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配资 > 全球企业债券市场危机四伏

全球企业债券市场危机四伏

发布时间:2021-10-20 22:31:34

1. 我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损失的原因

实力不行,监管不够

2. 债券市场这波牛市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有经验的前辈来说两句,谢谢!

降息周期结束为止.债券的好坏看到期收益,降息从另一方面就体现了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价值.
公司债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很差,难抛!

3. 欧洲车企债务高达4200亿欧元 多家企业现金流不足半年

4月2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数据预测,2020年欧洲经济预计整体萎缩6.5%;其中,欧元区19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萎缩7.5%,陷入其史上最严重的衰退。经济衰退、疫情重创可能使欧洲政府和企业面临新一轮债务危机风险

过去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欧洲各国为了防控疫情筋疲力尽,欧洲经济短期也开始大幅下滑。而为了托底经济,各国均出台了财政救助政策,比如3月17日西班牙和法国政府分别出台了2000亿欧元和450亿欧元的经济援助计划。但由于目前欧洲多数国家债务水平已超09年末欧债危机发生初期,财政刺激政策将进一步提升其政府债务。

聚焦到企业层面,欧洲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也持续上升。一方面,多国企业杠杆率已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防控措施的升级将严重冲击企业现金流,比如信用最好的德国企业债利率已从2月20日的1.75%升至3月26日的4.53%,这一数据说明德国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在大幅上升。

有相关人士评价,相比于数量有限的政府,欧洲的企业数量众多,难以整体救助,部分企业的风险爆发或成为必然。而“雷区”或许不在市场关注度较高的能源和航空领域,汽车产业链或成债务危机的“风暴中心”。

1

高达4200亿欧元的欧洲汽车产业链债务规模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关报告,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企业杠杆率都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例如卢森堡的企业债务规模超过GDP的300%,而爱尔兰、荷兰、法国和比利时的企业杠杆率也超过150%。

而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恶化,欧洲各国的防控措施出现明显升级,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巨大冲击。近期信用最好的德国企业债利率已经从2月20日的1.75%升至3月26日的4.53%,其实就反映出欧元区企业债的违约风险大幅上升。

根据标普全球在4月初给出的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会陷入衰退,企业将面临资金流短缺和融资条件趋紧等情况。标普全球评级指出,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债务违约激增,在未来12个月内,美国非金融企业的违约率可能升至10%以上,欧洲则会逼近10%。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

有行业人士直言,欧洲经济在疫情前接连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欧债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接连遭遇打击。欧洲主要国家除德国外经济规模均未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此次疫情冲击后,政府大规模的债务积累,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有待修复,欧洲或将进一步陷入低增长泥潭。为应对疫情所积累的大量债务也将进一步加重整个欧洲的债务负担,让欧洲经济继续“负重”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金融学论文

