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骑兵为什么能一直打到多瑙河畔
蒙古骑兵被称作魔鬼的骑兵。这个其实兵种所谓灵活,最让各国头疼,蒙古人极其擅长让骑射着,一边游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这种战术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庄稼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成吉思汗在进攻布哈拉图中从这儿拉黑等城市招生青壮年围裙随蒙古军攻打布哈拉,并逼迫布哈拉人攻打内保,攻占布哈拉后,又强征当地青壮年为军进攻萨马尔汉在攻打沙马尔,开始除去布达拉的真君,还有察哈台窝阔台的真菌,就是这样平平这几万人从起驾西征的蒙古军队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最后达到了百万之众。所向披靡。
❷ 如果我国的河流,邻海全部被污染了,会发生什么
现在有很多片子反映环境日益恶化,而因为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有很多的工厂把厂址建郊区,很多人(绝大多数为农民)得了病,还找不到原因,但是现在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中国现在走的路是先污染后治理,但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已经告诉我们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得不偿失的,钱被极少数的人赚走了,但是国家却要他们污染的环境买单.太可悲了,这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取得经济发展所必需经历的.
❸ 瓦格拉姆战役的激战多瑙河
此时的多瑙河对岸绝不平静,一心想要复仇的皇帝精心准备,集结起一支规模远超过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的大军,包括由法国皇帝直接指挥的近卫军、乌迪诺的第2军、达武的第3军、马塞纳的第4军、贝尔纳多特的第9军、贝西埃的骑兵军。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部队大多数都在上次战役吃过亏,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各自得到了补充—— 来自法国本土的生力军。除了上述各部,皇帝还调集了两支额外的援军:其一称作意大利军团,是由其养子欧仁率领,从意大利北部兼程赶来,编制内包括麦克唐纳的第5军和格雷尼埃的第6军;另一支称作达尔马提亚军团,主力为马尔蒙特的第11军。可以说,除了负有拱卫维也纳周边重任的第7军和第8军无法抽身参与此役,拿破仑几乎动用了当时能调来的全部兵力,这使得法军达到17万人,拥有火炮433门。 更重要的是,鉴于法军在上次战役中分批渡河而迭遭痛击,法军这一次的指导思想是,在短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主力部队送到北岸去,避免“添油战术”。确立了这个指导思想后,皇帝于六月30日傍晚命令马塞纳的第4 军一部从洛鲍岛出发,突袭阿斯佩恩以南不远处的渡河点。这次行动大获成功,马塞纳向他的皇帝报告称:“我们建立起了牢固的桥头堡。”至于奥军方面,由于还等着法国人“钻口袋”,当然不会对此采取太激烈的抵抗。
到了七月四日晚上,皇帝突然感觉“吉时”已到,于是他准备指挥大军(2 5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趁着夜色掩护,全部渡河到北岸去。参谋们已经拟定了渡河秩序表:战斗力最强的达武、乌迪诺、马塞纳所部第一批渡河;近卫军以及远道而来的意大利军团、达尔马提亚军团第二批渡河;贝西埃的骑兵们则最后一批渡河。为了稳妥起见,拿破仑又在洛鲍岛上留驻1个师和100余门火炮,以备不时之需。
似乎是要给如此壮观的大军抢渡行动增添别样的色彩,白天还是晴空万里,到了4日晚上,风云突变,惊雷闪电挟裹着疾风暴雨滚滚而来,把洛鲍岛附近的多瑙河河段变得有如一口沸腾的大汤锅。万幸,法国工兵们的努力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搭建的桥梁在风雨中稳如磐石,坚不可摧。法军各部抓紧时间登桥过河,奥地利人仍然没有采取积极的抵抗行动:一方面,恶劣的天气显著降低了奥军的警觉性;另一方面,“口袋”战略也需要法国人自投罗网。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晚上把十余万大军全部送过多瑙河,法国人在这场尚未开打的战役中,其实已经是先声夺人了。
法军疾风暴雨般的大举渡河在夜间结束,而自然界的疾风暴雨也在晨光初现时告一段落。雨收天霁,1807年7月5日的清晨到来,拿破仑成功地在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的故地展开大军,据估计到上午7点,从洛鲍岛成功登上北岸的法军已超过10万之众。根据部署来看,拿破仑仍希望把奥军吸引到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线,这样法军便可以从右翼迂回包抄,以一记“右勾拳”将敌军围歼。
卡尔大公呢?当然是准备施展“口袋”战术。不过就在法军渡河的这个晚上,他在具体执行方案上又有了新的想法:准备把原先的两翼同时包抄,改为以其中一翼为“支点”来固守,让另一翼伺机包抄敌人。问题是,由于命令传递不准确且不及时,到5日清晨,奥军的右翼并未按卡尔大公的设想及时调整,反而显得过于前伸,明显缺乏保护。
于是,当瓦格拉姆之战在上午正式打响时,战场争夺主要就是在奥军右翼和法军左翼之间展开,核心位置恰恰就是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线,这一切使得战役看起来正在按拿破仑预计的那样发展。在这个局部战场上,法军占据着绝对的数量优势,奥军“孤悬”在前的只有诺德曼的前卫部队和克雷瑙属下的一些人马。战至中午,诺德曼所部几乎损失了一半人,不得不带动全军后撤,法军则牢固控制了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线。
到了下午,法军其余部队也渡河而来,由此实现以全部兵力结成一个半圆形阵势。在这个圆阵中,马塞纳的第4军居左,恰巧对着后缩的奥军右翼;贝尔纳多特的第9军居中,正对着奥军中路;法军居右的依次是意大利军团、乌迪诺的第2军、达尔马提亚军团、达武的第3军,隔着鲁斯巴赫河,与奥军左翼对峙。
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傍晚6点发出攻击令,打击同时指向奥军的中路和左翼。但之后发生了一个郁闷的“小插曲”:指向奥军左翼(也即法军右路)的攻势本应由乌迪诺的第2军和达武的第3军联袂实施,结果因为这两个军展开的时间差参不齐,演化出一次又一次较小规模的冲锋。这等同于“添油战术”,法军自然一波接一波地受挫,两个军都蒙受了不小的伤亡。
法军中路的情形甚至更糟:在战线中段的奥军核心据点阿德克拉村,由第9军指挥官贝尔纳多特抓总的攻势不仅没能击退奥军,反而越打越被动,眼见不能指望夺下这里了。更要命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贝尔纳多特元帅惊骇于潜藏在薄暮中的敌人声势,居然下令撤退!他的败退很有可能牵动法军全线动摇,万幸中部的奥军同样兵力有限,也就未实施追击。不过,皇帝接到报告后,自然是怒不可遏—— 他带领扈从,冲到垂头丧气的贝尔纳多特面前,大吼道:“交出你所有的权力!立刻从我的面前消失!立刻从我的大军中滚开!”随着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指挥官在火线上被戏剧性地解职,法军在七月五日的抢攻也就无疾而终了。夜色重新笼罩大地,皇帝还是余怒未消。据他的近侍记载:“这样的震怒在拿破仑任执政和当皇帝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❹ 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欧洲内河航运中的价值
