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基金知识:私募基金费用有哪些 私募基金有哪五大误区
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不仅是关心自己的盈利,还更关心投资私募的费用。一般的私募基金的费用有:基金交易费用和基金运营费。 基金交易费用是指在在进行的时候基金交易时发生的基本费用,一般有认购费用、申请购买费、赎回费用、私募基金转托管费、转换费用等等。 基金运营费讲的是在私募基金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常见的是从基金资产中扣除,可能有所减低价值。营运费有:管理费、托管费、可持续销售费、证券交易费用、信息披露费用、与基金相关的会计师费和律师费等等,一般的都是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收取。中国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的规模巨大,发展迅猛,在各种投资领域中发挥着应有作用,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对它的认识,应当重新梳理。私募基金的五大误区: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第二,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第三,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第四,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 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第五,管理滞后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表现得相对较简单,经营机制也会更加灵活, 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讲,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Ⅱ 股权投资应当注意的几个法律误区
股权投资应当注意的几个法律误区:
误区一: 私募股权基金筹资和普通基金一样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期限非常长,因此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长期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筹集方式不同于普通基金,通常采用资金承诺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立时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合伙人投入预定的资本额,而是要求投资者给予承诺。当管理者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时,他们只需要提前一定的时间通知投资者。
误区二:私募股权基金收益一直都会很高
通常人们在考察PE基金的收益情况时,会以时间为横轴,以收益率为纵轴画出一条曲线。通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这条曲线的轨迹大致类似于字母J,因此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成为J曲线效应。
从投资者的角度,J曲线效应的启示是,在一项长期投资中过分看重短期收益情况不利于投资者追求并实现长期目标;而基金管理人的目标则是尽量缩短J曲线,以使基金尽早实现正收益。
误区三:PE与VC两个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PE)起源于风险投资(VC),在发展早期主要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扩张融资为主,因此风险投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同义词。
从1980年代开始,大型并购基金的风行使得私募股权基金有了新的含义,二者主要区别在投资领域上。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范围限于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小公司的初创期和扩张期融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这是其与风险投资基金最大的区别。
误区四: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没啥区别
私募股权基金(PE)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就是股民常讲的"私募基金")是两种名称上容易混淆,但实质完全不同的基金。PE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属于一级股权市场范畴,它将伴随企业成长阶段和发展过程,依靠企业价值的提升而获利。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二级证券市场,通过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获利。
对于投资者,选择股权投资基金首先选团队,没有好的管理团队,这个基金很难做出好的业绩;选择证券投资基金,首先选业绩,过往战绩往往预示这只基金对市场的把握能力。
误区五:股权信托与股权投资信托不一样吗?
股权信托与股权投资信托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委托人是拥有股权的股东,而后者的委托人是拥有资金而希望收购股权的投资人;前者的信托财产是股权,而后者的信托财产是资金;前者业务中受托人管理的重点是按照委托人意愿行使好股权,后者业务中受托人管理的重点是用资金收购预期可以获利的股权。
误区六:经济形势不稳,还是不敢投PE啊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GP)的投资风格很多,GP倾向于投资熟悉的行业,GP在目标企业的选择上有行业的偏好,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行业受利。即便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局面下,股权价格更容易被低估,股权投资也能取得超额收益。从历史业绩来看,私募股权基金,往往可以成功穿越经济周期,回报远远优于股票市场。
误区七:无形资产不值得投资
投资主要是看企业,把人放到一个次要的地位。中国本土PE一般成立时间不长,过去有的时候就是看人家的财务报表,看看固定资产有多少,对管理团队各方面花的精力不够。蒙牛的案例是大家经常说的,没有牛根生会有蒙牛吗?实际上企业第一位的还是人,人是企业唯一不可复制的经营要素。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其实无形胜于有形,就是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有形资产。
误区八:资金比资源重要
