名艺术家、230多家出版社、100多家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以及近30个国家的艺术和商业客户提供了高品质的艺术品制作服务。
雅昌连续荣获美国、德国、香港等国际大奖近300项,囊括所有世界顶级印刷技术最高奖项,并承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国家领导人新年贺卡等重大项目的印制服务,形成“国有大事,必有雅昌”的“中国文化名片”。
七、中国五星级优秀企业公民
雅昌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将雅昌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让承担社会责任成为雅昌人以及雅昌影响所及人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近二十年以来,雅昌通过现代IT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传承和发扬。雅昌历经近二十年精心打造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保存着最完整的艺术品资料数据,以此为核心,为古代、近代艺术家建立数字资产库,传承文化印迹;并统计发布艺术家、收藏家公益榜,倡导艺术背后的慈善力量,弘扬艺术家收藏家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推动文化公益,传播社会文明。
2008年,在雅昌成立十五周年之际,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郑重立下企业遗书:“不管雅昌将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保存的数据不属于某一个人,也不属于某一个企业,它永远属于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2010年,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项目被评为“中国企业公民优秀项目”。
2006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雅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6-2011年,雅昌连续六次荣获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授予的“中国优秀企业公民”称号,被授予企业公民最高荣誉——“五星级优秀企业公民”;董事长万捷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称号。2007年,雅昌被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授予“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2008年,雅昌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
2010年,雅昌作为主要发起人,与故宫和社会知名企业家共同成立故宫会和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保护和传承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雅昌,努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版权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玖』 齐欣的简介
齐欣,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承担多项国家与专项相关课题研究,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传播与公众参与体系。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硕士生导师、特邀研究员。
自1985年开始参加工作,齐欣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至今没有换过部门。曾获全国好新闻特别奖、中国记协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奖、第三届全国法制好新闻奖。
文化遗产传播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推广者。齐欣率先在国内提出“文化遗产传播”的理念和定义,并且正在努力搭建文化遗产传播的理论架构。齐欣是“遗产小道”这一公众体验方式的创建者,并由此成为文化遗产体验线路的规划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归创业周刊》的实习生指导老师,主要向实习生讲授“以编辑为核心”的传播流程。经过持续多年未曾间断的努力,已经形成一个以齐欣为核心的、以来自超过10所国内高校的实习生为主体的社会公益群体。这个群体的名称为“404”,是国内汇集文化遗产传播研究成果最多、提倡实践参与方法最多的,国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社会公益品牌。
在编辑工作之外,齐欣的工作主要分三类:第一行走,第二写作,第三讲授。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归创业周刊》主编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传播与公众参与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理事
中国景观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理事
罗哲文专家助手(曾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曾任)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曾任) 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进入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至今。
2005年,开始担任罗哲文专家助手。
2008年,担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8-2012年,三次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总撰稿。 Qi Xin is a gra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 is now a Senior Editor of The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 He is also a tutor to the students of Master’s degree in Xiamen University. He had been appointed as Vic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Grand Canal Committee, The Cultural Relic Academy of China.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Committee, Chin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oundation (CCRPF).
Meanwhile, 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Protection Alliance, the Head of Special Committee of Chinese Landscape & Village Protection, and also member of Metal Artworks Committee, China National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Qi Xin remains committed to the pursuit of promoting of cultural heritage's value and buil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system through taking lead of several national scholarship research projects.
『拾』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主要业绩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文明未曾中断的唯一国家。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作为历史化载体的文物。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等等数达四十万处,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六万余处,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一千两百多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一百零一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三十一处。收藏展示可移动文物的博物馆达二千座,馆藏文物一千二百五十万件。丰富多彩的文物是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