货币与经济
美国次贷问题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水银泻地般蔓延开来,西方金融大厦将倾,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拯救本国岌岌可危的银行、保险、证券业,流动性紧缺成为世界并发症。掌握世界印钞机的美国开足马力超额发行美元,引发的信用危机直接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贬值缩水。中国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分析梳理我国应对美元信用危机一系列动作(从货币互换协议到超主权货币动议再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难发现在对外货币金融领域的政策主线就是: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为途径;以拓展SDR职能,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创建超主权货币为手段,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
一、概念的厘清
货币互换、货币国际化、超主权货币这三个货币金融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彼此相互联系,呈逐级递进关系。通常两国之间为规避汇率风险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货币互换协议的增加又为该国货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铺平了道路。而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各大主权货币博弈的结果必将催生出超主权货币。
1.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等值的不同货币本金,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两国央行间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后,在紧急情况下一方可将约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抵押给对方,以获得对方借出的其本国货币或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使本国短期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以增强抵御金融动荡的实力。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保值工具,主要用来规避中长期汇率风险,控制进出口贸易成本。在双边贸易中,一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得到他国货币并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从而使得本国企业可以借到他国货币,用于支付从他国进口的商品,而对方出口企业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有效规避汇
率风险。
2.货币国际化在信用纸币制度下,超越发行国的国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间发挥一般货币职能的国别货币就是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据此定义,时下热议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充分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国际货币功能,并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该国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其货币国际化进程是该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
3.超主权货币超主权货币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不仅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更能增强国际社会应变能力,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尽管超主权货币目前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这个概念在理论上存在问题,而在于在实践中阻力有多大。由于它牵扯到诸多利益纠葛,该主张虽由来以久,至今仍无实质进展),但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货币攻防战略
金融危机下,面临世纪大考的中国政府权衡各项举措的利弊得失,果断地出台了系列对外货币政策,打出了一套金融组合拳,这一战略部署分三步走。
(一)近期目标: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增加货币互换协议,确保美元资产安全。
中国创纪录的23991.s2{Z美元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已是有目共睹。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N/~I]货币互换协议,降低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已经成为共识。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平稳地完成这种转变,让副作用最小。
1.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配置,分散美元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的蔓延迫使美国联邦政府使用巨额财政赤字来拯救美国经济,美元泛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大幅“缩水”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居
多)。分散美元汇率风险,确保对外资产安全成为政界、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SDR(特别提款权头寸)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等四大类。其中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债券的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随时可用的债权。外汇储备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现汇和对外证券投资。由于外汇储备承担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等重任,所以在使用上我们应慎之又慎。从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使用情况来看,发达的经济大国一般都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存储。I MF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1月,官方黄金储备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是:美国为77.4%,法国为7O.6‰ 德国为69.2‰ 中国大陆仅为1.97o。虽然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全球排名第五,但其占外汇储备的I:U~J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鉴于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对外资产结构,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等国际硬通货。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经验尤可借鉴:一是大量购买黄金,提高黄金在储备中的比重(已增至10%) ;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储备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偿还外债;四是用于投资高科技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用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投资是一个趋势,因此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比重,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向外汇管理部门购汇用于海外资产并购,同时提高对外证券投资的效益,建设安全化、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伙伴,建设人民币结算的外部网络。货币互换尽管是双边的,但双边数量的增加,就会渐渐形成多边网络。通过货币互换,逐步搭建起亚洲以至全球的人民币外部网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 纵观历年来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谨慎试水,从被动到主动,从小额到大单,由近及远,从急到缓的过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加快了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2000年5月东盟1 0国和中日韩3国通过了“清迈倡议”,决定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 以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先后与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7国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继续积极回应其他国家需求,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进行磋商。作为向外部输出流动性的一个方式,
货币互换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利益考量和手段变化。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拆借,但事买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方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扩大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这对将人民币打造为全球强势货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双边货币互换不但是增强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的“法宝” ,更是分散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的“利器” 。这些金额不等,用途不一的货币互换协议共同构成中国对外货币战略的“防护网” 。
