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配资 > 世界银行瘟疫债券

世界银行瘟疫债券

发布时间:2021-10-15 09:44:40

A. 东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文>

经济危机“瘟疫”席卷全球。如果说其他国家还只是在候诊室排队候诊,东欧国家则集体进入高危病房。无论从哪方面的宏观数据来看,包括欧盟新成员国、独联体国家在内的东欧,都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地方。
据欧盟委员会2009年1月的预测,2005年入盟的十个新成员国中,有四个国家的GDP将在2009年出现萎缩,即便是表现最好的波兰,也仅有2%的增长。经常账户则全部“飘红”,其中保加利亚的经常账户赤字将高达GDP的20.8%。几个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货币币值也一路下滑,波兰兹罗提已比去年9月贬值近40%。
瑞银集团(UBS)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Jonathon Anderson)检视了各新兴市场经济体2009年所需外部融资规模,发现16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满足2009年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到期债务。前三名正是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缺口都在GDP的30%以上。其中,拉脱维亚已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
“与东亚和拉丁美洲国家相比,新欧盟成员国在进入这场危机的时候更为脆弱。”世界银行欧洲与中亚首席经济学家基尔(Indermit Gill)说,“公共债务居高,外汇储备不足,汇率制度僵硬,银行更多依赖于外国储蓄,而不是本国存款。”

信贷干涸与外需打击
如果不是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可能东欧国家还会在原来的“快车道”上狂奔,其经济增长率前几年曾经一度达到两位数。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如次贷危机的病根是,没钱还按揭的美国人非要贷款,东欧国家的人们则借了自己国家印不出来的钱。
自从2005年加入欧盟,东欧国家与西欧的“富邻”们的资金、货物、人员流动障碍全消。得益于此,各国经济高速增长——它们也欣喜于与邻居们的差距越来越小。
高增长的副产品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这些宏观指标仍未达标故未进入欧元区的国家,有必要实行更高的利率,抑制通胀,同时也防止本国货币升值过快影响出口。如匈牙利的基准利率2008年一直在7.5%以上,比欧元区利率高出数个百分点。于是,东欧国家居民和企业进行本币贷款,就不得不付高利息。
而好消息是,大量进入东欧市场的西方银行,有能力从利率较低的欧元区货币市场取得欧元资金,在非欧元区以比本币更优惠的利率放贷。东欧国家的贷款人们欣然接受。因为大家都认为,本国经济蒸蒸日上,本币处于升值区间,未来还款不成问题。于是外币贷款业务蔚然成风。其中,最早打开东欧市场的奥地利的银行,总共借给东欧2300亿欧元,相当于奥地利GDP的70%。
但自去年9月金融危机大爆发,西欧信贷与货币市场骤然瘫痪,母银行们纷纷囤币自保,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为东欧的子银行输送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资流入的东欧国家,开始“上顿不接下顿”。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统计,2009年流入欧洲新兴国家的投资资金,将从2008年的2540亿美元骤减到300亿美元。
同时,到期需要还款的人拿着本币却换不到外币,结果就是本币开始贬值,这意味着以外币计价的债务水平陡然上升。
叠加在信贷干涸之上的另一重打击,就是外需萎缩。十个新欧盟国中,出口占GDP比重最大的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该比率达到85%左右,最小的罗马尼亚也有30%。
而东欧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已经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的最新预测显示,欧元区2009年GDP将萎缩2%,其中欧元区经济的火车头德国,降幅更高达2.5%。
面临迎头一击,最先撑不住的就是那些“体质虚弱”的国家。外债水平2007年已达GDP的90%以上、财政赤字2006年接近GDP的10%的匈牙利,成为第一个向IMF求救的东欧国家,并于11月6日得到了未来17个月内总额可达200亿欧元的贷款承诺。第二个走进IMF的是拉脱维亚,这个高度依赖西方投资、进口大大高于出口的小国,不得不眼看着自己的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两位数,骤然跌落到2008年四季度-10.5%的深渊。拉脱维亚政府也已经于本月辞职。
但是,即便得到IMF贷款以及欧洲央行的信贷支持,东欧国家仍未能转危为安。匈牙利的货币福林从11月至今,又跌了13%;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拉脱维亚,则不得不全面缩紧进口需求来抵挡贬值压力,而代价就是漫长的经济衰退。

