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议中的暨是什么意思
会议中的暨表示和、及、与的意思。除此之外,暨还表示到、至的意思,同时也可用作姓氏。
暨用在更庄重、正式的场合。而且,它跟“和”“及”并不通用。在一些专用的名称中,则更是非它不可,比如在一些非常非常庄重、隆重的场合。因此,“暨”常用于郑重的语用场合,例如会标、请柬、贺函等。
暨的拼音为jì,英文表达为and、the limits、to reach to。
暨可组成的词语为:越暨、无暨、遐暨、傍暨、不暨、远暨、市暨、暨暨、来暨、暨罗女、自古暨今
(1)公羊基金会扩展阅读:
相关词语解释:
1、无暨[ wú jì ]
犹不已,无限。(现代)郭沫若 《女神·胜利的死》中写到:“兼爱无私的死神,我感谢你哟!你把我敬爱无暨的马克司威尼早早救了。”
2、遐暨[ xiá jì ]
及于远方;到达远方。(梁)沈约《宋书·何尚之传》中写到:“王略开广,声教遐暨。” 意思是王略知识广阔,声望一直传到了远方。
3、暨暨[ jì jì ]
果断刚毅貌。(西汉)戴圣《礼记·玉藻》中写到:“戎容暨暨,言容詻詻。”意思是穿军装的果断刚毅,说话的面容严肃。
4、暨罗女[ jì luó nǚ ]
指 西施。相传西施生于诸暨市的苎罗乡,故云。
5、自古暨今[ zì gǔ jì jīn ]
从古以来,直到现在。
2. 华康福寿提倡的十六字指导思想是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是全国首家由国家民政部直登、直管的以“发展社工,普惠民生”为宗旨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作为一个符合中央政策导向、直接服务社会建设、支持社会工作发展、承载重要历史使命的国家级基金会,自2011年3月11日成立之日起,就明确界定了协助政府、民间发展社会工作;立足公益,通过各种途径联络热心公益事业的国内外团体与与个人,共同探索发展社会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的业务范围。积极开发公益事业,先后成立了“社工奖励基金”、“社会养老基金”、“共铸中国心基金”、“国际关怀孤独症儿童基金”、“公羊会援助基金”“首善公益基金等”,是我国现有基金会中,影响领域广泛、涉及多个层面的新生力量。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的伟大号召,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增光添彩,与社会各界携手助力中国梦想,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在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成立了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并于2015年7月9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成立启动仪式
会议的召开,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国家相关部委部分领导、各大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1000余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会上,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理事长张凤楼,民政部原副部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张文范,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分别出席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赵蓬奇理事长在讲话中提到,为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设立了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
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设立后,将发起华康福寿“健康养老进社区援助行动”。并在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敬老助残活动。并成立顾问团队及专家队伍,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活动;举办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论坛,研究养老发展新趋势;对于生活困难或失独、空巢老年人,给予生活必需品如大米、白面、食用油以及营养食品的的捐助;奖励为养老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定期到全国各地的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健康养老公益事业的新形象。为我国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早日实现,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成立授牌仪式、华康福寿健康养老进社区援助行动启动仪式和志愿者负责人聘任仪式,并对在健康养老公益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了奖励。会议进行的隆重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秘书长冯希望、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双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局原副局长岳颂东、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树金、中国社区发展协会项目部主任陈贵民等领导同志一并出席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
3. 请证实当代孔子的后裔!
