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科技局部战争的战争动员
一、什么是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简称动员,也有的称国防动员。战争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等。武装力量动员是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迅速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扩大军队。国民经济动员
是把和平时期的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充分调动国家经济力量,保障战争的物质需要。科学技术动员是国家统一组织科学技术部门和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研制新式武器装备。人民防空动员是发动群众,采取各种措施,防敌空袭,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政治动员是国家对全体军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鼓动,发动他们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并争取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持。战争动员,按规模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总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全面动员;局部动员是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按方式可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地实施的动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在战争爆发前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有的国家把在临战前或遭到敌人突然袭击时所进行的动员,称为应急动员。动员的全过程,可分为平时的动员准备和战时的动员实施。
决定动员实施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动员令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
二、战争动员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动员属于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动员。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巨大,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动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①动员是确定战略目的的重要依据。确定战略目的,必须考虑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使加强平时的动员准备,开发和积蓄战争潜力,增强战争实力,显得尤为重要;使国家和军队领导机关,了解和掌握动员能力,尤为必要。
②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根本措施。动员能使军队迅速转为战时体制,实施战略展开,使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迅速转入战时轨道,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使用于战争。
③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主要手段。动员能重新分配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既使军事需求得到优先保障,也使民众生活必需品得到基本保障,其重点是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兵员和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
三、战争动员的发展历史
动员是战争的产物,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虽然没有“动员”的概念,但在战争爆发前后,已有发布誓言或檄文,征募兵士,征用车马,筹措粮草,扩编军队等活动,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动员。
“动员”一词迄今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法国。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和反抗,欧洲君主国家结成同盟,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总动员令发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还动员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使战争获得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法国的这次总动员,明确提出了“动员”概念,制定了动员法令,丰富了动员内容,促进了动员的发展,是近代战争动员史上的一个范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战争规模的空前扩大,坦克、潜艇、飞机、高射炮、毒气弹等新式武器装备在战争中使用,战争持续时间长,使物资消耗急剧增加,战前的储备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主要参战国不得不进行动员并把动员扩大到经济领域,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大力发展军工生产。如德国的军工生产占工业生产的比重由1915年的35%增长到1917年的75%。法国1918年与1914年相比,军工部门的工人数增加33倍,飞机月产量增长28倍,野炮日产量增长16.4倍,重型炮弹日产量增长103倍。许多参战国还动员铁路、造船、航运、通信、科技等部门为战争服务。整个战争期间,交战双方共动员兵力7000多万人;主要参战国生产飞机18万多架,火炮15万门,坦克9200辆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动员,是一次现代战争动员和全面战争动员,其动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多,时间之长,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参战的国家和兵力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多,空间更大,时间更长,并使用了火箭炮、弹道火箭、飞航式导弹等先进武器,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还使用了原子弹,动员又有新的发展,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动员,其广度和深度达到了新的水平。
德国法西斯为发动侵略战争,在战前就秘密地进行了动员准备。1934年陆军由10万人增加到30万人,海军扩大了1倍,到1939年9月对波兰突然袭击时,总兵力发展到170万人,至1941年又发展到720万人(不含仆从军)。整个战争中,共计动员兵力1700万人,占总人口的22%;生产飞机11.92万架、坦克6.68万辆、火炮69.5万门,以及大量的轻武器和弹药;其军费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由1939年的30.6%上升到1943年的82%。
1941年6月22日,苏联在遭到德国突然袭击的当天发布动员令,6月30日,成立国防委员会,加强了战争和战争动员的领导;从6月23日到7月1日,在9天内就动员预备役士兵530万人,一个月内征召预备役军官65万人,到1945年1月,总兵力从1939年1月的160万人扩大到1136.5万人,整个战争中,共动员兵力2700万人,占总人口的14.1%。