自救乏力
“求人不如求己”,但面对危机,东欧国家自救乏力。
世界银行在2月发布的一份新欧盟十国的经济回顾报告中说,至今,这十个国家都还没有积极地使用财政政策来支持国内需求。比如,捷克、保加利亚和波兰,都只是维持原有的减税计划,而没有制定新的扩张措施来刺激需求。特别是在罗马尼亚、匈牙利、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这些衰退最严重的国家,除了勒紧裤腰带削减开支,更无他法——这种顺周期的做法无疑将加剧衰退。
原因是,大部分东欧国家本身就有财政赤字,而为了尽早摆脱这场“借外币、还不起”的噩梦,更不敢让赤字超过GDP的3%,以满足加入欧元区的要求。并且,这些国家的国债风险溢价已经全面高企,再交出一份恶劣的财政成绩单,只会让借债成本继续攀升。
财政政策工具不敢用,货币政策工具更是用不上。利率方面,如果这个时候减息,将给本币带来更大的贬值压力,偿还外币贷款的难度就更大。汇率方面也是一样,浮动汇率的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不敢贬值,固定汇率的国家(波罗的海三国、保加利亚)更是谈不上有什么货币政策工具。
目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对十个新欧盟国家的主权评级中,有五个落入“投机级”,表示该国中央政府有违约的可能性,六个国家的评级展望为“负面”,表示前景并不看好。
世界银行还警告,能源供应问题是悬在东欧地区头上的另一把利剑。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等国基本上依靠俄罗斯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线,而俄乌两国在天然气账款上的争端,一再成为该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东西欧一损俱损
东欧之险源自西欧,但若东欧真的爆发大规模危机,西欧又将首当其冲。
在东欧国家进行放贷的很多银行来自西欧小国,比如瑞士、比利时。一些国家对外贷款的敞口甚至高出自己的GDP(已经破产的冰岛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且IMF认为,西欧银行的杠杆率平均比美国同行高50%。
据估算,西欧银行4.9万亿美元未偿贷款中,有将近75%都是贷给已陷入严重衰退的国家。未来不良贷款率上升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这些西欧银行将要在资产减计中艰难度日。
其中,最大的“毒瘤”在乌克兰。IMF在2月初决定,暂不发放给乌克兰的第二拨贷款,因为其未能达到多项取得贷款的条件。而奥地利、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的银行总共对乌克兰有300亿欧元的敞口。乌克兰目前的主权评级已经是最糟的“垃圾级”——债务危机风险极大。而其仍然动荡的政局,及预计将萎缩3%的经济,令其未来风险有增无减。
而且,正如一个水桶的盛水能力取决于最短那块板,东欧国家发生危机给国际金融体系造成冲击的可能性,取决于最脆弱的那个国家——如纽约大学教授罗比尼(Nouriel Roubini)所言。
“这会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信贷市场相互联系,所以东欧滚雪球般的信贷危机将导致纽约市政府的债券价格也一样狂泻。”哈佛大学教授罗戈夫(Kenneth Rogoff)在《纽约时报》撰文称。
同时,不仅西欧是东欧的主要出口市场,反之亦然——比如德国,就有近四分之一的出口输往东欧地区。这是一场一损俱损的危险游戏。
只是,危机当前,不少国家的第一反应只是“自保”。欧盟委员会预计,2009年欧盟27国的失业率将达到8.75%。就业压力下,一些政府开始想方设法为本国劳动力争取空间。法国最近为本国汽车产业提供贷款的条件就是,不允许向其他国家转移生产,这引来了捷克等法国车企生产基地的强烈抗议。

寻找出路
欧洲不能坐以待毙。
世界银行2月20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发表声明,呼吁欧洲携起手来支持东欧经济。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在2月初的一次会议中表示,希望能将IMF目前2500亿美元的可贷资金扩大一倍,保证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渡过危机。
波兰政府呼吁,放松加入欧元区的条件,让东欧国家提前进入统一货币的阵营,与其他欧元区国家一同抗击危机。匈牙利总理则希望,欧盟能为东欧国家救助银行业提供1000亿欧元的资金。
2月25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计划,即在整个欧洲建立起一个双头金融监管体制,为未来的金融危机放哨站岗。英国首相布朗也提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再提供额外60亿欧元的贷款。
3月1日,欧盟领导人将在布鲁塞尔召开特别峰会,讨论应对危机之方。而同一日,东欧九国的领导人也将举行一个小型峰会——显然,他们不能指望把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西边那些邻居。■

