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林冲的演艺活动
获奖2003年 沈阳艺术节 歌唱一等奖全国电视新人大赛,东北赛区第二名全国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徽杯”东北赛 区流行唱法二等奖 演出2005年首都体育馆“全国新生新秀”HOPESTAR演唱会;湖北省纪念全国普法20周年演出;2007年随央视《艺苑风景线》栏目组赴云云南玉溪参加“聂耳纪念日”的纪念活动2008年参加《放歌奥运》在奥体为灾区筹款大型公益活动西宁“国际郁金香节”2010年中国移动东北大型答谢歌会央视及卫视多场演出大型歌会等活动全国当红网络歌手走进大学校园“动感地带”大型歌会山东淄博美食节嘉宾 青岛啤酒节嘉宾2011年中央台“中华情”怀旧金曲20年北京工体大型综艺晚会北京电视台栏目《歌唱部落》山东电视台栏目《先声夺人》吉林电视台栏目《快乐大东北》辽宁电视台栏目《到底是谁》
『贰』 贾承博的介绍
贾承博, 男,1956年出生,著名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76年加入沈阳曲艺团并拜赵振铎为师学习相声。近几年表演了大量的相声和小品,1990年表演的《千方百计》获中国相声节表演一等奖。1997年7月参加辽宁省西岗杯相声大赛获表演金奖。2006年参加第三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表演的《团结一心拿大奖》获专业组表演一等奖,最佳捧哏奖。2007年11月,相声《推销》获第二届“辽宁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由他主演的东北风情剧《贾六在北市场》荣获第六届沈阳艺术节银玫瑰奖。
『叁』 沈阳周边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国庆沈阳旅游计划随着“2009中国沈阳国际旅游节”盛大开幕,沈阳各景点,国庆中秋活动陆续展开,此计划希望能减少来沈阳的各地自助自驾游客的一些顾虑。(旅行计划都以沈阳三皮国际青年旅舍为基点,不住这里的游客,那么计划中的各个景点也是相当有参考价值的)第一天:世博园旅舍乘113至大北横街 换乘168到世博园世博园 金秋国庆赏菊游园会 10月1日—8日 大型菊花展暨中秋节赏菊大会(共展出菊花约120余个品种30万盆)、老爷车、花车巡游展示、与沈阳电视台共同主办的“谁敢来挑战”活动(来园游客可以现场报名参与)。同时,世博园内森林乐园的60余项精彩刺激的游艺项目正期待您的到来! 第二天:故宫 帅府 中街旅舍乘113至大东门,步行至故宫、帅府,而后去中街逛街购物、吃小吃(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沈阳故宫 皇家礼仪展演 10月1日—8日每天上午10:00 沈阳故宫 60年图片展 9月28日—10月10日 沈阳故宫 院藏清代玉制御题器物展 9月28日—10月10日 沈阳故宫 乾隆皇帝书法展 9月28日—10月10日 帅 府 真人秀”表演、《张氏家族展》、《金银流霞展》、《人民币反假展》 10月1日—8日 十一国庆假期间,在室内公园游玩购买娱乐票后,即可中街兴隆大家庭 同欢乐 你游玩 我埋单 在娱乐票面刮奖区内进行刮奖。大奖室内公园全年金卡, 全年免费无限次畅玩室内公园 第三天:北陵公园,辽宁省博物馆,市府广场步行至长客总站,乘坐245路车到北陵公园,约11点左右在北陵公园乘265到市府广场,——“鲜花国旗” 11.8万株鲜花建成,参观辽宁博物馆,在市中级人民法院乘159路车到北方客运公司换成113路 到鸭绿江街 步行回旅舍,晚上回来,可去观看东北特色的二人转,旅舍旁边就有二人转剧场,门票只需30元,是最纯朴的二人转。辽宁省博物馆 《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 8月20日—10月25日 辽宁省博物馆 迎金秋、辽博精品展 10月1日—8日 第四天:九一八纪念馆,东陵公园 浑河边……步行至九一八纪念馆 参观后步行至北方客运公司站乘245路到珠林桥乘 330 218 168 385到东陵公园……也可继续步行到鸟岛看看 返回乘245到长客 乘113到鸭绿江街,或者步行至旅舍清福陵 满族文化展示周 10月1日—6日 第五天: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乘113 到横街 然后换乘168路车到棋盘山 棋盘山 欢庆祖国60华诞大型游园活动 10月1日—8日棋盘山 “棋盘山”杯第七届沈阳艺术节 10月1日—8日棋盘山关东影视城 盛世中华60载· 欢聚影城度中秋 10月1日—8日棋盘山花果山神秘谷 金秋绿色生态采摘 10月1日—8日 第六天:辽宁彩电塔 浑河沿岸……或者沈阳周边 本溪水洞 红海滩 关门山 桓仁五女山…… 桓龙湖……备注:沈阳公交复杂 ……有些同名站点位置不一样……分布在南北东西道路上……总之路是问出来的……找不到了问路……沈阳人还是蛮热情的 沈阳三皮青年旅舍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鸭绿江街21号沈阳站:乘279到剑苑小区沈阳北站:乘325路到长客总站,在乐购西交通岗向北行800米到斯乐嘉KTV楼下,或者到对面乘113 两站地至鸭绿江街
『肆』 8.8.9.9这4个数怎么算得24
2006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统计局
(2007年5月10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中共沈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速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着眼于实现“两个不低于”和“三大目标”,深入开展“开放年”活动,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37.7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1∶43.5∶50.4调整为5.5∶45.8∶48.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增长18.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高出上年0.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5.8亿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支出330.1亿元,增长31.6%。其中,农业支出10.6亿元,增长22.5%;科技支出7.5亿元,增长42.5%;教育支出33.8亿元,增长21.7%;社会保障支出46.8亿元,增长25.2%;城市维护费支出39.0亿元,增长35.6%。
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95.3亿元,林业产值6.0亿元,畜牧业产值121.0亿元,渔业产值13.5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1.4万吨;水果产量11.8万吨,增长6.5%;蔬菜产量271.5万吨,增长13.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6万公顷,增长3.5%;植树4262.4万株。肉类总产量76.3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45.8万吨,增长7.8%;牛奶产量28.8万吨,增长35.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4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创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00个;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个;各类富民经济小区发展到3780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93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54个;千元高效田面积达到16万公顷;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1个,其中省级以上的27个,年销售额317亿元,较上年增长31%;各类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68个。全市耕地已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18.9万公顷,增长10.5%;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38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399个;拥有绿色食品138个,有机食品3个。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32.5%。其中,重工业增加值671.9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增加值257.4亿元,增长27.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8.1亿元,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19.9亿元,增长3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6.7%。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758.6亿元,增长3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9.7亿元,增长45.2%。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189.4亿元,增长40.5%。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96种,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1种,省级名优产品94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1.8亿元,增长50.1%;利润总额74.4亿元,增长6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2%,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4%。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391.3亿元,增长19.7%;施工面积3031万平方米,增长13.6%;竣工面积1408万平方米,增长11.8%;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1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1.1亿元,增长31.