战争初期,苏联还迅速改组、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1941年7~11月间,共向东部地区搬迁了1523个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360个)及大批重要物资,并迅速恢复了生产;1941~1945年共生产飞机10.8万架、坦克(含自行火炮)9.5万辆、火炮和迫击炮53.6万门等,保障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实施总动员,总兵力从1939年的33.4万人,扩大到1945年的1212.3万人。战争期间共动员兵力14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从事军工生产的劳动力,1939年为280万,1944年增加到1040万;战争期间,军工厂新建1690个,扩建970多个;共生产飞机27.5万架、舰艇988万吨、坦克8.12万辆、自行火炮4.79万辆、火炮62.3万门。日本为发动侵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动员兵力近1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0%;战争期间,共生产飞机6.24万架,舰艇105万吨,坦克3685辆,火炮1.95万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动员,极大地丰富了动员的实践和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更加重视战争动员,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从实践上不断完善动员机制和法规建设,制定动员方针和政策,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好应付各种战争的动员准备。
在中国历次革命战争中,在毛泽东关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方针,成功地实施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动员,为壮大人民军队,发展人民武装,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战争动员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在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动员的范围、规模更大,解放区几乎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援战争。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各级军事领导机关和党政部门,都设立武装委员会、支前委员会,加强了对动员工作的领导。通过土地改革和深入的政治动员,发动广大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同时,动员俘虏兵自愿参加人民军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民兵组织,配合军队作战。到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到530万人,民兵发展到550万人。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大力发展军工生产,组织军工企业、民用工厂生产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组织解放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发展工农业生产,保障前线对各种物资的需要;动员广大群众和民间车辆等支援前线,如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动员支前民兵、民工880万人,担架36万副,大车、小车139万辆,粮食6.9亿公斤,等等,有力地保障了军队作战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都进行过不同规模的局部动员。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全国广泛深入地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激发了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国际主义觉悟,掀起了积极支援战争、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潮,全国207万民兵、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动员了大批汽车司机、铁路员工和医务、通信人员,担负战争勤务,其中,动员医务人员约6000人,铁路员工(北京、上海市)2600多人,汽车司机(东北各省)5571人;全国还开展捐献运动,共捐献人民币5.565亿元,可购买3710架米格-15战斗机;动员部分国民经济部门,生产武器装备、作战物资和给养品,保障了战争的需要。
四、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规模大,范围广,突然性强,破坏性大,特别是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以及高技术武器的出现和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巨大。这一切对动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是:
①动员范围大,领域广。随着战争规模的发展,动员范围也随之扩展到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人力还是物力、财力,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成为动员的对象。
②动员内容多,数量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个,共15亿人口,动员总兵力7000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61个,共17亿人口,动员总兵力1.1亿人。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18天,阿、以双方亦动员大量人员、物资投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动员兵力116.5万人,动用坦克3550辆,飞机1011架,直升机190架,作战舰艇128艘;以色列动员兵力41.5万人,动用坦克1700辆,飞机690架,直升机84架,作战舰艇49艘。③动员时间紧,速度快。为夺取战争主动权,要求军队组建扩建和展开快;人员物资的运输、补充快;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快,改组工业结构、扩大军工生产快。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48小时内就征召了近30万预备役人员,相当于原有兵力的3倍。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开赴海湾战区的时间一般只用2~4天。
④动员技术兵员多。现代战争由于大量使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技术兵种增多,要求兵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军事素养,以便能迅速掌握先进的武器装备。
⑤科技动员地位突出。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十分重视新兴科技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军事科研体系,筹集巨额资金,集中大批的科研人员,从事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制。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集中近4000名科学家,投入20亿美元研制原子弹。进入80年代后,其每年用于军事的科研经费占全国科研费的50%以上。
⑥动员应变能力强。许多国家都强调在平时就做好应付各种战争的动员准备,加强战时快速反应能力,既能适应局部战争,又能适应全面战争;既能适应常规战争,又能适应核战争;既能打速决战,又能打持久战。
⑦动员准备充分。许多国家平时就制定有周密的动员计划,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一、如何实施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要依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和动员计划来组织实施。动员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过程。能否有效而持续地实施动员,不仅取决于一国的领土、人口、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条件,而且取决于社会制度和战争的性质,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还取决于组织动员的能力和动员准备的程度等。由于不同时期各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情况不同,动员的范围、规模和方式也有差异,但实施动员的基本方法大体相同。通常的做法是:
①国家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实行战时管制,建立健全战时领导指挥机构,实施各项动员计划,落实各项动员措施。
②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文艺等宣传工具,对全体军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动员参军参战,努力生产,厉行节约,为夺取战争胜利贡献力量,并争取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持。