部分PE管理人觉得我能够做甲方,我能够做私募股权投资,因为我有钱。要知道,对PE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资源。比PE有钱的机构很多,比如银行。银行为什么不做PE?银行没有资源,银行很清楚,只有把钱借给企业,企业赚了钱给我利息。银行也知道,去投资做了股东的话,我管不了这么多企业,我没有那么多的专家打理这件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一个PE公司,资源比资金甚至还要重要。
误区九:尽职调查有专家就可以了
有些PE会认为,做尽职调查,就让会计师和律师去就行了。要知道,会计师和律师更多的是了解一个企业的过去,利用他的一些法律条款,会计师的一些准则,用静态的眼光去看待企业。看未来看什么?看它的业务,这个是最重要的,但这方面往往是会计师和律师的薄弱环节。
投资者要真正挖掘出一个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经营业务或者叫经营性的审计。在这个阶段,不要把期望值都掉在会计师和律师的身上,主要看你自己,或者说借助其他第三方的投资顾问(这个顾问是精通企业经营业务的)这些专家来帮你把握。
误区十:高科技就是高成长
也有很多人认为,高科技企业就是高成长企业,这种理解是有偏颇的。科技如果能带来成长,必须要带来现实的利润,带来现实的现金流。
迄今为止,只有两种方式可行:
一种是拓展外部市场需求,引领新的消费,如微软的视窗软件,迎合了整个IT时代的到来;
另外一种方式是内部挖潜,就像沃尔玛一样,把一颗卫星放到天上,对全球的几百家店的物流、仓储、财务等方面进行集约化的管控,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只有外部扩张市场和内部挖潜这两种方式用科技的手段能够带来企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给企业带来高成长,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方式。
误区十一:只要赚钱就值得投资
也有人认为,有盈利机会的行业就值得关注。实际上,有些机会是生意而不是企业。作为个人创业没问题,但作为一个企业行为,确实行业竞争非常的无序,很难把它形成一个规模化经营,在这个角度来说,尽管能赚钱,但它只是个生意,不是企业。它在投资的价值方面,是要打一个折扣的。
误区十二:对传统行业不屑一顾
有人片面认为,传统行业是不值得挖掘的,PE追求的就应该是高成长的高科技企业。请注意,中国的优势恰恰在于有13亿的人口,我们的消费市场非常的庞大。目前,比较那些发达国家,我们在很多的传统行业上,行业集中度都是偏低的,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种空间有两种:一类是消费的升级、产业升级;一类是行业整合。如果能够把这两个要素挖掘好的话,实际上传统行业也有非常好、非常大的一些投资机会。
误区十三:规模就是效益
还有人认为,那我去做企业的话,要把企业做大,规模上去,自然就有经济效益了。要知道,规模大小不只取决于你的规模,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精力把这么大的企业管好。就像管一个孩子,跟管十个孩子,这是两回事一样。一个企业并不是越大越好,实际上这是种艺术上的平衡。
误区十四:资本就是一切
有些PE是以资本运营代替生产经营的。资本本身没有创造价值,一个企业今天赚钱,税后利润一个亿,它的股票价格从五块变成十块,甚至到100块钱,利润还是这么多,没有创造价值。资本如果是毛,那皮就是产业经营,主营业务有盈利能力,资本才能创造出一个财富故事来。否则,企业本身没有盈利能力,是亏损的话,在外面再炒,那只能是泡沫,是概念,总有破灭的时候。
误区十五:企业需要的就是资金
有些PE管理者重投资轻管理。要知道,把钱投进去只是一个开始,“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从恋爱到婚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属性的阶段。很多PE在这个环节上心里准备不够,以为钱投进去,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了,有时恰恰相反。许多时候,企业不仅仅需要资金,更需要的是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高效的管理体制。
误区十六:不问资金的来路
私募基金的钱有的时候是向不同的投资人募集来的,有的钱来路是正的,有的钱可能是灰色的,如果投资人本身出现一些问题的话,可能麻烦就大了。所以在资本募集的环节上,一定要注意资金的来路,要选择好投资人。
Ⅲ 投资私募基金有没有什么限制啊
单只私募基金投资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人数。合伙型基金投资者、有限公司型基金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50人;契约型基金投资者、股份公司型基金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私募可以去排排网了解
Ⅳ 私募基金是不是都是骗人的投资私募基金的风险有多大
我们平时做过一点投资的人应该都能知道股票和基金的相同和不同,它们两其实一个有差别的投资产品。因为股票大多数都是由投资者自己本人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但是基金总体投资方向和策略是基金经理来进行操作的。大多数人现在都会买基金,因为基金的投入量比较少,也就是说开始投资基金的投入初始额相比于股票来说是比较低的,这个条件就相对吸引了目前一些收入群体不是特别高,但是也想将自己的一小部分闲钱进行投资的人群,比如说一些工薪阶层的上班族,还有一些正在学校上学的大学生等等。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一小部分钱拿出来进行购买基金,然后后想靠基金的升值来投资赚钱。基金又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也就是说不公开向公众募集,只对一些少数投资人开放。重点在于私募的私公募基金,也就是说要对公众开放募集,公众上的所有人只要是愿意把自己的钱投资进来的人,就都是投资人。公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比较公开化,同时资金量的规模也比较大;私募的特点就是私人化的募集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公司的一些商业机密等等。公募和私募都各有好处,并没有具体的上下好坏之分。
Ⅳ 私募基金的五大误区
中国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的规模巨大,发展迅猛,在各种投资领域中发挥着应有作用,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对它的认识,应当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
第三,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第五,管理滞后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表现得相对较简单,经营机制也会更加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讲,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Ⅵ 人们对私募基金的认识误区有
