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东南亚有哪些著名华商这些人的祖籍是中国哪里的
《福布斯》东南亚富豪排行榜前10名
其中这些都是客家人和潮汕人(5苏宵明 6李成伟)
排名 名字 净资产(美元) 国籍 年龄 企业
1 郭鹤年(华裔) 53亿 马来西亚 82 郭氏集团
2 阿南达 51亿 马来西亚 67 明讯通讯公司
3 郭令明(华裔) 40亿 新加坡 64 丰隆集团
4 黄志祥(华裔) 32亿 新加坡 77 信和集团
5 苏旭明(华裔) 30亿 泰国 60 TCC集团
6 李成伟(华裔) 27亿 新加坡 74 华侨银行集团
7 林梧桐(华裔) 26亿 马来西亚 87 云顶高原赌场
8 郭令灿(华裔) 24亿 马来西亚 64 丰隆集团
8 黄祖耀(华裔) 24亿 新加坡 76 大华银行集团
10 黄惠忠(华裔) 23亿 印尼 64 Djarum香烟集团
一代接一代的华商成为东南亚的财富引擎。
上百年来,华商仿佛是永不知疲的发动机,为东南亚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在9月发布的“《福布斯》东南亚富豪排行榜”中我们看到,上榜40人中有近30位华人,占据近3/4席位,而前十名中更是有九位都是华人。
他们中有郭鹤年这样影响东南亚经济走向的商界豪贾,也有他信这样推动亚洲和谐发展的政界精英;有陈永栽这样征战沙场多年的老企业家,也有林爱莲这样年轻有创造力的新晋后辈。
华商初期进入东南亚主流社会的道路极为艰辛,能长期留存并打入国际舞台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各选择一位有代表性的华裔富豪传奇故事呈现给读者,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功,一方面缘于吃苦耐劳、勤奋努力和对历史机遇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也缘于严格家庭教育的熏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崛起,与中国血脉相联、语言互通的东南亚华商也将有更大的舞台来表演。他们也是一支启发中国内地企业更快、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商业社会的力量。
Robert Kuok
郭鹤年
东南亚首富
年龄:82岁
企业:郭氏集团董事长
财富:53亿美元
华裔背景:
郭鹤年祖籍中国福建福州。父亲郭钦鉴1909年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白手起家。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郭鹤年继承了中国人刻苦耐劳、节俭简朴、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郭鹤年多次强调:“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功劳甚大,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郭鹤年把投资重点放到了故土中国,同时热心公益,向“希望工程”捐赠5000万元。他曾表示:“我的心分成两瓣,一瓣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瓣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
创富传奇:
从25岁开始创业到现在依然“退而不休”的郭鹤年,一手创建了一个集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保险、传媒一体的庞大商业王国,横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拥有香格里拉酒店和香港《南华早报》这些著名品牌。他被形容为最广为国际社会认识的马来西亚人。郭鹤年经历了上世纪商界所有的风云变幻,其间既有难得一见的发展契机,也有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对此,郭鹤年的看法是:“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须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上世纪40年代后期正值二战后百废待兴的复原期。1948年郭鹤年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不久后,便在新加坡创办了利克务公司,主要是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自此他与船务业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上世纪60年代是狂飙突进的时期,郭鹤年把父亲时代留下来的糖贸易生意发扬光大,赢得了“亚洲糖王”的美誉。他看准时机,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种植甘蔗,并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1970年,他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及投资白糖期货。至此控制马来西亚80%的原糖市场,并在世界白糖市场占有10%的份额。
上世纪70年代是开疆拓土的时期。从1971年开始,郭鹤年正式进军酒店业,投下一亿马币在新加坡设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之后,他更分别在不少国家的首都或大城市建立据点,从吉隆坡、曼谷、香港、斐济等一路延伸至中国内地。“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现在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品牌。
上世纪80年代世界性经济不景,航运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货轮的货运量大减,使郭鹤年蒙受严重亏损。但80年代末投资中国的决定却为他创造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埋下了伏笔,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内地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回酬。15年来他累计投入了超过50亿美元,在北京投资建造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并在中国内地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上世纪90年代是锦上添花的时期,郭鹤年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收购了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后又入主香港无线电视,使他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可以说,郭鹤年的成功之道是能捕捉到各个时代的经济增长热点,几乎每一个10年,郭鹤年都进军一个新的领域,不断地扩充他的商业帝国。郭鹤年过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都使他成为了老一辈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Lucio Tan
陈永栽
菲律宾首富
年龄:71岁
企业:菲律宾联合2银行、菲律宾航空公司的董事长
财富:19亿美元
华裔背景:
陈永栽1934年出生于福建晋江,3岁跟着父母到菲律宾谋生。虽出身贫寒,但自幼秉承母训,喜爱钻研中华文化,从小就养成了学习中国诗词典籍的习惯,可以整篇背诵《孙子兵法》和《论语》,并常运用这一宝库中的哲理去处理面对的商业疑难,为他如今成为一名成功的儒商打下深厚的基础。目前中国内地是陈永栽的主要投资区域,分别集中在房产、金融、啤酒三大产业。他对海外华文教育倾注无数心血,近5年来,他已资助两千多名菲律宾华裔学生来华短期培训。