孔祥林就道出了衍圣公制定的“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的祖训。然后按照孔氏家族的历史沿革,梳理了孔氏祖训家风代代延续发展的脉络,并逐一解释了孔氏家风的具体要求。
他说,在家庭生活方面,孔氏家风要求子孙祭祀祖先,不忘祖本,与家人相处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原则,并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孙。而在个人修为方面,孔氏祖训宗规强调子孙在面的利益时要做到勿嗜利忘义、管理公务时要秉持克己秉公的原则。
“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各种纷争,就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孔子的教诲。因此现今社会需要重新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而这其中就包含优秀的家风家训。”孔祥林认为运用孔氏祖训家风可以解决当代出现的各种社会纷争。
作为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表示,。“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至今仍是曲阜孔氏家族最常用的春联内容。孔氏家族到目前一直传承着学诗学礼的祖训,坚守重视教育的传统,礼门义路的家风。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生于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2000多年来一直成为影响东方人人生价值观念和治国为政的主要思想源泉,孔子祖训家风也成为孔氏家族和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
4. 华康福寿健康与养老项目的意义
2015年7月9日上午,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成立暨华康福寿“健康养老进社区援助行动”新闻发布会在京隆重举行。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是全国首家由国家民政部直登、直管的以“发展社工,普惠民生”为宗旨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作为一个符合中央政策导向、直接服务社会建设、支持社会工作发展、承载重要历史使命的国家级基金会,自2011年3月11日成立之日起,就明确界定了协助政府、民间发展社会工作;立足公益,通过各种途径联络热心公益事业的国内外团体与与个人,共同探索发展社会工作的途径和方法的业务范围。积极开发公益事业,先后成立了“社工奖励基金”、“社会养老基金”、“共铸中国心基金”、“国际关怀孤独症儿童基金”、“公羊会援助基金”“首善公益基金等”,是我国现有基金会中,影响领域广泛、涉及多个层面的新生力量。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的伟大号召,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增光添彩,与社会各界携手助力中国梦想,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在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成立了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并于2015年7月9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成立启动仪式
会议的召开,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国家相关部委部分领导、各大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1000余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会上,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理事长张凤楼,民政部原副部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张文范,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分别出席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赵蓬奇理事长在讲话中提到,为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设立了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
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设立后,将发起华康福寿“健康养老进社区援助行动”。并在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敬老助残活动。并成立顾问团队及专家队伍,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活动;举办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论坛,研究养老发展新趋势;对于生活困难或失独、空巢老年人,给予生活必需品如大米、白面、食用油以及营养食品的的捐助;奖励为养老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定期到全国各地的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健康养老公益事业的新形象。为我国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早日实现,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华康福寿健康养老发展基金成立授牌仪式、华康福寿健康养老进社区援助行动启动仪式和志愿者负责人聘任仪式,并对在健康养老公益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了奖励。会议进行的隆重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秘书长冯希望、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双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局原副局长岳颂东、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树金、中国社区发展协会项目部主任陈贵民等领导同志一并出席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
5. 中国西部有哪些稀有的野生动物
1.大熊猫是一种以 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2 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3 白鳍豚
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发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4 朱鹮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5 褐马鸡
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 扬子鳄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7 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
6. 孔子后裔中有哪些名人
如果说嫡系的话有: 第10代孙西汉孔聚(?-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諡「夷」。
第11代孙西汉孔臧,孔聚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第11代孙西汉孔安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历任都尉、谏议大夫、临淮太守等职。晚年,著有《古文尚书传》、《论语训解》、《古文孝经传》、《孔子家语》等书,成为古文尚书学派的开创者。《史记》作者司马迁曾请教经学於他,後世尊其为先儒。
第14代孙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後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諡简烈侯。
第19代孙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後,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第20代孙东汉末年的孔融(153-208),字文举。建安七子之首,因多次得罪曹操被杀。
第26代孙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後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後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諡「简」。有集传世。
