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霖园集团的旗下单位
国泰建设於1964年创立,此为1965年该公司首次兴建的高层电梯大厦之报纸广告。
大厦实景,该大厦位于敦化南路一段187巷。霖园集团的旗下机构包括有:
国泰金控 - 国泰金控是霖园集团根据中华民国政府新实施的金控法,在收购合并了世华银行之後,整合旗下原有相关业务而成立的金控公司,也是霖园集团真正的经营核心。
国泰人寿
国泰世华银行
国泰产险
国泰创投
国泰综合证券
怡泰贰创投
国泰建设
三井工程
霖园管理维护
国泰综合医院
国泰慈善基金会
国泰文教基金会
国泰女篮
国泰女桌
神坊资讯
『贰』 蔡万霖的回馈百姓
蔡家之富除了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国泰建设公司等高利润企业外,拥有庞大房地产仍是其巨富的原因之一。由于蔡家企业众多,在台湾各地建立了大批楼房,仅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就有180栋房子,坐拥租金的收入和增值的利益就相当可观。其拥有的土地面积也不在话下。即使蔡家不经营企业,仅此土地就足以成为亿万富翁。 然而,蔡氏家族的社会形象不是很好,颇受争议,特别是十信事件与国信事件对蔡家形象影响甚大。而蔡家另一个被外界指责的是认为蔡家炒地皮,是带动台北地价上涨的罪魁祸首。1987年,蔡万霖的国泰人寿公司以每坪门坪约(1坪约3?33平方米)90万元得标,购买台北市南京东路华航公司旁边一片空地时,被认为是带动地价上涨的第一笔交易。这可能也不太公平,地价的上涨是台湾整个经济环境变化使然,大财团都在炒地皮,不是一个蔡家所能够主导的。
蔡万霖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建立了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与国泰建设文教基金会三大公益事业,也受到社会的肯定。国泰综合医院成立于1964年,与台湾大学医院及附属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1984年、1986年两度扩建,同时于1985年加入公保、劳保体系,已拥有650个床位,成为知名的大型医院,1987年,荣获台湾最优秀的金字招牌医院。
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于1980年8月捐资设立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以计划性、组织性、普遍性的工作原则,积极推动各项社会慈善活动,主要包括急难救助、慈幼福利活动捐助、敬老福利活动捐助、残障福利活动捐助、公立专科学校奖学金、大学奖学金及临时捐助等,到1996年,累计参与各项慈善活动捐助金额达5亿元。
1996年,台湾遭受特大台风袭击,响应当局大家动员起来,重建自己家园的号召,国泰人寿公司向省政府捐款1亿元,向台北市政府与高雄市政府分别捐款200万元与1000万元。蔡万霖个人也多次捐款兴建十信工商职业学校,其中一次捐款600万元兴建行政大楼,受到教育部颁奖表扬。
蔡万霖因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万霖荣获美国纽约圣若大学以蔡万霖白手起家、在企业经营方面成就卓越,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福利有重大贡献而颁赠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蔡万霖获得教宗若望保罗二世所颁赐的圣思维爵士勋章,以表彰霖园集团多年来赞助兰阳舞蹈团的行动。
『叁』 蔡氏兄弟哪路英雄
从1989年到2002年,蔡万霖一直被《财富》杂志评为台湾首富,台湾国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霖园关系企业集团核心人物,有“聚财之神”的美名。其个人财富超
过60亿美元,而其整个家族的资产总值则高达3000亿美元。
企业类型
银行业。
成长记录
说到台湾的超级富豪家族,总不出辜振甫的辜氏家族、王永庆的王氏家族和蔡万霖的蔡氏家族。它们控制了整个台湾的经济命脉、甚至于政治大权。而在这些家族中,蔡氏家族是目前台湾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族,代表人物蔡万霖更是当今台湾第一超级富豪,蔡氏家族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到台湾经济发展的脉络。可以说,蔡氏财团是台湾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
兄弟共创业
蔡氏集团的兴起是从二哥蔡万春开始的。蔡氏家族的父辈均是农民,父亲蔡福安,母亲蔡甘尽,生有五男三女。五位儿子依次为蔡万生、蔡万春、蔡万霖、蔡万才与蔡万得;三个女儿分别是蔡玉串、蔡玉兰与蔡玉梅。除长子英年早逝外,其余四子都曾驰骋商场,有着不凡的业绩。而真正将蔡家带出穷困,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的,首推二子蔡万春。
