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债市场的构成
国债市场按照国债交易的层次或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债发行市场;二是国债流通市场。国债发行市场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之初,主要采取行政摊派方式,由财政部门直接向认购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个人)出售国债,带有半摊派的性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债发行市场始于1991年。该年4月,财政部第一次组织了国债承销团,有70多家国债中介机构参加了国债承销。1993年建立了一级自营商制度,当时有19家金融机构参加,承销了1993年第三期记账式国债。
所谓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财政部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竞销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发行市场顺畅运转。1994年,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国债发行着重于品种多样化,推出了半年和一年期短期国债和不上市的储蓄国债。1996年开始采取招标发行方式,通过竞价确定国债价格,市场化程度大为提高。例如:对贴现国债采取价格招标,对附息国债采取收益率招标,对已确定利率和发行条件的无记名国债采取划款期招标。同时,推出了3个月、6个月、1年、3年、7年和10年等7个不同期限的国债品种,其中3个月、7年和10年国债是新品种,3个月国债是目前最短期国债,7年和10年则是目前最长期国债,又是附息国债,在国债品种与期限结构上开始同国际接轨。
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其基本结构是:以差额招标方式向国债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如商业银行和财政部门所属国债经营机构,销售不上市的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以定向招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定向国债。这种发行市场结构,是一种多种发行方式配搭使用,适应我国当前实际的一种发行市场结构。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88年的7年期间,还没有国债二级市场。债券在一定期限终止了持券人的购买力,使持券人感到不方便。因此,解决居民手中债券的变现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1985年曾经搞过一个贴现办法,但是实行起来效果并不好,因而建立国债流通市场是既方便居民,又防止购买力膨胀的重要途径。
我国从1988年开始,首先允许7个城市随后又批准了54个城市进行国库券流通转让的试点工作。允许1985年和1986年的国库券上市,试点地区的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设立了证券公司参与流通转让工作。试点主要是在证券中介机构进行,因而中国国债流通市场始于场外交易。1991年又进一步扩大了国债流通市场的开放范围,允许全国400个地区市一级以上的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同时,国债承销的成功,证券机构迅速增加,这些都促进了场外市场交易活跃起来。时至1993年,场外交易量累计达450亿元,大于当时的场内交易量。但是,由于场外交易的先天弱点:管理不规范,信誉差,拖欠现象严重,容易出现清算与交割危机;场外市场统一性差,地区牌价差价大,买卖差价大;不少场外市场有行无,流动性差,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场外市场交易不断萎缩,至 1996年场外市场交易量的比重已不足10%。与此同时,场内交易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自身优势却获得稳步发展。目前场内交易主要集中在四家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武汉国债交易中心(1992建立,专营国债转让)、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中心。由于这些场所的管理相对规范,信誉良好,市场统一性强,因而保证了场内交易量的稳州增长,至1996年已占整个国债交易总量的 90 %以上。当前中国国债流通市场的结构已形成以场内交易为主、以证券经营网点的场外交易为辅的基本格局,基本上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
我国自1991年兴起国债回购市场。所谓国债回购,是指国债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购回同笔国债的交额动。如果交易程序相反,则称国债逆回购。国债回购是在国债交易形式下的一种融券兼融资活动,具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国债回购为国债持有者、投资者提供融资,是投资者获得短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也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工具。因而国债回购业务对国债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国债回购市场的不规范,也会产生负作用。如买空卖空现象严重,回购业务无实际债券作保证,回购资金来源混乱以及资金使用不当等,都会冲击金融秩序。我国1995年曾对国债回购市场进行整顿,整顿后国债回购市场逐步走向正轨。为了有序地发展国债市场,首先,要巩固和发展交易所内的回购市场;其次,要建立规范的场内回购市场,建立统一托管清算体系,杜绝买空卖空,打击市场分割;最后,中央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使国债回购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工具。
我国于1992年10月还曾一度推出国翩货市场。所谓期货交易是相对现货交易而言,其特点是买卖双方债券所有权的转让和货款的交割时间分割开来,双方签订交易合同后不是立即付款和交付债券,只是到了约定的交割时间才进行买方付款,卖方交付债券。期货合同有四个要素:约定的时间、约定的价格、约定的国债品种、约定的交易数量,其约定办品种即为期货交易的标的国债。国债期货是国债现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是显示和引导国债价格或国债行市。国债期货市场是买卖双方经过公开竞价,使国债价格不断随供需状况而变化,并在市场上传递。由于期货市场是众多买者与卖者的意愿,是最有代表性的价格,对当前与未来的价格走势都有指导作用。
二是套期保值。国债投资者可以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上同时就某一品种国债做数量相同、买卖相反的操作,以求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盈亏相补或相抵,从而实现保值。
三是投机获利。国债期货投资者还可以在期货市场上的不同债种之间投机获利,也可以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投机获利,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对冲机会。我国于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伊始,投资者反应冷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金融意识的增强,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于1993年10月正式推出规范式的国债期货合同。从此国债期货日益为广大投资者认同,成交量日益扩大,从日成交量不到亿元发展到日成交量超千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发展国债期货市场的条件还不成熟,又加上法规建设滞后,于1994年下半年至1995年上半年之间曾发生多起严重违规事件,在监管部门采取提高保证金比率、实行涨停板制度、规定最高持仓量等措施后,仍难以走上正轨,于是国务院于1995年5月宣告国债期货的试点暂停。
❷ 请结合我国目前债券市场,阐述你对国债概念的认识,并说明你对投资于债券市场的看法
