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99年9月22日台湾李博士为杭州小钱做骨髓移植的新闻
http://www.zjwst.gov.cn/art/2008/7/15/art_177_38834.html
两岸拯救白血病患者陈霞的行动,在六月十三日九点三十分完成了第二阶段“花莲抽髓”,骨髓已离开慈济骨髓捐赠中心飞往台北,将从香港转道上海至苏州。
此时,所有关注陈霞和白血病治疗研究的人都从心底感谢一个人。没有他,陈霞就没有今天的一线生机;没有他,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将会陷入对生命的绝望。他就是被医学界誉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博士。
李政道博士是当代国际著名骨髓移植配型专家。李博士一九三五年出生于台湾,一九七二年获美国RUTGERS大学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为了让那些不幸患上血癌的同胞能够拥有再生的机会,李政道于一九九二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裔骨髓资料库。
一九九三年十月,由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证严法师发起,由李政道着手组建的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正式成立。李政道担任了该中心基因和免役实验室主任。
李政道为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指导下,骨髓捐受双方基因分型检验准确率得以迅速提高。目前该捐赠中心已向世界捐赠骨髓二百五十例。其中,海峡两岸联手合作非亲缘骨髓移植手术已经达到了八十五例。
李博士特别想实现的愿望就是,能够看到祖国大陆建立一个庞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他希望将来也有机会把大陆的这些捐赠者的骨髓,送到台湾的这些白血病和医生手上。两岸的这种交流,是他最高的希望。
② 请问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客服是多少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客服电话:
0512-65162551
以上信息经过网络安全认证,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请以官网信息为准。
官网客服信息请点击:http://www.tzuchi.org.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07&Itemid=192
③ 慈济基金会的简介
1991年,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援助孟加拉飓风灾民,从此开启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慈济基金会成为一个覆盖全台湾的财团法人。
2008年2月27日,中国国台办正式批准在中国大陆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并成为首个由非大陆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间基金会。
2010年7月19日,联合国上午十一点钟召开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大会,会中正式通过“佛教慈济基金会”(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慈济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教育,被誉为“台湾的良心”。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慈济踏上了大陆的土地,从1991年开始累积至今日于2010年8月20日下午举行『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大陆江苏省苏州书院成立的正式挂牌典礼。2010年八月二十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由衷地感恩。「结缘也二十年了,这一念心充满了感恩啊!虽然我无法亲自到当地,可是在遥远的此方,我也以最虔诚的心来祝福,来感恩。」
「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1966年由证严上人创办于台湾省花莲县;慈济为兴办医院向省府申请「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1980年1月16日获立案通过;然而,因为照顾的对象遍及全台,为此又向内政部申请全台性的财团法人登记,于1994年终于完成全台性的财团法人登记。
「财团法人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立足台湾、宏观天下的慈善团体,四十年来在台湾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建设、教育建设、社会文化等志业。 慈济的主要志业:“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即慈善、医疗(如慈济医院)、教育(如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慈济小学、慈济中学)、人文(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大爱电视、经典杂志、檀施会、慈济月刊、外语期刊)、国际赈灾(如援助川缅)、骨髓捐赠(慈济骨髓数据库)、社区志愿者(慈济各分支会所)、环保(如慈济环保站)四项, 统称为「四大志业」;
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居住小区志工、国际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脚印」。
慈济推展其志业时,普遍以证严法师的“普天三无”为原则,即所谓“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动所谓“佛法人间化”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该基金会之慈善事业运作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国度。团体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种族的志愿者。 1966年证严法师经历“一摊血”事件及“三修女”的来访,决心“消灭贫穷”,在花莲普明寺成立慈济功德会。功德会成立初期,便开始从事社会救助事业,故证严法师常言:“慈济以慈善起家。”
