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显密佛法基金会

显密佛法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8-12 23:07:10

1. 显密佛教几个重点的根本问题

显指的是 说出来的法众人都懂。其机缘是指向大众,比如念佛 持戒。布施 放生。密指的是说出来的法只有固定的个人懂 别人听不懂的.还必须有上师的传承。比如打手印,持咒,用咒,就像现在我们知道的大悲咒 准提咒 往生咒等等 就算告诉你了 你也会念了 可是你会用么?这就是根本问题

2. 佛教 显 密是什么意思

显是密的显,密是显的密.
所谓显者,人能明白,就为显.
所谓密者,人不能明白,就为密.
如何显密?仁者祥辩!
广读大乘,
不懂就问,
一心恭敬,
利益自得!

3. 翁甲之光显密佛法昌盛洲这个淘宝店真的假的

假的!真的密宗佛法不会那么容易接触得到的,更一般人能随处能结缘的!

4. 关于FPMT和大乘显密

佛法有显宗和密宗,源头都是在印度,显宗包括了大乘和小乘,密宗是指建立在大小乘基础之上的密乘也叫金刚乘,金刚乘分为内续部和外续部,大小乘的佛法和外续部的佛法是由释迦牟尼佛亲自说的,内续部的佛法因为因缘何愿力的不同,佛陀授记由金刚手菩萨广为宏传,后来汉地派人去取经,藏地也派人去取经,取来的佛法中都是既包括了显宗的也包括了密宗的。
至于具体的藏传佛法的来源等,建议参看《密宗断惑论》《索达吉堪布回济群法师关于藏传佛法的19个问题》,网络搜索即可。

5. 佛教显密是什么意思

显密是佛教的两种教法,佛在说法时,有显说有密说。密是如来密义,显是开显密义的权说。佛法中显密两者是分不开的。无论显教还是密教,都是密义显说,显开密义。显教密教皆具显密,只是侧重不同罢了。
在修行上来说,显是思想意识就可以到的境界,密是超越分别意识的不可思议境界。

6. 什么是禅宗显密啊

佛教的宗派划分,首先是显宗和密宗,其次是八大宗派,禅宗显密是其中一种。依唐代密教,释迦的说教,因为全是“随他意”的说教,所以不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他意”的,就是浅显易知的,因而可称为“显教”。
显教从其可思议处而入,乃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之当机法门,因众生根基不同,故有人天乘、小乘、声闻缘觉乘、菩萨乘的分别。
密教从其不可思议处而入,乃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内证法门,非菩萨凡夫所知,如法三密加持,可即身成佛,故密乘亦称佛乘。

7. 如何看待“显密二宗不是不同修行法门,而是修行先后

净空法师---华严乃是密宗之显说;密宗就是华严之密说,显密不二。文殊菩萨在此表‘禅净不二’。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在本经,虽然没有看到毗卢遮那佛,然而看到普贤、文殊菩萨,就是圆满的佛法,因为无量寿佛即是毗卢遮那佛。所以,古人将本经称为中本《华严》,确有道理!《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这样的经典才是圆满的佛法。他不是说某一个部分,不是局部,是佛法的全体。

我们从菩萨表法中看到,此经确确实实显示佛法的全体。普贤不但代表华严的行门,而且是密宗的开山祖师。我们这个世间的密法是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传下来的。龙树的密法跟谁学的?龙树菩萨开铁塔,遇到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将密法传授给他,他再传到人间。金刚萨埵菩萨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也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不但代表华严宗,也代表了密宗。由此可知,华严乃是密宗之显说;密宗就是华严之密说,显密不二。

本经是《华严》的精髓。古德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在此经之中。所以,黄念祖上师(黄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传授密法,第一个就要求学密的人念《无量寿经》,受持本经。他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密法的精髓。“普贤菩萨”在此代表净密不二。这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的密咒,是密法的总纲。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如果不是密法的总纲,密中之密,持名念佛往生,那有那么大的成就。不往生不能‘即身成佛’,往生才真正当生成就圆满的佛果。深入经藏之后,你就能了解。

出家菩萨中第二位是“文殊师利菩萨”,他代表智慧,代表理论。理之精髓,无过于禅。所以,文殊菩萨也是代表禅宗的第一尊菩萨。我们读《六祖坛经》就晓得,禅宗不是六波罗蜜里的禅定波罗蜜,而是六波罗蜜里的般若波罗蜜。展开《坛经》,你看六祖传法的时候,教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他没有教你念禅定,没有教你念禅。因此,名称虽称禅宗,实际上是修学般若波罗蜜。

文殊菩萨在此表‘禅净不二’。禅就是净,所以古德说,这一句阿弥陀佛,‘教’包括了,‘禅’也包括了,‘密’也包括了。这是佛门修学的几个大纲领。大纲领包括了,其余的无所不包。所以,弥陀名号确实是大总持法门,没有一法是阿弥陀佛之外的。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纲领,念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法门都念到了,一个也不漏。大经上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到此我们才彻底把它搞清楚了。‘一’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切’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句‘阿弥陀佛’圆满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如果再说得详细一点,‘一’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部《无量寿经》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宝贵这部经的道理,得到这部经就是得到世出世间一切法。希望我们认真去受持,细心去体会,不要再被其他法门动摇。文殊菩萨在此地代表这个意义。

8. 佛法有显密,有净土,律宗、、、等等八万四千法门,有没有一个法是适合所有人

净土宗最为殊胜。统摄一切法门
也是能得生极乐世界捷径之法:

执持「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具足
信、愿、行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三度
劝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而净土法门,就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就六个字就成一个宗派,叫净土宗。虽然只有六个字,可你别小看它,六个字里面就包括了全部的佛法。

