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刚性兑付对资管理财影响

刚性兑付对资管理财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6 21:58:09

⑴ 资管新规 对A股,理财影响涉及哪些

对A股的影响:淡化短期风险,立足长远发展。从中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利好A股市场:一方面,统一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更有利于监管层规范相关资管产品的运作,相关产品的杠杆问题也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更有效把控和限制,有助于防范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在“资管新规”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和“房住不炒”的政策引导下,理财产品的资金被挤出,A股将受益。银行公募理财:短期直接冲击最大,短期来看,非标投资被卡死,以往资金池运作、期限错配等等业务模式面临调整,规模大幅萎缩成为必然。目前银行资管子公司成立速度飞快,如果监管给与银行公募理财一个真正的公募牌照的话,同时银行资管子公司能够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话,那么长期来看,银行强大的渠道能力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仍然使其具备全能型发展潜力。

⑵ 打破刚兑后对普通投资者有何影响

分析师刘银平称,结合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细则来看,普通投资者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一是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化发展,以后预期收益类产品将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净值型理财产品;

“监管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杠杆、防风险,虽然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公募理财产品要回归稳健理财的本质,比如禁止发行分级理财产品、非标投资受限等,所以以后银行理财控风险的能力会更强,投资者的资金也会更加安全。”刘银平表示。

⑶ 理财业务中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什么意思

建议您可详情咨询当地网点理财经理。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最新业务变动请以中行官网公布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⑷ 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不承诺保本保收益吗

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人认为,监管层首次提出要求全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意味着包括银行表外理财在内的全部资管产品将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而当下银行理财净值型占比尚未达到10%,该规定影响深远。

⑸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如下:1.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打破了以往的刚性兑付,投资产品的时候出现亏损,这种状况都需要用户承担。2.90天内理财产品要停售:以后银行很难买到90天以内的封闭式理财产品。3.理财产品净值化: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全部采用净值化,和基金产品很相似。

⑹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是什么意思

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刚性兑付在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执行,而证券投资类信托并不受此约束。
监管层要求确保兑付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新业务,让投资者消除疑虑,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防止因信托投资亏损诱发群体性事件。

⑺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都有哪些影响

对于我国百万亿元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资管新规从酝酿到征求意见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特别是存量规模接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向标准化、净值化转型的进展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2017年底,除了招行、中信银行之外,多数股份行理财余额大幅减少。
资管新规落地后对银行理财冲击有多大?周之行分析称,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依然会持续发展新产品,即便是采用表外转表内的方法,也会试图将资管资金存留在银行体系内,但这部分一定会外溢,初步估算大概七成规模依然在银行体系之内。部分资金体量会慢慢往外部资管公司流转,包括公募基金,甚至包括私募基金都有可能吸收银行外溢的存量资金。
奥纬研究报告显示, 当前,银行客户行为正在加速市场化,其中个人金融资产投资配置中,银行理财、股票、公募基金、信托、私募、保险的占比显著增加。而居民储蓄却从2007年的69%下降至50%。
在资管新规的新导向下,将严格区分合格投资者和非合格投资者,这从本质上有利于银行。“未来非标投资者会部分回到银行存款体系,尤其是降低债权类合格投资者的标准以后,他们可能进入债权的非标投资,成为合格投资者。”
此外,他认为,资管新规落地后,资管市场将出现底层资产替换。首先,债权资产从影子银行资产替换成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资产,资产特性变得更分散了;其次,资管新规后,底层资产将向二级市场转向,实际上变成二级市场公开的资产;最后,期限拉长后,底层资产将向PE类资产转变。银行做不了二级市场和PE市场,某种程度对银行是挑战。

⑻ 刚性兑付将被打破,理财该如何选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他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为什么说保证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都是骗子?回报率低于6%的产品是否就一定靠谱?老百姓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有不同收益类型

据了解,按收益类型来区分,所有的个人投资基本都可分为三类: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股票和基金是典型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从楼继伟的表述看,保证6%以上回报率,显然属于保证收益型。

在现实生活中,稳赚不赔的保证收益理财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储蓄式国债和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最常见。

目前,各家银行存款利率都已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有所上浮。以一年期定存为例,现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在1.95%至2.1%。一直受到老年客户欢迎的储蓄式国债收益率也是固定的。资料显示,去年11月发行的2017年第七、八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额为360亿元。其中:第七期180亿元,期限3年,年利率3.9%。

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高于存款和国债。总体来说,小银行的产品收益率比大银行高,期限长的产品比期限短的产品高,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水平比保证收益型的产品高。笔者从融360上查询,石家庄地区在售的非保本浮动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5.2%上下,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普遍在4.3%。

“有时也能在银行买到最终实现年化收益6%的产品,还有很多信托、券商集合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实际收益率也超过6%了,难道都是骗人的吗?”