创富传奇:
陈永栽自小抱负非凡,立志自己创业。一边在烟厂当杂役,一边半工半读修完马尼拉远东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业后,20岁就牛刀初试创办了一家淀粉加工厂,这次尝试虽然失败,但他很快又站起来,借钱开办了一家化学制品公司,这后来成为陈永栽庞大事业的基石。
1964年,陈永栽创建福川卷烟厂,定位在受众广泛的中等香烟市场,并大胆把世界最先进的制烟生产流水线引进菲律宾。70年代末,福川卷烟厂已发展成为全菲最大的烟厂。从此,陈永栽把目光投向到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实业,凭着非凡的商业触觉和纵横捭阖的大手笔,建立起自己的烟草、啤酒、银行、航空、地产、炼油、旅游、建筑等产业王国,在东南亚、欧美、中国等地拥有百余家企业和物业,总资产近百亿美元。
陈永栽深谋远虑,敢于承担风险,善于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抓住商机。他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机会与风险同在,危机中蕴含无数商机。”1987年,香港回归谈判之际股市暴跌,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或观望或将资金转移到欧美。恰逢裕景花园地皮拍卖,陈永栽毫不犹豫斥资5亿港元投标中的,1994年,裕景花园价值已高达百亿港元,令商界同仁叹服。之后,他又相继在香港投资饭店、写字楼、商场、高级住宅、九龙城等项目,雪球越滚越大。
陈永栽个性豪爽,经常有出人意料的大决定。他常说:“人家不敢摸的老虎屁股我敢去摸。一件事不干则已,干必干好。”1995年,陈永栽收购连年亏损的菲律宾国有航空公司,他说,“菲航”代表菲律宾,不能垮,我要办好“菲航”,为菲律宾争光。此后陈永栽大刀阔斧地进行管理改革,注资40亿美元,陆续更新了40架飞机,并开辟了多条国际新航线,菲航终于从2000年开始扭亏为盈,陈永栽此举深受菲律宾人敬佩。
Olivia Lum
林爱莲
年龄:45岁
企业:新加坡凯发集团总裁
财富:2.4亿美元
华裔背景:
1961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林爱莲是个华裔孤儿,一位好心的华裔老妇人收养并用爱培养出热爱生活、坚强好学的她。直到今天,林爱莲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最大的开销,是在资助退休老人、儿童和教育方面的慈善事业。她领导的凯发集团也在不断推进中国内地资源型缺水城市的水资源再生项目。从最初让婆婆住上大房子单纯的愿望到如今推动“水资源再生”的宏景,齐家济世的华人企业家情结在林爱莲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创富传奇:
出身贫苦、富有远见、以2.4亿美元资产总额被《福布斯》评为东南亚第一女富豪……这一系列的关键词使林爱莲的故事迅速在全球华人圈子里被演绎成励志传奇。扭转逆境、把握机遇、刻苦专注成就了她生命中的一次又一次转机。
随着世界多个地区对水处理解决方案拥有的强劲需求,如今,林爱莲亲手构筑的“水处理”公司凯发(Hyflux)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水处理公司之一,自2000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一直成为股市热捧股。其实,所有的成功,在林爱莲看来,全然是一次“远见”赌未来的孤注一掷。
半工半读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林爱莲进入当地一家荷兰药剂公司当药剂师,拿着优厚的薪水也有着可以预见的职业未来。工作3年后,眼光敏锐的林爱莲认定废水再生市场具有庞大的发展空间。毅然放弃了年薪4万美元的稳定工作,卖掉房子和汽车,以1.2万美元创立了以提供净化废水系统为主要业务的凯发集团。“我当时并没有什么商业计划,但我知道水是一个好生意。”或许是童年储蓄雨水的艰难记忆更坚定了她的行动决心。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3人,而当时在新加坡该行业有20家公司。为了突围,林爱莲决定专注于利用膜技术的废水净化。她亲自骑着摩托车,顶着炎炎烈日,奔波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挨家挨户、逐个工厂推销自己公司的过滤器和水处理柔化剂。
1992年,林爱莲意识到公司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以谋求发展,凭借自身作为华裔的背景和出色的中文,她聪明地开始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当时,包括大学读书时候的导师的10位朋友都向她投了无比坚定的信任票,每人约出资10万新币支持她的开拓。而事实再次证明了林爱莲的卓越远见,公司于1998年开始赢利。在过去8年里,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以55%的平均速度增长,今年,他们的预计收入将翻4倍达到1.8亿美元。而公司股票也一路看涨,每股报价从2001年的19美分上升到最近的2美元。
如今,公司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了中国、印度、中东以及非洲等地,而凯发更凭借独到的眼光成为业内唯一一家提供完整的适用水解决方案的企业。“未来5年以30%的速度持续发展,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7亿美元。”这是林爱莲的目标承诺,也是她专注把公司发展成为液体处理专家的梦想,成就一个不仅是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水王国”。
Thaksin Shinawatra
他信
泰国连任总理
年龄:56岁
企业:创立西那瓦电脑公司,拥有泰国最大电信企业
财富:13亿美元
华裔背景:
他信中文名叫丘达新,是泰国第四代华裔。曾祖父1908年从潮州迁徙而来,母亲是梅州客家人,幼年到泰国。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说:“其中靠的就是客家人经商的良好品德,靠诚信发家。这是客家上祖传下的最宝贵遗产。”他还说自己崇尚儒家的忠和孝,忠于国家、人民,孝敬父母祖宗。作为华裔,他信非常重视对华关系,近几年来,他信一直致力于推动地区合作,并希望加快东盟—中国自贸区谈判进程等。
创富传奇:
泰国人喜欢用“温文尔雅”、“学识丰富”、“能谋善断”、“长于交际”等词汇形容总理他信·西那瓦。
巨大的个人财富对于他信构筑一个全国政治网络是个关键的优势,那么他雄厚的资金从何而来?在他信刚从政时,很多人猜测他出身名门富豪之家,实际上他白手创业,10年间实现了从一个优秀警官到电信大亨,再到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的三步跳。
他信1949年出生在泰北清迈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966年考入曼谷警官学校,4年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获政府奖学金,赴美攻读,并获犯罪学博士学位,30岁那年回到泰国警察厅工作。
1983年,他信在妻子协助下开创了自己的“西那瓦电脑服务和投资公司”。1986年,泰国政府允许私人经营电信业,公司成为最先取得执照的私营电信企业。他信决定辞去警察中校的公职,专心经商。利用他在警察局的关系,他信辞职前就为自己的公司联系好了第一笔大生意—为泰国警察系统信息化改造提供电脑和软件。
随后,从传呼机到手机再到通信卫星,他信的西那瓦公司越做越大。公司1990年上市,几年后便基本垄断了泰国的电视卫星天线和移动电话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已拥有4家上市公司中超过50%的股份,成为泰国首富,也是《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500位“大亨”中唯一的泰国人。