从感恩户(即“慈济照顾户”)的个案调查、复查,赈灾的勘灾、造册、发放等,皆是由多年的关怀、多次的赈灾经验中,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除了让被照顾者安身外,也要安心。进而再启发被照顾者的善心,达到“善的循环”。 证严法师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救济后,证严法师发现“因病而贫”、“贫病相依”现象。1972年“慈济贫民施医义诊所”在花莲市开设。开启了医疗志业中之“医疗站”、“义诊”之关怀方式。
1979年5月法师在静思精舍之慈济委员联谊月会中,提出了兴建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的构想。而为了启建医院,向台湾省政府社会处申请成立“台湾省私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获立案通过,始得已筹募慈济医院之款项。法师及慈济委员一方面在全台湾发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动,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寻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访精舍,询问法师是否放弃建院想法,法师便向拿出帐册向主席说,如果建院失败,将会退还所募之款项,主席见言:从来没有一间寺庙会将捐款退回。便向蒋经国总统回报此事,三天后10月22日总统亲临精舍。法师便向总统再度提出寻求建院用地的构想,总统允诺,指示花莲县府设法协助建院用地问题。后历经三次换地,两次动土,终于在1984年4月正式兴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启业。
这也源于而慈济医院秉持救人为先的观念,成为全台湾医院立下免缴住院保证金之先例,尔后卫生署要求全国医院也比照办理。在台湾,慈济医院各分院已有六间及一间诊所;而马来西亚也有洗肾中心及义诊所。 1993年8月美国红十字会组织抗原室李政道
博士拜访证严法师,说明国际骨髓数据库的隶属情况。
同年10月,“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成立于花莲慈济医院。
1998年筹设脐带血库,因容量限制,于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
2002年更名“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常简称慈济骨髓库 )。 慈济医院于1986年启业后,因台湾东部资源匮乏、交通困难,西部的医生不便前来,造成早期慈济医院,医护人员不足之情况。
证严法师感于东部专业医疗人员不足,及增加东部高等学校就学率,于1989年开办“慈济护理专科学校”,培养东部护理人才,于1999年改制成为慈济技术学院。
1992年5月31日,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于台北分会成立,证严法师开示“慈青悲智行,联谊启慧根”。慈青回到学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师期许能够成为校园清流,将善的种子植入校园。
1993年创立慈济医学院,于2000年获准升格成为慈济大学。
2000年有感于教育要从小扎根,因此创立了慈大实小及慈大附中,完成幼稚园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
慈济在台湾各地的学校有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及花莲、台南两地各有慈济中学、小学。在美国有19所人文学校及5所人文班;在马来西亚有大爱儿童教育中心;在泰国有清迈慈济学校。 人文志业初期原名“文化志业”,于2004年更名。期许人文可以成为“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1967年,克难功德会成立第二年,“慈济月刊”杂志创刊发行。当时慈济月刊仅为一大张,共四页之报纸。1986年9月,“慈济道侣半月刊”正式发行。1998年8月,经典杂志创刊。2004年3月慈济道侣并入慈济月刊中;道侣改以丛书形式出刊,有生命及幸福两系列。
1996年1月,慈济万维网正式上线。
影音节目方面,1986年4月,“慈济世界”广播节目播出。 1995年12月,慈济节目在其他电视频道委托演出。1998年1月1日,正式于中视电视台中成立“慈济大爱电视台”。2005年1月1日,位于台北关渡的慈济人文志业中心正式启用,慈济大爱台、慈济广播部、期刊部、经典杂志迁入人文志业中心。
慈济人文相关志业有大爱一台、二台、大爱广播、静思人文、慈济月刊、经典杂志等。八大法印
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脚印”,证严法师认为过去称八大脚印,实为八种妙法,故在2007年正名为八大法印。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间接援助,成为开启国际赈灾之先例。
隔年,1992年中国大陆华东、华中水患,慈济人于发起街头募款,正式踏入大陆地区,开启国际赈灾之志业。当时的两岸关系仍属紧张,此举让当时的台湾民众颇不谅解与诸多批评。证严法师认为人道主义应超越于政治现况,期望以大爱弭平对立。
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援助水患灾民时,和大陆领导阶层达成“一个目的”、“二个原则”、“三个不为”、“四类物资”、“五种协助”。此五点成为日后慈济国际赈灾的五点共识。
一个目的:赈灾。
二个原则:直接、重点进入灾区,深入最无人关怀之处。
三个不为:不谈政治、不刻意传教、不搞宣传。
四类物资:温饱的物质、复耕的物质、卫生的物质、解决居住的问题。
五种协助:造名册、请提供车辆、维持秩序等等。 1990年8月23日朝,证严法师于台中新民商工演讲。行经夜市区,见其收摊后街上留下大量垃圾。演讲精采处,见大家用双手热烈鼓掌,便说:“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用在捡垃圾、扫街道、做资源回收,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会中有一名女孩——杨顺苓,因受法师的演讲,在会后一个月期间内到处捡拾资源回收物,并将资源变卖所得善款以“慈济人”的名义捐出。环保志业因此而开启。
1992年01月,台湾各地慈济人践行法师理念,在各地区设立“环保教育站”。
慈济大爱台有部分资金来自于慈济资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之口诀。
2008年大爱感恩科技成立,以环保志愿者回收之宝特瓶抽丝制造成纱,可用来制成慈济赈灾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1997年贺伯台风席卷台湾,造成台湾重大灾情。证严法师毅然改变慈济会员原有的人脉推动模式,推展“社区志愿者”计划,要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改以社区为单位,于各地推展健康照顾、环保志愿者、社区绿化等工作。期待左邻右舍能发挥“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精神,散播“人人是志愿者”的理念,让人人心中充满爱。