最近几期记账式国债的发行利率确实不高,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并不是很合适。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基金业绩基准定位为两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目前为2.16%),高于同期存款或国债收益,与目前收益趋降的货币基金相比,也有优势。由于这一类基金以投资短期债券为主,因此本金稳妥,收益稳定。对于老百姓买国债来说,有好多收益是不能获得的,比如说银行间市场个人不能参与,企业债零售额度限制,个人购买不到等,投资者却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基金来规避这个弊端。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债券基金与已往发行的债券基金有所不同,以往发行的债券基金是指债券投资为主、股票基金投资为辅的一种基金品种,而现在热销的债券基金是只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短期债券等固定收益品种,不投资股市的基金品种,所以通常被称为“短债基金”。由于债券市场的特性,该类基金适合持有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的投资者。
❸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债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债券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来,多个部门相继推出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监管条例,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多个地方政府着力研究部署绿色债券奖励政策,激励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尽管区域范围目前仅有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债券种类只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但在支持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同时,其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将会得到复制和推广,这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促进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❹ 2018年8月份国债利率是多少
请参考:
18国开09(180209X1)是1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剩余期限为355天,按年付息。根据2018年7月17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行快报公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结果,本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为3.2015%,全价为100.20元/份。
18国开08(180208X6)是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剩余期限为1012天,按年付息。根据2018年7月17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行快报公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结果,本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为3.7656%,全价为101.71元/份。
本期债券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与管理,中国农业银行为本期债券的发行认购提供代理销售服务,中国农业银行不承担该债券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❺ 国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 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政府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政府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政府也可以采用增税和向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但是,税收增加客观上受精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制约,如果强行增税,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使财源枯竭,得不偿失;同时,又要受立法程序的制约,也不易为纳税人所接受。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等于中央银行财政性货币发行,可能会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的后果。比较而言,用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第一,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一般不变,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第二,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通过发行国债获取的资金基本上社会资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部分,也就是企业和居民闲置不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暂时交由财政使用,当然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把国债视为已知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第一,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还本付息的压力又会进一步加大财政赤字,互为因果,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第二,社会闲置资金是有限的,政府集中过多,会将减少民间部门可借贷资金的供给,或提高民间部门的投资成本,产生“排挤效应”。
2、筹集建设资金
弥补财政赤字是从平衡财政收支的角度说明国债的功能。筹集建设资金是从财政支出或资金使用角度来说明国债的功能。国债是政府在正常收入形式以外,筹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1987年开始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其中包括电力债券、钢铁债券、石油化工债券),国债资金的用途很明确,就是用于基础产业的投资。1998~2002年,我国每年发行的国债中,都包括1000多亿元的建设性国债,主要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行业的更新改造。
3、调节经济
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政府发行国债首先会改变民间和政府部门占有资源的规模,影响社会资源在两大部门原有的配置格局。政府国债资金用于不同方向,又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用于公共投资,将会改变原有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用于公共消费,将会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国家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过程,能够调节社会总供需关系,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另外,短期国债还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是其调节货币流通量的重要手段。
❻ 我国国债交易的参与主体有哪些
参与主体包括从事国债承销业务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按机构类型看,主要包括中资银行、证券公司、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政策性银行等各类机构。
场外市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同时,场外市场还包括主要供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机构投资者作为理性的市场参与主体,已经成为国债市场的主流。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类型逐渐增多,国债的投资者也逐步多元化。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截至2012年末,市场交易主体从启动之初的16家商业银行,增加到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上万家。其中,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最多,占比69.44%;特殊结算成员持有国债占比22.64%;保险机构持有国债占比4.49%;各类基金持有国债占比1.52%;证券公司持有国债占比0.04%。
