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黄宗策的人物历程
1997年,他首先创建了MASHIMARO中文网,为之后成立V8848网络技术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携好友郭颖浩先生和兴义的一群网络爱好者创建了V数码设计;(郭颖浩:原贵州电子商务网设计总监,现就职于中国电信)
2003.6.1~2003.8.1 贵州省兴义市联合数据网络服务公司 网页设计师
2003年底,携好友罗永进先生共同创建贵州大学INTERNET发展中心;(罗永进:原新浪网工程师08年回贵州创建 乐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03年底,“花溪镇朝阳村科技副主任”村官事迹被贵州商报报道
2003.9.1~2007.7.1,任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办公室助理
2004.9.1~2005.11.1 贵州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 网页设计师
2005年10月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聘为贵州大学新闻网副站长
2005年10月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聘为贵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副站长
2006年4月 被贵州大学记者团聘为网络技术部部长蒹首席技术顾问
2006年8月 带领社团在《电脑报》贵阳市首届高校优秀IT社团评选中获第一名
2006.10.1~2007.3.1 贵州电网公司 信息技术部(兼职程序员)
2006.4.1~2007.3.1 贵州纬度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兼职)
2007年6月 腾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WUI设计师(实习)
2007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8年4月 相关先进事迹被西部开发报专题报道。
2008年4月 相关创业先进事迹被西部开发报《青春动力》专题报道。
2007.3.1~2009.1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党政办行政工作人员
2009.8~至今 贵州乐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创意总监
2009.2~至今 共青团贵州省委
2010.12~至今 贵州灵犀创意机构 顾问兼多媒体事业总监
2012.3~至今 贵州苗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总顾问
2012.12~至今 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 理事、副秘书长
② 于小杰的记者
2012年10月,于小杰 入选第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大学生记者团。
2012年11月,受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江苏)、江苏省共青团省委的邀请,于小杰作为校媒记者前往江苏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百佳青年颁奖仪式现场,为百佳青年颁奖仪式进行微博直播。
2012年11月,应湖北校媒、第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组委会邀请,作为大学生记者,代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江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新闻爱好者协会参加第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的报道。
2012年12月,受腾讯网邀请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
2012年12月,于小杰巧借新媒体“微博”来找寻其在北京偶遇的浪漫的“Rose爷爷”,“万能的微博”很快发挥了它的力量,该微博得到了众网友纷纷响应,最先由 团中央网络处副处长王郁松转发、再经由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共青团贵州省遵义市委副书记唐永智等微博上有名政务爱心人士、最后腾讯官方“微博精灵”的转发,彻底的将寻找“Rose”爷爷的微博推到了微博热点,使得该微博转发量近6万余次、阅读量达到:2000万余次。经由中国网、财经网、和讯网、上海青年报等媒体报道。“Rose”爷爷一夜间走红网络,在网络上形成了全民寻找“Rose爷爷”的热潮。 2013年3月,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的指导精神下、由国内各大高校学生媒体在中国南京市发起成立“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联谊组织,中国高校(南京)新媒体联盟 为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小杰出任首届南京新媒体联盟秘书长一职。
2013年4月,“2012年度南都奖学金”获奖名单出炉,来自国内32所高校的70名学子,从100多所高校的申报人中脱颖而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于小杰 同学获得南都营销奖学金。
2013年5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 2012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 在《中国青年报》5月10日专版刊出活动评比结果。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团委推荐的于小杰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据悉,江苏省共有43名大学生获此殊荣。
2013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联合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举办“走进无锡滨湖,探寻山水文化”大学生采风系列活动,于小杰 入选由江苏省内各大高校30人大学生记者组成的采风团队,全程参与了对无锡秀丽美景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报道。
2013年7月,新华社面向全国高校发起“我报道”新媒体移动实习计划,征募对新闻报道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进行在线实习。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于小杰成为 “我报道”移动实习生。
2013年7月,于小杰 只身一人前往四川省参与中国青年报、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四川)高校传媒联盟发起承办的“快乐学校”四川省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四川广安支队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帮扶活动。
2013年8月,受邀参与贵州团省委、春晖行动 发展基金会与中国(贵州)高校传媒联盟承办的春晖校媒行“全国百名校媒记者走进毕节试验区活动”,并获聘春晖行动:“春晖使者”。
2013年8月,作为春晖行动特聘春晖使者,于小杰受邀参与制作的“春晖公益梦想众筹平台”上线运作,春晖云是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公益平台。