法师指示慈济人落实“四门四法四合一”,分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四组,即以社区做为根本,再由各社区联合组成小区,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将资源统合。以此模式,慈济人经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后。 正式参与慈济团体者,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慈青等,应依循证严法师所定十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不抽烟、不吸毒、不嚼槟榔 不赌博、不投机取巧 遵守交通规则 孝顺父母、调和声色 不参与政治活动、示威游行 [编辑] 提倡素食 慈济推动斋戒,证严法师:“近来天灾接连而来,相信大家都很心疼、担心,多少也有些恐慌。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具体防范的力量,这必须回归到人与心。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必定举国上下全民斋戒、不杀生,清除身口意的污浊,祈求上天降福。”、“斋就是素食、不杀生,常起慈悲心念,同时断绝心中贪瞋痴等恶念;戒是持戒,守好人生的规矩,力行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发好愿,清净身口意。”我们天天推动爱洒人间,为天下祈福,此刻,也期待大家以斋戒、不杀生的具体行动,表达一分虔诚的力量,持续爱洒人间,带动社会爱的共鸣。 基金会并不强制会员茹素,唯参加慈济活动时,则需素食。慈济大学学生亦无须信仰佛教,无须素食。为鼓励素食,位于花莲市慈济医学中心、慈济大学的同心圆餐厅与慈大附中的妙膳厅,提供教职员生早餐新台币10元吃两样东西,午、晚餐20元吃到饱的餐饮,唯推行环保,员生需自备环保碗筷。因物价上涨,慈济基金会不得不调整供膳部份的价钱,原为10元的早餐涨了5元,20元的午餐也涨了5元,同时原来吃到饱的中餐及晚餐也开始进行供量的限制。原来每天中餐晚餐都会提供五样的菜,但从97学年度开始,同心圆餐厅每周择一日只供两样菜。
④ 第二届中国国际慈善论坛获奖名单
一、 国际慈善名人奖
杨 澜 全国政协委员 阳光文化基金会 董事局主席
李双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 教授、将军 著名歌唱家
宋祖英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著名歌唱家
胡荣强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中国儿童慈善家
马艳丽 北京马艳丽高级时装有限公司 设计师
陈思思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 解放军第二炮兵文工团青年歌唱家
睿吉祥活佛 马来西亚嘎档巴佛教总会会长 新加坡嘎档巴佛学会会长
杜广河 中国阳光助残协会 会长
付笛声 青年歌唱家
任 静 青年歌唱家
黄志坚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 副会长
关牧村 著名歌唱家
张靓颖 青年歌手
二、 功德人物奖
郭鹤年 香港嘉里集团 董事长
龙凤翔 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家
释道极 辽宁佛教协会 副会长
海涛法师 台湾佛教生命电视台 台长
睿吉祥活佛 马来西亚嘎档巴佛教总会会长 新加坡嘎档巴佛学会会长
恒诚法师 河北泊莲禅寺 住持
衍慈法师 香港佛教律仪净苑 住持
宏永法师 龙门佛学研究会 会长
秋央珠扎活佛 亚龙莲花庄严寺 住持
持忠法师 云南黄龙寺 住持 云南红河建水佛教协会 会长
径美思成、嘉木措 内蒙古公尼召佛寺 方丈
扎西郎加活佛 四川省甘孜州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协会 会长
国富法师 安徽大九华山无相禅寺 主持
释海泉法师
三、 国际民间慈善奖(人物)
李 信 内蒙古赤峰市政协 常委
谢景贵 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曾德梅 著名爱心老人、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马艳荣 北京兴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文助 台湾著名企业家、慈善家
孙茂芳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京城活雷峰
周富如 合肥慈善总会 会长
黄辉松 著名医师
林 东 澳门东井圆佛堂 住持
李女明 永年慈善总会 会长
杨 洪 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 会长
刘善夫 舟山刘善夫易学文化咨询服务中心
冰 梓 国际慈善论坛 慈善大使
毛猛平 哈尔滨市呼兰区政协常委、呼兰区文联 主席
国际民间慈善奖(单位)
美国利众基金会
马来西亚嘎档巴佛教总会
北京大成增长投资有限公司
金鼎恒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财团法人 日本生产教育协会
香港释觉国际集团
重庆渝中区慈善会
云南教育基金会
深圳狮子会
安徽太和长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北京友安科技有限公司
百年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 国际企业公民示范奖(单位)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 (中国) 有限公司
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大成增长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香港嘉里集团
上海复星集团
五、 国际慈善功勋奖(人物)
郭鹤年 香港嘉里集董主席
曾宪梓 金利来集团创始人
睿吉祥活佛 新加坡嘎档巴佛学会会长
浅野 秀满 财团法人 日本生产教育协会
国际慈善功勋奖(单位)
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马来西亚嘎档巴佛教总会会长
0
⑤ 唐小禾的相关资料
1957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附属中学学习。1960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油画专业学习(现湖北美术学院),受业于杨立光、刘依闻、程白舟、魏扬等先生。1965年毕业后,被选派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画创作组工作,受创作组画家王式廓、林岗、蔡亮、潘世勋等先生的影响颇大。1966年夏,创作组因“文革”而解散,回湖北省美术院参加运动,饱受蹉跎。“文革”结束后历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组长、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1988年被聘为一级美术师。1993年当选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1994-2003年任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教授。2003年辞去院长职务,留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至2011年。
