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组织活动
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安顺明史探究”研讨会主题活动
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
中国酒文化遗产保护评选活动
首届中国千年古县文化遗产精品图片展
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
第三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
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
『贰』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主要业绩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文明未曾中断的唯一国家。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作为历史化载体的文物。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等等数达四十万处,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六万余处,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一千两百多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一百零一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三十一处。收藏展示可移动文物的博物馆达二千座,馆藏文物一千二百五十万件。丰富多彩的文物是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叁』 英国有处古墓,五座墓穴全部朝向东方,为何中国说要修葺一下
在英国的这处古墓可不是一般的古墓,那五座墓穴下的正是我们中国人,他们是被世人遗忘了的中国清代时期的士兵。
他们死后被葬在英国的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里,墓碑上用中文刻下了他们的光荣使命,墓穴朝着东方 ,表达了他们对东方的祖国的思念。好在现在他们终于被记起,以后都有祖国保护护着他们,他们也能安息了。
『肆』 圆明园是否重建
暂时还没有。
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向海内外公募200亿元
“圆明园重建”在争议中上路
在英法联军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的146年后,我国一家民间团体宣布正式启动圆明园复建工程。日前,在浙江横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基金计划向海内外公募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在横店1∶1重建一座圆明园。这一专项基金的设立,被认为是圆明园复建工程正式启动的标志。
据介绍,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及其下设的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将具体负责圆明园图纸的搜集整理、圆明新园的工程建设和文物复制等。在预计筹集的200亿元资金中,60亿元将用于建筑设计和内外部装修装饰,140亿元则用于各种文物的征集、收购和复制。
规划中的圆明新园占地6000余亩,水域面积占40%,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为主体建筑,分布有100多个景区。建筑风格融合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精华,仅桥梁就有100多座。此外还将建西式园林景区、万花阵迷宫及西洋楼等。
是保持原貌还是异地重建?
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72岁的徐文荣表示,异地重建圆明园是他多年的愿望。他有信心“重现当年‘万园之园’的繁华胜景”,并借此体现国运之昌盛。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议论。
反对者认为,圆明园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它一片废墟的历史风貌”。对国人而言,毁在英法联军铁蹄之下的圆明园,不仅是代表中国高超建筑工艺的经典皇家园林,更是国耻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复建并不能提升国人的自豪感。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说,圆明园已在大火和抢劫中死亡,如今的断壁残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
中国圆明园学会、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许多专家学者对重建持支持态度。他们中的不少人曾先后来横店调研考察,认为异地重建可以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对渐渐淡忘这段历史的青少年是最好的教育。
是盛景重现还是商业炒作?
有人认为,重建后的圆明园不过是横店诸多影视拍摄基地中的一个,是横店为了吸引眼球而兴建的又一个主题公园,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即便复建的是“商业的圆明园”,也可与“国耻的圆明园”并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让其作为一种历史的刻痕传承子孙后代的同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保护”的形式。更何况,复建圆明园的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自有市场经济的杠杆来调节投资者的行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处于“风暴中心”的徐文荣对各界的争论安之若素。“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论过去几十年在学术界中一直未有停息。如今从专家讨论的层面延伸到了社会的全民参与,恰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圆明园的关心和重视。”
圆明园研究专家李建平认为,无论哪种观点,都是出于对圆明园的关心。其出发点都是希望加大对圆明园保护的力度,凸显这一“万园之园”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复建圆明园到底会带来更多正面还是负面的效果,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
『伍』 新中国历任书法会长
第一届:舒同
第二届:启功
第三届:邵宇
第四届:沈鹏
第五届:张海
第六届:张海
第七届:苏士澍
历届中书协主席简介:
第一届中国书协主席——舒同
舒同(1905-1998)字文藻,又名宜禄,江西东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毛主席曾赞誉舒同是“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枝笔”。学书从颜体入手,又精研何绍基等诸家碑帖,转益多师,擅多种书体,尤长行书。历任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第二届中国书协主席——启功
启功(1912~2005)字元伯,满族,姓爱新觉罗,生于北京。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一反古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之说,特别重视结字。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博物馆顾问。
第三届中国书协主席——邵宇
邵宇(1919-1993)原名邵进德、邵蔚,辽宁丹东人。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参加新四军,历任苏中《江海报》总编辑、《苏中报》主编、苏中新华社副社长。1950年调北京工作,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画报》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
第四届中国书协主席——沈鹏
沈鹏1931年生于江苏江阴。少年从章松厂(清末举人)等人学习古文、诗词、中国画、书法。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赵朴初赞扬沈鹏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沈鹏诗作“清新挺健”。启功说:“仆私交沈鹏先生逾30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