1916年12月20日,蔡万春诞生于台湾苗栗县竹南镇狮山庄。家境尽管不佳,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将蔡万春送进竹南公学,虽然蔡万春的成绩很好,但是没多久,因为家里没钱,还是辍学了。然后全家人搬到台北市,这时蔡万霖才8岁。
如果说蔡万霖是家族事业的发扬光大者,那么哥哥蔡万春就是最好的开创者,也是他最好的启蒙老师。最初他们以贩卖大米、杂货起家。因为看到山里农民的粮食丰收却没有销售渠道,蔡氏兄弟看准这一行情,进山收购大米,转手卖到城里,从而赚取差价。以此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
有了家底,雄心勃勃的蔡万春,开始经营酱油醋之类的食品杂货。1938年,23岁的蔡万春正式设立了大万商行,此后,由于日本投降,蔡万春又在旅店业、矿业、橡胶业等方面各个进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7年,42岁的蔡万春在多位商界名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出任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理事会主席,这成为他发家致富的又一个新起点。当时台湾有73家信用合作社,十信业务排名第61位。在蔡万春的领导下,三年后,十信一跃而成为全省第二名,不久又登上第一位的宝座。
之所以这样成功,是因为蔡万春的一次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举措。1960年2月,蔡万春宣布“只存一元就可当十信的客户”,开创了一元开户的“幸福存款”储蓄运动,这个措施甚至获得了首脑蒋介石的赞赏,蒋介石为此亲自到十信开户,鼓励民众节俭储蓄,一时间“十信”名声大震,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存款金额高达170亿新台币,一跃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创造了当年的奇迹!蔡氏家族由此在政商两界都十分走红。
1960年,台湾当局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向民间开放保险公司的设立,使得蔡万春开始在金融保险行业大展拳脚。1961年3月16日,已是议员的蔡万春与商人林顶立合资共同成立了国泰产物保险公司,林担任董事长,蔡万春担任副董事长与总经理,谁也没想到“国泰”日后成为蔡家事业的代名词,造就了蔡家发达的先机。
蔡家能达到如此辉煌的业绩,当然与蔡氏兄弟的密切配合与能干分不开。蔡万春是典型的创业者,生性聪明,小事不大管,也不计较,做事业非常有眼光。蔡万霖是谋士型的人物,不爱在外露面,而是在背后出主意。所以在创业之初,凡是出面与人打交道、接洽、谈判等事宜,都由口才极佳的蔡万春出面。蔡万霖则在家管账。“人家欠我们多少钱,我们欠人家多少钱,蔡万霖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人们如此评价蔡万霖。正是在几个兄弟的互相帮忙之下,蔡氏集团才有了这么大的成绩!
春天过后是甘霖
到了70年代初,以“国泰”为名的蔡氏家族企业已逐渐成为集团企业。1973年底,以蔡氏家族为核心的国泰集团的主要关系企业已有9家,资产总额达108亿元,原先由林顶立担任董事长的第一家“国泰”也早已在蔡氏集团的控制之下了。
1979年,二哥蔡万春因中风患病,难以再继续掌舵,决定将权力下放,在家族内以交换股权方式分家分业,于是国泰集团“六分天下”;蔡万霖分得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等企业,号称霖园集团,其他国泰产业则由弟兄子侄们均分。
正在“六分天下”之后的蔡氏集团发展之际,一场风暴无情地打击了国泰金融王国。
分家之后,蔡万春的长子蔡辰洲负责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业务。蔡辰洲刚开始接手时,集团发展很快,吞并了不少亏损企业,为了维持经营,他开始以高利率吸引民间资金。迅速聚敛了不少民间游资,因为“蔡氏十信”的名气,加上蔡辰洲的“立委”身份,没有人不相信这种投资的可靠性。
通过这种方式,蔡辰洲虽然取得了不少社会资金,但利息压力也很沉重,久而久之,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只好利用职权将“十信”资金挪用到他的关系企业。这引起内部职工的强烈不满,没过多久,中央银行就对“十信”实施项目调查。存款客户闻风后,纷纷涌向“十信”,要求取回自己的钱。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金融风暴”就此揭开序幕。
这次风暴带来的打击是无比沉重的,最后蔡辰洲死在监狱里,他名下的产业也都倒闭了,蔡万春打下的江山就这样烟消云散。蔡万霖的霖园集团虽然也付出沉重代价,但因表示与侄子的企业没有关系而逃过一劫。为此,蔡万霖被很多人指责“忘恩负义”,不过那笔债务实在是无比巨大,如果蔡万霖也被席卷进去的话,今天的台湾首富就会是别人了。
从危机中全身而退的蔡万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商场的变幻莫测,同时更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公司。如果说,蔡万春是蔡氏春天的话,那么重振蔡氏雄风,使其再扬威名的就是蔡万霖了,正如他名字中所言:万千甘霖!
