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金现在是不是开始反弹了
最近一个时期的中国股市,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怪异和诡秘。由于决策部门对牛市运行的评价转为负面,中国证监会开始对市场进行干预。一方面大规模扩容,一方面限制入市资金,对基金公司的“窗口指导”和对不听招呼的基金经理的“斩首行动”是这一轮行政干预的最主要手段。由于公墓基金的发展已达到三万亿的规模,其占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已高达37.5%,因此一旦公墓基金的入市规模受到限制,市场资金就立刻呈现出断流效应。特别是在“5.30”以后,散户热已经退潮,基金热成为主流,大量的社会资金都主要通过基金公司进入股市,在私募基金很不发达并且规模极为有限的的情况下,卡住了市场的公墓基金,无疑就是遏制了牛市的咽喉,市场就很难再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运行,“政策市”的全面复归也就无可避免。
“政策市”在本质上是对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反动。中国股市在过去的长时期中历尽磨难,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行政权力对市场运行与发展的无尽无休的干预和控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最重要成果,是矫正了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为整个市场的市场化运行打开了制度之门。如果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政策市”又死灰复燃,那就是中国股市市场化进程的重大逆转,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宏观成果会丧失殆尽,而且也会使市场运行失去其客观的与正常的市场预期,市场运行就无可避免地会发生重大紊乱,中国股市就很可能失去其千载难逢的发展跨越与制度变迁的重大机遇,中国进入资本时代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会被大大延缓。
有涨有跌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状况,即便是牛市也是如此。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市场应不应该调整,而在于是什么因素并以何种方式主导着市场的运行与调整。如果管理层把“有形之手”隐藏起来对市场进行大规模的隐秘的调控,并且在事先就预设了调控的幅度和点位,不达目的就决不罢休,那就会严重违背市场的自身规律,也会严重扭曲市场的内在机制,其结果,就是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原则受到重大而又严重的嘲弄与挑战,市场运行就很难不发生扭曲和变形。衡量股市正常与否的客观标准只能来源于市场自身而不能来源于行政权力,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行政判断都不能左右甚至取代市场判断。对于一个刚刚经历过股权分置改革的巨大制度阵痛、市场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的中国股市来说,36倍的市盈率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都既不为高也不为过。
鉴于中国证监会对基金公司的“窗口指导”和“斩首行动”已经成为市场运行的最不稳定和最难以把握的重大因素,为了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到过度侵害,中国证监会有必要对一系列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尽快地加以澄清:
1.中国证监会是否如市场所广泛流传的那样正在对基金操作进行“窗口指导”?是否对基金公司的持仓比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基金公司限期达到此比例?最近几家优质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者相继离职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是否如市场所广泛流传的那样是倒在了中国证监会“斩首行动”的枪口之下?中国股市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市场的发展服务还是为行政权力服务?如果机构投资者得以发展的结果是使其成为调控市场的筹码或者手段,那么这样的机构投资者还有没有发展的必要,广大的投资者还有没有必要对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提供支持?
2.新基金的发行已经被叫停了几个月,这样做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新基金的发行规模与发行节奏是根据股指走势来确定还是根据市场的发展战略来确定?新基金的发行何时才能恢复,其具体的时间表何时公布?把新基金的发行当作调控市场的筹码究竟是一种市场行为还是行政行为?基金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国证监会还是基金持有人大会?中国股市的基金发行什么时候才能废除审批制而走向登记制?中国证监会掌握着如此之大的行政审批权是否符合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趋势?
3.尚福林主席已多次公开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已经成熟,既然已经成熟,为什么还没有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表?中国证监会迟迟不公布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表,是否与目前对股市的调控有关?如果推出股指期货本身就成为调控市场的筹码,那么是否还有必要推出股指期货?股指期货推出的最核心条件是股市运行的市场化,在中国股市的行政力量如此之大、行政权力如此之强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成熟了吗?如果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推出股指期货,中国证监会如何保证股指期货能够真正具有价值发现功能并且真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而不是行政化原则运行?
4.最近一个时期基金的赎回情况到底怎样?是不是像市场所流传的那样真的的发生了大规模的赎回行为?如果是,中国证监会会采取那些措施保证市场运行的健康与稳定?
