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卢宅的历史价值
卢宅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中国有6个遗址榜上有名,它们分别是:甘肃天水古楼群、河北怀来鸡鸣驿、山西碛口镇村落、云南团山、四川和西藏的石林,还有就是浙江东阳的卢宅。
东阳的这个浩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称叫卢宅明清古建筑群,虽然它建造至今544年了,似乎藏在深闺无人识。直到三年前,东阳市政府才决定开发卢宅,从宅内动迁出了整整150户居民。
北有故宫,南有卢宅
有一种说法口气很大,叫做“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它是不是一种炒作?是不是言过其实?有人曾经请教过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没错,卢宅可谓民间故宫。
民居东阳卢宅也有个纵轴线,它的格局和故宫相仿,叫做“前堂后寝”,前堂是卢家的公共厅堂,供族内子孙举行祭祀、聚会、娱乐、吉庆、议事、教习等,石库门的后面则是家眷、仆人的生活起居空间,平时石门关着,外人不得入内。
进入卢宅前,有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三座牌坊迎接,然后要走过非常宽阔的甬道,才见到卢宅的真面目。整个纵轴线有九进,长度竟然达到320米。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有这样的结构。
木雕精华在卢宅
卢宅和别的江南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北方的大气布局,又有南方的精雕细刻。厅堂宅第广泛采用东阳的木雕装饰,无论是建筑构件,如斗、梁、枋、拱、檀、雀替、门、窗,还是室内的家具,都巧构细接,体现出东阳木雕的最高水准。我在卢宅见到了两件东阳木雕的绝品:九狮戏球三架梁,它是用1.7米以上的整块樟木雕成,它高达1.5米。古代艺术家采用深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技法,把狮子雕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实在是东阳传统建筑木雕的登峰造极之作。
肃雍堂的前厅和正厅之间采用的“勾连搭”结构,又是东阳木雕的一绝。为了避免大厅进深过长,为了避免屋顶不断升高而影响美观,为了节约用材,东阳的能工巧匠们便设计了这种“勾连搭”——两个顶连在一起,结合部有专门设计的“大沟”,可供流水。可以说,古代东阳木雕的精华,就藏在卢宅。
『贰』 小学课文:东阳.童年.骆驼队的主要思想和作者资料。
主要思想:本文通过记叙“我”童年时与骆驼队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之情,告诉了我们要向骆驼学习,有毅力,有韧劲的道理。
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段意: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全文分5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在冬天的阳光下,“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吃草咀嚼的样子,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第二段(第5-9自然段):对于给打头儿骆驼系铃铛的原因,“我”和大人有不同的想法。
第三段(第10自然段):春天就要来了,“我”真想拿把剪刀替骆驼把毛皮剪整齐。
第四段(第11-14自然段):“我”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妈妈回答不上来。
第五段(第15自然段):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返,而童年的画面仍记忆犹新。
林海音(1918年-2001年),林海音,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林海音一生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http://ke..com/view/74988.htm给你一个详细的网址,点击就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