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华大学的来历
来历: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历史背景: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1)清华融智同学会艺术基金会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的科研成就:
清华大学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4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基础研究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立项604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项目201项,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基金项目87项,全年合同额近35亿元。
文科院系新增课题812项,到款经费超过3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4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贰』 西北师范大学的知名校友
西北师范大学的知名校友:
1、刘仲奎,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2、曹建华,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宣部文艺界优秀专家,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副会长
3、慈鸿飞,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长
4、巴登尼玛,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5、杜平让,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理事,苏州工艺美院特聘教授
6、李宝堂,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7、刘志坚,兰州大学教授、法制顾问,法学院院长,宪法与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8、莫晓松,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动漫游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编审
9、唐慧安,兰州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硕士生导师
10、王飙,甘肃画院专业画家、创作研究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11、解志熙,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12、张学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13、朱庆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
14、李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5、陈学亨,原甘肃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16、吴海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
『叁』 当年清华大学中毒的同学朱玲的近况如何
是朱令吧。现在饮食起居都全靠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据说是百分之百的瘫痪。由于身体原因,没有正常人那样的锻炼,体重有200斤左右。她一生病就不容易好,上回一个感冒居然花掉20万,国家报了一些,但家里人的负担还是很重。但很好的事,国内外有很多关心她的人,成立了基金会为她筹资筹物。怜惜她。
『肆』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1994年成立
2008 年3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为“4A 级社会组织”
2013年6月被民政部评为“5A级社会组织”,这是国家对非公募基金会给予的最高级别认证。
『伍』 各大高等名牌大学基金会的基金用途
这些都是学校为了处理相关一些紧急事件而准备的应急资金,都会要求达到相应的条件才可以申请的。
比如校长奖励基金,一般会奖励给学习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重大疾病保障基金,当然是让有重大疾病的同学申请的。
不过申请的条件一般都会比较苛刻的哦,祝你好运~!
『陆』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怎么样
简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99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登记(1994年1月)成立的,根据国家现行的《基金会管理办法》,基金会属于社会团体法人,可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进行合理的资金运作。
『柒』 面向大学生,陈江和基金会主要开展哪些公益活动
陈江和基金会(Tanoto Foundation)由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先生与夫人黄瑞娥女士于1981年创立。陈江和基金会在中国主要开展慧育希望-山东省儿童早期发展创新试点 和“一带一路”人才发展两大项目。
“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在中央统战部、中联部支持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陈江和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承办。
该项目旨在通过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商、学界精英的沟通交流,以人才发展为纽带,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自2017年开展以来,该项目已培养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47名“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和中国法法律硕士;先后举办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高级政府官员、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