198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起草并组织联署《建立“中国艺术博物馆”》的提案(七届五次0603 号)。
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名誉主席、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现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唐小禾主要从事油画和壁画创作,作品有《在大风大浪中前进》、《楚乐》、《火中的凤凰》、《葛洲坝人》、《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天籁》等。作品曾获全国、全省美展金质奖数次。 他早期的油画倾向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坚实的造型技法和满饱的热情表现中国人民当代的生活。如《五好社员》、《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在大风大浪中成长》、《1976-中国的十月》、《葛洲坝人》等,均在全国、全省美展获奖,使他在青年时代即具有一定的影响。
1979年后,他着重研究民族传统艺术和进行大型壁画的创作。在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研究方面,较早提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以浪漫风格的楚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化与以现实风格的秦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各有源头、并行发展的重要见解。为熔铸新的艺术语言,他与程犁合作,在传统的继承与现实创造的实践中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其壁画的代表作品有:
1981年两人为武汉东湖宾馆制作的陶板壁画《楚乐》,标志着唐小禾、程犁绘画艺术语言的成功转型,从此湖北当代壁画的创作特点逐渐显现。作品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金质奖章。
1984年完成的壁画稿《生命的归宿与起点之舞-“跳丧”、“摆手”》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
1987年完成的大型磨漆壁画《火中的凤凰》获湖北省第七届美展金质奖章、湖北省文学艺术创作最高奖―屈原文艺创作奖。
1097年领衔完成中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丙烯壁画《华夏戎诗》。
1987―1989年受国家委托,赴埃及共和国完成开罗国际会议中心两件建筑美术作品:大理石镶嵌壁画《天长地久》与丙烯沥粉壁画《埃及七千年文明史》(制作:李宗海),总面积达700平方米。这两件作品以主题与形象的鲜明、制作的考究,以及与建筑关系的成熟处理,得到埃及艺术委员会和中埃双方领导人的好评。《埃及七千年文明史》获2004年中国首届壁画大展大奖。
1991年应中国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处邀请,赴维也纳完成油画《苏武牧羊》。
1997年完成湖北省博物馆大型铸铜艺术装置《天籁》,获全国第九届美展优秀奖;
1998年与唐晖合作上海市烈士纪念馆大型丝毯壁挂《淞沪抗战》,获上海市政府表彰,2004年获中国首届壁画大展大奖;
1999年完成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锻钢壁面装饰《信息时代》,获全国第九届美展优秀奖;
2001年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丙烯沥粉壁画《绿色家园》(制作:陈绿寿、李宗海、朱明建等)。应邀赴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考察及创作壁画。完成马赛克镶嵌壁画稿《大爱图》。
2004――2005年与唐晖合作完成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巨型丙烯沥粉壁画《佛陀洒净图》、《大地之母》(制作:陈绿寿、朱明建等)。
作品载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史册。
曾在埃及、法国、前苏联、奥地利、意大利、日本、朝鲜、中国台湾等地考察艺术,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思考,提出必须建立中国现代艺术价值标准的重要见解。26万字的散文、艺术随笔由湖南美术出版社结集出版文集《重返埃及》。
2009年完成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2一号贵宾厅壁画两幅(制作:唐骁、李端妮、辛鑫等)。
2010年完成秭归屈原祠壁画《屈子远游图》、《端午祭归图》(制作:辛鑫、杜涛等),同期完成中山舰博物馆历史题材壁画《民国存亡,在此一举》。
2010年7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壁画界最高领导)。
2014年出版画册《唐小禾、程犁·油画》、《唐小禾、程犁·壁画》。
2014年举办《大风大浪——唐小禾、程犁艺术回顾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二人的油画作品、壁画创作手稿和写生作品以及文献史料,共计100余件。
做“美”字文章应社会需要
——访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唐小禾
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由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蒋兰圃先生、唐义精先生及徐子珩先生等数位热衷于艺术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于1920年创建的。全国解放后,经历了数次全国性高等学校调整,于1956年定名为武汉艺术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中南音专合并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5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单独成立为湖北美术学院。
