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兰香基金会

兰香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8-28 07:00:04

Ⅰ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

八国联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奥8国组织的侵华联军。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陆续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6月19日慈禧决定对各国宣战,21日下宣战诏。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众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8月27日,清政府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求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国政府订立《辛丑条约》。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Ⅱ 求一篇北京科技大学要求的《师韵》读后感。。

师韵兰香
60年,是水滴石穿的坚持,是聚沙成塔的集聚;60年,是春蚕到死的无悔,是蜡炬成灰的奉献;60年,是厚积薄发的等待,60年,是从钢铁走向科技的飞跃。
我不清楚人生可以有多少个六十年,也不清楚一个人可以在六十年中做多少件有价值的事,但我却看见了有如此多的人,如此多足以称得上震古烁今的院士们,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六十年无悔的奉献给北科,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是他们的努力,才哺育着钢铁学院成长为今天的北京科技大学。
是他们的梦想,才孕育出北科今天求实鼎新的学院精神。
院士这个遥远的称呼也因为北科这个共同的梦而变得温馨可亲。
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我自然而然的把和我一样是普通人的院士们神话了。他们有着最最伟大的梦想,有着最最坚贞的品格,有着最最能吃苦最最能奉献最最能坚持的信念。他们全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搞研究,嘴里满是听不懂的各种专业名词,手不离笔的永远在演算着一个个复杂的公式,拿着花花绿绿的药水翻来覆去的尝试着验证着每一种微小的可能。院士的头发应该是花白的,稀疏的,身材总要是发胖的,矮小的。因为仿佛只有这样不起眼的外表才能够凸显出他们精神的伟大,鲜明的对比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我真心的崇敬着他们,却着实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
直到我读过了《师韵》这本书。或者,我更愿意称它为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第一次感觉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院士们是那样的亲切,和蔼。第一次觉得我们这个词包括了他们。
他们不是什么神一般的人物。他们也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寻求帮助,也会需要老师的教导,父母的鼓励,也会和朋友喝酒谈天,也会因为成为了父母而兴奋喜悦,看见前辈偶像也会紧张脸红,他们也有自己固执的习惯,也有享受生活的小情调。
只是,在面对人生时,他们更加懂得面对,懂得承受,懂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怎样用自己的身躯去挺起国家的脊梁。
就像是一块钢铁,北科在六十载的锻造中慢慢成长,也锻造出31位与北科共同成长的钢铁般的人物,与北科的名字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
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先生,六十余载坚持教书育人,著作等身。徐匡迪院士在徐老九十生辰的时候也说:“徐祖耀院士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怀大爱的榜样,是淡泊名利求报国之典范。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材料学家,也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名师。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慧眼识才,发掘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我国材料学发展的领军人才。”作为院士,徐老为国家挣得荣誉,作为教授,徐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国家领军人才,作为学生,徐老饮水思源,勤俭节约,捐出积蓄创立“徐祖耀基金”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徐老这正直伟岸的风骨,坚韧不拔的品格,两袖清风的作风,不正如苍茫的雄峰峻岭,巍然屹立于华夏大地,是为万千学子树立的榜样么?他对青年人的培养与期待,不正恰似那高山之于登山者,渴望着看到朝气蓬勃的后辈在神舟大地上激荡起更高的发展浪潮么?