莱茵河莱茵河
Rhine River
德语作Rhein,法语作Rhin,荷兰语作Rijn,塞尔特语作Renos,拉丁语作Rhenus。
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它从瑞士中东部向北,最後流经荷兰向西注入北海,全长1,390公里(865哩)。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公里(540哩),远至瑞士-德国边境上的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哩)。
自莱茵河流域并入罗马帝国以来,莱茵河就是欧洲最大的运输线路之一。在19世纪以前,该河多装运价值昂贵而体积较小的货物;但自19世纪后半个世纪以来,该河的货运量已大大增加。莱茵河运费低廉而有助于将原料的价格降低,这是莱茵河成为工业生产区域主轴线的主因︰现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莱茵河沿岸生产的。莱茵河过去长期是欧洲政治纠纷的源泉,现在则因污染程度的提高,国际间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态保护。
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河流能像莱茵河这样在沿岸有许多古老而著名的城市,现列举其中的少数,它们是瑞士的巴塞尔(Basel),法国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德国的沃尔姆斯(Worms)、美因兹(Mainz)、科隆。但是也有一些工业城市污染了水源,破坏了河岸的景观,例如德国的路德维希港(Luigshafen)和莱沃库森(Leverkusen)。然而莱茵河中部(德国城市宾根〔Bingen〕和波昂之间的一段),有像洛勒莱(Lorelei)岩这类的悬崖峭壁和不可胜数的城堡,仍然是美景如画,游客如织。瑞士境内的莱茵河位于阿尔卑斯山区;自巴塞尔以下直至下游的劳特河(Lauter River),莱茵河形成德国西部和法国的界河。然後它流经德国境内远至埃默里希(Emmerich);在埃默里希以下,它分成多股岔流而形成三角洲地段,体现了荷兰特有的景观。
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自古莱茵河就是欧洲交通最繁忙的水上通道。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从科隆到美因茨的近200公里的河段是莱茵河景色最美的一段,这里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人们坐在白色的游艇之上,极目远望,碧绿的葡萄园层次有序地排列在两岸,一座座以桁架建筑而引人注目的小城和五十多座古堡、宫殿遗址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一段段古老的传说不时把人们的思绪带向遥远的过去,人们深深地陶醉在这充满浪漫情趣的多姿多彩的莱茵河美景之中。
莱茵河航运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莱茵河干流全长1320多千米,通航里程将近900千米,其中大约700千米可以行驶万吨海轮。莱茵河还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在宾根城外莱茵河心的莱茵岛上有一座“鼠塔”。据说它是由罗马元帅德路威斯在公元前8年修建的关税塔。相传公元10世纪时,美茵茨主教哈托二世为人吝啬残暴,他不顾百姓的饥苦,把大量粮食藏在塔中。百姓忍无可忍。将他禁锢在塔中,主教最终成了成群的老鼠的美餐。由此,“鼠塔”成了关税塔的别名并一直流传至今。今天“鼠塔”作为莱茵河上的信号塔指导着来往船只的航行。与塔隔河相望的是享有“红葡萄酒之乡”的美誉的阿斯曼斯豪森市。尼德瓦尔德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尼德林山下。纪念碑高35.5米,是为纪念1871年德意志统一帝国而建造的。
顺莱茵河而下,地处圣·哥阿和圣·哥阿斯豪森之间有个地势十分险恶的狭窄地段,右边有巨石赫然突起,直刺云天,这就是“洛雷莱山崖”。崖高132米、宽90米,陡峭的岩壁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亭亭屹立于莱茵河的弯角处。每当河水下降时,人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危险的“七少女”暗礁,传说它是由铁石心肠的美女变成的。这些奇特的暗礁在落日余辉的照耀下就像少女在梳妆打扮,姿态妩媚迷人。自古已来,这里暗礁林立、漩涡四起,给无数的船夫带来了灾难,并由此产生了船夫被妖女洛雷莱的美姿及动人的歌声所迷惑而丧身江水的动人传说。这是莱茵河浪漫色彩的象征,每当游船在此经过,罗累莱之歌就会响起,美妙的歌声
❺ 多瑙河是么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德语作Donau,捷克语作Dunaj,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及保加利亚语作Dunav,罗马尼亚语作Dunzea,俄语作Dunay。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流域面积81.7万km2,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030亿m3。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8。09'~29。51', 北纬42。04'~50。11'。
多瑙河流域分布图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为上游,长约965.6km(从乌尔姆至匈牙利门,长度为708km,落差334m);从匈牙利门至铁门峡为中游,长约954km,落差94m;铁门峡以下为下游,长约930km,落差38m。
多瑙河是继窝瓦河之后的欧洲第二最长河流。它起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森林,流至黑海的河口,长约2,850公里(1,770哩),中经10个国家。 多瑙河在中欧和东南欧的拓居移民和政治变革方面都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两岸排列的城堡和要塞形成了伟大帝国之间的疆界;而其水道却充当了各国间的商业通衢。在20世纪,它仍继续发挥作为贸易大动脉的作用。多瑙河(特别是上游沿岸)已被利用生产水电,沿岸城市(包括一些国家首都,如奥地利的维也纳、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的贝尔格勒)都靠它发展经济。
颜色
有人作过统计,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8种颜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浊黄色的,38天是浊绿色的,49天是鲜绿色的,47天是草绿色的,24天是铁青色的,109天是宝石绿色的,37天是深绿色的地貌
多瑙河流域位于中欧东南部,三面环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东有阿尔卑斯山、韦莱比特山、迪纳拉山、老山以及巴尔干山;北部自西至东有捷克林山、舒马瓦山、苏台德山和喀尔巴阡山。东面临黑诲。