自从1979年蔡万霖接手国泰人寿公司董事长以后,国泰人寿的发展一直都很迅速。人身保险业务更是推广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设置了很多分支机构,不过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只有少数几家人寿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公司也具有垄断性质。所以成就不错可以理解。
然而1987年,台湾开放外国保险公司设立后,人寿保险公司迅速增至3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国泰人寿也面临巨大压力。其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从最高峰1982~1983年的60%降为1995年的42.7%,虽然不影响国泰人寿的龙头地位,但也是一种威胁。
为了重新夺回市场,蔡万霖想了不少法子。他强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并提出争取“人人保险,家家幸福”。为了提高服务品质,公司自1986年起,提供50亿元资金作为保户贷款,这是保险业的创举。1988年8月起,更规定凡是到国泰人寿保险公司投保的人到国泰医院就医,可以享受就诊优惠。在福利方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员工可以分红认股,公司按每名员工的年资、职位等配发股票,达到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最佳效果。从而使国泰人寿保险公司仍能稳住同业第一的宝座。公司业绩保持辉煌。
“国泰建设”是霖园集团另一重要支柱,主要是兴建住宅、公寓、办公大楼,然后出租或者出售。1981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台湾当局的一些限制,台湾的建筑业陷入了萧条,许多曾经辉煌的公司纷纷倒闭,但蔡万霖却没有结束自己的产业,相反,他通过调查市场,发现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发展,尤其是面对平民,于是他提出了“特惠购房”,一时间,购房者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创造了当年的一个奇迹!而“国泰建设”也因此走出了困境,一跃而居当年售屋销量榜首,被业内人士誉为“建筑界巨人”。
到今天,“国泰建设”已是目前台湾资本额最大、员工最多的建设公司,资本额已超过100亿元,其营业额一直名列建筑业的前3名,也是建筑业股类中的“龙头股”。
因为在经营企业中的成功,蔡万霖成为了台湾第一大富豪,也曾名列世界华人第一富豪。1993年到1996年,蔡万霖分别以1400亿、1600亿、1600亿与1800亿元稳居台湾百大富豪排行榜之首。
独特的经营艺术
蔡万霖之所以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自有他独创的经营之术。
首先就是扎实经营,稳扎稳打,不浮躁,不急进,强调质量并重。蔡万霖接手“国泰人寿”时,公司管理开始出现弊端。面对出现的问题,他及时刹车,首先将以往规定每年50%的增长目标降为30%,并成立售后服务部门,结果业绩大大提高。还有一件小事也可以看出@须保持轮子不带泥土,以保持街道的整洁。在他的许多投资施工现场,管理之严谨,都令建筑界佩服无比,更是作为一个模范来学习。
其次,他对下属极为重视,他曾经说过,我做大富翁没什么了不起,跟我做事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小富翁,这才是我的骄傲。他出手奖赏下属,大方之至。1986年他拿出4亿元股票,供科长级以上员工入股,这就等于每位入股者白赚100万元。其公司的年终奖金,几乎年年都在6个位以上,经济效益紧紧拽住了员工的心。
还有的就是他的廉洁精神,蔡万霖对贪污是深恶痛绝的,他经常选调精明强干之材到各地检查,凡发现查出挪用公款者,一律革职。凡在“国泰人寿”供职的员工都知道:“跟他做事,一毛钱也不能拿。”他对儿子的管教也以严厉闻名,三个担任国泰关系企业副董事长的儿子,若晚上外出应酬,都不敢回家太迟,因为父亲会“搬张椅子坐在门口等候他”。
最后的绝招就是中高级主管三年轮换,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营私舞弊及拉帮结派。蔡万霖曾在8年中,更换了三个总经理,为公司创造了充满竞争的氛围。根据自己多年经验,蔡万霖总结了如下的“四大经营”口号:经营脚踏实地,工作精益求精;注重商业道德,讲究职业良心;重视保护权益,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员工福利,兼顾股东利益。
在这种管理艺术之下,加上蔡万霖特有的胆量、肚量、力量,他终于成为了今日的台湾巨富,影响政商两界的权势人物。
虽然蔡万霖是台湾首富,但树大招风,再加上以前“十信”风潮的影响,蔡氏的形象不是很好。台湾《雷声》杂志一篇评论指出:“蔡万霖钱多多,羡煞不少人,但是国泰人寿的‘滚’钱手法,却引人诟病。股票,房地产炒作,保险纠纷最多,造成了社会问题。”
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蔡万霖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建立了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与国泰建设文教基金会三大公益事业,也受到社会的一些肯定。1980年10月29日,蔡万霖荣获美国纽约圣若大学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蔡万霖获得教宗保罗二世所颁赐的“圣思维”爵士勋章。
不知道什么原因,虽然是台湾首富,但蔡万霖却不爱在外露面。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
坐落在台北市仁爱路4段296号的28层国泰人寿保险公司大厦就是这位世界级富豪的大本营。在顶层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就是蔡万霖的办公室。他有专用电梯,身边时刻有保镖保护。他很少参加社交应酬,不在电视露面,报上的消息也很少。除了工作之外,他的消遣方式就是每周一次的高尔夫球及平时的太极拳。
他也是一个十分俭朴的人,不抽高级烟,抽的是台湾的“万寿”烟,坐的是台湾裕隆2400CC自产车。或许财富并不意味着奢侈,对于蔡万霖而言,那份事业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秘诀