计算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崇愚先生,1988年以来,在金属缺陷电子结构方面出版论文60余。1998年以来合作出版学术专著三本。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获两项国家发明奖。儿时的坎坷无法成为他前进的阻碍,坚毅的梦想铸就他攀登的阶梯。他坚持教育学生:"科研必须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内涵,必须要以创新为动力,让创新成为一种科学素养。”
王老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一种人生,可以承载怎样的内涵;一种选择,可以传递怎样的信念;一种付出,可以滋润多少求知的心灵;一种精彩,可以绽放出怎样的四射华彩。书留春秋在,道与天地参。王老的师者风骨,贤者气象,所谓智哉也。
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先生,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理,至今在英、美、德、日、俄学者中仍为贝茵体形成机理的主流学派。自1948年至今,一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贝氏体切变机制,在钢的过热性能及合金钢的贝氏体相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发展成世界这一现象的主流学说。虽然历经“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饱受战乱折磨,柯老却始终不曾动摇过求学的决心,多次出国留学取得多项博士学位。
百川东流入海,聚溪流而不息;壁石屹立千仞,纳广博于有形。柯老就是这样一位谦和温厚的老者,像极了蓝色的海川,温和、睿智而渊博,作风却又如淬炼的钢铁,严谨、热情而坚韧。
巾帼不让须眉。
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女士,从教40载,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她以实验室为家,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以致晚上回家扭伤了脚尚无人知晓,是有名的“工作狂”。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出差下厂试验。在工业生产试验现场,她临阵指挥,亲自操作,满脸油污,年过花甲仍然在工厂通宵熬夜,坚持要取得最佳试验效果。也正是由于她的这种精神,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人们的想象之中,机械工程领域是一个充满了“阳刚之气”的世界,庞大无比的机器轰鸣,生产车间的钢花四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适合女生的专业,钟老却毅然决然的投身建设,在太钢和鞍钢,她与工人们一起抡大锤,倒夜班;在洛铜和武钢,她领着学生在生产线上学习,为抢修机器故障,在几层楼高的庞大设备上爬上爬下,一天下来满身的油泥。她顶着机器的轰鸣声现场教学,对一组组的学生反复讲解,等到学生们都弄明白了,她的嗓子也已经哑的说不出话来了。作为一个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女战士,钟老也被大家尊敬的称为“铁姑娘”。
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破密之心并且终身热情不减,钟老用满腔的热情在冶金机械这一“傻大黑粗”的世界中掘取宝藏。
太多的院士像徐老、柯老和钟老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在他们身上我真的看到了理想的力量。诗人流沙曾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而我想,这些从北科走出的院士们,正是那星星之火的种,是那引路的灯,是那让人翘首企盼的黎明!
正是他们,为我们劈山碎石开凿出通向未来的路;是他们,为北科编织出飞向明天的翅膀。他们是前辈,是老师,是在时代洪流中劈浪斩波的勇士,是在历史中开拓创新的领路人!
而我们要做的,正是将前辈们的精神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并且不断的与时代相结合,融会贯通,继往开来。老师们的年龄虽然已经老去,但是老师们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弘德育人,师韵兰香。老师们正如那生于幽谷的芷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为君子而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老师们所散发出来的淡泊和高雅的品质,正是君子的标榜,是我们每一个北科人的榜样。
师从北洋,教承冶矿,北科的前六十年是茁壮成长的六十年,肇造华夏,兴国安疆,北科的前六十年因为前辈们的带领,可以骄傲的说北科确实做到了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然而,北科未来要走的是更长的路,。未来的六十年将是我们的六十年,是我们与北科一同接受锻造,一起成长的六十年,我们必须要牢记学风以谨,实践为尚,刚柔并进,德才昭彰的原则,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北科人,才能够不辜负前辈们的希望与寄托,才能不辜负我们自己的人生,不辜负北科交给我们的未来的六十年。
吾青年之盛智,如天光之正当。为中华之崛起,镶北科之华章!这句话不仅仅是口号,是我们每一位北科人努力前进的动力,拼搏奋斗的美丽梦想,更加是流淌在所有北科人心底里相同的血液,是大家对北科美好明天的祝愿与希望