受父亲影响,他信自幼抱负宏大,读小学时就曾问老师“有没有专修当总理的学校”。商界的巨大成功并没有使他满足,反而增强了他从政的信心。1994年到期年,他信历任外交部长、副总理等职务。为在政坛有更牢固的根基,他信于1998年7月14日创立了泰爱泰党,以优惠条件将其他政党的许多骨干和议员吸纳到自己旗下,使泰爱泰党的影响迅速扩大。2001年初,他信当选总理,并于2005年获得连任,创造了1932年泰国制定第一部宪法后首位民选总理顺利完成4年任期及同一政党连续执政两项纪录。
在第一届总理任期内,他信用商业办法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推出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方面的大胆举措,其中包括“亚洲合作对话”、“东南亚大陆发展经济合作战略”,及美国指定泰国为其“非北约主要盟国”,这些使他信成为了全球瞩目的亮点。他在任期内还有很多与一般政治家不同的惊人之举,比如率领4万多民众创造了集体健身操世界纪录;为平息南部的暴力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项折纸鹤的祈求和平活动;在鸡肉宴上率先吃鸡肉帮助民众建立战胜禽流感的信心;为加快曼谷新国际机场的建设速度,在建设工地亲自为工人们下厨炒菜等等。这些身先士卒、形式新颖的亲民作风赢得了泰国民众推崇。
由于之前成功的商界经验,他信还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发展战略,称为“他信经济学”。在他信领导下,泰国经济走出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萧条状态,正以年增长率6%的速度稳步增长。还提前两年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3亿美元的债务。
在他信主政期间,泰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顺利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
东南亚华商的“赢”精神
1.善观时变,把握机会。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时代变革中预测发展方向,掌握住发展先机,并能将危机变成转机,努力地拓展赚钱的机会。从而能够在异常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借机来发展和壮大自己。
2.诚信为本,信义为先。东南亚华商多由闽南、潮汕迁徙而来,当地风俗提倡“利从诚中来,誉从信中来”。以诚为本,才能获得信用;在信任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这是华商能够在商场中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敢拼爱赢,永不满足。华商在迁徙地初期往往一无所有,他们有着永不满足的强烈的致富观念,具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并且敢于冒险犯禁、勇于进取和积极开拓。从而能够开疆拓土,进入常人不敢涉足的高利润领域。
4.稳扎稳打,重视理财。华商多是白手起家,往往从小本生意做起,一点一滴地赚钱,故能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积蓄,就及时扩大再生产,滚动发展建立起庞大的产业。
② 哪位大侠可以拯救一下我!!!!求一篇有关励志的故事!要故事!!不要文章!七百字左右!!!速度啊啊啊!!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电话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做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③ 掌门人是否能为团队描述一个热血沸腾的未来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问陈安之:“这个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很近,可以天天到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他把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做营销顾问,为这些出谋策划,一些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母亲——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机——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员工——
“员工能否对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成功的领导人的要诀——
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奋斗;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的前途尽力奋斗。
④ 帮我想一个新颖一点的课前一讲 主要内容是励志的文章 不过不要太平淡 只是讲个故事而已
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电话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做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⑤ 平安大华行业先锋(基金代码700001
新成立基金公司的第一只基金,看上去很美。基金经理以往业绩还是不错的,从华夏基金挖过来的人才。但不建议购买或少量清仓购买。
新成立基金公司没有品牌,配置的研投人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和一线大基金公司相比。建议参考另外两个新成立基金公司基金业绩作为参考,纽银基金和浙商基金。
http://finance.ifeng.com/fund/jjpl/20110516/4025696.shtml
⑥ 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香港嘉里集团是一家以钢铁、铁合金生产、销售为主,地产开发、国际贸易为辅的跨国国际集团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在香港、美国、东南亚及大陆设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年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由郭兄弟集团于1949年创立,最初在马来西亚的柔佛马鲁经营大米、食糖和面粉的贸易。1953年业务发展了,并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郭兄弟集团把业务从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已建立的贸易基地扩展到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1974年,郭兄弟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香港和中国便成为本集团在七十和八十年代进一步从事区域性发展的重点。此后,郭兄弟集团更将投资多元化、经营酒店、房地产、货仓、食品工业、保险、运输、贸易等。而"嘉里"这个名称亦成为郭兄弟集团在香港和中国的广泛业务标志。
1988年,嘉里集团开始向中国大陆投资。近年来,嘉里集团积极进军中国,在沿海和内地三十个城市投资发展数十个项目。其中主要为(一)植物油、粮食、饮料加工系列;(二)香格里拉酒店系列;(三)房地产系列;(四)可口可乐饮料系列。