胆量、肚量加力量,缺一不可。
致力打造光鲜的个人形象及企业形象。
『肆』 高手请进,求一个慈善基金会名字
宋庆龄慈善基金会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简介:
为纪念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继承和发展她毕生关心妇女、热爱儿童的精神,联络海内外友好团体和热心人士,发展她亲手创办的中国福利会以及上海地区和中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保健、少年儿童文教福利事业,并为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1986年5月27日,经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批准,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正式成立,汪道涵任主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福利会合署办公,由中国福利会副主席、秘书长许德馨兼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秘书长,并由海内外理事138人组成。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社会知名基金会之一。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自海内外友好团体、单位和个人的捐赠,充分尊重捐赠者的意愿,用于发展上海地区和中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保健、少年儿童文教福利事业。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成立至今,积极募集资金,资助支持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的妇女儿童事业;坚持面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开展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安徽金寨、海南文昌为重点的文化扶贫工作,改善当地的妇幼保健设施;重视国际间的学术和文化交流,进行课题研究和合作办学;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与日本宋庆龄基金会、加拿大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和匈牙利宋庆龄儿童友好基金会以及其他国外友好组织建立了良好关系,开展多项卓有成效的合作;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少年儿童文化组织、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少年儿童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国际友好、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努力。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创立和建设了标志性活动项目“两奖”“一节”,即“宋庆龄樟树奖”、“宋庆龄奖学金”和“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这对鼓励全社会关心妇女儿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国际间少年儿童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宋庆龄樟树奖,是为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继承和发扬她关心妇女热爱儿童的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国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于1985年设立的国家级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我国长期从事妇女儿童保健卫生和儿童文化教育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以及海外一批从事、关心妇女儿童事业的著名人士。著名儿童工作者谢冰心、陈伯吹、张乐平、高士其等都曾获此殊荣。2000年在上海颁发第十届宋庆龄樟树奖。
宋庆龄奖学金是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福利会于1994年联合设立的现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全国优秀中小学生300名,目前已成功颁发了四届。奖学金的设立在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已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日益发挥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成为汇聚中国优秀少年的“人才库”,为21世纪的中国建设输送强有力后备力量。
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每3年举办一次的国际性的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1994年、1997年和2000年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三届,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支少儿艺术团体参加了艺术节的各项交流活动,这不仅为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繁荣少年儿童文艺创作提供了良好渠道,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少年儿童之间的友谊和交流,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将在21世纪继承宋庆龄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依托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文化扶贫、助学助教和海外交流等工作,为上海和中国妇女儿童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伍』 孙越的主要作品