河源处有两条河,即布雷格河和布里加赫河,均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坡,海拔高程分别为1010m和1125m。过两河的汇合点多瑙厄申根后,多瑙河流向东北。从乌尔姆至帕绍,多瑙河芽过巴伐利亚高原北侧,其间在因戈尔施塔特至雷根斯堡河段,多瑙河横切施瓦本—弗兰克山,河谷狭深。河道过雷根斯堡后转向东南流,从帕绍至典地利的林茨,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北坡与捷克高原之间的丘陵地带,形成典型的山地河流,河谷变窄,滩多流急。过林茨后,河道改向东流,进入维也纳盆地,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峡流出后,进入小匈牙利平原,河床变宽,流速减缓,河道分汉,绕过泥抄淤积而成的大、小许特岛(面积1901km2)。出科马诺,多瑙河进入维谢格拉德峡,然后河道转向南流,过布达佩斯进入大匈牙利平原,河流呈平原河流特征,河谷变宽,河床比降小,河道弯曲,常有河汊和牛轭湖。多瑙河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转向东流,直冲南喀尔巴阡山。经过长年的切割,形成了壮丽险峻的卡特拉克塔(杰尔达普)峡谷,峡谷全长130km,由4个峡谷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铁门峡。峡谷河段首尾水位差30m,最窄处仅132m,最深处达82m。多瑙河出铁门后,进入下游平原,河谷宽阔,岸边有宽约10一15km的湖泊和沼泽带,河口三角洲长80km,每年以约24.38~30.5m的增长速度向黑诲延仲,三角洲面积5640km2以上,在三角洲顶点(图耳甘)多瑙河分成三条汊河,即基利亚、苏利纳和斯芬图乔治,其人海流量分别占总量的66%、16%和18%。
多瑙河流域面积广大,约有817,000平方公里(315,000平方哩),内有影响其水源和水情的各种自然条件。 这些自然条件有助于形成一个岔流多、稠密、水深的河网,内有支流约300条,其中30多条利于通航。整个多瑙河盆地,有一半以上由其右岸支流排水;这些支流汇集著来自阿尔卑斯山脉及其他山区的水,占多瑙河总流量或排水量的2/3。
多瑙河可分为3部分。上游自河源至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脉和西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称为「匈牙利门」的奥地利瓦豪区内临多瑙河的葡萄园峡谷。中游自匈牙利门至南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的铁门峡。下游自铁门至黑海的三角形河口湾。
上游发源于德国黑森林的东坡,开始时为名叫布雷格(Breg)和布里加赫(Brigach)的两条小溪。这两条源流在多瑙埃兴根(Donaueschingen)汇合,并通过北有士瓦本(Swabian)山和法兰克(Franconian)山、南有巴伐利亚高原的一条狭窄而怪石峥嵘的河床流向东北。
多瑙河在抵达其最北端雷根斯堡(Regensburg)时,转而向南流经广阔、肥沃而平坦的田野。就在它到达奥地利边境帕绍(Passau)前不远,河床变窄而底部多暗礁与浅滩。然后,多瑙河流经奥地利境内,切入波希米亚森林山坡,形成一条狭窄的河谷。为了改善航运,已在帕绍、林茨(Linz)和阿尔达格(Ardagger)附近建起拦河坝和防护堤。在帕绍,其上游最大的支流因河(Inn River)带来比主流还多的水,使多瑙河水猛涨。其他上游的主要支流有伊勒(Iller)河、莱希(Lech)河、伊萨尔(Isar)河、特劳恩(Traun)河、恩斯(Enns)河和摩拉瓦(Morava)河。
多瑙河中游酷似平地的河流,河岸低矮,河床宽达1.6公里(1哩)以上。它仅有两段——在维谢格拉德峡(Visegrad Gorge,匈牙利)和铁门峡——流经狭窄而峻峭的峡谷。中游盆地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匈牙利大、小平原的平地,西喀尔巴阡山脉和外多瑙山脉的低峰。
多瑙河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穿越匈牙利门峡谷后立即进入匈牙利小平原。在此水势突然趋缓并失去运送能力,以致大量沙砾沉积河底。河床升高给航运带来障碍并时而将河床分隔成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岔流。在科马尔诺(Komarno)以东,多瑙河被挤压在西喀尔巴阡山脉和匈牙利外多瑙山脉的山麓丘陵之间进入维谢格拉德峡。峻峭的右岸之上有10∼15世纪匈牙利阿尔帕德(Arpad)王朝的要塞、城堡和教堂。
而后,多瑙河流经布达佩斯,穿越浩瀚的匈牙利大平原,才抵达铁门峡。河床淤浅而多沼泽地,低矮的台地沿两岸伸展。河泥淤积而形成许多岛屿,如布达佩斯附近的切佩尔岛(Csepel Island)。在这一长段流域中,多瑙河接纳其主要支流德拉瓦河、提萨河和萨瓦河而水势大变。平均流量从布达佩斯以北的每秒2,400立方公尺(83,000立方呎)增至铁门的200,000立方呎。这里河谷极其崔巍,水深而流速变化很大。过去由于铁门的湍流和暗礁不能通航,后来建成一条侧航道和平行铁路,这样便可拖拉船只逆强流而上。
出铁门后,下游流经广阔的平原;河道变得宽而浅,水流趋缓。右边,高陡的河岸之上伸展著保加利亚的多瑙平原台地。左岸为低矮的罗马尼亚平原,在平原与多瑙河干流之间隔著一条布满湖泊和沼泽的狭长地带。在这一段,支流较小,对多瑙河的总流量仅增加微弱。支流有奥尔特河、锡雷特河和普鲁特河。此处河道又有许多岛屿形成障碍。就在切尔纳沃德(Cernavoda)南边,多瑙河向北流至加拉茨(Galati),又突然折向东流。在离海约80公里(50哩)的图尔恰(Tulcea)附近,它开始扩张成为三角洲。
多瑙河分为三股岔流,即基利亚(Chilia)河、苏利纳(Sulina)河和圣格奥尔基(Sfintu Gheorghe)河。仅岔流苏利纳河已疏浚、拉直,可以通航。在三股岔流之间有一些横七竖八、狭窄的长方形台地。多数台地宜种植并已被开垦,有些还长满高大的栎树林。生长在浅水滩中的大量芦苇,可用以造纸和制造纺织纤维。三角洲占地约4,200平方公里(1,660平方哩),它的形成年代比较晚。约在6,500年以前,三角洲还是黑海岸旁小小的浅水湾,后逐渐被河中淤泥填满;现在三角洲仍在按每年24∼30公尺(80∼100呎)的速度向海延伸。
气象、水文
多瑙河流域属温带气候区,具有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性质。特别是流域西部和东南部温、湿适宜,雨量充沛。河口地区则具有草原性气候特性,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整个冬季较寒冷。以布加勒斯特为例,夏季有3个月气温在20。C以下,最高气温可达34。C,冬季有3个月气温低于0。C,最低气温-3.5℃。
就全流域来说,大部分降水出现在夏季和秋初(6—9月),高山地区冬季降雪。降雪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流域内降雨分布不均匀。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降雨量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超过2510mm,最大年降雨量超过3000mm 降雨量最少的地区是大匈牙利低平原和斯洛伐克摩拉瓦流域地势较低的部分以及下游地区,特别是锡雷特河以东地区和河口地区,其年平均降雨量不到600—400mm,特别干旱年份降雨量还不到平均降雨量的一半。总的来说,上游地区年降闹量多,约为1000—1500mm,中下游平原地区降雨量少,约为700~1000mm,流域平均863mm。
多瑙河洪水由夏秋季暴雨或长期连续降雨、春季高山积雪融化和冬季冰凌所形成,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极其罕见,大多数洪水只限于发生在局部河段,二是全年各个季节都有町能发生洪水,只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河段。
春季融雪洪水,一是来自源于阿尔卑斯山的上游右岸支流;二是来自源于喀尔巴阡山的下游左岸支流。此外,中游下段三条支流(德拉瓦河、萨瓦河、大摩拉瓦河)由于上游山区的融雪洪水,也会在贝尔格莱德附近河段产生春汛。