日本经济,经过1945年至1955年10年的艰苦努力,从战后一片废墟中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日本经济以10%的速度迅猛发展,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70至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经济平均增长速度5%,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迅速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经济过热。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经济进入持续衰退期。1992年度日本经济增长0.4%,1993年度增长0.5%,1994年度增长0.6%;1995年度和1996年度分别增长3%和3.6%,经济出现短暂恢复;1997年度负增长0.1%;1998年度负增长1.9%。1999年度,日本GDP为494万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0.5%,基本实现政府预测的0.6%的增长目标,经济出现改善迹象,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但是,进入2001年后,又开始放慢了增长的步伐。

日本的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不同产业发展状况差别很大。

从产业分类来看:

第一产业进一步萎缩。农林水产业的综合产量指数逐年下降,主要农产品除大米、鸡蛋、牛肉、牛乳较为稳定外,其余产量均大幅下滑。近年来日本农产品市场不断开放,日本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外廉价同类产品的冲击。

第二产业大多数陷于停滞,少数呈增长势头。

日本矿业资源并不丰富,矿业成了衰退行业,矿业和制造业除在96年短暂繁荣时期生产指数超过140之外,其余时期均低于基期水平(1995=100),2000年通产省对制造业中的15类产品调查发现,有9类产业如通用机械、纺织呈下降趋势,而有6类产业包括电子机械、化学工业开始回升。从商品系列而言,受景气对策影响,投资品、建筑商品、耐用及非耐用消费品需求开始缓慢回升,信息关联产品(如传真机、移动电话、寻呼机、个人电脑等)的需求和供给则呈上升势头。总之,制造业情况复杂,但总的来看大多数行业陷于停滞,少数行业呈增长势头。

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关联服务发展很快,不仅在产值上还是在就业人数上,增长速度都很快,称的上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头车产业"。

产业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

现有的传统产业已趋于成熟,缺乏新的增长点,债务负担沉重;新的主导产业虽然尚未形成,但是信息、通讯、电子、软件等与IT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增长。

产业结构成熟表现在:产品的国内市场饱和,技术已经标准化、成熟化,如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对于象日本这样的出口导向型国家,产业结构成熟还表现在主导产业出口趋于减少,竞争优势下降或不明显,再进口对国内产业形成压力,主导产业海外生产比率(Overseas Proction ratio)不断上升。为了寻求新的比较优势,日本传统产业持续向亚洲转移,面向海外的设备投资比率及再进口额持续上升;同时,再进口额中80%来自亚洲地区。

新的主导产业是"多峰型"的产业群,符合日本国情需要,尽管这些新型产业还没有上升到主导角色。但随着信息技术和R&D投入加大,日本正在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新的比较优势产业Thirdwave,它迎合了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具有广阔发展前途。信息通讯、生物技术也是容纳大力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利用互联网革命促进全球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试图保持金融与经济领先地位的基本方略。随着传统产业不断向新领域渗透,信息产业与金融业等重要产业逐步走向联合。在2000年8月结束的日本冲绳八国首脑"峰会"上,第一次将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同金融与债务问题联系在一起。在2000年产业重组战略中,日本企业纷纷以IT产业为重组的首选目标,涉及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产业,争取成为新兴行业的主导企业。许多传统的综合商社,开始参与信息、通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信息产业的美好前景不仅吸引了传统企业,同时也在不断改变金融业投资及结构调整方向和步伐。与疲惫的制造业和其他传统产业相比,信息产业的投资期望值大,回报率高。因此,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已成为目前日本各大银行的重要决策方向。属于日本四大金融集团首位的劝(业)富(士)兴(业)银行为例,虽然它是日本拥有不良债权最多(不良债权余额达47388亿日元)的银行,但它对信息产业的投资超过了1500亿日元,居日本银行界第一,世界第四。