纬来企业公司(今纬来电视网)制作,公共电视制播小组监制:《孙叔叔说故事》(孙越独自主持,共161集。)
台湾公共电视《发现希望》(2005年7月10日~2006年5月14日,孙越独自主持。)
台湾公共电视《银发熟年:孙越叔叔和他的老朋友们》(2007年12月3日~2007年12月24日,每周一至周四22:00~23:00,孙越独自主持,全13集。)
好消息卫星电视台《真情部落格》(仅〈孙叔叔时间〉单元) 台湾电视公司《小人物狂想曲》(1979年8月3日~1980年5月4日,与陶大伟、夏玲玲主演。)
台湾电视公司《台视国语电视小说》之《蓝与黑》(1964年4月16日~1964年4月30日,孙越与潘琪、傅碧辉、恬妮、张冰玉主演,全3集。) 《滚石欢乐英雄系列第1辑:陶大伟、孙越》(与陶大伟合录),1980年,台北市:滚石有声出版社。
《欢乐歌》(与陶大伟合录),台湾:歌林股份有限公司音乐出版部。
《老朋友:孙越的歌》,2001年,台北市:救世传播协会。
《孙越叔叔的杂货铺》,2006年,台北市: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
《孙越叔叔的故事大喇叭》,台北市: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传播中心。 1962年《白云故乡》
1965年《天涯断肠人》
1967年《破晓时分》(At Dawn)、《凤阳花鼓》(Feng Yang Flower Drum)、《塔里的女人》(Lady in the Tower)
1968年《胭脂虎》(Tigress is coming)
1969年《扬子江风云》(Storm over the Yang-tse River)、《冬暖》(The Winter)与《路客与刀客》(From the Highway),并以《扬子江风云》一片获得第七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1970年《大情人》、《缇萦》(Ti Ying)、《一封情报百万兵》(Unforgotten Ones)、《黑牛与白蛇》(Black Cow and White Snake)
1971年《落鹰峡》(The Ammunition Hunters)、《台北 上海 重庆》、《大漠英雄传》、《欢天喜地》(Happiness and joy)、《朱洪武》、《甘罗拜相》
1972年《为你心碎》
1973年《突破死亡线》、《博命弹腿》、《古鼎红颜》、《窗外》(Outside the Window)
1974年《仇氏双雄》、《万花筒》、《双龙谷》、《近水楼台》(First Come; First Love)、《大通缉令》(The Big Raid)、《黑巷》(The dark alley)
1975年《枕边魔》、《八国联军》(饰演李莲英)、《寒流》
1976年《黄道吉日》、《猎人》、《他的、爸的、妈妈的》
1977年《风飘飘鬼飘飘》、《娇娇兵团》
1978年《朱洪武与刘伯温》、《活宝进城来》
1979年《山中传奇》、《空山灵雨》(Raining in the Mountain)
1980年《赌国仇城》、《真假大亨》、《血溅冷鹰堡》(Mission over the Eagle Castle)、《天才蠢材》、《一个太太恰恰好》
1981年《上行列车》(Acentennial of Railways of ROC)、《王牌大老千》、《中国女兵》、《终身大事》(The Juvenizer)、《天下一大笑》、《人偷人》、《大笑将军》、《顽皮鬼》、《交叉O蛋》 1982年《大追击》、《百分满点》
1983年《抓鬼特攻队》、《四傻害羞》、《搭错车》(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并以《搭错车》获得第二十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1984年《老莫的第二个春天》(Old Mo's Second Spring)、《笑匠》(The time you need a friend)
1987年《龙虎风云》
1988年《海峡两岸》(People between Two China)、《老科的最后一个秋天》
1989年《群龙戏凤》(Pedicab Driver)、《两个油漆匠》(Two Painters) 麦斯威尔咖啡:「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中华民国捐血运动协会:捐血宣导行政院卫生署、董氏基金会:拒菸、拒吸二手菸台湾世界展望会:「饥饿30」
行政院卫生署、中华民国器官捐赠协会、董氏基金会、台北中央扶轮社:「器官捐赠同意卡」
安宁照顾基金会:安宁疗护宣导天主教失智老人社会福利基金会:失智症宣导富邦文教基金会、台湾电视公司:「夜深了,打个电话回家,让你的家人知道你在哪里!」
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夜深了,赶快回家吧!」
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台北富邦银行公益慈善基金会:「2006年第五届1919爱走动」、「2007年第六届1919爱走动」
中国电视公司、永龄教育慈善基金会:公益演讲节目《全民大讲堂》 孙越 著,《孙越跟你聊天》,台北市: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传播中心,1986年初版,1996年初版十六刷,ISBN 9579695393。
孙越 著,《孙越话家常》,台北市: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传播中心,1989年初版,ISBN 9579695040。
孙越 著,《老眼不昏花:孙越与你谈心》,台北市: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2002年初版,ISBN 9577271626。
孙越 等著,《孙越时间:一分钟的省思》,台北市:远流出版公司,1993年初版二刷,ISBN 9573219247。孙越 等著,《孙越说爱:推我心,爱别人》,台北市:远流出版公司,1995年初版,ISBN 9573224755。