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增长2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384.7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299.5亿元,增长35.2%;民间投资1106.1亿元,增长37.3%。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5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3亿元,增长3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6.7亿元,增长26.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5年的1.8∶38.2∶60调整为2∶40∶58。完成工业投资694.3亿元,增长3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7.4%上升至38.8%。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0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城镇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1692个,完成投资133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14个,完成投资1022.2亿元。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682个。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电厂一期工程、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的5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沈阳机床搬迁改造、13万吨丙烯酸等项目建成投产。沈阳地铁一号线及延长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6.6亿元,地铁二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体育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沈西、沈北开发大道、沈铁大道顺利竣工通车。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8.3亿元,增长30.2%。房屋施工面积3456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竣工面积1185.3万平方米,增长1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43.8万平方米,增长24.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50.6万平方米,增长23.6%;商品房销售额419.9亿元,增长3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66.4亿元,增长30%。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755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铁路846万吨,剔除玉米转化减少粮食运量因素,增长7.8%,铁路货运中集装箱发运量增长26%,钢铁发运量增长28.8%,工业机械发运量增长12%;公路货运量16700万吨,增长11.2%;民用航空货运量6.3万吨,增长10.1%。完成旅客发送量9598万人次,增长11.2%。其中,铁路3096万人次,增长7.3%;公路6152万人次,增长13.3%;民用航空350万人次,增长12.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7.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1%。其中,载客汽车31.1万辆,载货汽车9.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8万辆,增长48.2%。
沈阳与国际29个城市、国内37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83条,其中,国际航线34条,国内航线49条。运输飞机起降4.8万架次,增长13.6%;机场旅客吞吐量534万人次,增长17.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亿元,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138.2亿元,增长25.7%。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9万门,比上年增长18.9%。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74万户,增长3.3%,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322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39万户,新增1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12万户,新增64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83.4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65.9万户,增长33.1%。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商品用途划分,食品零售额392.9亿元,增长14.9%;服装零售额230.8亿元,增长14.1%;日用品零售额425亿元,增长14.6%。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汽车零售量6.8万辆,增长15.7%;数码相机6.2万台,增长92.5%;移动电话89.6万部,增长17.2%;房间空调器10万台,增长42.6%;摄像机4.2万台,增长61.0%。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54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40家。连锁店铺达4500余个。
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3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商品销售总额3626.2亿元,增长13.9%,其中批发2728.9亿元,增长13.0%。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63项,外资额8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9%。
全年进出口总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进口总额26.3亿美元,增长18.6%;出口总额26.6亿美元,增长13.4%。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82.7亿元,增长11.2%。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8803万美元,增长177.5%;实现营业额12700万美元,增长43.4%;外派人员1.59万人次,增长10.9%。
截止2006年底,同世界上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53万人次,增长28.9%,其中世博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8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40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272.7亿元,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2.3亿美元,增长33.5%。三个“黄金周”累计接待游客5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累计181家。星级饭店(宾馆)111家,其中,三星级54家,四星级15家,五星级5家。全市星级饭店(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1063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01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4.5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26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2.4%。银行现金收入8944.4亿元,现金支出869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12.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44.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2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股票交易额2595.9亿元,增长2.2倍;国家债券交易额113.2亿元;基金交易额38.4亿元,增长4.9倍。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144家,实现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长1.6%。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17.9亿元,增长15.6%;人身险保费收入36.4亿元。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18.3亿元,增长38.1%。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8.9亿元,增长0.8%;人身险赔付金额9.4亿元,增长1.1倍。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102.