在奥地利河段、斯洛伐克与匈牙利边界河段、中游的下段经常出现因降雨而产生夏季洪水和秋季洪水。这些河段的洪水一般来自两岸的支流,上游河段的来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布达佩斯以下的许多河段都出现过冰凌洪水,因冰坝壅高的水位有时超过伏汛水位2.5—3.0m。
由于雨雪洪水的相互补充以及上、中、下游河段洪水的错峰,多瑙河的水位和流量过程线比较均匀,但在时空上分配仍不均匀。一般来说,多瑙河水位在11月至次年2月最低,7~8月也较低,低水位时,影响通航。冬季河口附近河段结冰,结冰期约40d,融冰时间需延续两个星期。多瑙河各主要控制站的多年平均流量为:乌尔姆(控制面积o.7578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14m3/s);林茨(7.949万km2,1479m3/s);布拉迪斯拉发(]3.129万km2,2050m3/s);布达佩斯(18.4767万km2,2360m3/s);贝尔格莱德(51.28万kmz,5320m3/s)。
多瑙河推移质输沙量以奥地利河段最大,进入匈牙利河段后,推移质泥沙大部分都淤积在河床上。悬移质输沙沿程——般是增加,但在萨瓦河河口数量突然增大。河口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34kg/m3,年均输沙量约6760万t。
河流盆地的不同自然特征影响著上中下游3段河流的流量。上游的流量与阿尔卑斯山脉各支流的流量相一致,在阿尔卑斯山脉冰雪融解最强劲的6月间,上游此段流量最大。冬季数月间,流量降至最低。
中游河水变化各期可持续4个月,6和4月是流量高峰。6月高峰源出于上游,不过中游流量达至最大时比上游迟10∼15日。4月高峰是当地原因引起的,即由于平原积雪的融化和由于本地区低地和矮山中早春淫雨,而河水增加。降雨量很重要;枯水期开始于10月,它是低洼平原以夏秋为乾季的特点反映。在下游,河水变化的特征——阿尔卑斯型(高山型)特性——全部消失。最大流量在4月,枯水期可延长到9∼10月。
林茨以上,由于水流湍急,河水不完全结冰。然而中下游在严寒期间封冻。在12∼3月间,冰碛与春季冰雪融解相结合,常造成漂浮的冰块在河岛堆积、阻塞河道,形成大的洪水灾害。
历史洪水与洪灾
多瑙河实测洪水历史悠久,维也纳站的水文观测,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该站最大洪水发生于1501年,洪峰流量为14000m3,其次为1787、1899和1897等年。本世纪多瑙河在奥地利境内发生的最大洪水是1954午7月13日,斯坦因 克雷姆斯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10200m3/s。匈牙利境内实测历史最人洪水流量为10910m3/s,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河段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均为17000m3/s,铁门为21200m3/s。
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地区,上游维也纳盆地也有洪水威协。自1870~1970年共发生洪灾62次。1970年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大水成灾,死200人。1935、1 938、]940、1941、1942、1945、1956年均发生过冰凌洪水。1938年3月冰凌洪水使布达佩斯半数以厂房屋被毁。1942年3月凌汛洪水使保加利亚瓦尔丁一诺沃戈罗德低地受到巨大损失,堤防数处决口,土地全部被淹,颗粒无收。
[编辑本段]河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以防洪和河道整治为目的的初期治理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多瑙河沿岸国家相继对该柯进行了整治,并修建了堤防,以后又逐步对原有堤防进行了加固。雷根斯堡、帕绍、林茨和维也纳等城市拟定了总体防洪规划。德国巴伐利亚州.在40年代便沿多瑙河及其支流伊萨尔河修筑了长约300km的防洪堤。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边,据洪水分析,该处百年一遇洪水为10400m3/s,千年一遇洪水12000m3/s,历史上最大洪水为14000m3/s(1501年)。由于原建堤防防洪能力为12000m3/s,因此需要扩大泄洪能力,在维也纳市附近建了一条分洪道。该分洪道长17km,通过能力为5200m3/s,加上原河道的行洪能力,可使最高洪水位降低0.9m。依靠长400km的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使该国沿多瑙河岸边的40万hm2耕地得以保护。
匈牙利的国土面积约为93030km2,其中平原约占三分之二,丘陵三分之一。在72000km2的农业可耕地中,多瑙河、蒂萨河及其支流洪泛区的可耕地为23560km2。该国80%的城镇和村庄,50%的公路和铁路系统都位于洪泛区,洪泛区居住着全国50%的人口。
沿多瑙河、蒂萨河及其支流两岸,除202km长的高岸段和36km长的防洪墙段外,还修建了3907km长的防洪堤,相当于每公里建有堤防165m。
在主堤之间的行洪槽中,修建了夏堤。其总长度为480km。在多瑙河和蒂萨河的河谷中共修建了150—200km长的堤坝,形成了面积达39kmz的应急蓄洪水库,可拦蓄洪水0.5亿m3。在多瑙河流域和蒂萨河流域共设置了9700hm2沿堤防浪林带。
原南斯拉夫在多瑙河干支流上有堤防3939km,保护面积153万hm2。
多瑙河的防洪标准为:一般地区按60一80年一遇洪水设计;城市和工厂为120~150年一遇,特别重点保护地区为1000年一遇。
卡特拉克塔峡谷的瀑布河段是多瑙河航运的最大障碍。汛期过峡流量通常在6000m3/s以上,水面比降达到0.54‰,最大流速达5.5m/s,船只不能上行。枯水期河底礁石露出,尤其是瀑布河段下端铁门峡的土尔努一塞维林附近,一块巨大的礁石横在河中,形成跌水,航行十分困难危险。1830年就开始对该河段进行整治,但效果很差。1878年,当时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及奥匈帝国在柏林会议商定在铁门河段开辟一条航道,渠道长15km,底宽60m,在最低水位时保证水深为2m,两端修筑纵向导堤,以便将低水流量集中至通航渠内。通航渠道绕开了铁门瀑布,但工程很艰巨,直到1896年才完工并开始通航,但通航仍有困难。
以航运和发电为主要目标的干淹梯级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多瑙河干支流水量丰沛,水能资源丰富,其理论蕴藏量高达500亿kW·h。德国和奥地利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开发多瑙河。1924年,德国动工兴建了第一座水电站,即卡赫莱特水电站,该水电站的兴建是开发利用多瑙河水力资源迈出的第一步。见多瑙河开发示意图。
1949年8月18日,保、匈、罗,捷、苏、乌克兰及南斯拉夫等国为了改善多瑙河通航条件,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关于多瑙河自由通航的国际协议。从此,开始了全河的渠化工程,计划修建45级通航与发电的水、利枢纽,总计利用水头401m,总装机容量786,5万kW,年发电量438亿kW·h。至今,已建和在建共38座,总装机容量502.3万kW,年发电量983,8亿kW·h,水能开发利用率为65%。见多瑙河干流梯级水电站表。
德国在上游河段规划29级,各级水头5~8m,均为装机几千至几万千瓦的中小型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36.4万kW,年发电量21.8亿kW·h。1927年建成最下一级卡赫莱特(5.4万kW);1952年建成量上一级乌耳姆(0.8万kW);1960—1971年建成中间10级;最近又建成9级。至今已建成20级,共计装机容量32.6万kW,年发电量20亿kW·h。
德国与奥地利边界的约亨斯坦水电站,装机13.2万kW,于1955年建成,两国各分一半。