(二)中期目标: 扩大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业务,培育人民币国债海外发行市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为确保美元资产安全,中国政府除了从内部着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之外,还需从外部着眼,推动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1.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动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人民币要成为强势货币必经过结算货币、投资货币,最后到储备货币这三个阶段,其进程也遵循着先周边化,后区域化,再国际化的顺序。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亦水涨船高,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对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繁荣稳定的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跟着强者走”
的现实主义传统让这些国家倾向人民币。与美元结算相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准确估算预期收益。基于周边国家普遍缺乏硬通货的现实和人民币的良好市场信誉,人民币在边境地区已成为事实上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正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人民币境外试点结算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逐渐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是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步。
2.逐步建立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离岸金融业务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重要通道,离岸金融中心则是人民币转换为国际货币的重要载体。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强势货币,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十分关键,由此先香港再海外的策略应运而生。中国首次在香港面向海外投资者发行人民币国债,为海外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颇具吸引
力的人民币投资渠道。尽管初始数额不大,但此举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一个重大进展。作为国际化的众多举措之一,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显示出中国政府准备进一步采取行动,推动建立人民币海外债券市场,逐步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虽然目前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企业屈指可数,在香港发行的国债规模也相当有限,但作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两个车轮一一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推行和人民币国债市场的建立必将继续进行下去。
(三)远期目标:推动IMF的改革,拓展SDR的作用,创建超主权货币。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着眼未来。国际金融危机,不但促使我们对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反思,更为我们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
1.现实选择:扩大SDR的作用,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现实条件下国际社会应考虑充分拓展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陷暴露之初,IMF就于1969年创设了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由于SDR具备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因此它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可能。现阶段应着力推动SDR的分配改革,尽快落实1997年I MF第四次章程修订及相应的SDR分配决议,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员国也能享受到SDR的好处,在此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扩大SDR的发行。由于IME大失血,急需注资以扩大其“新借款安排”机制,而中国则利用手中流动性充裕的王牌,以购买I MF债券为筹码成功地赢得SDR第二次增发配股90{L美元。虽然该数额对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而言是九牛之一毛,但中国显然不会就此停步。为了能恰当地反映中国在世界财经和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实力,中国需要在I ME有足够发言权和代表权。在其它国家缺少硬通货的形势下,中国购买其他国家手中的SDR,进一步提升在I ME的话语权都在情理之中。铁板一块的既得利益集团迫于严峻的金融形势,在2o国峰会上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提高到至少5%以上。正如I MF总裁卡恩所言:现在正是调整I MF成员国投票权比例的时机。中国能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已经准备好承担更多的责任。
2.因地制宜:加强亚洲货币合作,完善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库。当金融危机影响一国币值稳定之时,区域性的货币组织往往比全球性的货币机构的反应更迅捷有效。受欧元鼓舞,亚洲国家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借鉴其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创建
“亚元”的可行性。
但现实操作中,建立亚洲超主权货币面临着巨大“阻力” 。无论在经济上如何可行, “亚元”或“亚洲货币基金组织”都无法回避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区域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政府间主义,基于讨价还价基础上的利益交换。且不说亚洲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迥异,单就其错综复杂的地区政治形势而言,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曰元虽身为老牌强势货币,但日本政治难以服众;韩元尽管后来居上,但总体实力太弱;人民币升势强劲,却孤掌难鸣。拥有全球印钞机的美国显然不愿意亚洲也出现个印钞机,对创建“亚元”的动议时刻保持高压态势。受制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参差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多年来亚洲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迟迟不能建立。面对金融危机,为确保成员国央行拥有足够资金以抵御其本币可能遭遇的投机性攻击,在中日韩的鼎立支持下,亚洲终于成立了外汇储备基金库。新成立的基金实际运行之后,动用资金为发生货币危机的成员国进行贷款援助将水到渠成。虽然该基金数额并不巨大,但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提供了一个泄洪渠。中国应加强与日韩合作,逐步完善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库。
3.终极目的:为创建全球性超主权货币而努力。
国际储备货币持有国的货币政策受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影响,而储备货币发行国往往首要考虑的是其国内的经济需要而非国际经济形势,创建超主权货币无疑是克服这一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既能摆脱国内经济束缚,又能有效调控国际流动性。尽管如此,创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仍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英美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与阻挠,不管是SDR拓展方案还是另起炉灶创造,用来替代美元帝国、欧元帝国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拜金融危机所赐,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中国作为重大利益攸关国,责无旁贷地成为变革的旗手。为确保美元资产安全,中国一反低调内敛的传统,不断通过政府高层释放强烈信号,并联合俄、印、巴三国,高调提出创建超主权货币动议。在与美国就美元信用危机问题对话协商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超主权货币动议是一着“ 敲山震虎”的好棋。要想保住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就必须拿出负责任的精神和有效措施阻止美元地位滑落,而这也正是中国的美元资产安全的保证。中国所彰显的努力和决心必将有力地触动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平衡和兼顾货币政策对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影响,切实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中国货币攻防战略之前瞻
尽管戴相龙直言,loK后将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及其他货币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大胆建言: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英镑从中剔除。但考虑到中国现行金融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健全,监管机制也不够完善,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其国际化进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特里芬难题” 。我们不会重蹈美元覆辙,人民币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替代美元。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发展方向,服务于促进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直至超主权化这个总体目标。
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美元难以受到国际社会的有效监管,黄金无法为世界提供足够流动性等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国际社会应致力于健全国际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朝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货币攻防战的成败既取决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与其他国家利益博弈的结果。如果说,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危机四伏的此岸,未来的“一超多强”乃至“超主权”的货币金融体系是一次伟大变革的“彼岸” ,那么中国的对外货币政策将是这一制度性变革的桥梁。由“此岸”到“彼岸”的变革,将会改变当前的世界经济秩序,改变我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全部认识。货币与经济