股票市场在本质上一个预期的市场,社会资源的流向、流量与流程,资源配置的合理与有效,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市场运行能不能有一个正常的与合理的预期。在一个预期紊乱和混乱的市场上,就既不可能有合理的资源流动,也不可能有有效的资源配置。在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与中小股东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中国证监会的市场调控采取只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打招呼的暗箱操作方式而使广大的中小投资者都蒙在鼓里,那就不但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信息不对称,而且还会造成整个市场的严重不公。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化不能只局限于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上,更应该体现在市场监管特别是股市政策上。既然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是明确市场预期,那么没有时间表的市场监管就应当尽快休矣!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既是决定当前市场走势的最重大和最关键问题,也是决定中国股市发展的市场化道路与市场化机制的最本质和最核心问题。在决定市场命运的最重要时刻,中国证监会应该对市场与投资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而不能一味地对行政权力与行政机制负责,更不能把数以亿计的投资者作为人质抵押给行政机制与行政权力,否则,中国股市的改革与发展大业就可能受到严重损害,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就可能再次沦为“政策市”的牺牲品,市场无缘地流血,股民无故地流泪,财富无味地流失这种旧市场中的典型特征就可能在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新市场中再度出现
『贰』 基金从年后开始回调,你觉得什么时候会反弹
我觉得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小的反弹,但是如果你指望大的反弹就不现实了,因为今年的行情普遍会比去年比较差,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很多人在年后的时候都指望基金能够大幅反弹,但是现实也告诉我们了,基本上从年后开始,很多基金已经回撤了15%个点,有些重仓某一板块的基金已经回撤了30%个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投资市场的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
很多基金从年后开始回调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在年前的时候,很多人都特别看好基金的行情,总共三年后迎来另一波大涨,但是从年后开始基本上各个板块都在回调,同时几乎没有看到任何反弹的迹象,很多新手投资的这个时候已经被套在了山顶,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没有碰到解套的机会。
『叁』 基金会一直下跌至零吗
1、基金不会一直下跌至零,如果出现非常巨大的亏损,基金可能会被清盘退市。在此之前,一般基金公司在基金出现下跌严重时就会自行调节。
2、根据中国基金有关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基金清盘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关于基金因资产规模过小而需清盘的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曾经出现过,由于后市看淡,基金份额赎回较多,香港多家基金公司关闭了一些基金。
『肆』 基金一跌就要抛售吗可以一直放着等待反弹吗
基金跌了就一定抛售,这是典型的散户行为,只会徒增亏损。如果经常这样操作,那么我建议你好好去学习专业的基金知识和投资技巧,不然一跌就卖,只会慢慢消耗自己的本金,越投资越亏损。基金跌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基金投资金融资产,例如偏股型基金,90%以上的仓位会买股票,股票肯定没有只涨不跌的,上下波动难道不是正常行为吗?对应的偏股型基金,也会随之上涨或者下跌,很多时候基金下跌只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投资者听过太多道理,却依然做不好投资这件事。即使手上持有的基金非常优质,但是在过程中,难免会有行情剧烈波动的时候,如果心态上动摇,就会产生赎回的念头。特别是长期下跌的行情,大多数投资者无法忍受亏损,所以会把基金抛售出去。坚定持有基金,很多投资者都做不到,所以经常亏损就是这个原因。
『伍』 基金是否会崩盘
您好,我是工商银行个人金融部的客户经理,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什么是崩盘的概念呢,当公募基金持有资金少于5000万,持有人少于200人时,基金实行清算,当然也有些公司规定净值低于某一个点实行强制清算.其实A股上的特例,
从1元跌到3毛钱真的很少见很少见,因为净值是按照基金总额比例持有人份额所计算出来的,只是一个数值概念,而不是价值概念,所以基金是不会一文不值的,除非A股市场的公司全部倒闭\股票全部退市.
