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管理 > 胡晨基金会

胡晨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1-08-10 21:46:43

❶ 爱亲母婴和亲亲宝贝母婴哪个好

个人喜欢亲亲宝贝

❷ 吴彤的主要作品

1.吴彤等著.复归科学实践—— 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2.吴彤.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索.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吴彤. 三生万物——自组织、复杂性和科学实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4.吴彤、蒋劲松、王巍主编.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20万字。
6. 吴彤:《生长的旋律--自组织演化的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4万字。
7. 沈小峰、吴彤、曾国屏:《自组织的哲学-- 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32万字(吴彤写其中22万字)。
8. 吴彤、张锡梅、任玉凤、李笑春:《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年,28万字。
9. 吴彤:《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28万字。 1. 曾国屏、吴彤等译:《自组织的宇宙观》(詹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9万字。作者译5万字。
2. 柯志阳、吴彤译:《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克拉默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30万字(作者主要从事部分译校工作)。
3.莱文著,吴彤、田小飞、王娜等译.脆弱的领地.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4.雷舍尔著,吴彤译.复杂性—— 一种哲学概观,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5.拉德主编,吴彤、何华青、崔波等译校,科学实验哲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即出) 1. 吴彤:“实践的诠释与现象学”,《哲学研究》,2012(2):85-92.
2. 吴彤:“科学研究中的表征——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哲学分析》,2012(1):18-30.
3. 吴彤:“从卡特赖特的律则机器看科学”,载于《转型中的科学哲学》,成素梅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115页。
4. 吴彤:“蠕虫:网络监视与科学教育——从科学实践哲学的立场看科学人文教育”,《科学与社会》,2011(4):99-105.
5. 吴彤:“整体与破碎”,《系统科学学报》,2011(2):5-8.
6.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与语境主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1):5-10.
7. 吴彤:“从科学实践哲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双视角看中医学研究”,《医学与哲学》,2010年(12):1-3。
8. 吴彤:“融汇科学与哲学的独特教育——关于博士生公共政治课近十年发展及在有中国特色高层次人才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8):111-116.
9.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在中国:缘起、现状与未来”,《哲学分析》,2010(1):178-184.
10. 吴彤:“中国系统科学哲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1-12,55。
11. WU Tong.Challenge from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 and New Empiricism,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0.Vol.27. 190-199.(SSCI)
12. 吴彤:“破碎的系统观”,《系统科学学报》,2010(1):6-9,23.
13. 吴彤:“从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到科学实践哲学”,载于:刘大椿主编,《从辩护走向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1-132页。
14. 吴彤:“多样性的科学形象——从复杂性研究视野看科学”,《社会科学》(上海)2009(1):121-125。
15.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4):42-48。
16. 徐竹、吴彤:“社会科学因果性争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11):76-81.
17. 吴彤:“复杂性前沿探索II:综述和展望”,《系统科学学报》,2008(4):1-8。
18. WU Tong, 2008, Is scientific research drven by opportunity, problems, or observation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Vol.3, No. 3, pp.424-437.
19. 徐竹、吴彤:“自然主义,抑或先验反思?——劳斯科学实践哲学的理论旨趣探析”,《南京社会科学》,2008(10):37-42.
20. 田小飞、吴彤:“自然主义思潮中的科学实践哲学:进路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26-32。
21. 崔波、吴彤:“知识入侵中的桥接、誊写、填充——对晚清翻译出版史的思考”,《人文杂志》2008(4):124-131.
22. 吴彤、张姝艳:“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7):540-544.
23. 吴彤、郑金连.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和发展.学术月刊,2007(12):45-48
24. WU Tong.Contemporary systems and complexity studies in China: review and prospect,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07.Vol.24.(4): pp.383-392.(SSCI)
25. WU Tong, Complexity and Randomicity, in Theodor Leiber (Hg.), Dynamisches Denken und Handeln,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 in einer Komplexen Welt Festschrift Klaus Mainzer zum 60. Geburtstag, S.Hirzel VerlagStuttgart, 2007, pp.79-88.
26. 吴彤.两种地方性知识——兼评吉尔兹和劳斯的观点.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87-94.
27. 吴彤.若干复杂性著作和Emergence近期文献分析研究.系统科学.2007(3):98-106。
28. 于金龙、吴彤.科学实践的规范性研究综述,哲学动态.2007(1):46-52。
29. 吴彤.科学研究始于机会,还是始于问题或者观察,哲学研究.2007(1):98-104。
30. 李静静、吴彤.科学划界标准新探.科学学研究.2007(3):425-429。
31. 吴彤.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2006(6):85-91。
32. 吴彤.科学哲学与自然知识的民族性.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47-51.
33. 王娜、吴彤.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7):33-36,89。
34. 吴彤.“观察/实验负载理论”论题批判.清华大学学报.2006(1):127-131。
35. 吴彤、曾国屏、任玉凤.关于“科学极限”的若干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4):11-14.
36. 吴彤.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哲学研究.2005(5):86 - 93.
37. 吴彤.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哲学动态.2005(5):40-43.
38. 吴彤.复杂的实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5):1-5.
39. 吴彤、黄欣荣.复杂性:从三说起.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6-11.
40. 吴彤、李静静、王娜、田小飞.建国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53-58.
41. 吴彤、孙丽.论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政策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 (6):47-51。
42. 吴彤.论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1-9.
43. 吴彤.复杂网络研究的哲学意义.哲学研究.2004(8):58-63,70.
44. 黄欣荣.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方法论原则.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75-80.
45. 吴彤.于金龙.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中的欧几里德.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6):89-94.
46. 吴彤.于金龙.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研究的逻辑建构过程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9):71-74.
47. 吴彤、李建庄.对美国制造业重振雄风的政策认知过程的系统透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64。
48. 吴彤、胡晨.论技术复杂性.科学学研究.2003(2):126-130。
49. 吴彤.文本与意义:复杂性研究的若干问题.清华哲学年鉴(2001).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496-515。
50. 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44-47。
51. 董云英、吴彤.明代漠南地区灾荒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4):50-54。
52. 吴彤.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客观复杂性.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44-47。
53. 吴彤.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方法及其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0(3):72-79.
54. 吴彤、曾国屏.自组织思想:观念演变、方法与问题.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许国志主编.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85-99.
55. 吴彤.分类和分岔:知识和科学自组织起源的探索.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 (6): 25-33.
56. 吴彤.“复杂性”研究的若干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0。
57. 吴彤.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3):29-39。
58. 吴彤.科学发现是自组织的吗?《内蒙古大学学报.(核心)1996(1):60-68。
59. 吴彤.论科学.一个自组织演化系统.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3):52-57,31。
60. 吴彤.市场与计划.自组织与他组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3):17-21。
61. 吴彤.一个科学演化的相互作用模型.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4):45-54。
62. 吴彤.拉比.平民、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4):67-78。
63. 吴彤.一个科学演化的相互作用模型.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4):45-54。
64. 吴彤、沈小峰、郭治安.科学技术.生产力系统的“序参量”.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6):1-8。
65. 吴彤.人与自然.社会因子作用及其案例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3):1-12。
66. 吴彤.儒家与中国古代科技.内蒙古大学学报.(核心)1992年第4期,参加首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全国学术讨论会(上海,1990年)大会发言,论文摘要收入中国科学思想史论.(袁运开、周翰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7. 吴彤.中国古代正统史观中的“科技”,内蒙古师大学报.1990年第4期。获得香港林大芽先生在内蒙古大学设立的“中国古籍数学化研究奖”1等奖,收入古籍数学化研究论文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8. 吴彤.元、明科技政策比较.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4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9.吴彤.论元代科技成就与科技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第2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0. 吴彤、沈小峰.相变理论与质变规律.大自然探索.1988(2):127-134。
71. 吴彤.论机械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1):30-38.
72. 吴彤.论生物学机械观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医学与哲学.1986(4):13-16。
主要成就
1. 1993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3等奖。
2. 1994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3. 1995年获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4. 1997年.人与自然.生态·科技·文化·社会.学术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5. 1997年.吴彤.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与研究.获得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2等奖。
6. 1998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30人)层次。
7. 1998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
8. 1998年.生长的旋律--科学的自组织演化.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等奖。
9. 1999年.生长的旋律--科学的自组织演化.获国家首届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3等奖。
10. 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

