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银行从业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片面夸大产品收益将损害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没有如实介绍产品情况
片面夸大产品收益忽视产品风险
损害的应该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吧
❷ 保险员误导客户夸大收益怎么投诉
保险员误导客户夸大收益可以到12345消费者投诉,特别是对于公司夸大广告,举报有1000以上不等的奖励,觉得少可以到盛付通里放着,更多收益。
❸ 营销保险把夸大收益给客户严重吗
你的问题指向不清,试着两方面回答:1、你是购买方:销售中夸大收益很严重,理财类保险的预定利率上限是2.5%复利,需要18年时间才能跑平3%的年单利。至于什么天天复利,分红滚存动不动就是1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你认真的话就是你的事了。2、你是销售方:销售中夸大收益、与银行等行业简单类比,构成销售误导的由保监对个人给予警告、并处最高2000元罚款
❹ 保险员误导客户夸大收益,又没有证据,11年买的,问一下能不能全额退款
虽然保险业务员,的做法很不对,但是你签订了合同,如果中途办理退保的话,只能退现金价值,只有很少一点
❺ 为什么出现 销售误导 理赔难 保险
2012年,车险理赔难、寿险销售误导等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突出,保险业面临消费者投诉的形势依旧严峻。根据保监会最新发布的《关于2012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去年保监会共接收保险消费者有效投诉件16087件,同比增长205.78%,反映有效投诉事项共17365个,同比增长195.98%。其中,产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居产险公司投诉“黑榜”前三位。人身险方面,国寿股份、平安寿险等“榜上有名”。
产险:理赔纠纷仍是投诉焦点2012年,涉及产险公司的保险消费者有效投诉事项7389个,同比增长233.14%。理赔问题仍是消费者投诉产险公司的焦点,且上升幅度较大。
据统计,2012年,产险理赔纠纷投诉事项共计5472个,占产险公司合同纠纷投诉总量的80.46%,同比增长356.38%,高于产险公司投诉总量增幅123个百分点。其中涉及车险的共计4948个,占理赔纠纷的90.42%。
据了解,理赔投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损失核定争议,问题集中于维修方案、配件价格及工时价格争议、人伤理赔案件医疗费扣减、赔偿标准的城乡差异及误工费、护理费赔偿标准等方面。二是保险责任争议,集中于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拒赔、免赔等理赔处理意见不服,反映出销售环节对合同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除外责任提示说明不到位、产品条款不合理等问题。三是理赔时效过长、拖延理赔等其他问题,双方因责任认定、价格争议产生纠纷,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产险公司采取消极态度,不积极回复、不主动协商解决,这是导致拖延理赔投诉的主要原因。另外,消费者提交理赔材料不符合合同要求,部分消费者表示无法提供产险公司要求的部分理赔资料导致理赔程序无法启动,部分产险公司对于异地出险理赔管理不严、内部协调不畅、程序繁琐,以及个别产险公司对无充足理由拒赔的疑点案件采取拖延方式,也是造成拖延理赔投诉的重要原因。
人身险:销售误导依然突出2012年,涉及人身险公司的保险消费者有效投诉事项共有9768个,同比增长183.71%,低于有效投诉事项总量增幅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误导依然是违法违规类投诉最突出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85.28%,同比增长128.10%。从涉及险种看,分红险1814个,占销售误导投诉的60.89%;万能险189个,占6.34%;投连险72个,占2.42%。新型寿险产品的误导投诉占到总量的69.65%。
误导投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承诺高收益或不如实告知收益情况,尤其近几年投资型保险产品收益率普遍较低,使当初销售时承诺、夸大收益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将保险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片面比较,甚至故意误导成存款、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三是代客户签字,隐瞒犹豫期、退保损失、保单期限等重要合同内容。
此外,退保纠纷是人身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的主要问题,增幅较大。2012年人身险公司退保纠纷投诉共计2517个,占合同纠纷总量的40.11%,同比增长370.47%。退保纠纷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对退保金额不满意,退保能获得的保单现金价值过低。
完善投诉处理体制分四步走面对保险消费者投诉量大幅上升,保监会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将公平对待保险消费者的理念贯穿到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
具体分四步走:一是不断完善投诉处理工作制度和体制,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制度,畅通投诉渠道、优化处理流程;不断加强投诉处理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技能;加大对投诉处理工作的资源配置,提高投诉处理工作效率。二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强责任追究,将投诉处理工作作为各相关部门、各分支机构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因投诉处理不到位造成矛盾升级或多次投诉的部门、分支机构,应坚决追究相关责任;同时要追本溯源,加强对引发投诉的销售、理赔等部门的责任追究。三是不断完善规范销售、理赔环节工作制度,对保险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从制度机制上进行整改。四是加强治理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定期开展积压未决赔案的清理工作,切实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相应的赔付义务。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销售环节切实履行说明义务,保障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要健全完善电销人员管理制度,加强电销人员业务培训,规范电话用语和销售行为,杜绝电销扰民现象的发生。
❻ 在银行办理理财业务时,有哪些必须警惕的套路
首先,“理财变保险”恐怕是最高发的一种套路。
银行通常会和其他金融机构有合作,代销它们的产品。这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而在这些代销产品中,要数保险产品最多。并且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销售保险产品能拿到的提成也是最多的。
所以为了业绩和工资,很多工作人员会可了劲儿地向你推销保险。
最后,如果你被银行理财的销售套路坑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呢?