奥地利境内规划13级,各级水头6.5—15.3m,为装机容量15~36.6万kW的较大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259.9万kW,年电量153.7亿kW·h。自1957年至今已陆续建成8级,在建1级,共计装机容量298.3万kW,年电量124.3亿kW·h。
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边界河段,1970年建成铁门大水电站,坝高60.6m,库容27.7亿m3,最大水头34.5m,装机容量205万kW,年电量105亿kW·h,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的最大水电站。两岸各建一座厂房,分送两国,也能互补余缺。两国又在1983年合建铁门2级,水头8m,装机容量43.2万kW,年电量26亿kW.h。两座水电站装机共计248.2万kW,年电量1 31亿kW·h。
斯洛伐克与匈牙利边界河段,也拟建两级。加布酉科福电站,大坝高29m,库容2.43亿m3,在多瑙河旁建引水渠,长25km,取得水头23m,装机容量72万kW,年电量30亿kW·h。在其下游的纳古马罗斯低水头电站.水头9.4m,装机容量15.8万kw:年电量10亿kW·h。两座共计87.8万kW,40亿kW·h,曾于1978年开工建设,后因两国有不同意见而停建。
南斯拉夫境内的诺维萨德,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边界的齐奥拉贝莱纳和策尔纳福尔3座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141万kW,年电量83亿kW·h,都未兴建。
支流的开发利用
多瑙河各支流为了灌溉、发电和供水等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在各条支流下游建了很多径流式水电站,在上游峡谷山区,建了一些有水库调节的高水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不仅担负系统峰荷,还可补偿径流电站枯水期发电不足的缺点,配合供电。
在多瑙河支流或二、三级支流上人口稀少的峡谷山区,建有很多高坝。坝高在lOOm以上的高坝有24座。其中堆石坝13座,拱坝9座,重力坝2座。库容都不太大,有19座高坝的库容仅1~2亿m3,大都位于海拔1000~2000m的高山区,见多瑙河各支流已建100m以上高坝表。
各国在多瑙河支流上已建装机容量10万kW以上的大水电站29座,见多瑙河支流已建10万kW以上水电站表。其中一些水电站在布置上有其特色。
如奥地利最大的水电站为马尔他两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为马耳他河上的柯恩布赖茵高坝,经2.5km隧洞引水至中库,马尔他上级水头196m,安装2台可逆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电12万kW,抽水9万kW。中库至穆尔河上的下库,马尔他下级通过20km长隧洞,取得1102m水头,安装2台各18万kW的三机串联式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和2台各18万kW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共发电容量2万kW(抽水容量29万kW)。两级合计发电容量84万kW。
南斯拉夫最大的巴其那斯塔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在首都贝尔格莱德西南150km处,上库拉日契堆石坝,坝高123m,库容1.5亿m3,利用原有水库为下库,水头600m,经8km隧洞引水,安装2台各30万kW高水头可逆混流式抽水蓄能机组,共60万kW。
罗马尼亚最大的洛特鲁常规水电站,在奥尔特河支流特鲁河上,所建维特拉心墙堆石坝,坝高121m,库容3.46亿m3,有效库容3.0亿m3,正常蓄水位1289m。坝址平均流量4.54m3/s,从相邻86条小支流用管道135km引水流量15.45m3/s,集水式开发。引水隧洞长13.5km,尾水隧洞长6.5km,水头809m,地下厂房内安装3台冲击式水轮发电机,每台17万kW,共51万kW,年电量10.8亿kW·h。
多瑙河流域10万kW以上水电站表中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10座,纯抽水蓄能电站1座,装机利用小时数都较少,仅1000~2000h。它们都是在电力系统中担负调峰任务的骨干水电站。
❻ 多瑙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多瑙河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水能水力资源丰富,汛期:春夏汛,冰期:由于雨雪洪水的相互补充以及上、中、下游河段洪水的错峰,无明显冰期。
形成原因:多瑙河流域属温带气候区,具有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性质。特别是流域西部和东南部温、湿适宜,雨量充沛。
多瑙河流域位于中欧东南部,三面环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东有阿尔卑斯山、韦莱比特山、迪纳拉山、老山以及巴尔干山;北部自西至东有捷克林山、舒马瓦山、苏台德山和喀尔巴阡山。东面临黑海。
(6)多瑙河保护基金会扩展阅读:
多瑙河洪水由夏秋季暴雨或长期连续降雨、春季高山积雪融化和冬季冰凌所形成,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极其罕见。
大多数洪水只限于发生在局部河段,二是全年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洪水,只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河段。
多瑙河春季融雪洪水,一是来自源于阿尔卑斯山的上游右岸支流;二是来自源于喀尔巴阡山的下游左岸支流。
此外,中游下段三条支流(德拉瓦河、萨瓦河、大摩拉瓦河)由于上游山区的融雪洪水,也会在贝尔格莱德附近河段产生春汛。
❼ 多瑙河的河流污染
匈牙利铝生产销售公司位于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有毒废水池2010年10月4日下午泄漏的碱性“红色泥浆”有毒废水,当地时间2010年10月7日晨已抵达多瑙河支流。
仅匈牙利一国便有另外两个储存有铝土矿加工后形成的类似有毒高碱性红色泥浆的储存地——其中位于奥尔马什菲齐特的废水储存地距离布达佩斯仅80千米,储存着约1200吨有毒污泥,其7个废水池共覆盖了约40公顷土地。
因为在有毒废水池4日泄漏之前,这家匈牙利铝生产销售公司代表还在警方的护送下对村民承诺废水池内废水不会泄漏——4日有毒废水池泄漏之后,有毒淤泥淹没了6个村庄、造成4人死亡、6人失踪,至少百人受伤、数百人无家可归。
菲盖茨基说:“我们仍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废水里含有什么物质。虽然我们可确定水坝已停止泄漏,但当局已对除官方与公司飞机之外的飞机关闭了空域。”
世界自然基金会多瑙河项目组7日上午公布了一张从匈牙利至多瑙河三角洲之间的有毒物废物场分布图与名单。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多瑙河-喀尔巴阡山脉项目组负责人安德烈斯·贝克曼表示,虽然欧盟可以制定一些相对先进的河流与水利政策,但此次泄漏事故背后的公司并未违背欧盟对危险的定义,这一事实“暗示我们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1998年西班牙南部唐纳纳和2000年罗马尼亚巴亚马雷发生重大有毒废水泄漏事件之后,欧盟制定了欧盟工矿废弃指令,该指令就是为了预防此类灾难的发生。贝克曼说:“不幸的是,在工业的游说下,欧盟工矿废弃指令——世界自然基金会大力参与——的效力被大幅度削弱。”
