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见银行理财产品陷阱有哪些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有两种: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自有理财产品,因为有银行自身信用背书及成熟的团队运作,安全性相对较高;代销产品,是指其他机构与银行合作,将产品放在银行的渠道上进行销售,对于代销产品,银行不负责管理,产品以发行机构自身的信用作保障。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着不少坑,那么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注意哪些坑呢?首先,很多人到银行里面,看了高收益理财产品就购买,这是不对的。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先辨别清楚产品是银行自有还是代销,如果是代销产品,还要搞清具体的发行机构,看看是否可信。有些老年客户本来是买理财产品的,却变成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了。
再者,即使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都不能承诺保本保息,而预期收益率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估值做出的评估(一般参考以往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其并不代表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不少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喜欢把预期收益率报得很高,而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
比如,银行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与黄金、汇率、国际油价等高风险标的挂钩,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实际到期收益率是多少,要按照实际结算后的情况来看。而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收益波动很大,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率。
再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忌讳的是遇到了飞单或虚假理财。飞单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出卖不属于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也非银行正规的代销理财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拥金提成。在通常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替房地产商销售信托产品。
虚假理财,指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私刻银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财协议,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户的资金,发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这往往是,银行工作人员假冒销售理财产品的名义,通过融资获取大量客户资金,再转手借给别人用于投资,收取更高利息。如果投资成功了,对方还本付息相安无事,如果借款方还不出钱,那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钱很可能打水漂。
为了避免出现购买到非本银行的理财产品,建议大家:①尽量到网银或者手机银行上购买理财产品,以确保理财产品的安全性;②如果在网下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仔细看产品的说明书,弄清楚情况再购买;③到中国理财网查询该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所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必须要到这里登记备案)。
❷ 理财产品募集期是什么意思,有收益吗
你好,就是理财产品的销售期,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客车等客人没开车的时段,在募集期资金只能按活期计息
❸ 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达标了吗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或将逐渐退出市场
春节已近在眼前,手中有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希望找到合适的投资理财渠道,而最新出炉的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数据,或可以为投资者理财提供参考。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走高。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4441款,较上个月增加了561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6%,较上个月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创2015年8月份以来的30个月新高,不过,涨幅较之前收窄。其中,保证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5%,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3%,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5%,环比上升0.07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33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9%,高于城商行的4.95%、股份制银行的4.93%、国有银行的4.86%、农商行的4.71%,但是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和中高风险理财产品占比较大,这两类产品的收益率是浮动的,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大,不适合谨慎类及稳健类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披露了实际到期收益率的6444款产品中,共321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187款,非结构性理财产品134款,结构性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为50%,非结构性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为2.31%。虽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动辄就能达到6%以上,甚至10%以上,但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只有一半,而且结构性理财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要低于非结构性理财。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理财的时候要谨慎,如果对产品的收益计算方式不了解,对市场趋势没有一定的判断力,建议还是不要触碰。
对于有意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除了需要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外,更要留意募集期的长短,较长时间的募集期会导致资金站岗时间较长拉低产品的整体收益,并且一定要注意观察购买的产品是否节前就开始计息。
融360分析师认为,2月中旬将迎来春节长假,所以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必将大幅下降,市场资金面将会保持稳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上涨或下跌都有可能,但是涨跌幅都不会太大,从长期来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较大,所以银行理财收益率可能会延续去年的上涨趋势。但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或将逐渐退出市场,转型为银行结构化存款产品。
理财产品也要好好管制。
❹ 关于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的问题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保本,就是你存10万,到期不一定有10万了,也可能有10万多,这是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就是利益是浮动的可以有或没有或为负都有可能,这是理财中风险高最的理财产品了
这就是说不保证收益还可能赔本甚至赎回不了? 是的,保证不了
可以到其他行选短期的呀,如邮政的日日升或月月升,日日升存一天算一天的利期
❺ 银行理财产品就绝对安全吗
没有绝对安全的理财产品,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保证收益的半年期限的理财产品基本没问题
❻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募集期和投资期有什么区别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募集期和投资期在时间期限和收益上有所区别。
1、时间期限不同
募集期是指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中载明,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基金份额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为一到三个月不等,最长不超过三个月。
而投资期又称投资期限,是你和融资主体签订的一个投资协议上的期限,比如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1年要求收回本金和回报,那么一年就是投资期。
2、收益不同
募集期说明这个产品还没有满,意思就是还没有起息,即不给你利息。而投资期的话,意思就是一天有一天的收益。
基金募集期结束够就进入基金的封闭期,在基金封闭期,投资者不能对基金进行申购和赎回。在基金封闭期的后期一般也是先开放基金申购,投资无法立刻将基金变现。基金封闭期不超过三个月。
基金封闭期结束后,投资者就可以对基金进行正常的买入和卖出。此时的基金买入就称为基金申购,其基金价格与基金认购时不同,是按照当天的收盘价计算的。
封闭式基金存续期至少5年,基金存续期满后可以延长。开放式基金存续期只要基金持有人认可基金的运作就可以长期持续下去。
❼ 为什么有很多理财产品实际收益远低于历史收益了
理财产品的收益是随着市场的反应不断变化的,假如以前市场行情好,现在市场十分低迷,就会出现实际收益远低于以前收益
❽ 银行理财短期的好还是长期的好
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的三大因素分别是:起投金额、风险、收益率。短期也就是3个月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产品收益率集中于1%-3%之间,对投资金额没有什么要求;一般来说银行理财期限越长的收益越高。
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弊端
第一是收益偏低,刚才也说了,大部分情况下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所以期限太短的理财产品收益就会偏低
第二是资金站岗,大家购买理财产品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产品到期后都会持续购买,如果你买的产品期限太短到期了又没有及时续购,那么资金就会站岗
第三是募集期的影响更大,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平均是5-6天,而且不管是长期产品还是短期产品都差不多,如果是长期产品的话,募集期的影响对产品的实际收益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产品期限太短,会拉低产品的实际收益
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弊端
最大的影响就是流动性太差,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的,现在国内只有个别银行允许产品提前转让,但实施效果一般,现在绝大部分理财产品都只能持有到期。
银行理财的购买起点是最低5万元,部分起点是10万元、20万元、50万元甚至更高,如果你购买了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期间有急需使用资金的情况是无法提前赎回的,这种情况就会很麻烦。
❾ 理财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怎么算
单纯理财收益=理财的金额*收益率*理财天数/365
募集期的收益=金额*活期利率(有些银行有通知存款或天天利的收益,不过需要开通,是活期的两到三倍)*募集期天数/365
实际收益=募集期收益+理财收益+到帐时间收益
❿ 到银行买理财注意什么 银行内部人士告诉你
预期收益不代表实际收益,投资者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为了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手段之一。
防止偷梁换柱理财产品变身保险,据统计,有30%的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误导,把保险当成了理财产品。
注意募集期的时间,理财产品在发售时都会有募集期,时间从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在募集期这一段时间里,用户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最多也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