如果银行确实存在着销售误导,可以到银保监会去举报,要求银行赔偿损失。
若无结果,还可以委托律师介入处理,向法院提起诉讼。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是存在误导并不好判定。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在最开始就避免误导。
❼ 邮政储蓄银行营业厅的大堂有人推销保险,说是高收益,合法吗,两年才会提出来,
您好!
首先,银行渠道销售保险是合法的。目前,银行保险主要是在银行或邮储柜面代售的保险产品,通过银行、邮政网点销售的保险产品都具有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部分产品还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功能,但它不是银行储蓄、理财产品。
虽然现在误导销售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也有个别业务员有违规操作行为,所以客户不要相信诸如夸大收益、口头承诺等行为,一切以最终出单的保险合同为准。不要盲目选择,也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蒙蔽,选择保险首先要看的是适不适合自己。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❽ 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是骗人的
你好!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是银行理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我们一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指其中的综合理财服务。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由银行接受客户授权来管理资金,根据投资收益的类型,可以分为浮动收益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收益的风险由客户或者客户与银行约定的方式承担。而按照投资方式的不同,也分为新股申购类、银信合作品、结构型产品等,部分保险公司也会在银行设立驻点服务站,销售银行保险类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收益风险,一类是资金风险,前者预期收益率主要是看产品类型和产品结构,有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的。需要注意预期收益只是一个收益期望值,并不是实际固定收益,在投资的时候还要根据产品做好心理准备。而资金风险,只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相对来说比较有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常会有一些基金公司或者投资机构通过银行渠道代理销售理财产品,这类投资收益不固定,产品类型也比较多。签署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条款,避免误导销售引发的资金纠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❾ 现在银行里的理财产品靠谱吗实际收益一般能否达到预期收益是不是骗客户的钱的啊到头来还是让客户
现在银行里的理财产品骗客户的钱倒是不可能的,
但是,其预期收入只是银行事先预测的一种比率。银行为了能更好地推销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完全有可能尽量夸大收益,此又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因为合同上说了,到期时是以实际的净值分红息的。那么,期间就得看这项理财产品经营得怎么样了。
一般说来,只有比宣传的预期收益低的,没有比其高的。
凡投资都会有风险的,投资需谨慎。
❿ 常见银行理财产品陷阱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有两种: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自有理财产品,因为有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及成熟的团队运作,安全性相对较高;代销产品,是指其他机构与银行合作,将产品放在银行的渠道上进行销售,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不少坑,那么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银行里面,看了高收益理财产品就购买,这是不对的。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别清楚产品是银行自有还是代销,如果是代销产品,还要搞清具体的发行机构,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户本来是买理财产品的,却变成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了。
再者,即使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而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评估(一般参考以往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其并不代表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不少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喜欢把预期收益率报得很高,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
比如,银行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与黄金、汇率、国际油价等高风险标的挂钩,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实际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实际结算后的情况来看。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收益波动很大,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忌讳的是遇到了飞单或虚假理财。飞单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出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非银行正规的代销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拥金提成。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替房地产商销售信托产品。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这往往是,银行工作人员假冒销售理财产品的名义,通过融资获取大量客户资金,再转手借给别人用于投资,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资成功了,对方还本付息相安无事,如果借款方还不出钱,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很可能打水漂。
为了避免出现购买到非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建议大家:①尽量到网银或者手机银行上购买理财产品,以确保理财产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网下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看产品的说明书,弄清楚情况再购买;③到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所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必须要到这里登记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