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上的很多解释都没说明白,或者不愿意说明白。一个拿得出手的解释是国内货币政策转向,资金充裕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但是如果看余额宝收益率可以发现是4月初开始大幅跳水,而去杠杆是在7月23号实际上结束,显然在时间上不能很好解释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现象。
实际上,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4月份资管新规(包括2016年底开始的去杠杆政策)。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导致大规模的表外资产回表,确实化解了金融风险,规范了金融秩序,不过也导致非信贷领域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即广义的影子银行)不能给无法获得贷款的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而4月资管新规给了表外业务致命一击,导致底层质量较差但收益率高的产品出局。8月份社融存量增长10.1%,是2003年以来最低的,表明大量资金需求方已经得不到融资了。虽资管新规被暂停,给融资平台留了口子,但表外业务已经被规范,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不再包含高收益产品。所以说,理财产品的底层产品结构变化决定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而且目前实体经济变差,质押不断爆仓、P2P不断跑路,整体上约束越来越多,激励越来越少。理财产品收益率没有上升的动力啊。
② 我买的中国银行稳固封闭式理财,为什么每天看都是在亏本呢
中国银行稳固封闭式理财也是有一定几率出现亏损的,属于正常的情况。
中国银行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有可能亏损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是非保本、浮动型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机构不承诺保本,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产品净值的变动决定着投资者收益的正负。
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由投资者来承担,所以需要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高低来选择产品。此外也有一些低风险的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其风险性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是一样的。中银理财稳富封闭式不是保本型的理财产品。
(2)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创新低扩展阅读:
中国银行稳固封闭式理财介绍如下:
中国银行稳固封闭式理财属于非保本浮动型理财产品,投资标的主要是股票、债券等,风险等级为R2级,风险测评C2及以上的客户才能购买这款产品;
投资往往都是高风险伴随高收益,所以个人投资者要匹配好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多对比一些理财产品,选择适合自己产品或者投资方式。由商业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的。
③ 2年期限已到,银行理财产品开始亏损,还能买吗
对普通人来说银行依然是理财的首选,银行中存在三种主流的理财方法,即存款,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
存款受存款保险法规保护。本金和利息保证在500,000以内。缺点是良率不太高。国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安全也得到了保证。可以说,它也是本金和保证利息的产品。在许多储户的心中,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安全且有资金保证”的产品,因为购买理财产品几乎没有损失,即使有,也仍然是少数。银行通常严格地付款,承诺保护资本,并期望收入到期时按时支付。这给每个人一种幻觉,即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无损失地盈利。
简而言之,中央银行不可避免地要打破僵化的支付方式。不可能。只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渠道可以赚钱了。如果不能严格赎回银行理财产品,您会继续购买理财产品吗?
④ 现在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多少例如一个月的理财产品
看你说的那种了!!
我是做黄金的!!
炒黄金七大特点:
一、金价波动大:根据国际黄金市场行情,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报价。因受国际上各种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金价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可以利用这差价进行实盘黄金买卖。
二、交易服务时间长:每个交易商结合不同的情况,经营时间有所不同,最长为每天十八小时交易,涵盖主要国际黄金市场交易时间。
三、资金结算时间短:当日可进行多次反向交易,提供更多投资机遇。
四、操作简单:有无基础均可,即看即会;比炒股更简单,不向选股那么麻烦,全世界都在炒这种黄金,而且没有什么庄家。
五、赚的多:黄金涨,您做多,赚;黄金跌,你做空,也赚!(股票只有涨才会赚,跌则亏或只能观望)
六、趋势好:炒黄金在国内才刚刚兴起,股票、房地产、外汇等在都已经淡漠的时候,黄金则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七、保值强:黄金从古至今都是最佳保值产品之一,升值潜力大;现在世界上通货膨胀加剧,将推进黄金增值。
八、门槛低:只要有50000元人民币以上就可以开户。
影响世界黄金价格的因素:
A、供给:
1、全球黄金存量;2、年供应量;3、金矿开采成本;4、主要黄金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5、央行的黄金抛售。
B:需求:
1、各国首饰,工业的需求;2、保值;3、投机性。
C:其它:
1、美元汇率;2、各国货币政策;3、通货膨胀;4、国际贸易、财政、外债;5、国际政局动荡、战争。
⑤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首破4.7%是真的吗
根据普益标准提供的数据,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10月中旬以来就一直在稳步提高,10月14日-10月20日那一周该平均收益率为4.61%,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上升0.1%。受资金回笼和银行年底考核影响,预计12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将出现“双升”现象。
近期,30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一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新疆、吉林省、贵州省,分别为4.39%、4.38%、4.35%;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上海、天津、四川省,分别为4.94%、4.93%、4.93%。
⑥ 未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为何被强退
理财市场的这一新动向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和疑问——理财“强退”合理吗?存量产品为何加速退场?