第五、六届中国书协主席——张海
张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早年隶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匀停,《封龙山》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自家风貌。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
第七届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
苏士澍1949年生,北京人,满族。少年时拜著名金石书法家刘博琴为师,中青年后师启功。兼习诸体,善以鸡亳作篆书、隶书,饶有特色。行书流畅含蓄,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汉,寓己意於古风之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
『陆』 居民是否可以自行筹资修缮古建筑是不是一旦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居民就无权修缮了
这个要看是怎么样个筹资,而且你筹资成功后要对古建筑进行修缮时要经过文物保护单位批准的。不是说你无权,而是你的这个权利是要经过批准。不能自行去修缮。
『柒』 重建圆明园有没有必要呢
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向海内外公募200亿元
“圆明园重建”在争议中上路
在英法联军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的146年后,我国一家民间团体宣布正式启动圆明园复建工程。日前,在浙江横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基金计划向海内外公募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在横店1∶1重建一座圆明园。这一专项基金的设立,被认为是圆明园复建工程正式启动的标志。
是盛景重现还是商业炒作?
有人认为,重建后的圆明园不过是横店诸多影视拍摄基地中的一个,是横店为了吸引眼球而兴建的又一个主题公园,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即便复建的是“商业的圆明园”,也可与“国耻的圆明园”并存不悖。在更妥善地保护好圆明园遗址,让其作为一种历史的刻痕传承子孙后代的同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保护”的形式。更何况,复建圆明园的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自有市场经济的杠杆来调节投资者的行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处于“风暴中心”的徐文荣对各界的争论安之若素。“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论过去几十年在学术界中一直未有停息。如今从专家讨论的层面延伸到了社会的全民参与,恰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圆明园的关心和重视。
” 圆明园研究专家李建平认为,无论哪种观点,都是出于对圆明园的关心。其出发点都是希望加大对圆明园保护的力度,凸显这一“万园之园”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复建圆明园到底会带来更多正面还是负面的效果,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
『捌』 齐欣的简介
齐欣,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承担多项国家与专项相关课题研究,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传播与公众参与体系。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硕士生导师、特邀研究员。
自1985年开始参加工作,齐欣就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至今没有换过部门。曾获全国好新闻特别奖、中国记协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奖、第三届全国法制好新闻奖。
文化遗产传播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推广者。齐欣率先在国内提出“文化遗产传播”的理念和定义,并且正在努力搭建文化遗产传播的理论架构。齐欣是“遗产小道”这一公众体验方式的创建者,并由此成为文化遗产体验线路的规划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归创业周刊》的实习生指导老师,主要向实习生讲授“以编辑为核心”的传播流程。经过持续多年未曾间断的努力,已经形成一个以齐欣为核心的、以来自超过10所国内高校的实习生为主体的社会公益群体。这个群体的名称为“404”,是国内汇集文化遗产传播研究成果最多、提倡实践参与方法最多的,国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社会公益品牌。
在编辑工作之外,齐欣的工作主要分三类:第一行走,第二写作,第三讲授。 人民日报海外版主任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归创业周刊》主编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传播与公众参与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理事
中国景观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理事
罗哲文专家助手(曾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曾任)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曾任) 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进入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至今。
2005年,开始担任罗哲文专家助手。
2008年,担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8-2012年,三次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总撰稿。 Qi Xin is a graat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e is now a Senior Editor of The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 He is also a tutor to the students of Master’s degree in Xiamen University. He had been appointed as Vice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Grand Canal Committee, The Cultural Relic Academy of China.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Committee, Chin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Foundation (CCRPF).
Meanwhile, 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Protection Alliance, the Head of Special Committee of Chinese Landscape & Village Protection, and also member of Metal Artworks Committee, China National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Qi Xin remains committed to the pursuit of promoting of cultural heritage's value and buil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system through taking lead of several national scholarship research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