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3.4,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1,衣着类指数10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1.0,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8.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6,居住类指数102.2。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2.9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7.05。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6,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销售指数106.9;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2.3,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1.2。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7亿元,增长4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2亿元,增长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5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5亿美元,增长56%;出口6.2亿美元,增长15.4%。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重点实施了西部开发大道、胜利南大街延长、沈北开发大道和沈铁大道4条区域性交通干道建设工程,建成了卫工桥。开工建设兴华地道桥、北一路公铁立交桥、三好跨河桥、南阳湖跨河桥等桥梁工程。完成了105条二级以下街路、65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12公里农村公路。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533公里,总面积432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32公里,路灯15.3万盏,永久性桥梁233座。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710公里,比上年增加22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36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587标台,比上年增长3%,其中小公汽409标台。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42条,比上年增加6条;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9.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9318辆。
全年新增供水管网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965公里,供水量5.2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55.1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0处,供热面积达到15800万平方米。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295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53.8万户。
环境保护
全面展开生态城市建设,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法库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市级环境优美村28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单位)19个、市级绿色社区22个,创建安静小区19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实施了污染源烟尘治理、拆除分散供暖锅炉房、扬尘污染控制等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全市范围内拆除烟囱210根,锅炉297台,完成6万户棚户区的改造,搬迁企业45家,全市“三堆”覆盖率达到96%,建成区内裸露地面覆盖率达到92%。实施细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运行20万吨/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15万吨/日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对细河24公里城市段进行了清淤工作,清除了30万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底泥。开展重污染行业整顿行动,对64家造纸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实施了48条街路机动车禁鸣工作。围绕噪声污染热点扰民问题,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
城市绿化
主要实施了和平大街、方型广场等5块街头公共绿地,黄河北大街、东陵路、迎宾路三条出口路重点部位绿化工程,浑河南岸植树,以及市区内主要街路植树工作,新增绿地1.3平方公里。植树6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3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14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74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26项。科技型企业达到5100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7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318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10项(国际领先15项,国际先进95项);达到国内水平3075项(国内领先141项,国内先进2172项,国内一般762项)。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40.2亿元。专利申请433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77件;专利授权25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2件。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30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本、专科毕业生6.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0007人,在校研究生25880人,毕业研究生5575人。
普通中等学校472所。其中,普通中学348所,在校生3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所,在校生5.8万人;职业中学85所,在校生5.5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5%。
小学校849所,在校生37.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
文化
成功举办第六届沈阳艺术节,推出10台精品剧目。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全年共组织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文物保护及展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全年引进境外文化活动22起,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8起。
年末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
卫生
全市有卫生机构659个(不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11个,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352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721人,其中,执业医师16770人,执业助理医师1624人,注册护士16871人。
体育
