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支付宝呼吁给绩优基金经理更长时间运作,时间久了可以挽回损失吗
时间久了是很有可能挽回损失的,因为基金不可能只涨不跌也不可能只跌不涨。
各种选基工具都可以选择,但是形式都比较单一,尤其对于新手,不好操作;
最近新发现一个如意钢镚APP,有个“选基123”功能,选基金挺实用的,不像一般的选基工具,都是根据以往业绩这样单纯的指标;
可以试一下,我用的觉着挺合适的。
Ⅲ 基金问题
请看这篇文章,说得很到位。
动力打折利润“兑水” 拆分基金:强烈鄙视你?
9月3日,友邦盛世基金限额100亿元拆分申购,拉开九月基金拆分扩容序幕,长城安心回报基金也于9月5日进行100亿元的拆分。此外,本定于9月11日进行拆分的广发聚丰基金,未拆即罄。而在过去的七八月份,先后有12只基金进行了拆分。
就在新基民狂热追捧拆分基金的同时,网络上却对拆分基金掀起一片骂声,有网友控诉基金公司借数字游戏玩弄基民,并号召众网友“强烈鄙视拆分基金”。从市场销售来看,拆分基金一直是抢都抢不及的“香饽饽”,怎么惹来骂名,而且还遭到“强烈鄙视”?!
基金拆分 动力打折
最近几个月,拆分基金可谓泥沙俱下,甭管业绩如何,打个报告差不多就能拿到拆分许可。要知道去年“拆分”概念刚露头的时候,要不是少数几只经过市场检验的绩优品种,想拿到“拆分通行证”那可是门儿都没有。即使如此,那些有幸赶上头一拨儿拆分潮的基民们到现在也没搞明白,2006年的那些个“牛基”拆分之后咋就再也“牛”不起来了呢?
2006年7月17日,富国天益拆分正式拉开了基金拆分的序幕,并以167.57%的年收益率先跻身2006年度开放式基金排名年度第四位。2006年12月,2006年“年度牛基”大成精选成功拆分,将资产规模由拆分前的不足5亿元扩充到拆分后的90多亿元,其资产涨幅接近20倍。看到有甜头的其他基金公司纷纷跟上,刚刚迈入2007年,便有交银精选(2006年收益率135.29%)、易方达积极成长(2006年收益率151.13%)等多只基金进行了拆分。
这些承载着千万投资人赚钱梦想的基金后来怎样了呢?不妨让数字来说话。
早期进行拆分的基金全部为股票型基金(不像现在有些收益不咋样的混合型基金也搞拆分凑热闹),在开放式基金中,共有138只股票型基金,最近6个月平均收益率为87.9%,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88.58%,也就是说在开放式基金中排名在70位以前的,都跑赢了上证指数,而搞了拆分的“老明星”几乎全部不及格。攥着不再赚钱的“明星基金”,基民的愤怒就不难理解了。
跑不动的“巨大儿”
从拆分前后的基金份额对比来看,基金规模扩大少则五六倍,多则二三十倍,原先肌肉健美、灵活机动的绩优小盘基金在拆分后,一夜之间催肥成“巨大儿”。据过往数据显示,大基金的业绩比小基金平均低20%至30%左右。那些明星基金拆分之后,风光便很难再现了。
由于基金拆分跟新发基金不同,在新的申购资金进入后,基金经理要根据市场情况在两周内快速建立基金仓位,在一段时间内,它的仓位将被迫低于其他同类基金。牛市之下,仓位为王。当前牛市中,期望一只股票仓位50%乃至20%的基金跑赢股票仓位90%的基金是不现实的。拆分后基金业绩下滑在当前牛市中几乎是个必然。
“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基金公司的拆分公告上往往会有这么一句,2007年的基金市场证明,这句话“真是太有才了”!
基金拆分 利润兑水
拿了拆分基金的喊上当,现在一听有些基金要拆分,老持有人也纷纷喊打,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再来简单地算一笔账:
假设一个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即将拆分。拆分前:一基金现在每份净值为2元,总份额为5亿份,资产总规模为10亿元。假定该基金资产全部为股票型资产。持有人目前拥有该基金1000份,市值为2000元。一个月后,如果该基金不拆分,那么股票资产升值10%,则基金资产总规模变为11亿元,每份净值为2.2元,持有人的基金市值变为2200元,净收益为200元。
拆分后:净值变为1元,该持有人的基金份额变为2000份。假设净值降低后吸引了90亿元新资金,基金现有资产总规模变为100亿元,总份额100亿份,因为新资金还没买股,则基金的股票资产仍为10亿元。
一个月后,假设该基金的股票资产升值10%,新增的90亿资金建了六成仓,则基金资产总规模变为53.8亿元,每份净值1.064元/份,持有人的基金市值为2128元,净收益为128元,拆分后的收益只有拆分前的64%,等于摊薄了收益。
近一年来大盘持续上升行情,无论哪个阶段搞拆分,结果都是一个,摊薄了原持有人的收益。看着基金公司打着拆分的旗号,一面引来更多的投资者,一面往利润里面兑水,老持有人怎么会不着急呢?
