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均缺货率的存货成本
(一)进货成本
进货成本主要由存货的进价和进货费用构成。其中,进价又称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等于采购单价与采购数量的乘积。在一定时期进货总量既定的条件下,无论企业采购次数如何变动,存货的进价通常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假设物价不变且无采购数量折扣),因而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进货费用又称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组织进货而开支的费用。进货费用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这类变动性进货费用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这类固定性进货费用则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
(二)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即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储存成本可以按照与储存数额的关系分为变动性储存成本和固定性储存成本两类。其中,固定性储存成本与存货储存数额的多少没有直接联系,这类成本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而变动性储存成本则与存货储存数额成正比例变动关系,这类成本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
(三)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产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缺货成本能否作为决策的相关成本,应视企业是否允许出现存货短缺的不同情形而定。若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便与存货数量反向相关,即属于决策相关成本;反之,若企业不允许发生缺货情形,此时缺货成本为零,也就无须加以考虑。
三、存货的控制方法
(一)ABC二分类法
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首先,要确定存货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作为参考。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其次,根据上述标准对A、B、C三类存货进行具体划分。最后,在对存货进行ABC分类的基础上,企业应分清主次,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1.存货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
经济进货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决定存货经济进货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性进货费用(简称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简称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不同的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呈现不同的变动关系,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的进货批量,使成本总和保持最低水平。
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
2.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实行数量折扣的条件下,存货进价与进货数量的大小有直接的联系,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进货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除了考虑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存货的进货成本。存货相关总成本公式为:
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相关进货费用+相关储存成本
3.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模型
允许缺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进货费用与储存费用,而且还必须对可能的缺货成本加以考虑,即能够使三项成本总和最低的批量便是经济进货批量。这样企业的年度存货成本就表示为三种成本之和,即:
年存货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与平均缺货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缺货成本可以根据存货中断的概率和相应的存货中断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
(三)再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和保险储备
1.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即发出订货指令时尚存的原料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再订货点=原材料使用率×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式中,原材料使用率是指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是年需要量与生产周期的比值。
2.订货提前期
订货提前期,即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所用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3.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即为防止耗用量突然增加或交货延期等意外情况而进行的储备。其计算公式为:
保险储备的存在虽然可以减少缺货成本,但增加了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就是在这些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四)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
及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 System,JIT),是指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产供销过程,使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减少制造过程中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减少库存,消除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只有在使用之前才从供应商处进货,从而将原材料或配件的库存数量减少到最小;只有在出现需求或接到订单时才开始生产,从而避免产成品的库存。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需要与材料物资的供应之间实现同步,使物资传送与作业加工速度处于同一节拍,最终将存货降低到最小限度,甚至零库存。
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的优点是降低库存成本;减少从订货到交货的加工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再加工和担保成本。但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要求企业内外部全面协调与配合,一旦供应链破坏,或企业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客户需求调整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经营风险加大。此外,为了保证能够按合同约定频繁小量配送,供应商可能要求额外加价,企业因此丧失了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获得更低价格的机会收益。
❷ 研究存货保险储备的目的是
在企业实际的存货管理中,每日需求量和交货时间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按照一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发出订单后,如果需求量突然增大或者交货时间由于某种情况延迟,就会发生缺货或供货中断。为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必须进行存货保险储备以备应急。存货保险储备量是避免企业缺货或供货中断的安全存量,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只有当每日需求量突然增大或交货延迟时才使用。
一、影响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存货保险储备量的因素主要有每日需求量和交货时间。
(一)每日需求量对保险储备量的影响
某零件需用量为D=3600件,每日需求量d=10件,单位储存成本Kc=2元,单位缺货成本KU=4元,一次订货成本25元,每次交货时间L=10天。
根据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可计算出:
Q*=300件,N*=12次,T*=1/N*=1/12(年)=1(个月)
即该零件年订货次数为12次,订货周期为1个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❸ 利用abc存活管理方法进行存货管理的步骤有哪些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实施,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并且建立在库存品各种数据完整、准确的基础之上。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数据:在对库存品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要收集有关库存品的年需求量、单价以及重要程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企业的车间、采购部、财务部、仓库管理部门获得。
