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背景
基金会总线(FF,Foundation Fieldbus)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支持和具有专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其前身是以美国Fisher-Rosemount公司为首,联合Foxboro、横河、ABB、西门子等80家公司制订的ISP协议和以Honeywell公司为首,联合欧洲等地的150家公司制订的World FIP协议。屈于用户的压力,这两大集团于1994年9月合并,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致力于开发出国际上统一的现场总线协议。它以ISO/OSI开放系统层上增加了用户层。用户层主要针对自动化测控应用的需要,定义了信息存取的统一规则,采用设备描述语言规定了通用的功能块集。由于这些公司是该领域现场自控设备发展方向的能力,因而由它们组成的基金会所颁布的现场总线规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❷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应用场合有哪些
过程控制现场总线--工程、运行与维护 外国人写的,现场总线仪表工程应用类 非常实用 有电子扫描版下载 实体书得淘宝上买 PROFIBUS协议分析与系统应用/侯维岩/清华大学出版 DP的协议级学习必备 别的具体工程应用类 买本西门子的就够了
❸ 基于现场总线的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邮件已发送,请注意查收!
能帮你的话请给分
❹ 什么是现场总线
什么是现场总线 现在所提到的现场总线,主要强调的是用途:用于现场通讯设备之间的总线技术。而不是特指某一种标准。目前常见的现场总线技术,主要是数字总线串行通讯,如485/CAN/MBUS/POWERBUS等,是最常见到的几种现场总线。一张图解释一下几种技术的区别:
目前RS485/CAN由于没有供电能力分成了四线制的现场总线,设备接线较复杂。MBUS/POWERBUS为近几年用的较多的总线技术,其主站具有供电能力,从机无需外加电源线,称之为二总线制的现场总线。其中,POWERBUS的供电能力能达到20A,在许多需发生/发光的传感器类设备中广泛引用。
❺ 现场总线技术的内容简介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形成了全分布式控制网络系统。本书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化工等流程工业,智能建筑和小区,环保和水处理企业的 PROFIBUS总线。主要涉及现场总线的特点、现状、发展趋势、系统构成、监控组态软件原理及其实际操作、现场总线系统的工程设计等。本书尤其注重与应用技术相关的内容,对现场总线系统的选型、设计和应用操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本书对基金会现场总线(FF)、LON总线、CAN总线等产品,及其在各自领域的应用,也做了简要介绍。书中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习题,以方便读者掌握各章的重点。现场总线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正向着开放的统一的方向发展,涉及的技术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本书特别注重如何利用现场总线技术进行具体应用,如何设计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以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本书以PROFIBUS总线为主,围绕SIMATICS7系统作了具体分析,既包含必要的基本概念、硬件的工作原理,又讲述了如何使用STEP7组态软件编程及构造PROFIBUS系统,同时还讲述了WinCC监控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对 WinAC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作了介绍。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或作为从事现场总线系统应用开发、系统设计人员的培训教材。
❻ 现场总线基金会定义的转换器模块包含哪些信息
流行现场总线简介 1.4.1 基金会现场总线 1.4.2 PROFIBUS 1.4.3 CAN 1.4.4 DeviceNet 1.4.5 LonWorks 1.4.6 ControlNet 1.4.7 CC-Link 1.4.8 CompoNet
❼ 现场总线技术的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现场总线技术概述1
第一节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
及其体系结构1
第二节DCS的结构及其分类3
第三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5
第四节FCS与DCS的比较7
第五节现场总线技术的现状及其
发展前景9
思考题与习题10
第二章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11
第一节总线的基本概念与操作11
第二节通信系统简介14
第三节网络结构及传输介质19
第四节通信系统的协议模型23
第五节差错控制28
思考题与习题34
第三章PROFIBUS总线35
第一节PROFIBUS的通信模型和
协议类型35
第二节PROFIBUS的数据传输和
拓扑结构36
第三节PROFIBUS的总线存取
控制机制44
第四节PROFIBUS—DP技术简介45
第五节PROFIBUS—PA技术简介50
第六节PROFIBUS—FMS技术简介51
第七节PROFIBUS的应用52
思考题与习题54
第四章SIMATIC S7系统及其
组态软件55
第一节SIMATIC S7系统基础55
第二节SIMATIC S7系统设备56
第三节STEP7的功能和使用方法59
第四节用STEP7开发应用软件72
第五节SIMATIC S7的系统功能调用79
第六节连续数据量的I/O存取命令85
第七节PROFIBUS—DP的诊断功能89
第八节程序下载及调试98
思考题与习题101
第五章监控组态软件的功能
和使用102