2013年8月,中国青年报上海记者站、中国(上海)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卫康公益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精英培训营,培训营将从各区域联盟间选拔优秀代表参与。于小杰代表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全程参与了培训营。 2014年2月,受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创始人张萌博士的邀请,作为青年新媒体精英代表出席Gyl第一新媒体畅聊会,并在会上,一同启动了“助学饭盒”计划,向乡村小学捐赠《新华字典》。
③ 涂妍的分工
主持团省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青农部、统战部(省青联秘书处)、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
④ 贵州春晖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贵州春晖实业有限公司是2013-07-1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瓮水办事处茅坡村。
贵州春晖实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272507386351XJ,企业法人王得利,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贵州春晖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糕点类食品加工、销售;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牛奶、乳制品、百货、酒类销售;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作物、树木、花卉种植、销售;家禽养殖、销售。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
通过爱企查查看贵州春晖实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⑤ 春晖基金是啥
春晖爱心基金会是公益基金,资助范围包括全国各地儿童福利院里的项目为失去家庭的儿童提供抚育、教育、家庭关爱和医疗等支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见义勇为精神。
⑥ 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电话是多少
0851-5514395
⑦ 贵州省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1、杜富国,男,汉族,199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10年12月入伍。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同志在云南扫雷作业中为保护战友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杜富国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英雄壮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015年,杜富国主动申请到边境扫雷,3年来,他1000余次蹚过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2、雍元书,男,汉族,194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村医。
2018年3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播出,一位七旬老人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他名叫雍元书。这天,他作为贵州省5名候选人中唯一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乡村医生,获得了“最美医生”表彰。
3、魏发府,男,汉族,1942年2月出生,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农民。
198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魏发府,与村集体签订了绿化2000多亩荒山的合同,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坪山展开了人生最为壮丽的搏击。30余年来,魏发府组织当地群众修通了3个村组长达10多公里的3条乡村公路,改变了当地人祖辈以来肩挑背驮的历史。
他在大坪山上造林近2000亩,植树20余万株,使得山上一度断流的山泉又恢复了水流,满足了山下数百人畜饮用水的需求和上千亩耕地的浇灌。他拥有价值2000万元的森林财富,却把山林视为生命,一直清贫地生活在大山上,无怨无悔地守护这片山林。
4、郑小雁,女,汉族,1976年12月出生,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双硐卫生室村医。
村民郑某某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已20多年,长期被关锁在家中小屋内,妻子早已改嫁。郑某某有一儿子,自小成绩优秀,不幸于2014年也患上精神分裂症。两人均靠郑某某80多岁的父母照顾。2016年郑某某的母亲去世,仅靠父亲编竹活贴补家用。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承担不起治疗费用,于是郑某某父子俩放弃在院治疗。郑小雁得知这一信息后,一方面多次与郑某某的前妻沟通交流,让其回来照顾孩子;另一方面积极与上级医院对接寻求帮助,不仅为父子二人免除了医药费,还坚持每周到郑某某家中监督指导,免费送药。
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郑某某儿子病情稳定,重返校园,让这个家庭重现一份生机。
5、徐燕,女,汉族,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
1996年,贵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成立,刚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徐燕成为首批16个110接警员中的一员。刚开始,徐燕和1位同事上1个班,每个班24小时。同事给徐燕算了一笔账,按一个工作日接250个电话保守计算,20年间徐燕总共接了70多万个电话。
如今,徐燕已成长为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接听报警电话仍旧是她工作的常态,因为在她看来,尽管接处警理念在改变、方式在进步,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没有变,自己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没有变。在“变”与“不变”中,她始终坚守着从警的初心,在这个平凡岗位上,用不一样的情怀带领着一帮人,守卫着万家灯火,保护着一方平安。
⑧ 请问蔡顺华是何人听了他的演讲,感觉不错,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蔡顺华,笔名东方牧,著名演讲家、演讲活动家、中国六大演讲家之一、散文作家;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口才教育中心演讲教授,多所著名高校客座教授,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全国演讲大赛评委,中国当代演讲事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春晖》杂志执行主编,《演讲与口才》杂志原常务副主编。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7月31日登上《光明日报》全国优秀知识分子光荣榜,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国家人民教师奖章。
⑨ 春晖行动的春晖行动中心
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于2007年4月正式成立,根据《贵州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的通知》(编办发[2007]51号)文件规定,其机构性质为团省委所属正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服务宗旨:为参与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晖行动使者提供指导服务。