他表示:“多瑙河流域还有可能会发生一连串灾难。一旦奥尔马什菲齐特有毒废水池泄漏,就会对饮用水供给和脆弱的多瑙河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影响。而一旦罗马尼亚图尔恰废水池泄漏的话——这里曾经发生过废水泄漏事故——会给对动植物具有重大意义的多瑙河三角洲构成破坏性影响。”
❽ 为什么罗马帝国不夸过莱茵河和多瑙河,向欧洲北部扩张领土呢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经历无数次的交战,前后降服了意大利、西班牙、北非、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最终树立起一个环地中海的弱小帝国。随后,约莫在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年间,罗马帝国又攻占了高卢,将帝国扩大的程序终止于欧洲大陆上两条河道之前:莱茵河和多瑙河。当前数百年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内,莱茵河和多瑙河作为罗马帝国北部疆域,根本没有甚么大的变化。
罗马帝国
许多史书爱好者都以为迷惑:为何罗马帝国不跨过莱茵河和多瑙河,向欧洲北部扩大疆域呢?实在,罗马人并非没有测验考试超出这条疆域线。
罗马帝国的南方疆域以外,就是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的日耳曼人聚集地。日耳曼民族是以游牧、捕猎为生的民族。日耳曼汉子性格暴烈如火,和平时期根本不事劳作,成天酗酒解闷。可一旦战事迸发,他们立即苏醒,蠢蠢欲动,摩拳擦掌,似乎冲锋军号是世上最美好的音乐。欧洲大陆上最弱小的帝国,卧榻之侧竟然呆着一支云云好勇斗狠的民族,就是最大的不稳定要素。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也深知这点,在公元前12年到公元前6年,罗马人横渡莱茵河,降服了莱茵河到易北河的宽广地域,在此处树立了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尼亚行省。好莱坞巨片《角斗士》片头的和平局面,就是取材于罗马帝国降服日耳曼人之战。
角斗士收场之战
二
固然罗马人以武力降服了日耳曼,但横冲直撞的日耳曼人并不想真正成为外族人脚下的顺民,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寻求时机离开罗马帝国的统治,重获自力与自在。
公元6年,罗马天子奥古斯都录用普布利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为日耳曼尼亚省总督。瓦卢斯是奥古斯都的侄子,之前在叙利亚担当总督。瓦卢斯是罗马下流社会的典范产品:饱读诗书,博闻强识,喜好争辩哲学麻烦和处置法令纠葛。此次被派昔日耳曼尼亚,瓦卢斯授命在外地引入罗马的法令和税收零碎。
在统治叙利亚时期,瓦卢斯就曾落下了严酷贪心的名声。当他到达日耳曼尼亚后,又故态复萌,仗着本人显贵的身份和骄人的战绩,在外地胡作非为,到处分摊横征暴敛,强抢民女。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瓦卢斯的手下纷繁效仿他们的统帅,军纪疾速松弛,全部日耳曼尼亚行省民怨鼎沸。因而,绝不不测,瓦卢斯的统治激起了日耳曼人激烈对抗。
瓦卢斯则逆来顺受,采纳各类倔强办法来严酷反抗勇于对抗的日耳曼人。
瓦卢斯的严酷,却帮了他将来敌手一个大忙。现在,不单瓦卢斯,以至连全部罗马帝都城还没意想到,罗马在日耳曼尼亚的最弱小死敌就来自于罗马外部。他,就是后代德国人誉为民族英雄的阿米尼乌斯,德国人称之为“赫尔曼”(Hermann,“兵士”)。
阿米尼乌斯
阿米尼乌斯出生于公元前18年或17前,他的父亲赛吉米罗斯为日耳曼切鲁西部落贵族。在约莫10岁时,阿米尼乌斯就被看成人质被送到罗马,并零碎性地接受了罗马教诲。长大后,作为蛮族人他参加了罗马辅佐队伍,并跟从罗马戎行到处交战,屡获军功。公元7年,阿米尼乌斯跟从罗马帝国第二任天子提庇留,到今波斯尼亚地域平乱。由于他在疆场上的表示勇敢,被授与罗马公民权。提庇留以至许愿将来封他为骑士,这是一个蛮族军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声誉了。不外,提庇留可曾想到,这位被他看重的蛮族军官会成为罗马帝国将来最弱小的朋友吗?
三
罗马帝国的财产和位置,都不能坚定阿米尼乌斯的决计。他是一名日耳曼人,日耳曼民族的自力和自在,才是别人生的最终目的。依照需求条理实际,阿米尼乌斯是寻求自我实现需求的人,财产和位置对他而言,算得了甚么!
公元8年秋天,阿米尼乌斯回到了日耳曼尼亚。此时,正逢瓦卢斯在外地的统治不得人心。阿米尼乌斯立即察觉到机不可失,他主动奔波,到处联系日耳曼各部落,开端谋划对罗马人发起一次大还击。
时机很快就来了。
公元9年春季,瓦卢斯带领麾下五个军团最精锐的三个:第17、18、19军团,从利珀河口的卡斯特拉·费特拉大营动身,超出莱茵河向东进军。这是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的例常举动,要向方才被降服的日耳曼人显现帝国军威。作为辅佐队伍,阿米尼乌斯也带领切鲁西兵士们随行。5月,这支罗马雄师顺遂到达维斯河边的夏日营地,沿途没有遭到任何无力的抵御。或许是由于气候酷热的来由,瓦卢斯没有持续东进、观兵易北河,而是挑选留在这里避暑。8月,等气温转凉后,瓦卢斯带领雄师拔营起寨,方案前往利珀河口过冬。在这段伴随罗马军团配合出征的日子里,阿米尼乌斯采用本人通晓拉丁语的劣势,常常在中军大帐中出出进进,向军官们报告请示和注释外地状况。慢慢地,阿米尼乌斯就成为瓦卢斯手底下的红人了,深得瓦卢斯信赖。
罗马军团
9月初,瓦卢斯雄师顺遂地到达了条顿堡丘陵地带。就在这里,阿米尼乌斯采用瓦卢斯的信赖,带领这支弱小的罗马军团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四
条顿堡丘陵一带是德国北部,维恩山环绕着滨海平原。在维恩山的北部,有一片长约6千米、宽约4.5千米的地域,被称作“卡尔克里泽-尼维德低地”。低地南方是海拔100米的卡尔克里泽冰山,在现代这里树木茂盛。冰山北麓是一片狭长的沙土地带,最窄的处所只能容4团体并排经过。而在低地北边,就是人马没法通行的泥炭沼。
条顿堡
阿米尼乌斯假装以罗马长处为重,差遣外地导游指导着罗马军团进入了这片狭长地带,自东向西行进。罗马军的布阵以下:最后面是三个重马队大队,每队约莫300人;厥后是6个轻步卒大队,每队约莫500人;然后是数十名军号手和数百名弓箭手;再今后,就是三个列成方阵的重步卒军团,每一个军团6000人;这三个军团的处所,骑在高头大即刻的,即是气势汹汹的瓦卢斯总督本人,他的司令部顾问职员及卫队蜂拥在他四周,共约2000人;在兵团两翼保护的,是一些日耳曼、色雷斯和非洲的轻马队,共约3000人;殿后的则是随军家眷、后勤职员、大夫、厨师、仆从等。三军总人数超越三万,战役职员数量约有25000人,相当于当时罗马帝国总军力的十分之一。这么一支弱小的戎行,在欧洲大陆的任何处所都足以胡作非为。以是,瓦卢斯没有一丝疑虑,担心斗胆地跟从导游走进了阿米尼乌斯为他设下的圈套。
而此时,阿米尼乌斯早已告诉到日耳曼各族,让他们在罗马军团身边的丛林和丘陵中潜伏,静静地等着猎物中计。
在敌国留学多年的阿米尼乌斯,早已揣摩透了两边戎行的优缺点。罗马戎行身着巩固的铠甲,手持沉重的盾牌,战役时习性列成严密的方阵,举动迟缓,守强攻弱,需求较为开阔的疆场。日耳曼戎行没有铠甲,盾牌又小又轻,在战役中不习性排甚么阵形,以是也不需求开阔的疆场,喜好各自为战,举动疾速,强于攻而弱于守。因而,关于日耳曼戎行来讲,和罗马军团在宽广平地上野战是最愚笨的战术,而最好方案就是在地形狭隘的密林中伏击他们。巨大的罗马盾牌在密林中很容易被灌木卡住,长矛和弓箭在近间隔搏斗中也派不上用处,沉重的铠甲更使他们成了日耳曼标枪的活靶子。
蛮族标枪阵
罗马军团仍然没察觉到非常,持续向前行进。跟着路途不时向前延长,路途两旁的灌木丛愈来愈密,丘陵愈来愈多,路途也愈来愈狭隘。此时,天公不作美,突然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路上积满了雨水,变得泥泞而愈加难以通行。
看累了吧,发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悟性!