❼ 中国债券市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8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近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的体现,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
陈湛匀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国债恢复发行,中国债券市场开始,截至2018年的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超过了80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债券市场的余额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债券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并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与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国家名校进行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陈湛匀教授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陈湛匀教授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对这些领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他擅长实用解决具体方案,将广泛的商业知识和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相结合,致力于运用金融专业技术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赢利能力,放大企业价值并创造价值,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❽ 求:我国历年国债发行总额
显然,国债发行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国债相当于财政赤字,就是向老百姓借钱,政府花未来的钱。从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发行国债保持一定水平是比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能刺激国内需求。但是,当经济过热时,发行国债会使经济更加高涨,不利于调控。发行过多国债,会有增加债务风险的可能,如现在债务问题困扰的希腊;另一方面,国债是对国家未来发展能力的透支,过多的债务会削弱将来的发展能力。因此,并不是国债发行越多越好。
希望采纳
❾ 我国需要建立国债期货市场吗
以下仅供参考:
债券交易最大的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也是最难把握的风险。有了国债期货之后,投资者可以构造出与利率风险无关的债券投资策略。建立债券组合的时候,运用国债期货或者利率期货对冲掉利率风险,使得整个组合的价值变动与利率的涨跌无关,这就是利率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因此只要处理好债券的信用风险和个体风险后,利率市场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可以让投资者在利率上涨和下跌中通过风险管理获取稳定收益。
(一)债券现货市场得到了充分发展,达到了恢复国债期货的规模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期货交易的顺利开展必须以一定规模的现货市场为支撑。各国开展国债交易之初,其国债占GDP的份额大致为14-45%。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占GDP的份额约为15%,这样的一个比例甚至高于韩国开展国债期货时候的水平(14.4%),与德国、巴西等国(约20%)比例相当。因此,国债规模已不是制约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主要障碍。从发行方式和品种的期限结构上看,2001年开始发行15年至30年的长期国债,并采用贴现方式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种。从发行方式上,短期国债改集中发行为滚动发行。这一切进一步增强了国债市场供求的均衡性。
(二)出于规避利率风险的要求,迫切要求发展国债期货交易。目前国内利率化的步伐在加快。2005年底央行宣布贷款利率上浮区间彻底取消。去年一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节奏,市场利率也处于不断的涨跌变化之中,利率风险已成为企业、居民、机构投资者不能回避的金融市场风险之一。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由于银行准备金利率波动,导致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29日,债券市场市值损失为2451.6亿元。而我国目前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十分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利率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持有巨额国债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主动的风险管理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最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很多国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之前,就已建立了国债期货市场。美国在1986年才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但此之前,美国早已上市了2年、5年、10年、30年期等长期国债期货合约以及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日本在1985年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就及时推出了1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而日本1994年10月才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三)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从事期货业人才与经验的积累,为国债期货交易的恢复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国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2003年末在中央国债公司开户从事债券业务的机构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达2895户,基本涵盖了中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类机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专业培训资质考试及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支对期货业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队伍。
(四)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统一的有关期货监管的法规与体系,为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确立了制度保证。吸取1995年“3.27”风波的教训,结合中国期货业的整顿和发展,有关部门199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其相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我国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统一的法规体系,整个市场的发展也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在此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对期货业务的监管队伍基本形成,监管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
