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是谁
世界上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是苏利·普吕多姆。
苏利·普吕多姆(1839年~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1901年,瑞典学院授予苏利·普吕多姆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健康原因,苏利·普吕多姆本人未能出席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盛大、隆重的授奖仪式,而是由法国驻瑞典公使代领。苏利·普吕多姆作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为了发展诗歌事业,决定把奖金捐赠出来作为一种诗歌奖的基金,由法国作家协会负责颁发。
⑵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怎么样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是2013-04-27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武强县武强镇平安路东侧。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112306704223X0,企业法人苏利,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的经营范围是: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办理票据帖现;存款证明业务;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兑付、销售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代理基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个人黄金买卖;本外币理财业务;办理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业务;结汇、售汇;通过上级行办理代客外汇买卖;代理国外信用卡付款;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安装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建筑工程保险、健康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通过爱企查查看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更多信息和资讯。
⑶ 苏利耶的介绍
南印度电影演员 英文名 suriya 考莱坞电影的中流砥柱苏利耶 (泰米尔语名: சூர்யா; 出生名Saravanan Sivakumar),1975年7月23日1出生于泰米尔纳德邦(印度邦名),Chennai(金奈,印度东南部城市)1。 他的电影生涯始于泰米尔语电影,《Nandha 》(2001), 《Kaakha Kaakha 》(2003), 《Pithamagan 》(先祖之子2003), 《Perazhagan》 (2004), 《Ghajini 》(未知死亡2005), 《Vel 》(双子情缘2007), 《Vaaranam Aayiram 》(永恒父爱2008), 《Ayan浪子回头金不换 》(2009) , 《Singam 》(雄狮2010)and 《SingamII 》(雄狮2 2013). 他进军宝莱坞的处子秀是Ram Gopal Varma执导的《Rakht Charitra 》(2010)1. 2010年,他荣获诸多殊荣,3个泰米尔纳德邦电影奖 和3个南印度电影奖,确立了他在泰米尔语电影圈里的领先地位。1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Studio Green, 成了一名影片发行商, 旨在制作和发行他和他弟弟卡尔迪的电影。 他是电影演员Sivakumar的长子, 而他的妻子裘迪卡也是一名电影演员,他们在订婚几年后于2006年结为百年好合.12008年, 他在萨格勒布(城市名)创立了一个基金会,旨在帮助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⑷ 苏利南是什么国家有多少人口国土面积
苏利南共和国(荷文:Republiek Suriname)是一南美洲国家,位於南美大陆北岸,北滨大西洋,南临巴西,东边与西边的国界分别为法属盖亚那与盖亚那包围。苏利南旧称荷属盖亚那,是荷兰王国在南美洲的殖民遗迹,1954年时成为荷兰的一个海外自治省,1975年时独立,相对於周遭的南美洲国家,苏利南是以荷兰文作为官方语言。首都巴拉马利波(Paramaribo)是一位於苏利南河河口的商港。
⑸ 苏利·普吕多姆的人物生平
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