第32代孙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後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第32代孙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33代孙唐孔绍安,以文才知名,隋末为监察御史。归唐拜内史舍人。少年时诵古文集数十万言,曾奉诏撰写《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十卷,今存诗七首。
第37代孙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後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第38代孙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监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後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第45代孙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後不敢侮慢宋使。後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於墓之西南。卒後,受祀于邹县孟庙,称先儒孔氏。
第46代孙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後为司农少卿,後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第47代孙北宋孔平仲,字义甫。性刚直,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於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祐人才,誉称「二蘇(蘇轼、蘇辙)联璧,三孔分鼎」。
第54代孙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第60代孙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第62代孙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第63代孙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第63代孙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第64代孙清孔尚任,知名戏曲《桃花扇》作者,与《长生殿》作者洪升齐名,俗谓「南洪北孔」。博通经学、史学,康熙帝拜为「国子监博士」迁户部主事。後《桃花扇》一剧,被纠举心怀明朝,遂罢黜,遂归故里养老。
第69代孙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裏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馀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第69代孙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
第70代孙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孙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第71代孙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於古声韵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第71代孙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传铎第四子孔继汾之孙。嘉庆举人,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於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孙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第72代孙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第73代孙孔庆东,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孙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来源请求]。
第74代孙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蘇轼研究专家。
第74代孙孔繁星,当代诗人。
第74代孙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第74代孙孔伯华,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第75代孙孔祥熙,(1880-1967)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孙孔祥柯,字则君,北京译学馆英文专业毕业,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山东人民赴巴黎和会请愿代表。
第75代孙孔从洲,谱名祥瀛,字郁文,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后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西南军区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其子孔令华,娶毛泽东女李敏。
第75代孙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第75代孙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第75代孙孔祥明,当代著名围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孙孔祥德,香港戏班「七小福」之一,艺名元德,与洪金宝和成龙为师兄弟。
第76代孙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学家。
第76代孙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外贸学院教授、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等职。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大陆改名为《今生今世》出版》,《大哉孔子》,《孔裔谈孔》,《旷古同钦》,《说孔古今谈》,《论语精句今用新解》。
第76代孙孔令馥(1953─),艺名谢雪心,香港粤剧演员。[1]。
第76代孙孔泉,外交官,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外交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第76代孙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第76代孙孔杰,原名孔令杰,围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孙孔令奇(1980─),台湾歌手,美国籍。
第78代孙孔维克(1956─),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书画家,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作品入选「1997中国画坛百杰展」。
7. 战胜困难挫折著名的人有哪些(5个以上)
海伦、邰丽华、洪战辉、张海迪、居里夫人事迹、桑兰事迹、司马迁、周文王、韩非子
勾贱,伍子胥,司马迁,林肯,牛顿,居里夫人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於 1880 年 6 月 27 日,诞生於美国阿拉巴马州的 Tuscumbia,她在 18 个月大时发了一次高烧。 从此以后,海伦凯勒变成全盲的聋哑人士。
6 岁时,柏金斯盲校(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的安.曼斯菲尔德.莎莉雯(Anne Mansfield Sullivan)老师,被聘为凯勒的老师。 20 岁的莎莉雯老师教导凯勒手语和点字。William Gibson 为此老师和学生的故事编写了舞台剧和电影,「The Miracle Worker」。
凯勒到 10 岁时,开始学习说话。 霍勒斯曼学校(Horace Mann School)的莎拉.傅乐瓦(Sarah Fullerwas)则是凯勒的第一个说话老师。
1898 年时,凯勒进入了剑桥女子学校(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 1900 年的秋天,凯勒进入雷地克里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 1904 年,凯勒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多年以来,莎莉雯老师一直留在凯勒身边。 她将教科书、上课内容和对话写入凯勒手中,让凯勒了解相关内容。
凯勒的个人圣战