『陆』 蔡万霖逝世后保险赔偿多少
据文中猜测不会太多,而且不会有多大的增值,他买保险不是为了保障增值,而是为了规避遗产税,所以个人认为不会有多大的增值. 蔡万霖遗产税缘何打水漂——人生理财不可回避 蔡万霖活着是位传奇人物,死后又给人们留下一个最大的悬念:蔡氏后人到底应该拿出多少钱来为继承他的遗产买单。 蔡万霖曾以拥有85亿美元私产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名,但在不到十余年的时间里,蔡万霖死后个人所拥有的财产规模,仅剩下区区不足3千万美元,由此逃掉了原本应该交纳的几十亿美元遗产税。这位世界超级富豪的财产在短短几年间,是如何被理财大师们如掌中游戏般地搞掉了的呢? 扑朔迷离的遗产税 2004年9月27日,台湾首富蔡万霖辞世,享年81岁。蔡万霖的去世给这位台湾金融保险理财帝国--霖园集团(原国泰人寿集团)的创始人划上了一个从穷光蛋到世界超级富豪的句号。蔡万霖死后,他的故事仍然持续发温,其身后所留遗产的纳税问题,竟也像蔡氏王朝传奇的发家史般变得扑朔迷离,给人们在理财纳税问题上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可谓"生死戏剧人间"。 蔡万霖出生在我国台湾地区一个苗栗农民家庭,8岁时因被生活困境所迫,跟随亲属到台北谋生打工,靠自学完成了仅有的中学学历。蔡万霖从最初的贩菜和倒买倒卖酱油起步,后逐渐跨足台湾金融保险业,一举发富。蔡万霖死前经营涉足几十个行业的台湾第一大企业集团--霖园集团,而蔡万霖本人因拥有巨额资产也最终被定格为台湾首富。 根据《福布斯》杂志2004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上,蔡万霖以46亿美元(1美元约合34元新台币)的身家被排在第94位。而在1995年,蔡万霖更是以85亿美元财产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六位。 根据台湾地区遗产税条例的相关规定,遗产在1亿元新台币以上的,适用税率为50%。即便是以蔡万霖死时被公认的身家财产46亿美元来估算,蔡家后人要缴交的遗产税将高达约782亿元新台币。不过,在台湾以寿险、信托代他人理财为核心业务的蔡万霖家族,仅在霖园集团内就拥有数百位颇具知名度的法律、税务和理财专家,他们在蔡氏家族众多企业纳税计算问题上的"精确度",常常爆出令世人称奇的大手笔杰作的火花。 早在六年前,蔡万霖被查出患有轻微心肌梗塞后,蔡氏家族属下的理财顾问们对蔡万霖一旦做古,如何规避高额的遗产纳税就开始了精心筹划。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据台湾地区税务部门人员初步估算,这位在世界享有超级富豪声誉的蔡万霖,其后人仅只需交纳4、5亿元新台币遗产税,与人们在蔡老去世后凭第一感觉应纳782亿元新台币遗产税相去甚远,甚或可以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 人们窃以为,蔡万霖可能是通过大量购买数10亿元巨额寿险保单来避税,实际上这种办法对蔡万霖属下的理财顾问们来说可称得上是"小儿科",因为即便是购买数十份10亿元新台币的寿险保单,也难于解决蔡万霖个人庞大资产被稀释的问题。何况台湾税收当局后来为打击偷逃遗产税,对六十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寿险保单及受益人的权限又作了种种限制。由此看来,蔡氏家族属下的理财家们在短短几年间,将蔡万霖的巨额财产神鬼不知地转移给他的子女应该是另走了一路。 施妙计巧设投资链 蔡万霖个人的巨额财产是如何被戏剧般地蒸发掉了的呢?他的私财太庞大了。蔡氏家族手下的理财顾问们必然有过人的脑力,为巧避巨额遗产税,给蔡万霖名下财产设计了多种"稀释"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设立投资公司和对基金会进行运作。国泰人寿公司是目前台湾地区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蔡氏霖园集团属下最有价值的公司。蔡万霖家族在其旗下设了很多用于转移财产的投资公司,蔡万霖的直系亲属(或曰继承人)必定是其中一个投资公司的所有者。 而这些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投资。这些投资公司旗下还有投资子公司孙公司。最上层投资公司拥有国泰人寿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再透过下面的子孙投资公司以低于市价的帐面价值层层转移。最终股权被转移至蔡氏儿女手中。 此外,国泰人寿最大股东为霖园投资,持股16%,蔡万霖的几个儿子均以霖园投资法人代表身份出任董事,再加上述兄弟姊妹的投资公司以及个人持股,蔡氏家族对国泰人寿控股实际已经超过50%。蔡氏家族通过这些投资公司对霖园庞大的家族产业交叉持股。 在这人为织机起来的密密麻麻家族交叉持股网络中,蔡万霖个人名下的国泰股权早已经被稀释无几了。 也就是说,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的蔡万霖名下霖园集团的名义总资产虽然高达46亿美元,但由于其大股东几乎都是法人股东,蔡万霖个人的真正投资早已经被他的"心肌梗塞"化为乌有。而在计算征收遗产税时,"个人"所占投资与"家族公司"财产应该是有严格界定的。按照规定,"家族公司"财产(所谓的投资公司)因有法人资格,遗产税管理条例对其根本无可奈何。 也就是说,蔡万霖的遗产税被其子女们所各自拥有、关联又十分密切的层层叠叠的子孙投资公司用合法的手段给规避掉了。蔡万霖到临终时只是一个"46亿美元"的空壳而已。 国外富豪大多热衷于投资设立基金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将聚敛的多的用不了的"闲钱",通过合法而成本最低、名声最佳的渠道留给家族。 这类大大小小设立目的不近相同的基金社团组织,仅在我国的台湾地区正式在册的就有三万多家。蔡万霖的霖园集团有国泰综合医院、国泰人寿慈善基金会和国泰建设文教基金会三个所谓公益事业"财团法人"组织。这三大基金会是蔡万霖生前自称为进行公益事业捐赠的依托体,由蔡万霖"捐赠"百亿巨款而形成。这些基金会由蔡氏家族控制,既是其家族企业集团一个关键的免税渠道,又为其家族的巨额消费提供了买单的合法管道,其家族成员的所有消费支出均可从中"随意"报领。而最具噱头的是,这些富豪们最后还给世人留下一个"慈善家"的美名。再比如说,台湾的另一个富豪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属下的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其在台设有六大院区、以及长庚大学、长庚技术学院、明志技术学院。 