日本信息产业的地位

日本是除美国以外的全球第二大信息产业市场。在信息技术以及其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方面,仅次于美国。大计算机尖端核心技术方面,美国居全球第一,日本仅次之。在数据库、芯片和操作系统三个领域美国处于垄断地位,其网络产品占相当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数据压缩技术、影像技术、笔记本电脑显示技术方面则居全球领先地位,而且信息产业的增长对整个日本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波及效果,信息产业生产额对日本整个产业生产额的增加起了主导作用。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产业,1993年至1996年,信息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4%,大大超过1.68的同期各行业平均值。1996年,日本信息产业的生产总额达103.3万亿日元,占日本各产业生产总额的11.4%。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信息产业的投资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带动了相关的产业的发展。1996年信息产业的投资对国内生产实际增长的贡献度为百分之十五点四,即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3.9个百分点中占0.6个百分点的份额,大大高于其他任何产业。1990年到1996年,信息通信产业的生产的波及效果达30万亿日元,其中信息通信产业所起的作用占50.9%,波及效果占16.4%。

日本当前经济总体的发展特点及评价

日本经济目前复苏乏力,形势严峻。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十余次循环,每次经济循环即从繁荣到衰退都具有不同特点。这次经济循环特点是复苏乏力,且没有出现繁荣期,就进入衰退。上次即平成期第一次日本经济衰退发生于97年4月-99年4月,共持续了25个月。而繁荣期则发生在96年,当年经济增长高达5%。复苏期则从1993年11月-1995年底。当时复苏期经济增长连续多年不到1%,可谓历次循环中,复苏势头最缓、最长及最为乏力的一次。而其后的繁荣期也可说是最缺乏繁荣感觉的繁荣期。原因是96年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复苏,大兴土木工程,公投资带动经济有所上扬;同时减税政策刺激个人消费增大2.9%,以IT为中心的企业设备投资猛增11.3%。但是由于当时对经济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将经济政策性增长误以为是正常复苏和进入繁荣阶段,出台了多项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因"用药过猛",使97年经济陷入衰退。

相对之下,此次日本经济周期显示,复苏期比上次时期较短,约16个月,经济还未进入繁荣期即陷入衰退,这是战后历次经济周期所仅见?quot;日本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日本企业经营状况剧烈恶化

2001年本年度上半期上市企业集团经营利润大幅度下降。日本迄今已公布的2001本年度中期(9月底)结算的662家上市企业集团经营业绩表明,企业营业额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0.4%,经常项目利润减少45.9%,税后利润减少51.3%。预计到年度末营业额将减少1.6%,经常利润将减少45.1%,税后利润将减少48.3%。

制造业和除金融业之外的非制造业企业2001年度上半期经营形势大体相同,二者经常利润同比分别减少46.4%和44.1%,税后利润分别减少51.9%和49.4%。到年度末,制造业企业的经常利润和税后利润将分别减少49.2%和54.3%,而非制造业企业将分别减少为27.8%和25.8%。在制造业领域的17种产业中,利润减少和出现赤字的产业占11种。其中上年度前半期利润呈黑字的84家电器企业,本年度上半期的赤字达2600亿日元之巨,因而被舆论称为制造业乃至日本产业经营状况恶化的"震源",这主要是因为对半导体和液晶生产投资过剩。在信息技术产业受挫的形势下,这种投资非但没有转变为效益,相反成了沉重的包袱。

由于日本国内需求低迷,经济长期停滞,近年来日本企业纷纷到海外谋求发展。这使日本本土产业空洞化,增加了国内结构改革的压力。日本企业的海外产值现已占其总产值的23%,这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到2004年度,海外产值估计将达到30%以上。国际合作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度,日本企业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4国设厂1000家左右。日本企业的经营重心逐渐向海外转移的倾向已经引起日本有关方面的重视。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新增长政策小组最近提出一份报告提出,日本企业加速向海外,尤其是向亚洲的转移,将导致日本就业机会减少,本土产业和技术空洞化。该部门估算,如果任由这种倾向发展下去,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将大幅度减少,到2006至2010年期间,本来可望达到3%左右的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停留在0.5%的水平,失业率将达到5%以上。事实上,受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以后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日本的就业形势一直在恶化,完全失业率自9月份创下5.3%的最高纪录后可能还会有所上升。