第一节监控组态软件概述102
第二节WinCC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07
第三节其他几种监控组态软件介绍150
思考题与习题156
第六章基于PC的自动化系统
及其软件157
第一节基于PC的自动化系统157
第二节WinAC软件的使用方法161
第三节其他几种基于PC的控制
软件介绍181
思考题与习题184
第七章SIMATIC S7?300/400PLC
的设计应用实例185
第一节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网络185
第二节基于PROFIBUS的三容水箱液
位控制系统设计186
第三节基于PROFIBUS的模拟锅炉
液位控制系统设计213
第四节基于PC的PLC控制电加热
炉系统设计与实现229
第八章基金会现场总线(FF)241
第一节FF的主要技术241
第二节FF通信模型243
第三节FF物理层246
第四节FF通信栈250
第五节FF现场仪表的功能模块260
第六节FF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266
第七节FF设备描述270
第八节FF组态与运行273
思考题与习题277
第九章LON和LonWorks技术278
第一节总体概述278
第二节LonTalk协议279
第三节神经元芯片287
第四节Neuron C编程299
思考题与习题307
第十章CAN总线308
第一节CAN总线的性能特点308
第二节CAN的技术规范308
第三节CAN总线的节点组成314
思考题与习题340
第十一章Interbus总线341
第一节Interbus现场总线概述341
第二节串行数据传输协议341
第三节Interbus现场总线传输方法的
构成和原理346
第四节Interbus复合式数据协议结构357
第五节Interbus的自动化控制系统362
思考题与习题364
参考文献365
❽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金会现场总线
按照基金会总线组织的定义,FF总线是一种全数字、串行、双向传输的通信系统,是一种能连接现场各种现场仪表的信号传输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专门针对工业过程自动化而开发的,在满足要求苛刻的使用环境、本质安全、总线供电等方面都有完善的措施。为此,有人称FF总线为专门为过程控制设计的现场总线。
在FF协议标准中,FF分为低速H1总线和高速H2总线。H1主要针对过程自动化,传输速率31.25Kbps,传输距离可达1900m(可采用中继器延长),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防爆。高速总线协议H2主要用于制造自动化,传输速率分为1Mbps和2.5Mbps两种。但原来规划的H2高速总线标准现在已经被现场总线基金会所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基于以太网的高速总线HSE。 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的开放性,FF通信模型参考了OSI模型,如图4.2。
H1总线的通信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并在其上增加了用户层。物理层采用了IEC61158-2的协议规范;数据链路层DLL规定如何在设备间共享网络和调度通信,通过链路活动调度器LAS来管理现场总线的访问;应用层则规定了在设备间交换数据、命令、事件信息以及请求应答中的信息格式。H1的应用层分为两个子层――总线访问子层FAS和总线报文规范子层FMS,功能块应用进程只使用FMS,FAS负责把FMS映射到DLL。用户层则用于组成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如规定标准的功能快、设备描述等。不过,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往往被看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通信栈。
HSE采用了基于Ethernet和TCP/IP的六层协议结构的通信模型。其中,一~四层为标准的Internet协议;第五层是现场设备访问会话,为现场设备访问代理提供会话组织和同步服务;第七层是应用层,也划分为FMS和现场设备访问FDA二个子层,其中FDA的作用与H1的FAS相类似,也是基于虚拟通信关系为FMS提供通信服务。 H1总线的物理层根据IEC和ISA标准定义,符合ISA S50.02物理层标准、IEC1158-2物理层标准以及FF-816 31.25Kbps物理层行规规范。当物理层从通信栈接收报文时,对数据帧加上前导码和定界码,并对其实行数据编码,再经过发送驱动器把所产生的物理信号传送到总统的传输媒体上。相反,在接收信号时,需要进行反向解码。
现场总统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技术将数据编码加载到直流电压或电流上形成“同步串行信号”。前导码是一个8位的数字信号10101010,接收器采用这一信号同步其内部时钟。起始界定码和结束界定码标明了现场总线信息的起点和终点,长度均为8个时钟周期,二者都是由“0”、“1”、“N+”、“N-”按规定的顺序组成。
图4.5(a)表示了H1总线的配置思想,总线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终端器,形成对31.25KHz信号的通带电路。发送设备产生的信号是31.25KHz、峰峰值为15~20mA的电流信号,如图(b);传送给相当于50Ω的等效负载,产生一个调制在直流电源电压上的0.75~1V的峰峰电压,如图(c)。H1支持总线供电和非总线供电二种方式。
通信栈包括数据链路层DLL、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AS和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MS三部分。
DLL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总线访问的调度,通过链路活动调度器LAS来管理总线的访问,每个总线段上有一个LAS。H1总线的通信分为受调度/周期性通信和非调度/非周期性通信二类。前者一般用于在设备间周期性地传送测量和控制数据,其优先级最高,其它操作只在受调度传输之间进行。