③按战时编制将现役部队补充满员,预备役部队转为现役部队;征召预备役士兵和军官,组建扩建新的部队;加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临战训练,以保证补充扩大军队。
④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迅速转入战时轨道,重新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调整经济建设布局,搬迁重要工厂、企业和战略物资;改变产业、产品结构,实施工业转产,扩大军工生产,保障战争需要。
⑤将交通运输部门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利用交通运输线、设施和运输工具,保障军队兵员和武器装备、作战物资的运输,并完成居民疏散、工厂搬迁,以及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任务。
⑥统一组织科研部门、科研人员,利用科研设施和科研成果,开拓新的军事科研领域,加速研制新式武器装备。
⑦按照预定计划疏散城市居民,健全警报系统,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组织人民防空专业队伍,进行抢修、抢险,保护重要目标和交通运输线;配合军队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
平时的动员准备是战时动员实施的基础。平时作好动员准备,积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后备力量,不仅对战时实施快速动员,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起到遏制战争、威慑敌人的作用。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平时的动员准备,动员准备的着眼点和所实行的方针政策虽不尽一致,但其基本做法大体相同。
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动员体制。根据本国情况,普遍建立健全动员机构和法规、制度,明确动员的权限和职责,完善动员机制,提高动员能力,以便战时能迅速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②制定动员计划。依据国家的战略计划和综合国力,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动员的任务、程序、时限、范围和要求,以及完成动员所采取的措施等。
③实行常备军和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制度。在减少国家常备军数量,提高质量的同时,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健全预备役制度,储备大量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重点是储备技术兵员。有些国家还组建预备役部队,并不断改善其武器装备和加强军事训练,以提高战斗力。
④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制定和完善人民防空法规和各种防空动员计划,包括人口、物资疏散,工业搬迁计划和重要目标防护、抢修预案等;加强防空设施建设,储备必要的物资和防空器材;对人民进行防空知识教育,提高防空意识;组建防空专业队伍,进行必要的防空演习和训练。
⑤提高国民经济动员能力。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生产力,提高经济战时生存能力;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相结合,储备扩大战时军工生产能力;储备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保证战争初期军队作战和军工生产的需要;加强交通运输网路和通信保障系统的建设,保证战时人员、物资运输和不间断作战指挥的需要。
⑥发展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建立平战结合的科技动员基础,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的军事科研队伍,开发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储备具有国防科研能力的人才、设备、工艺和技术,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战争服务。
⑦做好资源调查。对人力、工业、农业、科技等各种资源以及一切可以动员的战争潜力,进行深入调查;对工程机械、通信器材、医疗设备、修理工具,以及飞机、车船和机场、港口、码头等进行登记统计,以便为平时制定动员计划提供依据,为战时实施动员奠定基础。
⑧加强国防教育。通过不断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使之积极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教育广大青年平时积极应征服兵役,参加民兵、预备役训练,战时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格局的不断演变,战争形态、作战方式的变化,对战争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动员意识,加强动员准备,使动员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国家将进一步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将进一步完善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制度,提高武装力量动员能力;将进一步培养、储备科技人员,开发、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科学技术动员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动员领导机构和法规、制度建设,改进动员手段,提高动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将进一步深化动员理论研究,总结动员经验,探索未来战争动员的规律,提高动员效能。
❷ 现代局部战争和现代国防对动员的要求
先自我介绍,我是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计算机一班的,QQ:598158630 短号:698163(可能下个月一号才能用,因为我去保留短号,韩师数码保留错了,她说今晚改回来)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军不宜对战役地幅实施大批量和长途支援保障,然而我军后勤要确保未来战争“小打有把握,中打有条件,大打有基础”,使后勤保障与高技术局部战争需求同步、合拍,后勤保障必须跳出单向思维的圈子,打破单一的线性保障、平面保障和固定保障旧模式,进行破变性革命,以“大保障”、“大时空”的思维观寻求保障新的“动力支点”,建立军地联供的“大后勤”保障模式和“大社会”的后方体系。
(一)要建立高度权威性的军地联供指挥领导体系
(二)要建立以军、师、省军区为主体,以省、地行政组织为骨干的军地联供组织体系
(三)要建立周密、配套的军地联供实施方案
(四)要将战区内各种保障要素纳入统一整体,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纵深军民一体化保障格局
(五)要建立高效灵敏的后勤军地联供战备通信网和自动化系统高效灵敏的通信联络网和自动化系统
战时兵员动员
战时兵员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或战时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国防动员是国家在国防方面的重要活动,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
❸ 如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重点,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和重要指导方式,是我军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主要有几个方面:
1、走军事斗争准备理性化发展之路
新形势下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因势求变、因情定策,立足新的起点,谋求新的发展。应基于威胁抓准备,强化全方位的“威胁意识”和“敌情观念”,充分认清战争并不遥远且不只一种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应基于任务抓准备,军队的根本任务是打仗和准备打仗,仗可以百年不打,但准备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按照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标准,全面系统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应基于能力抓准备,跳出被敌情牵着走的被动应急准备模式,主动设计未来战争,有规划有计划地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稳步科学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