Ⅲ 个人很喜欢张火丁,有哪位知道她的确切出生年、月、日

程派青衣张火丁,1971年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启蒙老师王兰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深,成为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她先后向赵荣琛学习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红鬃烈马》和《春闺梦》等戏,又系统学习了程腔的咬字、发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领,受益匪浅。
张火丁天赋极佳,学戏扎实,悟性好,深得程派艺术的精髓,艺术功力大长,台上颇有光彩,她主演的《锁麟囊》,行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鲜明,独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丰富多彩,处处传神。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1995年,张火丁调人中国京剧院,先后塑造了《北国红菇娘》之杨贵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绝路问苍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评。1996年被中国京剧基金会评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底,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全面展现其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年轻的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凤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张火丁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Ⅳ 什么叫程派

程派唱腔最能体现年轻女性忧愁、悲伤、挫折的内心世界。唱腔优美,跌宕起伏、如泣如诉,另人回肠荡气,美不可言。程派后继有人,有一批年富力强的艺术家,如李海燕、刘桂娟、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等。程派的创始人是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

程砚秋满族,1904年生于北京的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1958年病逝。他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早年艺名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御霜。1932年易名砚秋。

张火丁
程派青衣张火丁,1971年生于吉林白城,自幼酷爱京剧。15岁时弃评改京,独闯京城求艺,启蒙老师王兰香。1986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京剧科,工青衣。1989年毕业后考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1990年起向著名程派教师李文敏学习程派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张火丁正式拜师程派传人赵荣深,成为关门弟子;得其真传,她先后向赵荣琛学习了程派名剧《荒山泪》、《锁麟囊》、《文姬归汉》、《红鬃烈马》和《春闺梦》等戏,又系统学习了程腔的咬字、发音、行腔及表演上的要领,受益匪浅。
张火丁天赋极佳,学戏扎实,悟性好,深得程派艺术的精髓,艺术功力大长,台上颇有光彩,她主演的《锁麟囊》,行腔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鲜明,独具程腔的魅力;其表演身段丰富多彩,处处传神。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
1995年,张火丁调人中国京剧院,先后塑造了《北国红菇娘》之杨贵珍人火醒神州》之珍妃,《绝路问苍天》之祥林嫂等形象,受到好评。1996年被中国京剧基金会评为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
1999年底,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全面展现其艺术才能,获得成功。年轻的张火丁唱、念、做、舞颇具大家凤范,其表演突出了程派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个性。张火丁是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Ⅳ 京剧程派简介(急~~~~~~~~~~~~)

程派确实是艺术水准很高的一个艺术流派和表演演唱方式。
但是,个人觉得现如今所谓的程派和当年程砚秋先生的程派的已经基本上不是一回事了。
多年以来,所有的报道或媒体都说,程先生的嗓音有缺陷,因而才导致了程派的诞生。但实际上,唱戏的人,哪怕是票友戏迷,你跟着程先生的录音试试,就知道他的嗓音有多高了。所以,他的程派其实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他对艺术,对京剧,对演唱的一种精深的理解,是结合了自身条件后的一种艺术产物。
他本人的演唱时极其自然地,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也丝毫没有刻意斧凿的痕迹。
火丁的程派受自赵荣琛先生这一脉,赵基本上忠实的继承了程派的衣钵,但个人条件和程先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程派就是让李世济之流搞乱的,搞得大家对程派不断的曲解,不断的误解,不断的曲解。君不见每每乐声响起,李在台上摇头晃脑、乱走乱动的模样,哪里能看出来美感?至于唱,为了追求像程派的效果,嘴型夸张到极点,哪里像个旦角不可否认,李世济对程派戏曲音乐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当然,这也得益于他的丈夫是为不错的琴师。但李对程腔的某些唱腔特点过分的极其夸张的夸大确实令人反感。她的表演几乎一无是处,基本上谈不上表演。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史依弘在一次燕升访谈时说,她打算演程派《锁麟囊》之前,曾多次认真研习程先生本人的演唱,说她发现程先生的唱其实很自然,并不像外界理解的那样,只要一说到程派,就特别到让你可以一耳朵听出来。他的唱也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大部分还是和其他人一样的,他还曾拜梅兰芳先生为师。

我以为这才是真知灼见!流派与流派之间本身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正的大师,真正的高手,他是可以举重若轻的,他不会纠缠于一点,他要给人一个整体的艺术美感。所以,晚年的梅兰芳,他的扮相,他的嗓子,甚至演唱时的音韵都无法和年轻时期相比,也无法和年轻的女孩子演员相比,但大家看他,还是有美感,就是因为他给我们的是艺术上真正的大美感。以自己一身的表演,歌唱,眼神,台步传达给我们他想要塑造的人物,这就是京剧,这就是戏了!

阅读全文

与兰香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