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他青年时代的另外两个事件使他终身陷于忧伤,一是失恋:他少年时代就爱上的一位表妹嫁给了另一个男人;另一件则是失去信仰。他在里昂同笃信天主教的亲戚生活在一起,经过一段短暂的信仰稳定期之后,他变成了怀疑论者,尽管他很渴望能有信仰。
普吕多姆于1860年转而投身法律并在巴黎一家公证处谋到了职位。他得到了一笔遗产,经济上独立了,便从此离开法律专心从事写作。可两年不到就写起了诗,并在日记中写道,他对学业从他那里夺去的用于艺术的时间感到惋惜。他之所以产生这一新的热忱,原因之一是他加入了一群开始自称为帕那斯派(即高蹈派)的年轻人,这个称呼是为了表明他们同古典主义规范的联系,也表明同在20世纪中已露出过时迹象的浪漫主义的对立。普吕多姆可能在1864年见过这群年轻诗人的领袖德·里斯勒,其时普吕多姆已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即1863年刊于《国内国外评论》上的《艺术》。据他在《私人日记》中说,起初他对自己作品的平庸感到不满,后来便能极好地把握作品形式,并清醒地认识主体内容的启迪。 1865年,一位朋友资助印行了普吕多姆诗集的第一卷《长短诗集》。这些抒情诗作表现出深思、忧伤的气氛,对人生之短暂的哀伤和快乐进行思考。普吕多姆那首经常入选诗集的诗《破碎的花瓶》即为一个典型例子。该诗将一只表面看来完好无损实际上却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裂隙的花瓶比作因所爱负心而伤悲的心。凑巧,夏特内的一位朋友将《长短诗集》呈送给了伟大的批评家和文学口味规定者查理-奥古斯丁·圣-佩甫,他肯定了这部诗集,这使它一举成名。这位新起的诗人便全力投身于创作。
一年之后,普吕多姆出版了另一部抒情诗集《考验》(1866年),集中包括一些以爱情、怀疑和行动为主题的十四行诗。紧接着又出了一本配画诗集《意大利笔记》(1866年——1868年)和又一册抒情诗《孤独》(1869年),其主题是孤独的个人对爱的欲求。普吕多姆为高蹈派诗人的期刊《当代诗集》写诗,这说明他同高蹈派有联系。《当代诗集》中全是各类主题的用高蹈派工整结构写成的诗歌,三卷《当代诗集》分别于1866年、1871年和1876年出版,而每一卷中均收有普吕多姆的作品。1870年出版的加布里埃·马克的一首诗把普吕多姆列入属于德·里斯勒弟子的17位年轻的高蹈派诗人之中,这证实普吕多姆确是高蹈派成员。
普吕多姆很早就对哲学产生了兴趣。早在1863年,他便在日记中提到与一位中学朋友的一次会面。友人问起他的工作,诗人答道,他正在寻找人的定义;他接着说,一旦找到,就以此为题写诗。他的抒情诗的确具有明显的心理学、哲学和玄学含义。他对卢克莱修很感兴趣,这表明他对寻求意义越来越认真,并在1869年用诗体翻译了卢克莱修的《物性论》(约公元前60年)的第一部,普吕多姆改用了《卢克莱修:物之性》这一标题。
1870年,普吕多姆的生活又一次蒙上了阴影。一月,与他共同生活的叔叔、婶婶和母亲相继去世,使他遭受沉重打击。继而普法战争爆发,艰苦的军旅生活彻底毁掉了他的健康。
普吕多姆的两部主要诗作一出版就大受推崇。两部作品都是关于理想的人类行为的长篇道德讽喻诗。《正义》(1878年)暗示,道德代码可以建筑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上。《幸福》(1888年)是普吕多姆版的浮士德故事,毫无疑问,作品受这位获奖者年轻时读过的又很崇拜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剧本的启发。在《幸福》中,中心人物同传统的故事一样,在寻找幸福的秘密,只是原来的次序被颠倒了:普吕多姆的浮士德一开始就有了各种情感,然后再去学习。最终,普吕多姆的浮士德像歌德的主人公一样,在服务中、在改善人类的工作中找到了完美。 晚年的普吕多姆是否还应该被称为高蹈派诗人,批评家们意见不一。答案随定义而定,当然,普吕多姆从未放弃形式的精致与思维的科学精确性,这两点是针对浪漫主义激情过度而发的,而这正是高蹈派的定义。可另一方面,有些批评家认为,普吕多姆后期作品注重道德说教,这使他与其他高蹈派诗人产生不同,因为高蹈派诗人的定义是对美、而非对真理感兴趣的诗人。然而谢弗认为,这样定义过于狭窄,因为他在高蹈诗人中找出了7种不同的风格,重哲理就是其中之一,而普吕多姆便是其中重要一员。
1901年,瑞典学院授予苏利·普吕多姆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健康原因,苏利·普吕多姆本人未能出席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盛大、隆重的授奖仪式,而是由法国驻瑞典公使代领。苏利·普吕多姆作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为了发展诗歌事业,决定把奖金捐赠出来作为一种诗歌奖的基金,由法国作家协会负责颁发。
不幸的是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了,风瘫和失眠日甚一日地折磨他。他在夏特内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5年,于1907年9月7日在妹妹的陪伴下坐在花园里平静地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