2、以重点突破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
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军事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位置,真正在部队形成大抓军事训练、大力推进训练转变的新高潮。应抓住联合训练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强化联合意识,提高联合素质,健全联训法规,完善联训机制,推动军事训练从形式到实质的联合。应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积极探索组织指挥训练、战技术对策研练和武器装备操作使用训练的有效办法,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应以使命课题训练为载体,积极构设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探索以对抗训练、野战化训练和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等为主要方式,以真、难、实为检验标准,以考、比、拉为落实机制的实战化训练路子,增强训练实效。应积极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提高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技能,增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3、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军事斗争准备路径
加强科学统筹,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协调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个大系统,军事斗争准备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军事斗争准备做好了,就能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提供明确具体的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抓手,形成巨大的牵引力量。必须站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统筹好主与次、远与近、建与用等关系,把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变成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变成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使二者互为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信息主导,主动跳出机械化思维定势,强化信息主导观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探索创新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事理念、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着力提高军事人才培养、武器装备发展、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变,逐步确立新型战斗力生成与提高的有效机制,推动军事斗争准备实现质的跃升。
部分内容引用自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09-01/08/content_17077805.htm
❹ 如何看待现代战争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兵贵神速是战争指导的铁律,信息化条件下更强调“速度优势”。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衡量一支军队战备水平和实战能力的重要标志。应健全灵敏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在总结梳理近年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抓好相关成果的固化和转化,建立应急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机构设置,制定应对预案,组织相关研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快速反应、高效指挥、正确行动。应建立先进可靠的指挥信息系统。按照互操作性好、反应灵敏、安全保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和综合一体、层级简捷的指挥系统,依靠信息技术提高应急指挥与快速反应能力。把握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特点规律,重点发展战略运输机(舰)、军用直升机和新型航行器,统筹考虑交通战场建设,探索建立顺畅高效的指挥管理机制,整体推进战略输送能力建设。
❺ 请用人民战争的观点分析,如何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首先人民战争是全面战争,楼主提出是局部战争本来就和人民战争没关系,而且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对技术,信息,武器的要求和依靠就更高,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提供,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能成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毛泽东手下的部队大多农民出身,对后勤保障要求不高,粮草可以就地筹取,又有赤脚走天下的能力,这就赋予了这支军队较大的战场独立性和机动能力,在被包围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作战,而国军由于依靠后勤比共军厉害,一旦被包围只有投降,毛泽东在国民党10年包围下持续作战和杜聿明被包围后迫不得已投降就是例证。另外毛泽东的胜利还取决与他是国内战争,居民和军队没有民族矛盾和隔阂,所以有打人民战争的条件,但转移到国外战争就不行了,朝鲜战争中由于对后勤准备不足,朝鲜居民又不配合,志愿军损失惨重,越南战争中解放军攻入越南境内,无论舆论怎么宣传,解放军都是事实的侵略者,被越南人整得很惨,所以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对军队的后勤补给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陆战,海战还是空战,高强度的现代战争是没有居民介入的舞台的,普通居民或许可以提供粮草和饮用水,甚至可以提供枪支弹药和一些轻武器,但肯定无法提供坦克,装甲战车,燃料,弹药,导弹,舰艇,鱼雷,作战飞机等高技术武器,而打赢一场高技术战争缺少这些东西那无异天方夜谭,未来高科技战争拼的主要是综合国力,所以中国要打赢高科技战争,提高综合国力是唯一出路,寄希望于人民战争这一套落后的战争理论是鸵鸟政策。
❻ 局部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发生局部战争可能在南海群岛,东南沿海,西南中印边境,东北中俄边境。
这些地区都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战端一起,
中央银行为了应对必然发生的通胀会紧缩银根,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物价将出现
急剧上涨。房价适当下降,开发商会封盘惜售。世界市场大宗期货价格飙升,经
理人采购指数狂涨,迫使人民币严重贬值。这时财政部还不会滥印钞票,会发行
战争债券。考虑到中国强大的军事底子,打仗就算输了也不会吃亏。因此战争债券
会快速稳定国内经济形势,长期积累的通胀会逐渐消除。如果战争伤亡达到百万级
以上了,国家严重缺钱,这时候只能滥印钞票。结果就是抗日战争时候的样子了。
总言之,局部战争在可控范围内反而是好事,一旦不可控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❼ 什么是现代局部战争
尽管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对于美国与利比亚的冲突所反映出来的高技术下局部战争的概念十分模糊,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却向人们充分证实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情况。
就是说,高技术条件之下的局部战争,是一种利用高技术群所转化的兵器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常规战争。它不仅有别于核战争,更有别于以往的常规战争。它的鲜明特点就是武器装备呈现技术密集型,作战系统呈现整体性,战争进程呈现快速性。战场上使用的任何一种高技术兵器,不但包含了各种密集型的知识,还反映了创新性非常强的密集型技术,使得武器装备表现出了庞大电子化、智能化与数字化。