业务范围:(一)负责组织、动员贵州籍人员回乡投入智力、物力、财力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敬老爱幼等工作;(二)负责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宣传春晖行动,组织开展募捐活动;(三)承担相关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职数设置:中心领导职数设主任1人,副主任3人,内设4个部(室),即:办公室、项目部、宣传部、事业发展部。编制18名,其中,管理人员13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勤人员2名。
春晖行动基金
2009年3月,“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经贵州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成立,为春晖行动事业的深入推进搭建了筹资平台,畅通了筹资渠道,拓展了项目扶持的领域。
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和基金会成立以来,以四个机制建设为工作重点,以打造中国著名公益品牌为目标,推动春晖行动向纵深发展。
相关信息
“春晖行动——致公学生培养计划”公益助学项目24日在北京大学启动第4年度捐赠,贵州老区第四批103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孩子将免费在京接受6年中学教育。
“在社会各界好心人的资助和关爱中,我们都要学习知识、增长自信、开阔眼界,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捐赠仪式上,已在京接受3年初中学习的受助学生姬学铜这样告诉学弟学妹。
据了解,“春晖行动——致公学生培养计划”由致公党中央、共青团贵州省委和北大青鸟集团联合发起,捐资7650万元,帮助333名贵州老区的孩子圆进京读书梦。
接收这些孩子读书的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琦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内向变得开朗大方、乐观自信,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企业和团体都参与到助学公益行动中。北大青鸟集团董事长许振东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孩子们都有梦想,不能因贫困埋没了人才。我们的助学要几十年、上百年办下去,让数万名需要帮助的优秀孩子实现成才梦,让这些学生心怀感恩之情和社会理想,用智慧和力量回报家乡和社会。
2013届受助学生徐洋是一名孤儿,他对记者说,我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将来成长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⑩ 有谁知道织金县鸡场乡打材箐小学的吗具体位置在哪里
杨文学,男,苗族,1975年9月生,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村民。他是一个靠劳力背“背篼”赚钱糊口的农民工,却用背了8年“背篼”挣来的13万元血汗钱为家乡修路。在他带动下,一个传承几代人的山区公路梦想即将变为现实。杨文学的家在织金县鸡场乡鸡坡村核桃寨,距外面的公路虽然仅4公里,但村民出行却始终是一大难题。冬天,这里温度降至零下,村民买一车煤过冬,全寨的劳力都得去帮忙,每人背七八个来回,才能将一车煤运完。山里每户每年近万斤的苞谷和土豆,运到外面虽然能卖个好价钱,可就是运不出去,不少都烂在地里。修通公路成为村民多年的梦想。1998年,杨文学离开家乡去昆明当建筑工人。一年之后,他到六盘水的小煤窑背煤。在煤窑里,工人们只能弓着身子爬行。但面对背一吨煤15块钱的高价,杨文学一天能从洞里背出来6吨,并且一干就是六年。后来他又来到贵阳打工,靠背“背篼”挣钱。到2010年底,杨文学辛辛苦苦攒了13万元,本想装修房子,但一看到家乡出行困难依旧,便说服妻子,用攒下的血汗钱为家乡修路。修路的工程2011年3月25日正式开工。杨文学首次取出了两万元交给寨上,自己又继续回贵阳打工。寨里的杨文书记着杨文学拿出修路的现金账:2011年3月25日,2万元;4月9日,6万元;4月17日,3万元;5月3日,2万元,共计13万元。想尽快修通路的杨文学,并不知道修路的艰辛,难题很快就来了。路从山谷过来,先要经过熊家寨两户人家的山地,才能进入核桃寨。乡政府协调好了第一户,可第二户人家却怎么也不答应。最后,杨文学只好承诺自己再出21000元“买路钱”。为了修路,杨文学几乎花掉了所有积蓄,自己的孩子上了半年英语补习班后却再也交不起补课费。他直到现在还记得,有一次孩子生病了,医院须交1000元押金,可他只有500元,说了很多好话才让孩子住进医院,几天后孩子病稍好,他就带着孩子出院了。他家房子是2008年砌起来的,每年春节,他都要看着这栋一直没有竣工的新房发愣。路在慢慢延伸,杨文学能拿出的钱越来越少。为了筹集资金,他带着20多个乡亲到贵阳背“背篼”挣钱。杨文学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团省委春晖行动发展基金会拨款10万元,贵州省公路局拨出专款15万元,资助他家乡修路。卓先顺是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的创始人,25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温暖着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先后资助了6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直接帮教“问题青少年”30多人,受他帮助的贫困孩子达500人之多。小时候的卓先顺,因受人资助而改变命运。也因此,卓先顺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开始,就决心多做好事,回报社会。刚开始时,他坚持用自己每月的部分工资,以匿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60多人。他知道,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如何让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中来,帮助需要关爱的人呢?2009年,卓先顺发起成立了遵义市善道爱心基金,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当得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冯计生前联系的428名贫困学生急需资助时,卓先顺经过10个月的多方努力,资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2008年,卓先顺认识了一位“问题少年”小杰,这孩子因父母离异,父亲病重无人关爱,逃学、打架,变成了一个让家人老师都头疼的孩子,卓先顺便开始像家人一样关爱小杰。在他的努力下,小杰健康成长,目前已是一名大专学生。从此,卓先顺积极关注“问题青少年”,用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影响这些孩子。他说:“帮助一个问题学生比帮助一个贫困学生更为重要。”2009年8月,卓先顺在遵义市红花岗社区倡导成立了首家社区关爱青少年家园,组织社会力量走进社区,帮助“问题孩子”、“留守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卓先顺下定决心:一辈子做公益。为关爱和帮助的人,2009年,卓先顺毅然辞去了遵义烟厂中层干部高薪职位,专职从事志愿公益爱心事业。2011年6月18日,卓先顺领头创建了“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这是遵义首家取得合法资质的民间公益性非盈利组织,发展至今,已有注册志愿者4000多名。通过这个爱心平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卓先顺带领着志愿者们,先后关爱和帮助了农民工子女、残疾人子女、留守儿童、社区困难家庭、问题青少年等无数需要关爱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