美国次贷问题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水银泻地般蔓延开来,西方金融大厦将倾,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拯救本国岌岌可危的银行、保险、证券业,流动性紧缺成为世界并发症。掌握世界印钞机的美国开足马力超额发行美元,引发的信用危机直接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贬值缩水。中国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分析梳理我国应对美元信用危机一系列动作(从货币互换协议到超主权货币动议再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难发现在对外货币金融领域的政策主线就是: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为途径;以拓展SDR职能,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创建超主权货币为手段,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
一、概念的厘清
货币互换、货币国际化、超主权货币这三个货币金融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彼此相互联系,呈逐级递进关系。通常两国之间为规避汇率风险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货币互换协议的增加又为该国货币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铺平了道路。而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各大主权货币博弈的结果必将催生出超主权货币。
1.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按固定汇率,在期初交换等值的不同货币本金,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两国央行间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后,在紧急情况下一方可将约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抵押给对方,以获得对方借出的其本国货币或其他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使本国短期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以增强抵御金融动荡的实力。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保值工具,主要用来规避中长期汇率风险,控制进出口贸易成本。在双边贸易中,一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得到他国货币并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从而使得本国企业可以借到他国货币,用于支付从他国进口的商品,而对方出口企业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有效规避汇
率风险。
2.货币国际化在信用纸币制度下,超越发行国的国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间发挥一般货币职能的国别货币就是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就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据此定义,时下热议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充分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国际货币功能,并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该国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其货币国际化进程是该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
3.超主权货币超主权货币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不仅能克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几率,更能增强国际社会应变能力,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尽管超主权货币目前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这个概念在理论上存在问题,而在于在实践中阻力有多大。由于它牵扯到诸多利益纠葛,该主张虽由来以久,至今仍无实质进展),但它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的对外货币攻防战略
金融危机下,面临世纪大考的中国政府权衡各项举措的利弊得失,果断地出台了系列对外货币政策,打出了一套金融组合拳,这一战略部署分三步走。
(一)近期目标: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增加货币互换协议,确保美元资产安全。
中国创纪录的23991.s2{Z美元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已是有目共睹。优化对外资产结构,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N/~I]货币互换协议,降低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已经成为共识。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平稳地完成这种转变,让副作用最小。
1.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配置,分散美元汇率风险。
金融危机的蔓延迫使美国联邦政府使用巨额财政赤字来拯救美国经济,美元泛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价值大幅“缩水” (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居
多)。分散美元汇率风险,确保对外资产安全成为政界、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SDR(特别提款权头寸)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等四大类。其中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债券的形式所持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随时可用的债权。外汇储备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现汇和对外证券投资。由于外汇储备承担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等重任,所以在使用上我们应慎之又慎。从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使用情况来看,发达的经济大国一般都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存储。I MF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1月,官方黄金储备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别是:美国为77.4%,法国为7O.6‰ 德国为69.2‰ 中国大陆仅为1.97o。虽然我国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在全球排名第五,但其占外汇储备的I:U~J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鉴于此,我们应积极调整对外资产结构,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等国际硬通货。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经验尤可借鉴:一是大量购买黄金,提高黄金在储备中的比重(已增至10%) ;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储备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偿还外债;四是用于投资高科技行业。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表明,用外汇储备进行多元化投资是一个趋势,因此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比重,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向外汇管理部门购汇用于海外资产并购,同时提高对外证券投资的效益,建设安全化、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伙伴,建设人民币结算的外部网络。货币互换尽管是双边的,但双边数量的增加,就会渐渐形成多边网络。通过货币互换,逐步搭建起亚洲以至全球的人民币外部网络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 纵观历年来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我们不难发现,其经历了一个谨慎试水,从被动到主动,从小额到大单,由近及远,从急到缓的过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加快了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2000年5月东盟1 0国和中日韩3国通过了“清迈倡议”,决定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 以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先后与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7国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继续积极回应其他国家需求,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进行磋商。作为向外部输出流动性的一个方式,
货币互换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利益考量和手段变化。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央行间对等的货币拆借,但事买上多为外国央行借入人民币用于与中方的贸易结算、储备之用,而中国央行持有的外币更多的是一种质押性质,因而事实上是扩大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这对将人民币打造为全球强势货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双边货币互换不但是增强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的“法宝” ,更是分散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的“利器” 。这些金额不等,用途不一的货币互换协议共同构成中国对外货币战略的“防护网” 。