这些超级富豪们的资产,经过家族投资公司和基金会的运作,其身后所需申报的遗产税早已被七折八扣打发地面目全非。 不是故事的结尾 蔡万霖去世后,仅其奢华的葬礼就令人瞠目地耗去了3.2亿新台币。蔡万霖之死所以在台湾地区引起强烈关注,部分的原因是,蔡万霖的去世对于其家族成员虽说是一个噩耗,但台湾税收当局则暗暗窃喜,按照台湾今年征收遗产税的预算,其目标是101亿新台币。蔡万霖资产被世人高估为1563亿新台币,蔡万霖的去世少说也得征他个几百亿新台币的遗产税吧,而蔡万霖的死就像其人活着般实在是给现代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根据初步统计,以目前所掌握的蔡万霖不动产及投资来计算,如果没有法定的负债必须扣除,其遗产税的推算金额大约是数亿元新台币。目前台湾正在调查蔡万霖生前是否有违规移转财产用以逃避遗产税的问题。最新的消息表明,台湾税收当局极有可能最终只能收到蔡万霖后人交纳的区区1亿元新台币左右的遗产税而了事。这不得不让人们大跌眼镜。 理财,不可回避的话题 说起来,偷逃税收行为并不为社会所认同,尤其是富人。因为你生前所赚得的资财原本就是来自于社会,人死后回报社会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了。这是从道德层面上来讲的。不过,道德并不能代替法律,法律禁止什么或鼓励什么,也才是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标准底线。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人们既然可以用合法手段避开高额的税收,从理论到实践就不应该是一个错误,甚至可能还是立法者所鼓励的。 反之,很多人由于不注意生前理财,死后不但为后人留下很多遗憾,有时甚或还会徒增许多烦恼,令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都不得安宁。我们再来看看台湾的另一个亿万富豪用瘁死方式"回报社会"至今风波未平的故事。2003年12月7日,时年55岁的台湾最大的计算器制造公司英业达副董事长、世界科技界著名人士温世仁因为脑中风溘然离世,身后留下160亿新台币资产(遗产税对其中有来自近百亿的海外资产实施免税待遇)。 由于温世仁对生前财产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去的又突然,后事更不可能来的及交代。2004年8月6日,温世仁的后人已经初步完成他的遗产税申报程序,要缴交的遗产税高达40亿新台币,创下台湾地区有史以来上遗产税的最高纪录。说起来,温世仁对计算器情由独衷,但对理财全然是个外行。 就在温世仁去世后不久,还爆出其私生女争家产的风波。上个月一位廖姓女子全然不顾以往的情谊豁然浮出水面,声称温世仁跟她长期同居并生有一个女儿这是"任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请求法庭对温世仁纳税后的部分遗产进行强制分割。 时至今日,温世仁的后人对这位计算机专家贪色有道而理财"脑力"欠缺仍怨言颇多,在分割温世仁税后遗产部分问题上颇费周折。据称,在台湾以外还有一个女人在隔海呛声,对温世仁的遗产虎视眈眈。此人自称虽然与温世仁没有生下孩子,但实际同居时间已有些年头了,于情于理均不应该把她排除在温氏遗产分割的范围以外。实际上,据了解,温世仁生前虽然握有庞大个人资产,但由于长期奔波于大陆的大西北地区,并没有享受过多少奢华,反而过着像苦行僧的生活,而他身后种种风波,以及变调的人情事故,让人更是不禁感概万千。 不过,像温世仁以脑中风瘁死这样的方式不做节税计划来"主动回报社会"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而服务于蔡氏家族团队的一位高级理财顾问揶揄道:与其贵而拘,不若贱而肆。意思是说,像温世仁这般的科技界领袖人物,其前生后世还不如一介村夫活的自然而潇洒。 显而易见的是,这位理财专家曾多次劝诱为温世仁提供理财服务而不得要领,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在这之前,台湾的"委托书大王"陈德深也因病发突然,一命乌呼。其留下的遗产包括147家上市公司股权、近千笔土地所有权以及逾百件未打完的官司,遗产总价值超过35亿元新台币。由于奔去匆匆,完全来不及做节税规划,因而报缴了19亿元新台币的遗产税。 还好的是,陈德深因为没有儿女,剩余的财产被其兄弟姐妹相约瓜分而去。其遗产的分配过程自然也少不了一番同室操戈,最终搞得兄妹长期不合。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戏言:陈德深是"故意留下遗产让这些人争得头破血流也说不定。"不过,这些人与传奇人物蔡万霖在处理前生后世上的精明相比,突显出人生理财档次上的巨大差距。
『柒』 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上海家帝豪集团的子公司,其前身是一家集研制、生产、开发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化妆品、保健品集团,经过几年发展,集合资源优势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集团,旗下网站“我爱我买”525m更是打破购物网站一贯的模式,创造性的提出消费投资、消费养老的概念,并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由此推出“养生保囍计划”项目,该项目得到“中国保护者消费基金”的保护和监督。其中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伍佰万元。家帝豪集团所辖我爱我买网站截图集团架构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家帝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超丽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超天生物医学研究所香港超天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家帝豪消费投资管理中心(筹)上海家帝豪消费慈善基金会(筹)
法定代表人:曹建华
成立时间:2004-05-09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500083241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虹星路558号