例如,一枚小型激光制导炸弹,除了具有普通炸弹的性能以外,还集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于一身。
又如,一架隐身飞机,除了具有普通作战飞机的特性以外,还融隐身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航空技术于一体。还有,一颗侦察卫星,只有把火箭技术、监视控制技术和情报处理技术,以及回收技术等集于一身,才足以发挥“超级间谍”的作用,等等。
能够毫不夸张地讲,离开了高技术作为支撑的任何作战系统,都不足已驰骋于现代战场,新式战争形式已变成领衔的角色登上了现代战争的舞台。
❽ 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对越战争,对印度的战争,抗美援朝属于局部战争,日寇侵华当然是全面战争,还有解放战争也是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并不只是根据战区区域大小来区别的,举个例子像我们这样的亲壮年如果给号召加入军队那就可以认真这场战争是全面战争了。
1969年的情况很复杂,从现在的解密文件来看苏联当时不想入侵中国,如果真的打起来应该会是全面战争。因为当时苏联如果进攻的话,目标就是北京,从现在的解密文件来看我国除了用人海战术以外没有其他办法阻挡。(因为当时的我军根本没办法抵抗苏军的机械化兵团)而我国的对策就是从蒙古入侵苏联切断西伯利亚补给线以及核战争,这样一来肯定是全面战争。
现在以及未来30-50年我国是不可能陷入全面战争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大国都有核武器,大家都不敢有大动作。还有一点就是中国现在已经很强大了,有资格和中国玩全面战争的国家也就美国和俄罗斯,除去核武器的因素,俄罗斯需要中国一起对抗美国,而美国现在的实力也不可能很轻松的入侵中国(入侵中国现在对他们来说也没好处),但是我国也没实力主动攻击美国和俄罗斯。所以除了天下有变而且出现了能够抑制核武器的装备,我们国家才有可能会再次处于全面战争的状态。
❾ 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战争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战争是过去战争年代的产物,已经不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要求了,倘若还抱着人民战争的老观念不放,就要吃大亏。这种看法,过分夸大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人民战争带来的挑战,而没有看到人民战争面临的新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战争,但要结合新情况、新要求,研究和发展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下几个重要观念:
第一,在高技术条件下,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人民战争。诚然,海湾战争以来的各次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非常激烈的。可以预计,像我们这样的大国,敌人一旦对我发动战争,从一开始就大规模派兵跑到我们国土上来打仗的可能性比较小。敌人最有可能首先还是利用高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远程作战飞机进行空袭,实施相对独立的海战、空战。应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现阶段我们确有困难和短处。然而,现代高技术战争形态变了,但战争的本质没有变,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我们真正的优势还是人民战争。我们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人民战争的许多有利条件,如:我国良好的地理条件,深厚的战争潜力,相当规模的常备军,有限的核反击力量,丰富的人民战争经验,还有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保障,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遏制战争、战胜敌人的基础,也是这么多年来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敢贸然入侵我国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现代高技术也给人民战争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高技术人才队伍越来越壮大,为积聚雄厚的人民战争实力和潜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进行反侵略战争,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现代高技术的军民兼容性,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战争,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现代高技术作战系统对整体和后方的高度依赖性,为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等等。如果有人一旦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就坚决以正义的反侵略的人民战争来对付它,坚决把敢于来犯之敌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要加强对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研究。应当承认:现代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使人民战争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在战争年代创立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提出了严峻挑战。从作战力量上看,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技术密集的精兵对抗,注重依靠人力密集的数量优势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从作战空间看,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相关空间扩大而主战场相对狭小,利用广大国土分散耗敌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从作战时间上看,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节奏紧凑的速战速决,以战略上持久作战转换战局的作战方式面临挑战;从作战形式上看,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传统的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面临挑战;等等。在这些挑战面前,如何结合现代战争的具体实际,真正做到充分有效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第三,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创造性地发展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建设一支面向21世纪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常备军和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强大后备力量,切实把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好。与此同时,还要适应高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努力建立完善的国防快速动员机制,努力丰富和发展人民战争理论及其战略战术。为此,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大胆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技术条件下我军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要重点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抢占军事理论的时代制高点,积极创造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新的战略战术,深入发掘我国的谋略资源。关于坚持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精干的常备军为骨干,又要以强大的后备力量为基础。只有把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凝聚和带动一切力量,达成军事战略方针所规定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