❸ 张磊的科学研究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育种攻关、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参加选育新六青、皖豆6号、10号、19号等大豆品种。 1、主持省重大科技攻关:高产、优质、专用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
2、参加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黄淮海南部高蛋白大豆生产技术体系。
3、参加国家863计划: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豆分子品种创制。
4、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淮优质、高产、专用夏大豆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5、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高蛋白大豆皖豆24试验与示范。
6、主持省科技攻关:杂交夏大豆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7、参加国家863重大专项:杂交大豆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特性的研究。
9、参加国家863计划:大豆杂种优势利用与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培育。
10、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皖豆系列高产优质多抗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示范。
11、主持国债资金项目:国家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淮河下游原位保护示范区。 1、主持,高产高蛋白高抗孢囊线虫病皖豆16号品种的选育与推广,2005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主持,育成皖豆16号、21号、24号、26号、蒙9801、国审合豆1号、合豆5号、蒙91-413和蒙9793等高产优质大豆品种。
3、主持,育成中国第一个杂交夏大豆“杂优豆1号”(皖豆25)。
4、主持,杂交夏大豆的创制及其特性研究,2008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5、参加,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研究,2004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杂交夏大豆的制种方法张磊; 戴欧和; 黄志平; 李杰坤; 王可珍; 康军科; 张丽亚; 胡晨; 胡国玉 【中国专利】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010-03-10
2、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张磊; 戴瓯和; 黄志平; 李杰坤 【中国专利】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998-10-28

阅读全文

与胡晨基金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