1994年,在画坛上正如日中天的唐小禾,放弃专门从事艺术研究和创作的大好时机,出任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在这六、七年里,他没有创作一幅作品,可这一阶段的他却苍老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快,6年的时间竟让他已头发花白。认识唐小禾的人都说,这是他的性格使然,因为他一直把学校教育当作美术创作在做,而且是当成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在做。唐小禾大胆改革,不断打破旧的观念和束缚,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迎难而上,着力调整和改变单一的办学模式,积极拓展专业服务方向,扩大办学途径,拓宽办学思路,从而增强了办学活力。新春伊始,我们采访了该院院长、著名画家唐小禾。 唐小禾认为,美术学院应做“美”字文章以适应社会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各种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湖北美术学院在突出“美”学特色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并适时地调整了各院各系专业结构。新增设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壁画、水彩、卡通、摄影、美术学等专业。努力办好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积极做好美术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和导师的申报工作(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与国际同步,按惯例仅在美术理论专业设立博士学位,其他专业只设到硕士学位)。通过这一调整,突出了社会急需的美术教育和工艺美术短线专业,并保证了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并与国际高等美术院校接轨,具备了与兄弟美术院校竞争的能力。学院将原有的4个系部,扩充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装潢、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美术学系和美术教育9个系及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中专部和公共课部。
唐小禾说:为此,湖北美院还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汇集了一批颇有成就的艺术教育家、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阵容整齐的美术师资队伍。他们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同时在科研和创作上也成绩卓著,数以千计的创作设计作品选送参加全省、全国和国际文化交流及展览,数百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其中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还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世界各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著名风景区、大型建筑、机场、各厂矿企事业单位创作设计了纪念性雕塑和园林雕塑、大型壁画、建筑装潢和环境艺术工程等。一些教师还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文和艺术专著,出版部门系统地出版了我院教师的作品专集。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唐小禾院长还提出,把社会实践课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主要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几个小分队,由专业教师带队分赴西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每年暑期,学工处和团委还组织学生分赴监利、洪湖老区和宜昌开放城市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表彰,这也是我院学生的重要课程及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校内教学实验,学校设置了展览馆及中国画装裱、工艺染织、服装缝纫、石膏模型翻制、陶器制作等教学辅助车间,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唐院长欣慰地对记者说:由于以培养人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我院不仅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在历届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美术、设计综合展览和国内外各专业美术作品展览中,先后有60人次获得金、银、铜牌以及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金奖1名,银奖4名,铜奖4名;专业性金奖5名,银奖4名,铜奖6名;其他奖19名;还有不少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就获得优秀的艺术成果,1人获得法国巴黎博览会金奖,另1人获全国水彩画大展金奖和吴作人教育基金奖。(文/夏斐 苏山)
⑥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电话是多少
0512-65162551
⑦ 如何评价台湾慈济功德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发生后第一个赶到灾区展开救助的,往往不是某个政府或官方组织,而是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民间救助组织。
总结,慈济这么大 只是默默在做慈善 救灾救苦 ,从来没有宣传过佛教,但是愿意为证严法师做义工的却是遍布全世界,我也希望所有的佛教徒团结一致 为众生做点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当下 工作生活 尽职尽责
⑧ 台湾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介绍和资料! 急!!!!!!!!!!!!!!!!!!!