5. 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股市影响有多大

美国次级债危机这个蝴蝶翅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发酵,继美国股市前天下跌200多点,可怜的巴西股市在昨天一天之内下跌了约2000点。

一场全球性的信贷紧缩快要来临了吗?也许是的。新兴市场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波兰、韩国等国股市普跌2%以上;美国国内情况更加危急,新房销售下降6.6%,说明紧缩情况十分明显。更严重的是,从房屋次级债市场已经引发了对债券市场的普遍不信任,高盛、贝尔斯通、雷曼兄弟发行的企业债遭到市场普遍冷遇,克莱斯勒的200亿美元企业债乏人问津,国外财经人士声称,全球性的风险资产的重估已开始。

周洛华先生说,与以往国外政府在大选年主动加息抑制物价上涨争取选票不同,这次是由次级债市场所引发的资产价格重估,进而引发政府被动实行紧缩政策。美元兑欧元英镑均创下历史新低,日元加息可能性加大,利用美元与日元融资套利者正在加紧平仓。

因此,美国政府并未心满意足地欣赏紧缩带来的好处,而是四处寻找救市良方。

首先,政府官员有限度地承认次级债的负面影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7月19日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年中经济评估听证会上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造成的损失,估计在50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但一些市场人士估计,目前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直接损失可能高达3000亿到5000亿美元,间接影响则可能蔓延到整个房地产业,导致全国房价重估,以至于拖累整个美国经济步入衰退。

其次是向世界尤其是中国转嫁风险。7月13日,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方索·杰克逊在北京透露此行的目的———搭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趟顺风车,让中国购买美国的按揭证券,这是利用人民币缓解信贷紧缩压力的围魏救赵之策。

在以往的全球性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国际投资者与A股市场一样,患上了风险麻木症,他们忙着进行套利交易,或者将手中的货币尽快地转换成实物与资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突如其来的次级债使得危机意识突然被唤醒,世界资金的套利链条中断,令新兴市场股市步伐大乱。

中国股市从来都有自己的逻辑,由于资本项目的控制,使得A股市场与境外市场之间筑起一道高高在上的堤坝,因此,境外股市的大涨大跌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但现在,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道不断受到升值、地下交易等大浪冲击的堤坝的强韧度,随着中国金融的大门越来越开放,堤坝的作用会越来越弱,中国股市很快将会感受到环球同此凉热。

中国A股市场会面临双重压力:一是资金压力,在风险压力下,全球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会趋于保守,投资中国的基金近期在美国有折价现象;其次是汇率升值与开放市场的压力,除了QDII的出行外,近日最莫名其妙的一则新闻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新规定,保险公司境外投资总额的上限由占上年末总资产的5%上调到15%,同时投资范围从固定收益类拓宽到股票、股权等权益类产品,估计将有3000亿元保险资金可以进行海外投资。在企业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如此大幅提高开放的门槛,很有可能是压力之下的产物。

从表面上来看,国际资金流入减少与人民币升值的效果可以对冲,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的。实际上,如果人民币在外界压力下被迫大幅升值而引发A股市场大涨,是非常可怕的信号,这说明,A股市场的大涨是外界压力下被迫重新估值的产物,是国际投机的结果,而主要不是中国企业效率提升的结果。因此,中国股市的上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要人民币继续升值1%以上,投资者就应该考虑高位了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6. 云掌财经中提到中国债券市场与国际接轨将面临哪些挑战