我国资本市场中私募基金的规模巨大,发展迅猛,在各种投资领域中发挥着应有作用,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待遇”。对它的认识,应当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
第三,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第五,管理滞后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表现得相对较简单,经营机制也会更加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讲,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Ⅶ 私募基金五大误区有哪些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风险大的误区。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风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误区。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不能被社会所认知,从而造成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的认识误区。实际上,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风格,极易调动市场的投资热情,更易产生赚钱效应。
第三,私募基金股东不稳定的误区。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但因没有管理层的监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运作中的谨慎行为。这种自律性和内压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外界监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环境限制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从成立、管理、到运作,都在地下进行。易让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从海外成熟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发展来看,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足以说明私募基金发展的前景和潜力。
第五,管理滞后的误区。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运作组织结构表现得相对较简单,经营机制也会更加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的自由度也相对较高。从这个方面来讲,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Ⅷ 有关私募基金想提几个问题
目前国内的私募基金通常都不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即便是高端个人投资者。因为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通常是上市前的公司,如投资于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或IPO之前的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非常高,投资风险大,监管困难,且目前我国私募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广义上说,私募基金也可以投资于二级市场,如配售、并购重组,或一般的投资组合管理等,但对于投资人来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风险。
因此,目前国内的私募基金通常是向机构募集,或由机构成立的:如大型商业银行、券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海外金融机构设立或投资的私募基金。此外,私募基金对单位投资者的出资规模要求很高,个人投资者通常缺乏如此大的财力。
Ⅸ 私募保壳误区有哪些 基金业协会最新解读六大热点
私募基金保壳误区有哪些?基金业协会最新解读六大热点
中国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基金的规范举措,一时间搅动市场。私募忙保壳,券商、律所等则纷纷推出私募保壳服务手册,保壳指南,比拼各种一站式服务。
就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人再度强调了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券商中国记者从中归纳了行业最为关注的五大热点问题。
第一热点,是否暂停了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基金业协会就此表示,仍继续依法对符合要求的申请机构正常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手续,登记流程、登记时限均保持不变。
第二热点,强调私募登记和备案只是自律管理的第一步,绝不是“一备了之”。
第三热点,就所谓“保壳”、“卖壳”等一条龙服务,基金业协会强调,无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还是券商、律所和会所,各方都应审慎选择业务合作对象,审慎评估合作对象的资质以及业务开展中的合规风险、法律风险、代理人道德风险以及其他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潜在风险,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业务。
第四热点,细化和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交的《法律意见书》,同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资质做出要求。
第五热点,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协会暂不办理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将顾问管理型基金作为其管理的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申请,以及已登记且尚未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将顾问管理型基金作为其管理的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申请。
第六热点,如何报考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人员若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每年度完成15学时的面授或者远程学习形式的后续培训,并按要求接受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从业资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