基金公司笑到最后
所谓基金拆分,就是在保持基金投资人资产总值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总份额的对应关系,重新计算基金资产的一种方式。就好像以前论“公斤”报价的白菜,突然换成论“斤”报价了,喊价是低了,分量还少了一半呢!可新基民就是认这个理儿,觉得“1元”基金就是合算的,就是能赚钱的。而基金公司乐得浑水摸鱼,你们“恐高”,我就拆分。基金拆分后,投资组合不变、基金经理没换,只是份额增加了,净值减少了,但这招儿就是屡试不爽,一拆就灵。
基金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不是看基金能赚多少钱,而是靠固定比例收取管理费和手续费。基民送来100个亿,仅申购费(按1.5%计算)一项就至少入账1.5亿元;只要钱在基金里面,基金公司就可以继续收取管理费;就算收益率太低,基民最后忍无可忍赎回了,还有0.5%的手续费候着了。
Ⅳ 现在工行哪个基金收益效好
牛市赚钱效应显著,绩优基金再现“限购潮”。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汇添富外延增长、汇添富社会责任将自3月23日起分别暂停5万以上、10万以上申购(含定投及转换入)。记者发现,自此汇添富今年以来已有5只股基主动“限购”,其中有4只产品是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绩优基金,平均涨幅在60%以上。业内人士指出,暂停大额申购通常是为了保护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WIND数据显示,汇添富今年的业绩出色。截止3月20日,汇添富移动互联、汇添富 社会责任、汇添富民营活力[1.05%]、汇添富消费行业等四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高达70.97%、65.59%、65.08%、58.91%,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的排名分别为2/424、3/424、6/424、7/424,全部跻身前十。而汇添富外延增长作为国内首只专注于并购重组主题投资的基金,具有鲜明的绝对收益特征,在发行期的销量就异常火爆,2天热卖54亿元。该基金的业绩也不孚众望,截止3月20日,在短短3个多月内就已取得35.80%的总回报。
Ⅳ 我今天投入了2300多买了南方绩优成长这个基金,一个月大概有多少收益
你才买2300赚不了太多钱的.如果有资金可以多投点.南方绩优还是一支不错的基.长期持有会赚钱的.
这一个月能赚多少不好说的.如果跌下来的话亏掉的也有啊.基金主要还是长期持有,就会有收益,有点耐心~
Ⅵ 定投了绩优基金,收益为啥是亏的
基金不保证收益。
即使是绩优基金,也仅仅表示以往成绩,不表示未来成绩。
而且,上一年度的绩优基金,往往在下一年度表现不良。
Ⅶ 一个月投资500买基金,一年能有多少收益
基金是没有规定收益的,不同投资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都一样,投资基金只有长期持有才能保证收益,购买基金时,必须选择绩优老基金,因为老基金可以查看历史收益怎样,还有老基金接触投资时间长
Ⅷ 请问一下,基金公司分红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基民有什好处吗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也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就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使得投资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基金,享受绩优基金未来潜在的收益。
基金分红是将已实现收益一次性分配掉,把净值降到1元附近。基金大比例分红需要把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抛售,从而转换成可实现收益,进而派发给基金持有人。因为基金分红要有已实现的收益,基金管理人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事实上,开放式基金分红对持有人利益的影响也确实有限:开放式基金持有人投资于基金的收益最终来源于基金净值的提高,而基金分红只是持有人的一部分资产或者以新增基金份额的形式或者现金的形式体现在账户中,在分红时刻对投资者的资产总值不构成任何影响。而在基金分红后,持有人的总资产变动与基金净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会由于持有人选择分红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的持有人,其总资产变动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与分红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对于选择现金分红的持有人,由于账户中现金的存在,其总资产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会比分红前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缓。
不过,对于具有定期业绩考核压力的机构投资者而言,通常会将投资账户中的浮动盈亏和实现盈亏分别考察,而实现盈亏在考核中占据的权重相对较高,此时基金分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金后续净值下跌引发浮动盈利转化为浮动亏损的不利局面,因为基金分红后毕竟会有一部分实现盈利在考核中产生正面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选择现金分红方式的持有人而言,基金的分红还会降低未来赎回时支付的赎回费用,但这一费用的节省仅占持有人总资产的0.01%(平均分红率2%×赎回费率0.5%=0.01%),影响效果甚微。有观点认为,基金分红对基金投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持有人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事实上,考虑到基金每次分红平均占净值不足2%,分红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同样是微不足道。当然,短期内的频繁分红对基金运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持有人的要求,在满足分红条件下积极分红,这无疑是持有人利益保障的重要体现,那么对于基金的机构持有人而言,以赎回为要挟逼迫基金公司实施分红是否就是对其自身最有利的选择呢?
通常基金持有人要求分红是出于降低股市风险的考虑,但依靠分红实现降低风险头寸或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目标并不现实,以不足2%的分红率根本不足以达到预期目标,持有人应当直接选择赎回,这对持有人自身的投资回报更加有利。
追求短期资产增值收益的投资者,基金是否分红根本就无足轻重。不仅如此,具有频繁分红纪录而基金契约对基金不定期分红又没有相应规定的基金反而是投资者回避的对象,因为这一迹象极有可能是该基金面临较大潜在赎回压力的表现,而且频繁的不定期分红会对基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Ⅸ 自从有基金到现在是不是每年都有至少10%的收益
定投基金没有确定的收益的,10%-20%好的月份一月就能达到,市场不好,一年也达不到,有可能还会赔,前两年最多时基金赔超过50%的比比皆是。选择好的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一般是可以保证收益的。但没人敢确定。保本基金可以确保不赔本。债券基金基本也不会赔,收益一般达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