疑问一:未到期理财产品为何被“强退”?
案例一:理财产品是某老人用养老钱购买的,看中的是两款产品5.6%和6.1%的预期收益率。客户经理仅在产品终止前三天进行了简单的电话通知,没有过多解释。表示不能理解。
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前终止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一是由于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我行推动落实理财业务经营整改。对部分不符合新规要求且难以整改的产品予以提前终止,也是该项工作的一部分。二是2019年11月以来,市场利率加速下行,新增投资品收益急剧下行拖累理财投资组合表现。为保障客户收益水平,维护投资者利益,我行决定提前终止该批发行时预期业绩基准较高的产品。”
今年以来,市场利率确实存在下行趋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降低。数据显示,今年7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8%,环比下降2个基点,同比下降35个基点,创近44个月新低。
据了解,该老人购买的理财产品为资管新规发布前发行的“老产品”。与目前市面上的净值型“新产品”相比,这两款产品设定了“预期收益率”。而净值型“新产品”则摒弃保本保收益概念,多采用“单位净值”“业绩比较基准”等说法。
目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收益率也在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动辄4%甚至5%的收益率已成‘过去式’。在此基础上,一些“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高,银行存在成本倒挂的可能性,会对银行造成一定损失。
疑问二:提前“强退”理财产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目前涉及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对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事项没有规定,理财产品是否可以提前终止以合同约定为准,也就是理财产品说明书。
本次涉及提前终止的产品,其产品说明书中均包含提前终止条款,具体条款内容为‘为保护客户利益,银行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提前终止本产品’。根据当前市场利率下行趋势,提前终止相关产品可以避免客户收益持续下滑,客户提前获取资金后可再投资获取收益,更有利于保护客户利益。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会设定提前终止的条件,如果触发相应条件,银行可以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但银行若采取终止理财产品等措施,应对客户进行充分告知,争取客户理解,并充分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这位老人的遭遇并非个例,但目前尚未形成普遍现象。
疑问三:存量“老产品”为何加速退场?
事实上,这位老人购买的这类“老产品”正在加速退出理财市场的舞台。2018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有助于破除刚性兑付对资金价格的干扰,使资金价格正确反映市场供需情况和违约风险,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合理识别并定价,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正大力开展理财业务整改。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也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研究决定,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即延长至2021年年底。
过渡期的延长一定程度缓解了银行的压力。但我国资管市场规模庞大,部分难以回表的存量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权类资产的确存在一定整改难度,部分银行仍存在一定整改压力,需要更积极推进整改工作。
疑问四: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还未到期的存续产品将何去何从?
延长过渡期1年,更多期限较长的存量资产可自然到期,有助于避免存量资产集中处置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
为最大限度的保证资金的案例,想要对银行理财产品做有效风险评估,可以到辨险识财去查看该款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价报告。全方位了解潜在的风险。
⑦ 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怎么算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算法:
理财产品的收益=投入本金×年化收益率×存期÷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