❿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政府有计划的配置闲置资源,是在内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国家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债发行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调整结构、调节货币流通、影响外汇收支、促进供求平衡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启动投资的同时,提供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理想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平衡和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债。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发行规模迅速增大
这些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快速增加。如下图。
2. 发行种类较多
我国国债的发行种类包括凭证式和记帐式两种,前者针对社会公众,后者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前者流动性较差,而后者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交易所市场买卖。从期限上讲,1年以下的国债在2005年以前是没有的,从2006年开始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短期国债。长期债券的发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期限为20年。
3. 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1981-1990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摊派的办法完成的。
1991年,财政部第一次组织国债发行的承购包销,这标志着国债一级市场初步建立起来。承销制是一种协议性的市场发行制度,这种发行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承销合同确定发行人与承销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而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
自1999年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行基本上采用招标机制。从招标的标的物来看,经历了交款期招标、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的方式;从竞标规则来看,财政部先后在短期贴现国债发行中采用了"荷兰式"单一价格拍卖方式,在中长期国债和附息债券的发行中采用了多重价格拍卖方式。2004年总共14期记账式国债中,只有4期按照单一价格拍卖方式,而剩余14期都是多价竞价。
在我国,只有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记账式国债拍卖活动,包括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其他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只能够参加凭证式国债的购买,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
为了进行必要的投标筛选,财政部在国债拍卖前通常不仅规定最低、最高投标量限制,还通常设置一定的投标价格区间。这一措施也会减少独立投标人的数量,鼓励小规模投资机构和个人进行投标和并,从而产生投标过程中非竞争性行为的效果。比如,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帐式国债,招标区间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发行利率较高,所以在发行区间大力追捧,大批自营商拆借资金购买国债,并且该国债在上市之后价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这说明,如果设置了一个错误的价格区间,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或者影响国债的发行,或者影响国债财政负担。
4. 国债交易市场活跃 交易手段灵活
国债交易包括现货交易、回购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远期和利率互换相续出现。国债的期货交易也有望恢复。
在1997年之前,国债交易基本上都是现货交易。1997年银行间债券开展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国债市场上,质押式回购量一直大于现券买卖量,质押式回购为投资者短期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2004年,我国又推出买断式回购。这一方式有助于债券的流通,也有助于在市场中实现套利,进而有利于债券的定价。
我国债券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银行间市场为例。2006年全年的交易规模为382053亿元,而2001年才40940亿元。4年的时间,交易量增长了近8倍。
在我国,银行间交易规模要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如下表。
注: (1)2004年以来的回购交易数据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2)现券成交金额只计算买入或卖出数据;(3)回购成交笔数与回购成交金额均为首期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在银行间市场中,7天质押式回购的交易规模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质押交易规模的将近75%。
5.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开展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和引导一级交易商在市场的交易,并传递和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业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回购利率,成为银行同业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指导性利率。
6. 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参与者增多
2000年4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将银行间债券的准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实行准入备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资国债和金融债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资金开放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间债市交易主体成分不够的问题。2002年6月17日起,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开始试点,将个人投资者纳人银行间市场。2002年10月29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非金融机构开放。2004年2月16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2006年,在中央国债公司直接或间接开立一级托管账户的投资者共6439个。在总体上看,投资者的类别相当广泛,基本覆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投资者群体
在交易机制上,由过去的单边报价过渡到双边报价。双边报价,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做市商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债券交易,更好地发现债券价格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