FAS子层处于FMS和DLL之间,它使用DLL的调度和非调度特点,为FMS和应用进程提供报文传递服务。FAS的协议机制可以划为三层:FAS服务协议机制、应用关系协议机制、DLL映射协议机制,它们之间及其与相邻层的关系如图4-6所示。FAS服务协议机制负责把发送信息转换为FAS的内部协议格式,并为该服务选择一个合适的应用关系协议机制。应用关系协议机制包括客户/服务器、报告分发和发布/接收三种由虚拟通信关系VCR来描述的服务类型,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FAS如何应用数据链路层进行报文传输。DLL映射协议机制是对下层即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它将来自应用关系协议机制的FAS内部协议格式转换成数据键路层DLL可接受的服务格式,并送给DLL,反之亦然。
FMS描述了用户应用所需要的通信服务、信息格式和建立报文所必需的协议行为。针对不同的对象类型,FMS定义了相应的FMS通信服务,用户应用可采用标准的报文格式集在现场总线上相互发送报文。
用户层定义了标准的基于模块的用户应用,使得设备与系统的集成与互操作更加易于实现。用户层由功能块和设备描述语言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 PROFIBUS共包括PROFIBUS-FMS、PROFIBUS-DP和PROFIBUS-PA三个兼容系列,各系列的协议结构如图4.9所示。FMS定义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和用户接口,物理层提供了光纤和RS485两种传输技术。DP定义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用户接口,其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与FMS中的定义完全相同,二者采用了相同的传输技术和统一的总线控制协议(报文格式)。PA主要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相当于FF的H1总线,它可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当使用分段耦合器,PA装置能很方便的连接到DP网络上。
PROFIBUS现场总线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技术之一,既适合于自动化系统与现场I/O单元的通信,也可用于直接连接带有接口的各种现场仪表及设备。DP和PA的完美结合使得PROFIBUS现场总线在结构和性能上优越于其它现场总线。 PROFIBUS提供了RS485传输、IEC1158-2传输和光纤传输三种类型。
RS-485传输用于PROFIBUS-DP/-FMS,其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2Mbps,在不加中继的情况下,传输速率与总线长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数据IEC1158-2的传输技术用于PROFIBUS-PA,是一种位同步协议,通过±9mA对基本电流(约10mA)的调制,以31.25kbps的速率传输。
PROFIBUS系统要桥接更长的距离或在电磁干扰很大的环境下应用时,可使用光纤导体(塑料和玻璃)传输,光链路插头可以实现RS485信号和光纤导体信号的相互转换。 PROFIBUS总线包括的三个兼容系列均使用一致的总线存取协议,这是一种包括主站之间的令牌方式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主从方式的混合协议,如图4.10所示。
令牌环是所有主站的组织链,按照它们的地址构成逻辑环。在令牌环中,令牌在逻辑环中循环一周的最长时间是事先规定的,令牌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地址的升序在各主站中依次传递。
主从方式允许主站在得到总线存取令牌时与从站进行通信,每个主站均可向从站发送或索取信息。当某主站得到令牌报文后,该主站可在一定时间内执行主站工作。在这段时间内,它可依照主从关系表与所有从站通信,也可依照主主关系表与所有主站通信。 基于IEC1158-2传输技术总线段与基于RS485传输技术总线段可以通过耦合装置相连,耦合器使二者信号相适配。每段通常配一个电源装置,电源装置经耦合器和PA总线为现场设备提供电源,这种供电方式可以限制PA总线段上的电流和电压。如果需要外接电源设备,必须用适当的隔离装置,将总线供电设备与外接电源设备连接在本质安全总线上,此时总线上的最大供电电压和最大供电电流均具有明确的规定。按防爆等级和总线供电装置,总线上的站点数量也将受到限制。
PROFIBUS的网络拓扑可以是总线型、树型和两种拓扑的混合。线型结构沿着总线电缆连接各个站点,树型结构允许现场设备并联地接在现场配电箱上。混合拓扑结构适合多数实际系统的要求,它可以使总线的结构和长度趋于最优。 我们知道,当前的工业网络已逐渐向高层IT系统的融合甚至通过Internet实现全球化联网的趋势发展,PROFINet正是体现了现场总线技术纵向集成的一种透明性理念。
为了保持与自动化系统较高层的一致性,PROFINet选用以太网作为通信媒介,一方面它可以把基于通用的PROFIBUS技术的系统无缝地集成到整个系统中,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PROFIBUS-DP及其它现场总线系统与PROFINet系统的简单集成。
在整个协议架构中,独立于制造商的工程设计系统对象ES-Object模型和开放的、面向对象的PROFINet运行期(runtime)模型是PROFINet定义的两个关键模型。
工程设计系统对象模型用于对多制造商工程设计方案做出规定,提供用户友好的PROFINet系统组态。运行期模型则以具有以太网标准机制的通信功能为基础,提供了一种优化的DCOM机制,作为用于硬实时通信应用领域的一种选择。
PROFINet部件以对象的形式出现,自动化解决方案包含在运行期进行通信的自动化对象中,即运行期自动化对象RT-AUTO。在工程设计领域,一旦无需对通信编程而只需进行很方便地组态,创建自动化解决方案就变得相当简单。
PROFINet为这些应用提供了两种集成方案,如图4.12。
如果现场总线的主站具备PROFINet的能力,这可通过将以太网接口和PROFINet运行期软件的端口直接集成到现场总线主站的CPU中。否则,PROFIBUS也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与PROFInet的集成。原则上其它的现场总线如:FF、Interbus等通常都可以这种方式集成到PROFINet领域。
❾ FF(基金会现场总线)LAS(链路活动调度器)仿真!!急急急!!!
重邮的同学,我和你一样,不知道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