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由马来西亚杰出企业家郭鹤年先生创办,长期致力于慈善业,探索解决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目前,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已在大陆地区建立了9个定点扶贫基地。
⑦ 想要一些名人在职场中的励志小故事。
陈安之成功学-陈安之的成功故事
1976年12月28日,陈安之出生于中国福建。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那时美国电视台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谈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地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线路,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得鱿鱼。
无论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得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
扭转乾坤
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从朋友处得到一张《激发心灵潜力》的作者安东尼·罗宾的演讲入场券。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美丽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尼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的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你没有失败,只是现在还没有成功。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座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字),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总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要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
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天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再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里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
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采访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电话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一百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的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做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
成败在于决心
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决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得决心!言必新,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为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马来西亚首富的创业故事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郭鹤年的个人净资产为42亿美元,名列第111位。但在《福布斯》东南亚40大富豪榜上,郭鹤年则高居榜首。尽管年届81岁,尽管已达到事业顶峰,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奋斗不懈。
20岁创业垄断糖业市场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缔造王国打造香格里拉品牌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绅士巨商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万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他不追求虚名,非常务实,讲话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晚年的郭鹤年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今年1月,郭鹤年通过其嘉里粮油(中国)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从今年起,一连五年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郭鹤年给基金会的信中写道:“我经常说,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奋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时,也要帮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们。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和进步。”
宝刀不老不断向前寻找机会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
郭鹤年本身的经历,便是这段话最好的诠释。他由经营白糖开始,取得了领导地位后,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力争上游,终于在酒店、房产、传媒、船务等领域大展鸿图,并创造了更多的成就。对于未来,他依旧充满信心。(新华社供本报专稿)人生感悟祖国——“我的心分成两半,一半是爱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爱我父母生长的家乡。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即使生意网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马公民的身份。”
母亲——
“母亲对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劳,她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也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机——
“危机就是机会。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
员工——
“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领导者本身是否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
成功的领导人的要诀——
一、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二、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