社会需求进一步减少。

从日本内阁府同时发表的另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可以看到,家庭支出2001年4月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4.5%。这主要就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完全失率已达4.8%)预期收入不乐观,使得人们用于教育和购买汽车的费用分别减少19.3%和26.8%;同时交通、通讯业费也比去年同期减少7.5%。4月日本工业生产比上月减少1.7%,其中电器机械方面因携带电话、电脑、电子零部件需求大幅减少,以至减产6.1%;反映今后6-9月投资走势的指标"机械设备订货",1-3月比去年同期也减少7.0%;生产下降,导致了企业设备投资下降,影响了员工收入,从而导致了消费下降,使社会需求进一步减少,进而又影响下一轮社会经济活动更加紧缩。一般说来,经济紧缩将持续到库存积压调整结束,企业生产再次步入增长轨道,则经济衰退结束,新的一轮循环开始。

对日本当前经济发展的总体评价

总的来看,此次日本经济衰退虽然形式严峻,但是相比之下感觉还不算十分严重。一是复苏虽然比较乏力,没有繁荣期,但是整个90年代除96年外,人们一直都感觉经济低迷,消费不振,所以这次衰退也不过是由2000年经济增长1.2%,到2001年、2002年继续放慢而已,衰退感觉不会象97、98年那么严重。其次,小泉上台以来,力主大刀阔斧地改革,意在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各个领域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胆改革必将影响经济景气状况。改革要兼顾经济增长、就业稳定与社会安定,但改革措施很难周全,不可预料之事往往会令人措手不及,不仅如此,实行改革必将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群体,如邮政事业改革和公共事业投资体制改革涉及自民党经济基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涉及国民生活安定;银行改革、不良债券处理可能会涉及银行高层领导、相应负债企业等利益。所以改革结果在短期内能否达到"改革与增长"两利的最佳状态,则难以预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日本经济增长普遍不会期待过高,经过努力能保持略有增长已算不易。

日本经济积重难返,改革不会一帆风顺,经济景气的周期循环将与改革交错展开,对日本经济评价不可能单纯从周期循环角度进行,而只能多关注其改革政策、新的发展战略及其施行结果。

B. 韩国97年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欠债

不是政府欠债。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世界银行瘟疫债券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

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

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C. 经济危机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前4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与美林证券,分别爆出变局,前者申请破产保护,后者被美国银行收购。此一全球飓风立刻席卷全球股市,接著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的AIG也面临流动性危机,幸好美国联准会(FED)决定拿出850亿美元取得80%AIG股权来挹注资金。这场风暴不但蔓延至欧洲,以英国情况最危急;同时,也使俄罗斯股市在本上周内已暴跌25%。

今年以来,包括第五5大券商贝尔斯登岌岌可危,房地美、房利美的「二房」风暴,最后以财政部入资来解决。紧接著美林、雷曼兄弟、AIG,目前,美国前五5大投资银行,仅高盛暂时幸免,摩根史坦利也在寻求资金充沛的银行合作,以求安然度过难关。在英国则有最大房贷公司HBOS也受到波及。这些发展说明即使贵为投资机构的龙头,也照样面临被断头的命运。

其实,这一连串的事件,正是次级房贷的后续发展,源头就是导因於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这两个循环的交互影响,形成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因为金融机构彼此之间透过金融商品、金融市场的串连,而达到互相牵动难以切割的局面,只要当中有一部分出问题,就可能迅速蔓延至其他机构,这种系统性的牵连,正是FED与美国财政部不能坐视不管的原因。今年以来美国政府总计已投入9000亿美元来处理相关问题:AIG动用850亿美元,「二房」各1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交联邦住宅管理局,融通摩根大通银行870亿美元与290亿美元,前者为挽救雷曼兄弟旗下公司,后者则为了贝尔斯登。此外,至少又融通了2000亿美元给部分银行。