核心大愿,得度方法——

1、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第18愿

2、至心发愿,欲生我国——第19愿

3、至心回向,欲生我国——第20愿。

(转贴)净土法门释疑续12

1.第十八愿称名念佛,人人可以做到,简单,是易中之易。念佛,即在阿弥陀佛佛光摄取下。念念之中,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现有二十五大菩萨随行影护。愿意往生者,当下即是往生决定。念佛自然往生,犹如吃饭自然饱,喝水自止渴一样,自然如此。因为至简至易,是属於完完全全靠阿弥陀佛力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易行难信,故释迦牟尼佛在《佛说阿弥陀经》里称之为难信之法。

第十九愿,是以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作为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是此娑婆世界众生学佛之根基,众生发心修行六度万行等善行,靠自己的力量修行。阿弥陀佛了知这类众生,难以自己修成佛道,因而发愿救度这类众生,善巧方便劝他们至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以靠自己力量修行,然後发愿往生西方,借佛力量,早日脱离生死轮回,乃至成佛。因此第十九愿是属有靠自己力量修行,再以修行力量,转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众生根基而言,此愿与第二十愿都同是靠自力修行,然後再靠佛力救度,相对第十八愿完完全全靠佛力,在易行道中属於易信难行。

3、第二十愿,是以众生根基,植诸德本。与第十九愿相同,是靠自己修行,通过累积善根福德,广结善缘的力量,然後回向,也就是通过把自己修行的力量回向,即转向恳请依靠阿弥陀佛成佛的善根福德因缘,以成就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第十九、二十愿与第十八愿最大的区别是,第十九、二十愿是众生凭藉自己的修行力量,消除、减轻自身的业障(借假),生起信愿之心(修真),转向恳切祈求阿弥陀佛的救度,而往生西方。

9. 有知道“马尔康嘉绒萨迦显密佛学研修院(简称嘉绒佛学院)”的朋友吗

根据该佛学院简介:僧人与俗家弟子都可以来寺院长期参学,免费提供住宿。

佛学院也可以接待短期参学或者参加法会信众,以及旅游参观者。参观信众对佛法要有正知见,起码要有求学修行之谦虚心态,并要遵守佛学院严格的戒律:例如:不得杀盗淫妄酒,不得抽烟、吵架、打斗、谈情说爱等。佛学院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石江咀村,距离马尔康市50公里。

10. 显密二宗有什么区别

显密之异分为两点:
一、智慧不同。从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维(逻辑推理)的过程,现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从现象的角度看,显宗认为肉眼能见的所有物质都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要断除,却从不知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净的。直到证悟了八地才了知真相。密宗从初入门就教导,世间所见的一切虽都是轮回的一部份,是不清净的,但实际上都是佛的坛城。
如何能证明这是实情呢?密宗是有办法证明,只是目前还不忙讲,必须等加行修完后才可以谈。到那个时候自己去修、去体会,不需旁人指点,自己就可以领悟到一切确都是佛的清净坛城。显宗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密宗则是即生可成,原因就在于显宗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诀窍,是智慧不及所致。
二、证悟空性方法各异。显宗只有逻辑推理一途,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则途径繁多。对根机不是极好的人,可用观想或气脉明点一类的修法去逐步引导,以致证悟空性。根机不错的人,不修这类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圆满修法就可能立即证悟。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差别,因为要得解脱就必须证悟空性,除此别无他法,所以这个差别不可等闲视之。
密宗与显宗并不冲突,只不过它有更多的特点。修显宗的可同时修密,如修净土的也可修密法;如果修禅也同时修密的话,所修密法对了达禅宗的明心见性会有相当大的助益。禅宗在证悟前的方法上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补其不足之处。精通显密的智者去看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从小乘到密宗,不会发现有一句话是相矛盾的;智慧浅薄的人看则句句矛盾,以至于显反对密,密不接受显,根本无法同时修。这是智力不敷而致,不然,一座就能修八万四千法门,一座也能修大圆满所有九乘的修法。所以,在学习时,应从整个佛教不矛盾的角度去思维,反之,则汉藏佛教、净土与禅宗、大小乘、甚至藏密四大教派,对理解不够的人来说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这样的胜劣分别念,在佛法里叫谤法。
有一部佛经是专讲何为谤法及其罪过的,如果有谤法罪,不仅不能修密法和禅宗,连念佛都不能往生极乐,因为谤法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两个违缘之一。学佛的人,专心致志地念一本书、拜一尊佛、修一种法是很好的,但是,若认为其它的都不如自己的修法,那就是谤法。如果没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门,只修一种也行,但不可对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评。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平等的信心为基础,全神贯注地修一个法,不论是何法,都可快速成就。
有些居士,姑且称他们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场求灌顶、求福,最终什么都没学到,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见。如果那些灌顶都确实得到的话,同时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护守戒律,则犯一条算一条,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堆罪业,别无其它。
当然,上师无论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地恭敬。但就个人修行来说,有无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呢?其实不用,心里恭敬就够了。是不是每位从藏地出来的上师都要去见呢?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坚定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见解。如果没有,成天跑来跑去是不会有什么好收获的。灌顶后如果上师不讲该守的戒律,居士也不在意该注意哪里,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无关乎知或不知了。无论是对汉传的法师或藏传的上师、瑜伽士,作为居士都要培养出平等的清净心,因为他们是僧众。但要不要接受他们的传法、灌顶,则必须观察。观察后如决定接受,就必须做到该做的;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间法是如此,佛法更该如此。
目前有些居士根本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别人去找有名气的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藏,就一窝蜂地跟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跟着飞吗?如果是替自己设想,去见上师时,要能从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解脱有利的东西才对。这也不是从任何人那儿都可得到的,在这之前与之后都有要求,必须要极端重视这个问题。

《显宗与密宗之异同》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阅读全文

与显密佛法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