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基金会抗日战争

基金会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2021-08-19 14:11:06

⑴ 世界上有那些公益日

部分列举了各个月份的公益日,如下: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以每年1月最后1个星期天作为国际麻风节,目的是让全世界了解麻风是可以治愈的,过去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月0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

1964年国际工人声援南非会议通过。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曾是世界上种族歧视最野蛮的地区之一,种族歧视的历史有300多年。南非本地的黑人至今仍把开普敦称为是白人的城市。近年来,南非积极推行种族和解政策,使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创始于2003年,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作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该节日设立主要用于推动各国政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3月0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每年的3月5日,2000年,共青团中央确定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下发通知,从2000年开始,把每年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青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11月 09日 消防宣传日

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因为冬季是火灾多发季节。为了搞好冬季防火工作,以“119消防宣传日”为契机,拉开冬防序幕。"119消防宣传日"是指: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进程。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12月 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2月3日的“国际残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动,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其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该节日由第二届世界哮喘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确定,时间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

⑵ 白求恩基金会的问题

白求恩基金管理委员会

http://www.bethunemf.com/

(右上角语言选择中文)

⑶ 北京公益有服务抗战老兵的活动吗

有。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2013年3月成立,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下属的基金。
主要业务范围:
1)是关爱抗日战争中幸存至今的老兵。
2)寻找遗留在海外的抗战英雄遗骸,使其忠魂归国。
3)在云南省保山市松山抗战遗址修建国家公墓,为抗战英雄建立祭奠场所。
4)主办“国家记忆”展览,纪念二战时期为国牺牲的将士。

⑷ 宋庆龄基金会有多少资产

宋庆龄基金会目前有资产15亿元左右。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2014年捐赠收入1.86亿元。宋庆龄基金会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会本级和两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宋庆龄基金会2009年度的部门预算支出为2720.03万元(指财政性资金预算,下同),全部为财政拨款;宋庆龄基金会决算(草案)反映的当年预算执行数为3240.78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520.75万元。
宋庆龄基金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1982年5月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2005年9月,经第五届理事大会审议通过,更名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英译名为“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缩写“SCLF”。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是推翻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她的一生为世界和平、社会进步、民族解放、人类幸福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13年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之后,她便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宋庆龄在长期的国际和国务活动中,为保卫世界和平、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为增进国际友好,促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好往来;为维护妇女权益、发展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促进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崇敬。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⑸ 抗日战争时期的有哪些少年英雄

1、王璞

王璞,也作王朴(1929—1943),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野场村人。11岁时被推选为村儿童团团长,带领本村儿童进行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等多种活动。

1943年5月,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他始终不肯透露八路军枪支、弹药等物资的隐藏地点,最终被侵略者残忍枪杀,年仅14岁。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批小英雄。他们像大人一样,顽强拼搏,流血牺牲,气贯长虹,可歌可泣,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王璞就是其中的一位。

“七七事变”后,战争的火焰很快烧到了王璞的家乡。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璞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他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11岁时被推选为村儿童团团长。当得知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的,年幼的王璞梦想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王璞整天带着一帮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璞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日军对唐河两岸进行大“扫荡”。野场村作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后勤供应处,成了日军的重点目标。

5月7日,因汉奸告密,日军突然包围了躲藏着200多名群众的后石沟,并在山坡上架起了机枪,威逼群众说出八路军的枪支、弹药、粮食与服装的隐藏地点。

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怒视敌人,始终没有人出声。恼羞成怒的敌人以对天鸣枪相威胁,惊慌的人群开始骚动;

而年仅14岁的王璞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把周围的8个孩子拉得更近,低声鼓励大家,不要理睬敌人。日军又用温和的腔调说:“谁说出八路军的粮食、弹药藏在哪里,就放了谁。”

此时的王璞已无法压住满腔怒火,他痛骂汉奸,并高声对人们说:“大家要记住《抗日公约》,就是死也不能说。”几个孩子也跟着大喊:“死也不能说。”