神话故事悟出的真理:牛郎爱上织女,结果一年只见一次面。董永爱上七仙女,结果七仙女被关进天牢。许仙爱上白素贞,结果白素贞被关在雷峰塔,这说明什么??潘坎荒芎团?裨谝黄穑?退闩?裢?猓?蔡炖聿蝗荩。。?/p>
❾ 多瑙河的河流开发
多瑙河对其沿岸10国(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奥地利和德国)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们以各种不同方式利用它运输货物、生产水电、供应工业和居民用水、灌溉和发展渔业。
多瑙河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是货物运输,沿岸的大港口有:乌克兰的伊兹梅尔、罗马尼亚的加拉茨和布勒伊拉、保加利亚的鲁塞、塞尔维亚的贝尔格勒、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奥地利的维也纳、德国的雷根斯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河流经过疏浚,修建了许多运河,运输量大增。最重要的运河(具有连接全欧陆航运水道规画的一切因素)有多瑙-黑海运河和美因-多瑙运河。前者提供了一条自罗马尼亚的切尔纳沃德至黑海的更直接、更便利的航道;後者连接多瑙河至莱茵河,并由此通至北海。
多瑙河(主要是在上游)已被用于发电,而且开发工作已遍及下游。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捷尔达普高坝和铁门水电站,是由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联合修建的。此建设工程不仅可生产水电。
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勒和鲁塞都将多瑙河水用于工业。主要的灌溉地区是位于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然而由于污染已有惊人的增加,河水几乎已不适于灌溉和饮用,污染还使过去曾是丰盛的渔场缩小了。 多瑙河干支流水量丰沛,水能资源丰富,其理论蕴藏量高达500亿千瓦·时。德国和奥地利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开发多瑙河。1924年,德国动工兴建了第一座水电站,即卡赫莱特水电站,该水电站的兴建是开发利用多瑙河水力资源迈出的第一步。见多瑙河开发示意图。
经过20世纪,多瑙河是由许多欧洲国家支持其发展。这条河流,尤其是上游来建立类似的发电厂使用水力来发电的项目。沿河(城市包括像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都使用它来发展经济。
1949年8月18日,保、匈、罗,捷、苏、乌克兰及南斯拉夫等国为了改善多瑙河通航条件,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关于多瑙河自由通航的国际协议。从此,开始了全河的渠化工程,计划修建45级通航与发电的水、利枢纽,总计利用水头401米,总装机容量786.5万千瓦,年发电量438亿千瓦·时。至今,已建和在建共38座,总装机容量502.3万千瓦,年发电量983.8亿千瓦·时,水能开发利用率为65%。见多瑙河干流梯级水电站表。
德国在上游河段规划29级,各级水头5-8米,均为装机几千至几万千瓦的中小型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36.4万千瓦,年发电量21.8亿千瓦·时。1927年建成最下一级卡赫莱特(5.4万千瓦);1952年建成量上一级乌耳姆(0.8万千瓦);1960-1971年建成中间10级;又建成9级。至今已建成20级,共计装机容量32.6万千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
德国与奥地利边界的约亨斯坦水电站,装机13.2万千瓦,于1955年建成,两国各分一半。
奥地利境内规划13级,各级水头6.5-15.3米,为装机容量15-36.6万千瓦的较大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259.9万千瓦,年电量153.7亿千瓦·时。自1957年至今已陆续建成8级,在建1级,共计装机容量298.3万千瓦,年电量124.3亿千瓦·时。
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边界河段,1970年建成铁门大水电站,坝高60.6米,库容27.7亿立方米,最大水头34.5米,装机容量205万千瓦,年电量105亿千瓦·时,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的最大水电站。两岸各建一座厂房,分送两国,也能互补余缺。两国又在1983年合建铁门2级,水头8米,装机容量43.2万千瓦,年电量26亿千瓦·时。两座水电站装机共计248.2万千瓦,年电量131亿千瓦·时。
斯洛伐克与匈牙利边界河段,也拟建两级。加布酉科福水电站,大坝高29米,库容2.43亿立方米,在多瑙河旁建引水渠,长25千米,取得水头23米,装机容量72万千瓦,年电量30亿千瓦·时。在其下游的纳古马罗斯低水头电站.水头9.4米,装机容量15.8万千瓦,年电量10亿千瓦·时。两座共计87.8万千瓦,40亿千瓦·时,曾于1978年开工建设,后因两国有不同意见而停建。
南斯拉夫境内的诺维萨德,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边界的齐奥拉贝莱纳和策尔纳福尔3座水电站共计装机容量141万千瓦,年电量83亿千瓦·时,都未兴建。 多瑙河干流为自由通航的国际航道。原来有些河段坡陡流急,水浅弯多。航运是多瑙河干流开发的首要任务。在改善航运的同时开发水电。
卡特拉克塔峡谷的瀑布河段是多瑙河航运的最大障碍。汛期过峡流量通常在6000立方米/秒以上,水面比降达到0.54‰,最大流速达5.5米/秒,船只不能上行。枯水期河底礁石露出,尤其是瀑布河段下端铁门峡的土尔努一塞维林附近,一块巨大的礁石横在河中,形成跌水,航行十分困难危险。1830年就开始对该河段进行整治,但效果很差。1878年,当时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及奥匈帝国在柏林会议商定在铁门河段开辟一条航道,渠道长15千米,底宽60米,在最低水位时保证水深为2米,两端修筑纵向导堤,以便将低水流量集中至通航渠内。通航渠道绕开了铁门瀑布,但工程很艰巨,直到1896年才完工并开始通航,但通航仍有困难。
除德国境内上游18级是单纯发电工程外,多瑙河干流上其余27级都是航电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规定都要建双线船闸。德奥境内上中游20级船闸;每线闸室宽24米,长230米,槛上水深2.7米,可容纳11m×80m欧洲通行的驳船4艘和推轮1艘,一次过闸能力5000吨。
下游铁门水电站水头34.5米,两岸各建一线两级船闸,每个闸室宽34米,长310米。铁门2级为双线单级船闸。加布西科福和纳古马罗斯水电站,各建双线单级船闸。
多瑙河的货运量1950年为973万吨,1978年增至1.12亿吨,增长了11.5倍。此外,德国在多瑙河上游凯尔海姆向北跨过分水岭,建170千米长的运河和一系列船闸,与莱茵河支流美因河相连,构成多瑙一美因一莱茵运河,东南至黑海,西北至北海,贯穿欧洲大陆。还拟从多瑙河中游布拉迪斯拉发向北经捷克、波兰与易北河上游拉贝河和奥得河相连的大运河,通往波罗的海。 各国随着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不断增长。1985年流域内总耗水量260亿立方米,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一倍。预计2000年将增达580亿立方米,为1985年的2.2倍,见多瑙河流域各国水资源利用表。
在总耗水量中,1985年灌溉用水170亿立方米,占65%;预计2000年增达345亿立方米,占60%。农田灌溉发展最多的为罗马尼亚,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仅350-600毫米,耕地面积约1000万平方百米,1985年有灌溉面积近300万平方百米,其中90%是喷灌,灌溉用水96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70%。2000年灌溉面积将进一步发展,灌溉用水将增达210亿立方米。
总耗水量占多瑙河年径流量的比重,1985年占13%,2000年将占29%。农田灌溉季节用水较多时,将影响航运要求的最小流量。