参赛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创造了省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城市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新纪录,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先后举办中日韩三国围棋元老赛、沈阳龙舟大奖赛、“浑河晚渡杯”沈阳万人生态慢跑、奥林匹克健身路命名仪式暨“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哈啤杯”万人横渡浑河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到2006年底,全市体育人口达355万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沈阳足球赛区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奥体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5万人。216.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46.9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为72.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8.08万户、15.87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8亿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260元/月。4.47万户、8.58万农村特困群众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3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三县一市为每人800元/年,其他区为每人1000元/年。9.13万城市特困居民享受政府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2432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74个,床位13455张,收养各类人员9436人。全年通过发售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881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172.7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99.9万人,县(市)人口203.7万人;农业人口248.6万人,非农业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6.93%。,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1%。,下降0.3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2%。,上升0.2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
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2万人,比上年增长0.02%。在岗职工95.3万人,比上年减少0.3%。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6.3万人,增加0.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6.8万人,减少0.5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2.2万人,减少0.6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0.7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7.2万人,减少5.6%;第三产业57.4万人,增加3.4%。年末离岗职工19.4万人。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1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5.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0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51万元,新增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15.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07%。
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
全年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9812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392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415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4元,增长15.4%;人均消费支出867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712.5元,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94.3元,增长12.9%。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新建成住宅1067.1万平方米,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9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及大豆 万吨 321.4 -6.2
#水稻 万吨 105.2 17.0
玉米 万吨 197.9 -14.6
小麦 万吨 1.9 3.4
大豆 万吨 5.2 -33.7
油料 万吨 3.5 5.7
蔬菜 万吨 271.5 13.6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6.3 8.4
#猪牛羊肉 万吨 47.5 13.9
牛奶产量 万吨 28.8 35.7
禽蛋产量 万吨 45.8 7.8
生猪出栏数 万头 409.8 13.1
牛出栏数 万头 57.1 36.7
羊出栏数 万只 68.0 4.0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250.4 10.6
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55.1 13.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7.1 -5.7
水产品 万吨 16.2 8.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 辆 266605 92.7
#中华轿车 辆 63298 783.3
宝马轿车 辆 25808 165.1
汽车发动机 万千瓦 2870 85.8
金属切削机床 台 80681 18.2
#数控机床 台 15216 50.2
矿山设备 吨 106989 -5.9
水泥设备 吨 22250 4.1
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80 28.9
输送机械 万米 21.2 71.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4613 28.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272 33.8
化学原料药 吨 34758 4.0
轮胎外胎 万条 363 12.9
铝材 吨 45854 35.5
皮鞋 万双 3191 9.9
啤酒 千升 606427 13.5
液体乳 万吨 47.1 62.1
软饮料 万吨 118.2 22.0
味精 万吨 5.2 12.0
沈阳的气候环境:
沈阳市自然概况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的中部,在东经122度25分9秒—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43度2分13秒之间。东西长115公里,南北长205公里。沈阳市国土总面积为1298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5平方公里。沈阳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平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东南部,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西部是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缓倾斜。全市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米,在法库县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县于家房镇。
沈阳属于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降水分布由南向东北和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一年四季分明,1999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5.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4.9℃。各县区1999年平均气温在7.8-9.0℃之间,康平县最低,东陵区最高。全年平均8.6℃,比1998年低0.63℃。沈阳的冬季漫长;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热而多雨,空气湿润,秋季短促,天高云谈,凉爽宜人。近年由于世界性气候的变化,沈阳平均气温亦有上升。对于旅游者来说,每年4月至10月是黄金季节。在沈阳居住或外地来沈旅游者,穿着通常是冬棉夏单,在春秋两季可穿毛线衣、羊毛衫,夏季着单衣即可。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的中心。她背倚长白山麓,面向渤海之滨,是辽东半岛的腹地。在以沈阳为中心的150公里的半径内,有中国著名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石油之城盘锦、轻纺之城丹东、化纤之城辽阳和粮食煤炭基地铁岭,这些资源丰富、实力雄厚的辽宁中部工业城市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城市群。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也不超过400公里。
市辖九区一市三县:有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5个城区;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4个郊区;新民1个县级市和辽中、康平、法库3个县。全市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沈阳是多民族的聚居地,除汉族外,还有满、朝鲜、回、锡伯、蒙古等32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1998年末,全市人口总数674.9万人,其中市区480万人。沈阳地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流经境内。这里属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伍』 月牙五更是什么体裁
戏剧
中文名称: 月牙五更
外文名称: The Crescent Moon at Mid-night
类别: 传统舞剧
剧情介绍
序生活就象一首回旋曲,月牙五更调啊,不知唱了多少年,祖祖辈辈唱也唱不完!