人群中也发出了齐声呐喊:“死也不能说!”穷凶极恶的日军军官举起指挥刀狂喊:“统统给我杀掉。”

三挺机枪同时向人群喷出罪恶的火舌,小王璞与母亲及128名群众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纪念王璞,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称号。

2、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将他狠狠地摔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3、夏秋生

松江县人,家住城内会星桥堍。自小身体瘦弱,但聪慧过人,学习成绩优异·抗战爆发,日机滥炸松江,不久,松江沦陷。

日本侵略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他时有所闻。当时,夏秋生他虽年幼,但也感受到亡国苦和民族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腊月某日,在方塔墙身上写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8个大字。

不久,被日军发现。当天下午,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包围了三公街,强逼居民交出写这标语的人。日军官又把一批少年儿童集中起来,哄骗威逼,可是谁也不说。

就强迫写字,终于对出了笔迹,把秋生拖到会星桥上,逼迫着说出是谁指使写的,但他始终一言不发。最终秋生被日军掷入河中,却被姐姐救回家。

日军官又冲进屋来,把秋生拖到方塔下,背倚塔身,面向南方,被端着刺刀的日军团团围着。

日军官用手枪对准他的胸膛,用生硬的中国话威逼秋生,要他讲出是谁让他这么干的。秋生怒目而视,不发一语。日军威逼无效,就用刺刀将他刺死。时年12岁。

4、李爱民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

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5、周银海

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省靖江市侯河乡(今马桥镇)幸福村人。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

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解放,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

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47年1月18日清晨,国民党整编第四师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学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

⑹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关于宋庆龄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是推翻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她的一生为世界和平、社会进步、民族解放、人类幸福殚精竭虑,无私奉献,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13年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之后,她便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宋庆龄在长期的国际和国务活动中,为保卫世界和平、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为增进国际友好,促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好往来;为维护妇女权益、发展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促进祖国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崇敬。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

⑺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国合作

对中国来说,最早接触到的基金会是洛克菲勒,对洛克菲勒来说,中国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对象。它1913年组建会议刚一开过,第一批行动之一就是派医疗小组来华考察。
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可分为两部份。20 世纪前半期的一大创举就是建立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自1916年至1947年的32年间,该基金会用于创建、维持和发展协和的拨款总额为4465万美元。其他方面的资助包括:帮助创建自然科学的诸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地质、考古、遗传学、农业科学和植物学;推动乡村建设,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帮助创建社会学(包括人类学),帮助中国学者与西方的交流,其持续资助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是1949年前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实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所。
在中国局势动荡的很多时间里,基金会对中国的帮助依然锲而不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它根据当时的条件和需要,以最可行的方式,对迁往内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帮助。如由基金会拨款给有关大学,由大学出面邀请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到美国讲学一年,在此项目下应邀的学者包括罗常培、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十几位教授。
改革开放后,洛克菲勒是最早恢复与中国合作的基金会。它的工作不是以国别分,而是按领域分,而它所一贯关注的重点——农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无一不是中国急需的领域,现在,它在中国的合作单位相当广泛:农科院、中科院的农业政策研究所、在杭州的中国全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中国科技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及一些地方研究所和机构等等。

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为教育做贡献人物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编辑本段]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⑼ 中国抗日英雄又那些

国民党抗日将领(少将以上)的阵亡名单(按殉国时间排列):姓名 职衔 殉国时间 殉国地点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 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 54师师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 67军军长 1937、11、9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 驱逐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 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 75师副师长 1937、11、26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 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 宪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 156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 16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 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2、22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 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 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 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3、28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 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4、22 内蒙黄油干子
周 元中将 173师副师长 1938、5、9 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 23师师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 23师参谋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 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 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
冯安邦中将 42军军长 1938、11、3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 152师副师长 1938、1、13 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 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3、7 陕西西安
张□行中将 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3、7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 79军参谋处长 1939、3、26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 29军军长 1939、5、6 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 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
韩炳宸少将 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1、9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 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1、3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 197师师长 1940、1、25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 2军副军长 1940、2、3 广西昆仑
关钟毅中将 173师师长 1940、5、9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张 敬少将 33集团军高参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 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5 河南遂平
王 竣中将 新27师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 新27师副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 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 3军军长 1941、5、12 山西县山