看了这一长串的名单,真的会被金融风暴的复杂性、严重性给搞糊涂,也许只知道风暴强大,但为什麼会演变成这一局面,恐怕就不太能理解了。其实,今日的风暴,远因肇始於1980年代,当时由於70年代面临石油危机,造成战后所建构的国际金融体系,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的基石动摇,进而使石油进口国遭遇结构性贸易逆差,石油生产国拥有庞大油元。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出了问题。於是而有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运动。

金融自由化就是让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以解决国家间、区域间的不平衡。这当中产生了许多的管制松绑与金融创新,也就是证券化与证券商品的兴起。取代传统借贷的商业银行模式,这也是投资银行业能大幅成长的原因。在资金积累与人口结构老化所带来庞大的退休基金,形成庞大资金在国际间快速移动,也是各国股汇市高度连动的基础。

在资金长期过剩的背景下,市场利率趋降,更进一步刺激投机性资金需求,包括股市与房市,再加上各国央行一旦面临投资钝化,包括股市和房市,就会进一步以利率政策来做反向刺激。而低利固然维持房市、股市荣景,但也逼使庞大的基金经理人要另辟路径寻求较高的报酬,於是各种衍生性金融商品应运而生。整个衍生性、结构性商品的概念就是把各种不同风险系数的贷款资产,用极为复杂的加权、杠杆作为运算,得出高出一码、两码报酬的金融商品。只要产品一出,透过庞大行销通路立刻为全球金融机构与投资人所选购。一旦爆发次级房贷这样的风险,原有投资人纷纷要求赎回,这些大的投资银行就像商业银行面临挤兑,立刻就会面临流动性危机而无法支撑。

因此,欲根本性解决此一问题,应该从市场、制度、系统上做根本的改革,否则在金融自由化的前提下,各国金融危机无法隔绝,彼此连动,致使金融风暴犹如海上的台风、飓风一样,只要气压形成,就难免造成灾害。从这个角度,或可探寻金融风暴的根本原因。

D. 简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改革思路。

权威回答:
因为是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造成的。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近年美国等国家放松购房信贷标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证明,也不计较抵押单位的质素等),形成次级房贷市场。次级房屋信贷经过贷款机构及华尔街用财务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组合、包装,就以票据或证券产品形式,在抵押二级市场上出卖、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购买。
原先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占七成份额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机构主宰,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将贷款证券化背后的财务风险计算颇为复杂,通常得先分析被证券化的那一堆贷款案过去类似贷款案例之风险,计算出投资者能够获得本金和利率。当房利美和房地美还占房贷市场主导地位时,他们通常会制定明确的放贷标准,严格规定哪些类型的贷款可以发放。随着这两家公司的丑闻爆出,政府对两家公司的业务增长加以限制,整个次贷市场开始争抢这两家公司所购贷款。整个过程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出于逐利目的,过分追求高风险贷款。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国家破产, 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E. 什么是97金融风暴

言简意赅好啊刚好我就知道个大概,拿不出数据分析:
首先在此次金融动荡之前东南亚国家包活韩国等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而且这些国家都有一致特点: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贸易占GDP很大比例。
因为他们本国经济系统薄弱,盘子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系统是不稳定和薄弱的。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首先泰国的泰铢大幅度下滑,原因是金融大鳄索洛斯从国际游资那里不知怎么弄来了大笔的钱(可以和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相比),然后大量抛售泰铢购进美元,从此开始了连锁反应,泰国本来想努力控制局面,但央行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应对,人是很容易受鼓动的,心理雪崩效应,泰铢最终崩盘。
这样造成该国的出口额大幅度减少,原材料能源等又没有外汇购买,因为东南亚国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再加上类似操作,最终全面货币贬值。后来到了严重时期,中国,韩国,香港的出口都受到很大影响,你可以查一下我国那年的出口额,很惨。香港本来在劫难逃,因为它也是严重依赖进出口的独立金融体系,最后是中央政府借款几百亿(美元)才挺住了。当时朱镕基总理向国际作出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无论花多大代价,就是因为这个是连锁的,人民币贬值了可以改善出口压力,但会损害更多的国家。
ps: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民币还是挺住了,从此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声名鹊起,在当地旅游很多人直接收人民币的,而不是美元一枝独秀了。当然这次金融风暴破坏巨大,通货膨胀,经济负增长等等。

阅读全文

与世界银行瘟疫债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