参考资料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
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约占自有量的5%。目前看来,捐献骨髓对身体没有明显伤害。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有限,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著名血液病专家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⑨ 怎么捐款给大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可播打大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分支机构
》中国大陆 China
静思书院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滚绣坊41号 Tel:0512-65816171
厦门湖里区兴隆路582号 0592-5717716
》香港 Hong Kong
[ 香港分会] 香港九龙塘沙福道12号 Tel:852-28937166
大围联络处 新界大围新田围车公庙道5号 Tel:852-23370158
http://www.tzuchi.org.tw/慈济慈善台湾总会的网站,你可以查询一下
感恩您的大爱!
⑩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收到的钱怎么用
佛教慈济基金会由证严法师创办至今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
为联合国NGO的一员
1、慈善事业
台湾的慈善经验,因着大爱牵引出全球四十七个国家、三百四十五个联络点,在全球六十九国留下爱的足迹,战乱的阿富汗、科索沃、卢安达;民生困顿的外蒙、北朝鲜;遭逢地震重创的土耳其、伊朗、萨尔瓦多;饱受风灾、水灾肆虐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多米尼加,以及南亚海啸的受灾区域,甚至是遭遇飓风的美国,及水患侵袭的玻利维亚,慈济志工皆不分宗教、种族,大爱始终如一。秉持着「教富济贫、济贫教富」的感恩心,悲智双运。
中国大陆自1991年华中、华东发生世纪洪灾,慈济基金会秉持「直接、重点、尊重、务实、及时」的原则,在中央及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展慈善工作,慈济人自筹旅费,不计辛劳,年年以一分如同对亲人的疼惜与关爱,从未间断,已帮助超过二千万人次。
在江苏、安徽、甘肃、贵州、福建、广东等二十七省市自治区,分别进行各种慈善工作,对洪灾、雪灾及震灾地区的民众发放民生物资,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小学,提供清寒奖助学金,援建水窖,移民迁村、冬令发放粮衣被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震,5月14日慈济志工紧急赶赴灾区;5月15日,全球慈济人同步展开「慈济川缅肤苦难,大爱善行聚福缘」募款、募心活动,启动人人的爱心善行,汇聚善的共振、爱的福缘。慈济由设立赈灾服务点,展开热食供应、义诊服务及心理的关怀等服务工作,并鼓励受灾的乡亲一起投入志工,以服务走出悲恸。看到乡亲由忧愁至展开笑容,彼此鼓舞照顾,令人深感欣慰与安心。慈济动员医护团队投入义诊、往诊服务乡亲,守护乡亲的生命及健康。
慈济在川震的重建脚步,将以四年三阶段的执行方案,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后」的精神协助灾民重建家园。在永久性住房及校园重建规划的同时,协助灾区先行搭设能够使用三年以上的简易教室、简易寺庙,提供一个可以遮风、躲雨、驱寒、避热之处,让灾民得以暂时先安身及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个缓冲地,并藉以鼓励灾民走出阴霾,并恢复生机。紧接着慈济将投入「希望工程」,目前已开工或进行规划中计十三所学校。
2、医疗志业
证严上人一念悲悯,于慈善工作中发现,因病而贫,初始设义诊所为贫困者义诊,进而创立医院。在累积十余年救贫经验中,深知「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贫穷的由来」,救济工作只能治标,「防贫止病」才是根本之道。于是,怀抱悲心,再度挑起重担,发愿为缺乏医疗设施的台湾东部民众筹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人本医疗、尊重生命」的愿景,提升东部医疗水平。
慈济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医疗保证金,让贫者免费就医,并且成立「国际慈济人医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TIMA),目前在全球十一个国家,设有五十八个据点、超过七千名医护专业志工,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全球医疗服务网。
四川震灾中有许多前往义诊的慈济志工,他们都是来自慈济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国际人医会成员;人医会志工,平日以关怀居住地贫苦患者为主,执行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全科性义诊服务,若国际间发生灾难,也配合慈济赈灾行动,启动医疗救援工作。截至2008年12月底,已在全球三十九个国家义诊,服务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次,为偏远及医疗资源缺乏者义诊,也为海外贫病民众进行大型跨国义诊。
2000年6月,慈济援建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病房大楼,2004年9月再度筹款援建福建福鼎市医院医疗大楼。同时,慈济与残疾人协会针对白内障患者给予复明手术,期望慈济的医疗之爱,让病苦者获得更好的服务。慈济并在宁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苏、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兴建爱幼中心,加强对妇幼同胞的照护。