『捌』 中国的富豪榜的人物简介
中国内地富豪:
排名 姓名 年龄 资产
205 刘永行 60岁 30亿美元
234 张近东 46岁 27亿美元
246 周成建家族 44岁 26亿美元
261 刘永好 57岁 25亿美元
296 杨惠妍 27岁 23亿美元
334 沈文荣 63岁 20亿美元
376 宗庆后 63岁 19亿美元
397 何享健家族 66岁 18亿美元
450 张欣家族 44岁 16亿美元
468 周福仁家族 58岁 15亿美元
468 卢志强 56岁 15亿美元
468 陈发树 48岁 15亿美元
468 梁稳根 52岁 15亿美元
468 史玉柱 47岁 15亿美元
522 马化腾 37岁 14亿美元
559 王传福 43岁 13亿美元
559 鲁冠球 64岁 13亿美元
601 张力 56岁 12亿美元
601 张志祥 42岁 12亿美元
647 张桂平家族 57岁 11亿美元
647 钭正刚 55岁 11亿美元
647 黄伟家族 49岁 11亿美元
647 郭广昌 42岁 11亿美元
647 丁磊 38岁 11亿美元
701 孙广信 47岁 10亿美元
701 祝义才 45岁 10亿美元
701 杜双华 44岁 10亿美元
701 黄如论 57岁 10亿美元
香港:
排名 姓名 年龄 资产
16 李嘉诚 80岁 162亿美元
32 郭氏家族 暂无 105亿美元
43 李兆基 81岁 90亿美元
124 米高嘉道理家族 68岁 42亿美元
132 郑裕彤 83岁 40亿美元
132 刘銮雄 57岁 40亿美元
246 吴光正家族 63岁 26亿美元
305 邢李源 59岁 22亿美元
397 陈廷骅 86岁 18亿美元
430 冯国纶 61岁 17亿美元
450 许荣茂 58岁 16亿美元
468 朱林瑶 39岁 15亿美元
601 李思廉 52岁 12亿美元
601 罗康瑞 60岁 12亿美元
647 柯为湘 57岁 11亿美元
647 李泽楷 42岁 11亿美元
701 邓耀家族 暂无 10亿美元
701 曹德旺 63岁 10亿美元
701 何鸿燊 87岁 10亿美元
台湾:
排名 姓名 年龄 资产
183 蔡万才家族 79岁 33亿美元
246 蔡衍明 52岁 26亿美元
334 郭台铭 58岁 20亿美元
450 林百里 59岁 16亿美元
701 林荣三 暂无 10亿美元
名字前的数字为全球富豪榜的总名次
李嘉诚,男,汉族,生于1928年 ,籍贯广东潮州,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据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65亿美元,折合2000亿港元。 李兆基,大紫荆勋贤(1928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廿九),生于广东顺德大良。香港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于李嘉诚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为230亿美元,折合1795亿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李兆基与同为新鸿基创办人的郭得胜及冯景禧,连同胡兆炽、黄少轩、戚宗煌、吕贤藻及,在1958年组成永业,合资经营地产。
宗庆后,浙江杭州人,出生于1945年10月,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1987-1991年,任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裕彤,1925年8月26日出生于广东顺德伦教镇,全球华人十大富豪之一,珠宝大王。兼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Cheng Yu Tung Family (Holdings) Limited及Centennial Success Limited董事。亦为信德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利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非执行主席。同时被誉为香港地产界四大天王之一。
刘銮雄,广东潮州人。1951年生于香港。早年就读于加拿大大学,获学士学位。1974年毕业回港,加入其家族的吊扇制造业务,获“风扇刘”之绰号。刘銮雄眼光敏锐,极具魄力,以狙击手姿态驰骋于香港股市,自1985年迅速崛起。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性大集团,总市值追随十大财团之后,成为香港候补财阀,业务扩及地产、传媒、建筑及制造业等方面。其拥有财富据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估值为21亿美元,大约折合164亿港元,在全球富豪中排名为第458位。
1978年组爱美高公司。1983年上市,并出任爱美高主席。上市即被称为第一只新兴工业股,大受基金公司垂青,发行7500万股,集资1.5亿港元。至1987年发行股数迅速扩大至20亿股的水平。銮雄早年与其弟刘銮鸿(细刘)继承其父亲刘火荣创立之岳记吊扇厂,1978年与梁英伟创办爱美高,亦为吊扇生产商,其后发展成爱美高集团。1980年代开始活跃于金融及地产业 郭台铭,台湾著名企业家,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现属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人,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毕业于台北市的中国海专,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华人第一大民营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及永龄文教慈善基金会创办人。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玖』 台湾郭铭台出生哪一年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10月18日
新北市板桥人,籍贯山西省晋城县。是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鸿海精密(鸿海)的董事、前董事长以及永龄文教慈善基金会创办人,台湾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