云掌财经123.com.cn 1月25日,新浪、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在北京长城饭店联合举办“熊猫债评级论坛”,中金公司投行部固定收益副总程达明在主题讨论“熊猫债与国际评级”环节表示,从目前来看境外的债券市场尽管不面临市场分割产品的复杂性,但是境外的产品可能从条款设置上和投资者保护、信息披露以及债权人持有会对投资人措施的保证上可能更加精细和完善一些。

以下为相关实录:

程达明:谢谢大公组织这次论坛,也谢谢各位市场直接参与者和各位同仁来参加本次活动。我们作为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其实从大的背景来说,2005年开始就看到有熊猫债的发行,但是早年一直的发行主体和数量是比较少的,我们去年2015年来看的话,熊猫债快速的向我们走来。

说白了熊猫债是咱们外国债券的其中一种,从广义上来讲和美国、日本、韩国的债券大的概念上属于同一个范畴。对于中国的情况来看,熊猫债券使我们看到了明显的提速,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明显放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其中一个非常大的板块,就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国际化。

资本市场国际化刚才我们也提到了,代表了四个小的方向:一个是境外的发行人到中国发行债券,这是熊猫债券,也有中国境内的发行主体向国外去。

第二个是境外主体投资境内的,境内的投资境外的。这四个方向使得中国参与者更多多元化,对于整个原有的资产体系和资产配置更加国际化,这就设置到互相理解,以及境内外两个信用市场的接轨。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债券市场从我们来看以及与境外债券市场比较来看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复杂性。熊猫债券我们从不同纬度可以分成不同品种,按我们这边的认识是从一个纬度熊猫债券有银行、交易市场,监管上有银行间和人民银行监管金融类的中小短融PPN,人行监管的金融类的,这个是在大的体系下。

针对两个市场有不同的投资者群体,这两个投资者群体是有很大的重叠性,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分的。在交易所市场主要是银行的理财通过一些渠道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占有很大比重,另外债券基金和券商的资管计划以及其他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和现在新增的,未来社保基金也会广泛的参与到市场中,这是交易所投资人主体,从我们之前发行的很多公司债的品种来看,在这个市场中证券公司的资管计划以及各类债券基金起到了一个非常主导的地位。当然,背后的基金来源也少不了银行理财的基金。

7. 请论述:从欧盟成员的角度谈谈欧债危机对本国的 股市 和 债券市场 的影响

要分析欧债危机对本国股市和债券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分析欧债危机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一;股市投资的是价值预期,预期实体经济的好坏直接体现为股市的涨涨跌跌;中国加入WTO,实行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政策以来,内外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如今欧州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必然会降低开支以削减赤字,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这会降低中国的出口具体表现为出口企业利润的下降,进而影响股市的上涨!二,国内出口企业利润的下降必然会传递到上游企业,即资源能源类上市公司的利润下降,占据国内股市半壁江山的资源股受到影响,股市想不跌都难!三,市场最担心的是欧债危机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这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到中国的外汇储备,扰乱中国的货币政策,更会加剧人们对欧洲形势的担忧(大家都知道欧元的建立其实是在欧洲各国人民希望构建和平欧洲的梦想下推动的),进而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为全球的资本市场蒙上阴影!
第二,欧债危机引发了欧洲投资者对欧洲经济的担忧,我们看到爆发欧债危机之后欧洲股市都没有像样的表现,以代表国希腊为例,希腊股市自从危机爆发以来出现了单边下跌的走势,而与欧洲联系紧密的美国股市也一样深受其害,道琼斯工业指数一改多年牛市格局,出现了震荡下行的走势!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国内投资者对欧美股市的反应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欧美股市对A股的传导效应非常明显,也即是欧美股市的下跌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的做多信心,从而加速了国内股市的下跌!
第三,国内股市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不断下跌,这会导致资金流向具有稳定收益的债券市场,在A股单边下跌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的繁荣可以预期;其次欧洲股市债市的不断下跌会引发资金的避险情绪,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追求稳定收益的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望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生力军!
总结,欧债危机的爆发对本国股市是负面的,但对本国的债券市场却是机遇!

阅读全文

与全球企业债券市场危机四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