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投资者为什么容易低估股市赚钱的难度
如果你对股市中的投资者留意观察一下,会发现不少投资者都有过度自信心理,这种心理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那么这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克服过度自信心理、提高投资收益?笔者在此文中与各位同仁谈谈这个有趣的话题。
在谈过度自信心理之前,我们先看下面几种现象:
现象之一:有机构随机对一些司机进行抽样调查,让他们评估一下自己的开车水平,结果9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但这在统计学意义上是不可能的,说明多数司机高估了自己的开车水平。
现象之二:创业成功的概率有多高?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曾这样说:“一万个创业者里跑出来一个就不容易了”。但有一个对2994名新创业公司老板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成功的机会有70%。
现象之三:股市遵循“七亏两平一赚”规律,也即:最终能在这个市场赚钱的只占参与人数的10%左右。但如果你随机问一些身边的股民朋友,多数人还是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市场赚钱,只是暂时没赚到而已。
从笔者例举的三个现象中可以看出,人的过度自信心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的这种过度自信心理来自何处?有研究认为,主要来自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来自关于知识的假想,第二个部分来自关于控制的假想。
来自知识的假想是指人们有这样一种倾向:认为随着信息的增加,自己对未来的预测也会更加准确。也就是说,人们认为信息的积累会增加自己对某件事的了解,从而提高决策的水平。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不少买彩票的彩民为了提高中奖概率,学了很多选号技巧,比如尽量选近期的热号等。但从统计科学来看,学再多的选号技巧,也无法改变中奖概率。企图通过选号等技巧来提高中奖概率,不过是彩民的一种意淫。
例子二:在股票市场,许多股民把大量精力用于研究股票的K线图,收集此股票历年的高点、低点、波浪形状等信息,希望借此来寻找股票上涨的规律,提高对一只股票未来走势预测的准确性。但有研究者曾通过随机掷硬币的方式,画出了一组K线图,跟真实股票的K线图放在一起,让投资者辨认,结果没有投资者能够辨认出哪些是真正股票的K线图,哪些是用掷硬币方式画出来的假股票K线图。如果两者没有区别,我们又如何能够相信股票K线图的非随机性呢?
不过关于技术分析,我要对道氏理论特别说几句话。
道氏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市场指数,主要通过铁路指数与工业指数相互验证来判断市场趋势,曾经似乎“灵验”,但后来时灵时不灵,让人搞不清该相信哪一次。在这一理论产生之初,以之前及之后一段时期的两种指数相互验证来确认,确实可以在很大概率上判断市场的牛熊。但道氏理论的创始人查尔斯·H·道从来没有说过可以把自己的这一发现用于个股趋势的分析判断,用道氏理论来分析个股,是后来人的发明。
来自关于控制的假想是指: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可以对一些不可控制的事件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它的结果。但这往往不过是一种错觉。
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许多彩民认为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彩票命中的概率会高于其他彩票。彩民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通过“自主选择”而不是“随机选择”这一主动行为,对未来的中奖概率产生了影响。
例子二:在股票市场,当牛市来临时,股民们很容易赚钱,许多股民就把赚到钱这一结果归结为自己的水平,认为自己目前的水平已经能够“控制”投资的结果,即赚钱,但事实上,大多数股民能在牛市中赚到钱,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正如一句话所言:只有当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熊市中的累累亏损让许多股民自认为的所谓“水平 ”“原形毕露”。
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认为,人的过度自信心理是“眼见即为事实”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眼见即为事实(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这样表述:“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过早下结论对我们理解直觉性思考非常有帮助,我将会用一个冗长的缩写来代表这种情形:WYSIATI,意思为‘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即眼见即为事实。
“眼见即为事实”揭示了人直觉性思考的一个特点:根据头脑中现有的信息作出判断,忽视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用卡尼曼的话讲就是:“衡量系统一(即:无意识的快思考)是否成功的方法是看它所创造的情境是否具有连贯性,而与故事所需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关系不大。信息匮乏是常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系统一则会仓促作出结论。”
人们通过“眼见即为事实”来作出判断的典型例子,我可以举一下自己观看大学生辩论赛的体会。
甲乙双方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双方为了压倒对方,会只讲有利于己方观点的论据。所以你如果观看辩论赛,应当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甲方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拿出相应的论据,你在未深入思考,或者说用直觉判断的情况下,可能会觉得甲方说得有道理。待乙方拿出反驳甲方观点的论据来论证己方观点后,你对甲方观点的认同度会下降。这其实就是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以直觉性思考快速作出判断时容易出错的原因。这种直觉性的判断是人处理事务时本能上最爱用的办法,除非有意识地发动理性来思考,否则很难改变。
“眼见即为事实”是人的一种认知偏见,这种偏见导致我们只重视已知的,忽视未知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牛犊”之所以在“老虎”面前能够不害怕,很自信,是因为牛犊只知道自己蹄子的历害,却不知道老虎的历害之处。同样,多数司机高估自己开车的平均水平,是因为多数司机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平均水平 ”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 。