1915 年,凯勒参加了日后改名为美国点字出版社(American Braille Press)的 Permanent Blind Relief War Fund 理事会。
1924 年,年轻的凯勒发起海伦凯勒基金会(Helen Keller Endowment Fund)。 同年,凯勒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做为全国和国际关系顾问。
1925 年 6 月 30 日,凯勒在国际狮子会於美国俄亥俄州 Cedar Point 的年会上发表演说。 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失明人的武士,战胜黑暗之军」。(请按这里来阅读她的完整演讲。) 她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 我正敲著你的大门。」
1946 年,凯勒成为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American Foundation for Overseas Blind)的国际关系顾问(该基金会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姊妹会)。 她游遍 35 个国家。
凯勒的一生被拍摄成电影。 1955 年,「海伦凯勒传」赢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所颁发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凯勒最后一次是在 1961 年,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公开场合出现。她接受狮子会的终身服务人道奖。
凯勒於 1968 年 6 月 1 日过世,享年 87 岁。 她於 43 年前对於狮子会的呼吁激励了许多国际组织,将「视力保健以及与盲人合作」活动视为其主要服务宗旨。
1971 年,阿拉巴马州的狮子会兴建了「海伦凯勒纪念公园」。 该公园位於 Ivy Green,凯勒出生地。 由於该公园的落成,37 国的狮子会相继奉献他们的心力。 该纪念公园的焦点,是凯勒的半身雕像,上面刻有她的名言
"孔雀仙子"--邰丽华
女,24岁,聋人
如果世上真有天使婴儿,邰丽华是一个。睁开黑亮的眼睛第一次张望时,医护们便赞叹这个女婴的美丽;发出第一声啼哭,父母便认定,女儿有唱歌的天赋。
意外却不期而至。 一次高烧中,丽华失去了听力,随之,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这时,她只有两岁。 舞蹈,是我的另一种语言
张海迪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赞同0| 评论
8. 什么是公羊会
公羊会,全称公羊会公益基金会,即杭州市户外运动协会。旗下公羊队,又称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华东支队,成立于2009年5月,近年来,着力协助政府开展“失独老人”关怀和城市防灾。公羊会公益基金会,是杭州民间公益团体中第一家获准登记注册的公益基金会。
9. 孔子有多少代子孙
截止到2019年七月十日孔子有80代子孙。
孔子家族是指孔子的所有后裔总称,孔子后裔有曲阜孔氏,阙里孔氏,真孔,内孔,内院孔等。现存在的后裔是第80代孙,孔佑仁,孔垂长。
孔佑仁,男,汉族,是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前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台当局考试院院长孔德成经一个半月的推敲,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孔垂长,1975年7月出生在台湾台北市,孔子第79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台湾前“考试院长”孔德成之长孙。现任台湾地区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2009年9月28日在台湾举行的“中枢祭孔大典”仪式上,接替孔德成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截止到2019年七月十日孔子的最近十代子孙为
第70代孙 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孙 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第71代孙 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于古音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第71代孙 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传铎六子孔继澍之孙。嘉庆举人,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于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第72代孙 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第72代孙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第73代孙孔庆东,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第73代孙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
第74代孙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苏轼研究专家。
第74代孙孔繁星,当代诗人。
第74代孙孔繁森(1944-1994),曾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
第74代孙孔伯华,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第75代孙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孙孔祥柯,字则君,北京译学馆英文专业毕业,山东省议会议员、副议长、山东高等学堂教务长、校长,山东人民赴巴黎和会请愿代表。
第75代孙孔从洲,谱名祥瀛,字郁文,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后率部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授中将军衔。其子孔令华,娶毛泽东女李敏。
第75代孙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第75代孙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第75代孙女孔祥明,当代著名围棋女棋手,至八段。
第75代孙 孔祥德,香港戏班“七小福”之一,艺名元德,与洪金宝和成龙为师兄弟。
第76代孙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又名若君。近代文学家。
第76代孙孔新峰(1980—),山东曲阜人,孔子嫡裔76代孙,族名令峰。教授,政治学博士,当代中国政治学者,现任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第76代孙孔令朋(1919─2002),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外贸学院教授、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等职。
第76代孙孔令馥(1952─),艺名谢雪心,香港粤剧演员。。
第76代孙孔泉,外交官,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外交部长助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第76代孙孔令辉,(1975─),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有“乒乓王子”之称。历年来在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单排名中位居前列。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大满贯”得主。
第76代孙孔杰,原名孔令杰,围棋棋手,九段。
第76代孙孔令奇(1980─),台湾歌手,美国籍。
第77代孙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袭封31代衍圣公(最后一代衍圣公)
第77代嫡孙女孔德齐(1915年生),第32代衍圣公孔德成大姐,嫁给前清探花、著名书法家冯恕的之子,婚后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1917年生),孔德成二姐,嫁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第78代孙孔维克(1956─),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书画家,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作品入选“1997中国画坛百杰展”。
第78代孙孔众。
第79代孙孔垂长,孔德成长孙,从商。
第79代孙 孔垂森。
第79代孙孔垂燊,为孔众所生。
第80代孙孔佑仁,孔垂长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