3、骨髓捐赠
在佛教经典中,将自己的肉身奉献出来,布施给急需救助的人,称为最上布施;捐赠骨髓即是最上布施。目前台湾有许多志愿捐赠骨髓的民众,他们的无私布施,让对岸同胞受惠,成就生命交融的髓缘大爱。
海内外慈济人响应证严上人的号召,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争取生存的权利,于1993年成立「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2002年改制为「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以脐带血、周边血干细胞移植,希望为人类医疗带来新的展望。在慈济志工全力倡导及热烈参与下,许多善心民众加入骨髓捐赠验血行列。每一对案例都是由慈济志工一路劝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缘显示台湾的爱心密度之高,这些具备大爱胸怀的捐赠者所奉献的,是清净无染的大爱,证严上人说,这就是「清水之爱」。
骨髓移植能够根治几十种过去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特别是白血病和其它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免疫学中组织配型的严格要求,骨髓移植大多由同胞手足提供骨髓,凡是没有配型相同的手足,就只能从没有血缘关系的数万人中去寻找合适的供髓者。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建立一个数量庞大的骨髓数据库更为迫切。
1997年4月18日,安徽省刘姓少年因罹患白血病,经由慈济骨髓数据库配对找到捐髓者,此后两岸髓缘不断。本着「尊重生命」,以及「救人一命,无损己身」的理念,慈济骨髓数据库截至2008年底已逾三十一万笔资料,已完成一千八百零一例移植配对,移植成功率更超过百分之八十,受髓者遍布全球二十七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大陆地区就达七百四十八例。慈济骨髓志业推动为大陆血液疾病患者积极开启生命另一扇窗。
4、教育志业
慈济继踏出了慈善和医疗的脚步之后,基于培育医护人才,和解决台湾东部少女的就业问题,于是在1989年成立慈济护专,迈向教育志业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 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慈济教育是以「慈悲喜舍」为校训,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为目标,不仅重视专业教育,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所以在学校里,不只教授学业,还要五育并进,更要强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静思语教学的推广下,让孩子学习付出、学会感恩。例如在慈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优秀的学生才能打扫厕所,以相对于将劳动服务视为处罚的想法,坚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并培养学生待人热情与礼貌的态度。
为了让慈济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实,因此在全球推动社会人文教育,希望慈济人文不仅在学校开枝散叶,更要在每一个有爱的地方开花结果,开设人文推广课程,设立儿童精进班、青少年成长班等。而在大专院校更组织了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及在各级学校成立了慈济教师联谊会,数万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切磋教育的真义,更难得的是,有一群大爱妈妈深入台湾七百多所小学,利用晨间自习时间,以「静思语」的真情大爱陪伴孩子成长。
自1991年华东水灾起,慈济在大陆帮助教育资源缺乏地区所援建的各级学校已达五十三所,并以助学金方式补助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安徽、湖北、贵州、福建、广东、上海市等地贫困学生就学。
目前慈济在全球援建了一百六十二所教育机构,虽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与学程,却有共同的方向 - 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5、国际赈灾
慈济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起,迄今援助七十个国家地区。对於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榖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助建房、建校、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理念却是始终如一。
从关怀台湾本土出发,发展为具国际宏观视野的全方位人道关怀,慈济全球性的救援行动,足迹横跨欧、美、亚、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在2003年获联合国肯定,成为台湾第一个加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的慈善团体。
爱的力量,可以抚平不安心灵;爱的力量,更能化解世间一切灾难。这正是所有慈济志工不畏艰难、不计辛劳,穿梭於世界各角落,在灾变里抚悲伤、在战火中慰苦痛的信念所在。
除此以外,慈济还积极推动人文事业、环保事业、小区志工等,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佛教慈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