恋一更盼情一更里月牙爬上山梁,情哥哥(土生)、情妹妹(水丫)幽会来到小河旁。七大姑啊八大姨,你推我搡来凑趣,逗得姑娘小伙无处躲来无处藏。家乡的小河哟,你赞美这儿女情长!
醉二更盼夫二更里月牙升正东,盲妹子盼夫(憨哥)在房中。火红的蜡烛为他点燃;暖心的热酒为他斟满。静静的夜呀,深深的情,一弯羞月挂夜空……
乐三更盼子三更里月牙挂正南,孩子爹们围在产房前,急得团团转。拨浪鼓、长命锁、虎头帽啊银手镯,样样都齐全。只盼孩子妈们生个胖小子,欢天喜地把家还。黑土地哟黑土地,你是新生命的摇篮。
梦四更盼妻四更里月牙照进屋,光棍汉一人好孤独。抱个枕头做了个梦,做梦娶媳妇。梦见了丑大姐、梦见了俊姑娘,七彩云里七采梦,光棍汉盼着早日把亲成。
闹五更盼福五更里月牙躲起来,大红喜字贴窗外。喇叭吹呀秧歌扭,谁是新郎新娘你猜猜?新郎是乐叔,新娘是福婶。五谷丰登花常开,人畜兴旺福常在。闹五更啊闹五更,闹到太阳升起来!
尾声春燕喳喳唱不够,小河潺潺流不到头;黑土地上黄牛走哟,辛勤耕耘会丰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责任者
演出单位: 沈阳歌舞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剧、作曲、作词、配器:陶承志。编导:李绍栋、苏杰(特邀)、冯嫦荣、于宝坤、江宏向、陶承志。执行导演:李绍栋。特邀舞美设计:金泰洪。舞美设计:竹筠琪(布景),梁宏洲(特邀灯光),孙宽、李会清(灯光),王彤(特邀服装),赵云华(服装),于斌、李新(道具),顾玉凤(化妆)。
演出者主要演员:张伟(饰水丫),江宏向(饰土生),韩亚琴、杨青等(饰七大姑、八大姨们),陈俐(饰盲妹),卞辉(饰憨哥),王宇、朱旭等(饰孩子爹们),徐萍、薛晶等(饰孩子妈们),刘兴久(饰光棍汉),关韬(饰俊姑娘),江秀君,孙娇等(饰丑大姐们),冯嫦荣(饰福婶),杨维元(饰乐叔)。乐队:沈阳歌舞团管弦乐队。指挥:陶承志。艺术指导:门文元(特邀)。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本剧曾用名《关东回旋曲》。曾赴全国各地演出三百六十八场,观众七十多万人次。 1991年参加第三届沈阳艺术节,获金玫瑰奖;同年,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并在中南海演出,胡锦涛、马文瑞、陈昌本等领导观看。1992年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新剧目奖。1992年参加辽宁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获金奖;同年被评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参加了首届香港神州艺术节演出。
『陆』 求沈阳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到这看吧
沈阳市公民公共服务网
http://www.shenyang.gov.cn/
点击“今日沈阳”
比我要说的还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