除流域内各国用水外,还向流域外引水。如多瑙—美因—莱茵大运河,除通航外还要从多瑙河引水至德国纽伦堡地区15亿立方米;多瑙—拉贝—奥得大运河,将向捷克、波兰、德国东部引水40亿立方米;各项运河计划共将从多瑙河引水90亿立方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来自欧共体各国、一些国际银行和环境机构的专家们组成“多瑙河特别工作组”,开展保护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国组成国际委员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签署了一项保护多瑙河水的协议。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沿河各国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的计划。要求各国减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质(包括污染严重的黑海),实施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对沿岸9个国家的170多家污废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对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多瑙河各支流为了灌溉、发电和供水等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在各条支流下游建了很多径流式水电站,在上游峡谷山区,建了一些有水库调节的高水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不仅担负系统峰荷,还可补偿径流电站枯水期发电不足的缺点,配合供电。
在多瑙河支流或二、三级支流上人口稀少的峡谷山区,建有很多高坝。坝高在100米以上的高坝有24座。其中堆石坝13座,拱坝9座,重力坝2座。库容都不太大,有19座高坝的库容仅1-2亿立方米,大都位于海拔1000-2000米的高山区,见多瑙河各支流已建100米以上高坝表。
各国在多瑙河支流上已建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的大水电站29座,见多瑙河支流已建10万千瓦以上水电站表。其中一些水电站在布置上有其特色。
如奥地利最大的水电站为马尔他两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为马耳他河上的柯恩布赖茵高坝,经2.5千米隧洞引水至中库,马尔他上级水头196米,安装2台可逆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电12万千瓦,抽水9万千瓦。中库至穆尔河上的下库,马尔他下级通过20千米长隧洞,取得1102米水头,安装2台各18万千瓦的三机串联式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和2台各18万千瓦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共发电容量2万千瓦(抽水容量29万千瓦)。两级合计发电容量84万千瓦。
南斯拉夫最大的巴其那斯塔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在首都贝尔格莱德西南150千米处,上库拉日契堆石坝,坝高123米,库容1.5亿立方米,利用原有水库为下库,水头600米,经8千米隧洞引水,安装2台各30万千瓦高水头可逆混流式抽水蓄能机组,共60万千瓦。
罗马尼亚最大的洛特鲁常规水电站,在奥尔特河支流特鲁河上,所建维特拉心墙堆石坝,坝高121米,库容3.4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0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89米。坝址平均流量4.54立方米/秒,从相邻86条小支流用管道135千米引水流量15.45立方米/秒,集水式开发。引水隧洞长13.5千米,尾水隧洞长6.5千米,水头809米,地下厂房内安装3台冲击式水轮发电机,每台17万千瓦,共51万千瓦,年电量10.8亿千瓦·时。
多瑙河流域10万千瓦以上水电站表中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10座,纯抽水蓄能电站1座,装机利用小时数都较少,仅1000-2000小时。它们都是在电力系统中担负调峰任务的骨干水电站。
❿ 多瑙河邮轮最美的一段是从哪里到哪里
个人觉得瓦豪河谷是多瑙河最漂亮的一段风景带:
瓦豪河谷具体是指梅尔克至克雷姆斯之间,长达30多公里的多瑙河谷。瓦豪河谷也是奥地利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以白葡萄酒著称。由于这里的天气受到来自西部大西洋和东部潘诺尼亚的两大气候相互交错。因此,瓦豪河谷的每个葡萄园都有自己的小气候,而这种微妙的差距,导致无论是较为凉爽的斯皮茨葡萄园还是较温暖的莱本堡葡萄园,产出的葡萄酒都具有细腻的芳香。在2011年,瓦豪河谷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被载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行程:
欧洲新奢游:维京游轮捷克、奥地利、德国、斯洛伐克、匈牙利 多瑙河人文东欧景观5国12天河轮旅游 2017年9月24日北京出发 维也纳登船
第八天 10.1(星期一) 瓦豪河谷
6:30-9.00早餐
8:00-9:00 Hardings礼宾购物服务时间
9:00 出发前往梅尔克修道院参观
12:30 船上午餐,午后瓦豪河谷风光航行
16:00-17:00 Harding 购物讲座(布拉迪斯拉发)
17:45船上每日例会(明日行程安排介绍)
18:00-19:30 船上享用晚餐
19:30-20:30 Harding 礼宾购物服务时间
瓦豪河谷具体是指梅尔克至克雷姆斯之间,长达30多公里的多瑙河谷。瓦豪河谷也是奥地利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以白葡萄酒著称。由于这里的天气受到来自西部大西洋和东部潘诺尼亚的两大气候相互交错。因此,瓦豪河谷的每个葡萄园都有自己的小气候,而这种微妙的差距,导致无论是较为凉爽的斯皮茨葡萄园还是较温暖的莱本堡葡萄园,产出的葡萄酒都具有细腻的芳香。在2011年,瓦豪河谷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被载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晨,请先在餐厅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之后,我们的旅游礼宾将带您参观梅尔克修道院,壮丽而威严的梅尔克修道院矗立于山岩上,俯视着这片宁静祥和,相信您也会感受到这里的肃穆与宁静。
随后,我们将返回船上,稍作小憩并享用午餐。之后,随着游轮的巡航,您可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尽情欣赏两岸的美景,在悠然闲适中度过下午时光。当然,在您徜徉于湖面欣赏美景时,我们的中文导游将为您进行景点介绍和讲解。
梅尔克修道院 (Stift Melk)这座摄人心魄的巴洛克建筑修建于1702年到1736年,有精美的壁画,图书馆藏有无数的中世纪手稿。由于其名望和学术价值,在1780年到1790年约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奥地利的修道院时,梅尔克修道院得以幸免,并且逃过了拿破仑战争的破坏。1938年德奥合并,学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纳粹收归国有。
瓦豪是奥地利极为令人兴奋和引人入胜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经过数百万年的过程,多瑙河蜿蜒的水道穿过了由混合花岗岩、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矿物质丰富的片麻岩。在陡峭梯田上的原生风化花岗岩土壤种植出出色的雷司令。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强风带来的风沙在山坡的东面沉淀形成黄土层。这些完全不同的地质地形,再加上梯田建设以及在中世纪由巴伐利亚修道院在这些陡坡种植的葡萄树共同塑造了瓦豪壮观和独特的景观。
餐食:早餐(√)中餐(√)晚餐(√) 住宿:维京游轮(来源:七海邮轮 更多资料可以查阅 http://www.7sea.com.cn/html/lines/04/6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