2.处理数据:利用收集到的年需求量、单价,计算出各种库存品的年耗用金额。
3.编制ABC分析表:把各种库存品按照年耗用金额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比。
4.确定分类:按照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对库存品进行分类。一般说来,各种库存品所占实际比例,由企业根据需要确定,并没有统一的数值。
5.绘制ABC分析图:把库存品的分类情况在曲线图上表示出来。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是指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
❹ 库存管理计算题
1.保证安全库存,3×100=300
因为订货需要七点可以到,不可以缺货,保证订货这七天的货为,7×100=700
则300+700=1000
2.Q=(2DK/C)的平方根,计算得Q=300
3.最有订货周期为300÷100=3天
(第三题我也不太清楚对不对)
❺ @利用abc存货管理方法进行存货管理的步骤有哪些
ABC分类法,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物资重点管理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库存物资中存在着少数物资占用大部分资金,而相反大多数物资却占用很少资金,利用库存与资金占用之间这种规律,对库存物资按其消耗数量,价值大小,进行分类排队;将数量少价值大的一类称为A类,特数量大价值小的一类称为C类,介于A与C类中间的为B类,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控制,即为ABC分类法。对A类物资,应列为物资管理的重点对象,实行定期订购的控制方式,对库存盘点、来料期限、领发科等要严格要求。对C类物资,则定为物资管理的一般对象,采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法.即定量订购的控制方式,可以适当加大保险储备量。对B类物资,企业可根据自己物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选择综合或连续、定期的控制方法。
划分方法
ABC类别的划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企业可以按照各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三类划分的界限也由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A比分类的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掌握全部库存的品种标识、年平均用量、单位成本,再经过算术运算即可完成。一般讲,列入A类的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20%,而使用金额占总金额的70%以上;B类物项,其使用量不超过总用量的30%,而使用金额约占20%左右;C类物项,使用量在50%以上,但使用金额仅占10%以下。
适用对象
ABC分类管理可以用于所有类型与形态的库存管理,并且这种方法对大量聚合体的分类研究有共同的指导作用,对一般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也具有共同可遵循的规律。在企业管理中多用于库存控制、在制品控制。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法一般是以库存资金价值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反映库存品种、刹润贡献、紧迫性等方面的程度和指标,而在某些情况下C类库存所造成的缺货也可能十分严重,对此管理者应在实际运用ABC分类法的过程中予以充分注意。一般可以在根据价值比例分类的基础上,考虑缺货损失、采购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加以调整。
❻ 用ABC库存管理法阐述新华公司的库存管理 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
ABC管理法的优点是明显的,这种方法把“重要的少数”与“不重要的多数”区别开来,使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重要的少数库存品上,既加强了管理,又节约了成本。但是,这种管理方法忽视了C类和B类库存品对企业的影响,某些C类和B类库存品的缺乏,会对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个装配线的停工待料。 [1]
程序
编辑
(1)把各类库存物资全年平均耗用总量分别乘以它的单价,计算出各种物资耗用总量及总金额。 [2]
(2)按各品种物资耗费的金额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并分别计算各种物资所占领用总数量和总金额的比重。
(3)把耗费金额适当分段,根据一定标准分为A、B、C。
应用
编辑
ABC分析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地取得以下成效: [3]
第一,压缩了总库存量;
第二,解放了被占压的资金;
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
第四,节约了管理力量。在对物品进行ABC库存分类后,应依据各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重点管理。
(一)A类物品
A类物品在品种数量上仅占10%左右,管理好A类物品,就能管理好70%左右的年消耗金额,是关键的少数,要进行重点管理。对生产企业来说,应该千方百计地降低A类物品的消耗量;对商业企业来说,就要想方设法增加A类物品的销售额。对仓储管理来说,就要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前提下,小批量多批次按需储存,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总量,减少仓储管理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A类物品不科学地降低库存总量,将会出现缺货风险,导致生产与经营中断,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重点管理A类物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不仅要降低库存,还要保证供给,防止缺货,防止出现异常情况。
A类物品的管理方法:
1.按照需求、小批量、多批次的采购入库,最好能做到准时制管理,能够提高资金周转率,能够使库存保持最优的有效期,能够降低仓储管理费用,能够及时获得降价的收益:当然季节储备和涨价前的储备也是不可避免的。
2.按照看板订单,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货,最好能做到准时制出库,避免物品长时间储存在生产线或客户手中,造成积压损耗,造成虚假需求和超限额库存,不利于均衡生产和经营。
3.随时监控需求的动态变化,分析预测哪些是日常需求,哪些是临时集中需求,使库存与各种需求相适应。
4.科学设置最低定额、安全库存和订货点报警点,防止缺货的发生;了解大客户的库存,在需要的时候临时调剂;监控供应商的在途物资品种数量到货时间;与供应商和用户共同研究替代品,尽可能降低单价;制定应急预案,补救措施。
5.每天都要进行盘点和检查。
6.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对MRP系统控制的物料需求并不适用,它面对的是最终产品。对于连续均衡的生产,每一个相关物品都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即使是一个螺丝也能够让生产中断。因此,也要注意一些关键物料的管理,不能一味地强调A类物品的管理。
(二)B、C类物品
1.对B类物品进行次重点管理。每周要进行盘点和检查。对于B类存货的控制不必像A类那样严格,但也不宜过于放松。一般是按大类来确定订购数量和储备金额;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存货控制方法。
2.C类存货品种数量多但资金占用量少,故对其的控制可粗略一点。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定量订货控制法,集中采购,并适当增大储备定额、保险储备量和每一次的订货批量,相应减少订货次数。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双堆法”或“红线法”进行管理,相应减少订货次数。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双堆法”或“红线法”进行粗略控制。
所谓“双堆法”就是将存货分别放在两个空间中(如两堆、两箱、两桶等),当第一个空间的存货用完后,即发出订货单,并同时从第二个空间开始供货;当第二个空间的存货用完后,第一个空间的货物到货,开始供应。如此交替存货,不断往复循环,以满足生产、经营上的需要。“红线法”也是一种类似的粗放式控制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在存放货物的箱子上,从底部起于一定的高度处画出一条红线,红线以下的数量代表保险储备量和提前期内的需要量,当货物在供应中降至红线时候,即进行订货,以便把存货恢复到原有水平。
❼ 要求:为该存货作出保险储备设置决策。什么意思呀需要哪些数据呀
与存货保险储备量相关的内容 (一)存货经济订货量 存货管理的目标是使存货的相关成本之和最小。存货 相关总成本TC=TCa+TCe+TCs=FI+(D/Q)xK+DxU+FZ+ (Q/2)义Kc+Tcs.其中Tca为取得成本,TCc为储存成本, TCs为缺货成本;Fl为固定订货成本,D为年需要量,Q为 每次订货量,K为变动订货成本,U为单价,Kc为单位存货 年储存成本。假设如下: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 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 库。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为零。4.D为常量。 5.U为常量。由假定,TC为Q的函数,求导后TC值最小 时有:Q二夜豆疏;,年最佳订货次数N二D/Q (二)再订货点(仃货提前期) 现实中不能等库中的存货用光时再订货,因为货物需 有一个运输时间,不能瞬时补充库存,因此,应提前订货。 公式为:R二L xdR为再订货点(再订货时库存量)L为 货物运输天数d为日存货需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