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州好的起步项目做什么好
从突破到深化、从推进到提升、从增效到攻坚,7年狠抓重大项目不动摇。全江苏省今年240个重大项目中,常州占了28个,其中产业类22个,位列江苏省第二。
3月10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动员大会,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说,把疫情控住、把经济稳住仅是“双胜利”的及格线,用实干回答省委省政府赋予常州“三个走在前列、一个积极探索”的重大命题,勇争一流走在前列,才是应有担当。
从明星企业看明星城市“成色”
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省第一。历数常州版图上的明星企业,坚守实业、对标一流是它们共同的基因。上上电缆50余载专注一件事,把产品做精、做专、做到极致,跻身“中国第一、世界第七”。恒立液压始终坚守主业不动摇、转型不转行,成为国内液压行业标杆。“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让“常州制造”成为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常州华利达集团响应号召临时转产防疫物资,江苏环亚火线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基建狂魔”背后的常州力量,彰显常州企业“兼济天下”的担当。
大会的表彰名单,足以显示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成色”。113个中国驰名商标,列全省第二。中天钢铁、百兴集团、金升控股等8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车戚研所、天合光能、上上电缆获评中国工业大奖,筑起工业智造明星城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瑞声科技从南京大学物理所一个产学研成果起步,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声学元件制造商。
以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为龙头,武进区正在构建“研、创、用、展、游”五位一体的“智慧感知+”产业链,打造具备全球顶尖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预计到2025年,科技小镇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
从发展攻坚点看城市着力点
项目是经济发展主抓手,是转型跨越的硬支撑。集中开工的项目,不仅要保持投资力度,更要展现常州速度。在常州高新区,合全新药、启赋安泰(科泰思)等4个2020年省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复工。
聚焦产业链攻坚、全产业攻坚、新经济攻坚。常州市发改委主任汤如军说,不仅要推动更多“从0到1”的创新,更要将产业链建设加快升级成产业生态圈建设,构建互相匹配切合的企业群、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圈,从而使生态链、产业链上的物理集聚迸发出化学反应。
化危为机,追加投资26亿元,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戎蓓介绍说,“企业产品实现了从关键零部件到系统总成质的飞跃,首款主打产品七速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箱DCT280已量产下线。作为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了江苏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产业创新联盟,与省内外48家动力总成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齐步走。”
常州更加注重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组织要素、集聚资源。在此次新设的表彰类别“三新经济示范单位”中,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万邦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智造的企业崭露头角。
天正股份搭建“工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连通全国3.4万台设备、2.2万家企业,为1200多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星星充电已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充电桩运营商;航天云网成为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集聚40家星级上云企业、50家生态链企业。
以往创新型经济并不占优势的天宁区,靠着互联网思维的超前谋划,“三新”经济渐成气候。天宁区委书记宋建伟表示,天宁区将抓牢重大项目这一龙头,抓牢“三新”经济这一核心,抓牢科技创新这一关键,抓牢营商环境这一重点,为“冲刺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积蓄动能。
从城市精气神看发展新面貌
主动跳出“舒适区”,努力寻找“新大陆”。常州人身上的精气神变了——少了随遇而安的“平常心”,多了你追我赶、有旗必夺的“拼命三郎”精神。常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金虎说,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在项目建设赛场上比拼速度、比拼韧劲、比拼成效, 牢固树立“项目建设共同体”意识,上下一心、政企同心,努力实现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全年红”。
平时在常州上班,周末回到上海、苏州生活,一批“通勤族”的轨迹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加快高铁新城建设,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指挥部迅速挂牌,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枢纽、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介绍说,常州高新区围绕重大项目攻坚、营商环境优化、高铁新城建设、长江大保护等重点工作成立了30余个工作专班,共推进重点实施项目190个,总投资1382亿元。长三角地区城市都把高铁新城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就是要让更多的企业家和精英人才不仅来创业,更要来安家。
一场场擂台赛,吹响争先进位的号角;一面面小红旗,激活创新求变的智慧。武进区委书记李林表示,全力抢抓疫情过后需求反弹的回补机遇、市场调整的拓展机遇、国家加大支持的政策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园区建设、人才集聚、科创突破等领域全面打响武进金字招牌。
据悉,2020年常州将安排1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项目,最高按设备投入的12%予以奖励,奖励比例全省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