寸性奇中将 12师师长 1941、5、13 山西毛家湾
金崇印少将 17军参谋长 1941、9、16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 70师师长 1941、9、6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 190师副师长 1941、9、24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 新3师副师长 1941、9、25 甘肃
李翰卿中将 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9、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 98军军长 1941、9、29 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 暂30师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 暂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 200师师长 1942、5、26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 暂45师师长 1942、6、23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 96师副师长 1942、7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 鲁苏战区高参 1942、8 山东唐王山
周 复中将 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 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 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
江春炎少将 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暂5师师长 1943、11、15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 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 预10师师长 1943、12、1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 骑8师副师长 1944、5、5 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 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 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 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 8师副师长 1944、6、10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 79军军长 1944、9、7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 131师师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 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 31军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 38师副师长 1945、5、13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 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 1945、6 浙江孝丰

抗日战争中共有206国民党将军阵亡,共有380万将士血染沙场
收复察哈尔的将军——方振武 · 中国人民的朋友——约瑟夫·史迪威 · 战功显赫的开国上将——杨得志 · 舍身救国的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 · 美洲洪门爱国老人——司徒美堂 ·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 · 屡建功勋敌胆寒——张云逸 · 抗日名将“铁军将才”——朱程 · 一生献给中国卫生事业——马海德 · 战斗在大后方的抗日将军——肖劲光 · 为中国抗战而牺牲的苏联勇士——库里申科 · 戎马一生为祖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杨勇 · 血洒赣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马一生为祖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杨勇 · 马耀南:从爱国学生到八路军优秀指挥员 · 血染抗日战场的虎将——叶成焕 · 用牺牲精神唤起民众的抗日将领——李兆麟 · 声震昆仑关的抗日将军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党的战士--马本斋 · 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张宗兰 · 传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赵登禹 · 为抗日而死的共产党员--吉鸿昌 · 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 为理想奋斗终生的抗日将领——续范亭 · 刀劈日本宪兵的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 · 淞沪抗战总指挥——蒋光鼐 · 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爱国将军——马占山 · 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抗联十二烈士 · 捍卫边疆的抗日爱国将领——傅作义 · 永垂史册的爱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 · 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 · 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与建设事业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 ·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 浩气弥天的马定夫 · 名震缅北的抗日将领——郑洞国 · 指挥长沙会战的抗日将领——薛岳 · 著名抗日将领——范子侠 · 新四军抗日名将——罗忠毅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组建者——冯玉祥 · 以死报国的抗日名将戴安澜 · 抗日英雄——吕正操 · 宁死不屈的东北抗联——八女投江 · 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 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谭政 · 抗日名将杨成武 ·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 · 传奇战将——陈赓 · 迎风傲霜不老松——黄克诚 · 为抗日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魏拯民 · 东北抗日联军优秀指挥员——汪亚臣 · 积极抗日的爱国将领---邓宝珊 · 镜泊英雄——陈翰章 · 台儿庄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 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张自忠 · 抗日女杰——李林 · 声震忻口的抗日将军——卫立煌 · 与阵地共存亡的抗日将领——佟麟阁 · 抗日壮士英气冲天——董天知 · 坚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 “打仗数第一”——陈锡联 · “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刘老庄连 · 抗日赤心日月可鉴——许亨植 · 侠肝义胆破“围剿”——曹亚范 ·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 · 爆破英雄马立训 · 出奇制胜大将风范——粟裕 · 夜袭战斗常胜英雄——桂干生 · 冉庄地道战组织者——张森林 · 大刀英雄——任常伦 · 八女投江 抗日女英烈——冷云 · 铁骨铮铮抗日到底——夏云杰 ·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 钢铁战士——杨靖宇 · 狼牙山五壮士 · “太行浩气传千古”——左权 · 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岁。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的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阅读全文

与基金会抗日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