关于是否会再开始反弹,这也是一个周期性问题,是老掉牙的问题.反弹是技术概念,如果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投资角度来看,反弹从来不会作为买卖依据的,因为避免周期性最有效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一个大的周期.熊牛交换是一个很彻底的洗牌过程,大家都经过一样的洗礼,坚持下来的人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而关于操作方面,我给您的建议是持有+适当补仓,因为您的收入在增加,所以建议一直保持一定的仓位,收入升高多少配置多少基金,或者直接做基金定投这都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陆』 基金下个星期会不会反弹,会不会继续暴跌
第一,从股指期货角度分析
假设大盘指数调整到4000点,会发生什么呢?股指期货即将推出(我估计不会在今年而应该在明年),倘若推出,在股指4000点的位置,主力有两个选择。一是向下砸盘,通过沽空股指期货合约获利。二是向上拉抬,通过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获利。
于是,问题来了。主力如何向下打,有多大空间?假设以4000点为轴心,向下砸1000点,股指回到今年3月时的水平;向下砸2000点,股指回到2006年11月时的水平,在实体经济没有出现问题,基本面没有明显恶化的情况下,谁有胆量这样做?万一砸盘未遂,反而被人接单拉抬,极易招致重大亏损。这种风险不会有人敢轻视。而且,向下砸盘,主力股市做空的股票可能减少获利甚至发生亏损。这进一步加大了其风险。换句话说,可能两方面同时招致亏损。
仍以4000点为轴心,倘若主力向上拉抬1000点,才5000点;拉抬2000点,也才达到6000点高度,并不需创新高。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这个方向显然比向下更稳妥,而且,向上走,可以做到股市和股指期货同时获利,这是一举双得的选择。
显然,莫说调整到3000点、2000点,即便调整到4000点时,推出股指期货也是不合适的,很容易引发逼空行情,造成在股指期货上沽空的投资者被拉爆仓。
如果把点位上移到4800点至5200点一线,向下1000点或向上1000点的空间才勉强均衡,也就是说,从推出股指期货的角度来看,其合适点位不应该低于4800点。这是从股指期货角度通过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
第二,从踏空角度来看
在今年5·30以前,私募基金的表现非常醒目,QFII也收益丰厚。但是,7月6日开始的这波大涨势,不少私募基金和QFII及部分游资,出于风险控制考虑,提前退场,以等待低价进入。但是,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国家队”再没有给他们机会,狂拉大盘直线上涨,一部分私募基金和QFII及部分游资踏空,叫苦不迭。5·30之前的大盘最高指数是4335.96点,众多资金也基本上是从这一带开始踏空的。假如大盘调整到4300一带,踏空资金就可以接上了。而且,此次大跌与5·30不同,是权重股、蓝筹股、绩优股主导的下跌,是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的下跌,泥沙俱下的结果是,为踏空资金提供更好的机会。
问题在于,“国家队”主导的这次大跌,无非是想逼迫散户砍仓,降低自己的持仓价位,获取更大的上涨空间,并不想假戏真做,弄假成真。“国家队”在逼迫散户的同时,也时刻做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提防,不给踏空资金机会。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调整点位控制在高于4300点的位置,具体要根据它们自己的计算,但大致也应该高出至少500点的样子,也即4800点(4300+500)一线。这是从踏空角度得出的结论。
第三,从自身利益角度来看
“国家队”主导股市下跌,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从7月6日开始的这波大涨势,主要是“国家队”主导的,它介入资金巨大。而且,在国庆节前后,大部分股票下跌唯有“国家队”领军的权重股在涨,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国家队”在股市中撤离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不然,“国家队”撤离而散户进入再怎么着也不可能推动大盘如此狂热上涨。
即便考虑调仓、换手、建仓价位低等因素,大盘如此狂跌对于“国家队”自身而言,也是有相当损失的(当然,他们的“损失”无非是获利减少多少的问题并非亏损)。
我为什么说此次下跌不会重演5·30,而会持续较长时间呢?因为在5·30大跌期间,只是散户占据多数的题材股、低价股、绩差股在狂跌,而“国家队”占据主导的蓝筹股并没有怎么跌,那次大跌反而为“国家队”建仓提供了契机。也就是说,上次5·30大跌,是散户亏损而“国家队”坐享渔翁之利。而这次却是“国家队”上演苦肉计,大盘假如深幅调整,“国家队”的财富也会快速缩水——它们愿意损人利己不错,但绝不愿意损人而不利己。
因此,深幅下跌不是“国家队”的最佳选择,“国家队”会通过来回折腾,通过各种利空消息的密集出笼来制造恐怖气氛,通过漫长的调整逐渐蚕食散户的自信,逼迫他们把手中的一点点血汗钱给砍出来。这本身就决定着,大盘的调整幅度有限,而利空消息的密集出现并不难,“国家队”的背景决定着它很容易做到这一效果。
上周,沪指单周下跌8%,跌幅创9年之最。而这是实实在在的下跌,“国家队”也心疼啊!
一向很尊重时老师,本着他悲天悯人的风格,我觉得让广大基民对当前局势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此借时老师的观点给我们草根阶层以提示
『柒』 基金会反弹吗
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短期内是很难看到效益的!因为基金一般是定投的投资方式,对于波动行情比较适合,象这样单边行情,没有收益很正常!建议长期持有!
『捌』 基金暴跌后会不会反弹1点点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基金暴跌一般会出现在持股集中度比较高的股票基金。这样的股票基金跟随股市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跌多的时候会有适当的反弹的,如果在大环境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反弹都是可以走出来的。在2021年整体的投资环境下都是不错的,所以在低点的时候可以放心大胆的入手心仪的基金。
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幸福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