同样,“眼见即为事实”的认知偏见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高估自己、低估他人,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技能比较了解,却对他人的技能了解不多,所以会更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技能,忽视他人的技能。
“眼见即为事实”的认知偏见使我们在作决策时容易产生”规划谬误“,高估自己做事成功的概率。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忽视了跟我们做同样事情的其他人的一般情况,这种“一般情况”有一个学术名词叫“基础比率。比如前面提到的股市中的“七亏两平一赚”规律,就是一个基础比率。许多股民高估自己在股市赚钱的概率,就是忽视了股市的这个“基础比率”。许多创业者高估自己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是忽略了创业成功的基础比率。
那么,人们能不能通过训练,克服过度自信呢?卡尼曼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其障碍在于:“主观自信是由人们构建的连贯的故事决定的,而不是由支持它的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决定的。”
那么,在投资实践中,如何避免因过度自信心理对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我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首先,初入股市,一定不要拿承受不起亏损的钱来炒股。
由于人在对个人水平作判断时,经常会忽略“基础比率”,从而出现高估自己的情况。股市中的“七亏两平一赚”的规律就是股市赚钱的基础比率,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比率,在无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具有不同于一般投资大众的“天赋异禀”的情况下,高估自己在股市赚钱的能力,从而在初入股市时投入太多的资金,结果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等恶果。
笔者在初入股市时,其实并不知道人有这种过度自信心理,只是觉得股市赚钱应当没有许多人想像的那么容易,加之笔者属于保守性格,追求安全第一,所以投资股市的前五年,投入的资金很少。事后来看,这样的做法非常明智,否则,2008年40%的亏损就可能让自己的家庭财务受到严重拖累。
其次,不要过于集中投资。
有些投资者,由于对某一只股票有过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以为自己掌握了这只股票充分、有效的信息,以为自己对公司的未来很有把握,开始产生过度自信心理,把全部资金都扑在这一只股票上,结果搞得很狼狈。
私募基金经理人董宝珍多年来对茅台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所以2013年前后,他清仓所有其他持股,全部资金只投入贵州茅台这一只股票,而且还上了杠杆,并与人打赌茅台不会跌破某一市值,结果因赌约失败被迫裸奔。董宝珍当时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过度自信。幸运的是,茅台股价在低见118元后就反转了,否则因杠杆爆仓了,董先生的基金经理人生涯可能就结束了。
对于投资应当集中还是分散,我没有确定的意见,但对于过度的集中投资,我认为应当谨慎。
第三,不要在收集一些无谓的信息上浪费时间。
比如,有些投资者热衷于小道消息、热门荐股等信息。有人做过统计,这些信息对提升投资者的收益有害无益。还有一些投资者在研究K线图的各种技术指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建议这些投资者了解一下发明这些指标的人在股市上发财了没有。
窃以为,投资者真正要做的,是认认真真地阅读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招股说明书等基本面资料,考察行业、产品销售、消费需求等市场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及估值情况,这才是根本。
第四,在投资顺风顺水的时候,要注意抑制频繁交易的冲动。
人在投资顺风顺水的时候,就容易忽视运气的作用,把投资赚钱更多归为自己的水平 ,从而自信心爆棚,接着就开始做傻事。由于过度自信心理,你很可能会加大交易频率,买入不符合自己估值标准的股票,或者抛弃保守投资原则去做一些无谓的冒险。频繁交易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交易成本的增加,长期来看对收益率提升有害无益。
第四,尽量通过客观事实来纠正自己的过度自信。
比如,有的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水平盲目乐观,投资路子已经走歪了,自己还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投资者,建议不妨把自己过去多年的投资收益计算一下,看看年复合收益增长率能达到多少,是否稳定,是否产生了绝对收益,是否跑赢了大盘。如果收益很低甚至亏损,不要找外在理由推托,比如骂中国的市场环境、骂政府、骂上市公司(不少人会这么做),要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水平不高,承认自己一定在投资理念或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而不是继续盲目自信地按老路走下去。这里给大家链接一篇笔者写的一篇文章:《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投资水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5e4fc0102wh12.html,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
苏格拉底曾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我的体会,人的过度自信心理,虽然有直觉思维本能上的原因,但在理性的层面上,人的过度自信,其实跟知识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人学的知识越多,越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所以苏格拉底才会有那样的感慨。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不经历,人就会把一些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化,导致无知无畏,盲目自信。就像许多人在摸彩票上所犯的一些错误,其实就是对概率的无知。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应当是克服过度自信心理的途径之一。
B. 董宝珍还看好什么股票
看好2018年的央企改革概念,5G概念,3D概念,稀土概念,生物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