对于消费者的这一疑问,理财专家指出,这些产品如果是正规机构提供的,从合同章程看肯定不可能保证收益,必须提示投资风险。只不过产品运作不错,所以最终实现了理想的预期收益。但这不等于其预期收益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产品亏了本或者没有实现之前预期的最高收益,投资者不能要求金融机构作出赔偿,只能自担风险。

所以,如果有人向投资者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合同上敢白纸黑字写明超过6%的无风险保证收益,完全可以像楼继伟所说的那样,认定这是诈骗。因为,它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规律,之前很多跑路的P2P和非法集资就是这么干的。投资者前期都能按时收到保证收益,于是逐渐丧失警惕,不仅加大本金还拉来亲朋好友参与。最后,机构资金链断裂,投资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未来投资理财将打破刚性兑付

前几年信托和银行也发行了不少高收益的产品,虽然合同中没有承诺收益,但无论是金融机构自己还是投资者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肯定能兑付。因此,即使个别没有出现风险的产品最终也由金融机构“托底”实现了“刚性兑付”。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时至今日,尽管合同中对产品风险白纸黑字提示得十分清楚,不少老百姓还是不去细看产品合同就签名购买

其实,这种违反市场规律的刚性兑付,看似短期内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但麻痹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风险的痛感,损害了资管市场整体的健康和生命力。长此以往,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后果将很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已经下决心打破刚性兑付,今后那些不保本不保证收益的产品真有可能亏本。

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

这一文件中涉及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文件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离正式实施还有一段过渡期,投资者暂时可以按现在的原则来选择理财产品。但无论新规施行与否,投资者都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理财工具。

一般来说,固定收益类且风险等级为R1及R2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情况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即使为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的收益达标率在99%以上。可优先选择股份制银行或者规模较大的城商行,这些银行的同类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比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大部分年化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可能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大多具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结构性理财或浮动收益理财,有一定风险,高收益未必能达到;二是投资期限可能较长,比如2~3年,流动性太差;三是起点门槛可能比较高。

如果新规正式落地,大家还应该改变之前认为银行理财必刚兑的观念,在选购时严格区分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后者不存在刚性兑付,亏损风险大大提高;对于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应关注其资产投向及相应的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风险等级的产品。(河北日报综合)

⑼ 刚性兑付已取消,现在的银行理财还安全吗

“刚性兑付已取消,现在的银行理财,还安全吗?”,银行一直都深受大众的信赖,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银行的信用背书是由国家来承担的,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银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家也逐渐放宽了银行的相关政策,银行也逐渐走向市场化。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风险都需要投资者自行承担,这也是市场化的表现之一。既然银行理财已经不能实现保本保息,那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究竟是怎样的呢?


三、 合理进行投资

理财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理财的时候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一是需要选择自己风险承受范围之内的理财产品,避免投资理财影响日常生活,理财并不是赌博。其二就是购买理财产品尽量选择大型银行,虽然说小的城商行以及信用社他们的理财产品的利率更高,但是大型银行的稳健性以及保障都要更好,因为大型银行的资质更好,渠道更广,资金更加充足。

总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虽说打破了刚性兑付,但是其稳健性相比于金融机构而言,还是要更好,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等级内的理财产品。

⑽ 资管对新规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基本靠预期收益做大产品规模。但是,资管新规倡导打破刚性兑付,对产品实施净值化管理。
新规对理财产品种类的影响,一是银行表内理财部分未来将取消,二是对于表外理财,刚性兑付将打破,目前的理财是基于预期收益型的理财模式,未来净值化理财将取代预期收益型理财。

阅读全文

与刚性兑付对资管理财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