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持有期收益率=(售出价格+利息-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第一题:
购买价格=10000
每年利息=10000*5%=500
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2年利息之和=500*2=1000
售出价格=10560
该债券持有期收益率=(10560+1000-10000)/10000=15.6%
第二题:
发行价格=100*5%*(P/A,8%,10)+100*(P/F,8%,10)=5*6.7101+100*0.4632=79.87
考试的时候,年金现值系数(P/A,i,n)和复利现值系数(P/F,i,n)会告诉你的
⑵ 债券持有期短于到期时间会怎样折价出售吗
分期付息债券的价值=利息的年金现值+债券面值的现值,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实际利率逐渐提高,所以,债券面值的现值逐渐减小。
随着付息频率的加快,即付息期越短:
(1)当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必要报酬率(平价出售)时,利息现值的增加等于本金现值减少,债券的价值不变;
(2)当债券票面利率大于必要报酬率(溢价出售)时,相对来说,利息较多,利息现值的增加大于本金现值减少,债券的价值上升;
(3)当债券票面利率小于必要报酬率(折价出售)时,相对来说,利息较少,利息现值的增加小于本金现值减少,债券的价值下降。
⑶ 债券持有人会议由谁组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召开
现行规范并未界定何谓“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部分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界定为:债券持有人会议是指由本期债券全体债券持有人组成,为决定与本期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有重大关系的事项,按照债券持有人所持有的债券面值通过投票等方式行使表决权的,代表全体债券持有人利益、形成债券持有人集体意志的非常设组织。
债券持有人会议是由全体债券持有人组成的无权利能力的社团组织,只有在需要议决事项时才活动。包括:
(1)拟变更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
(2)拟变更债券受托管理人;
(3)公司不能按期支付本息;
(4)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或者申请破产;
(5)保证人或者担保物发生重大变化;
(6)发生对债券持有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⑷ 国内机构在什么情况下会出售持有的债券
机构一般都是长期投资者,追求稳定的收益,不会追涨杀跌,频繁买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大规模抛售持有的债券 ,除非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在国内通胀率高起,机构普遍预见央行加息的情况下,机构会抛售持有债券,2持有的债券基本面发生变化,出现企业经营困难兑付可能变化,机构提前大量抛售债券,造成羊群效应,3机构本身经营需要,调整投资配置,抛售债券,买入其他投资品,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需谨慎,祝你投资顺利天天开心
⑸ 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
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年利息收入+(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持有年数]/买入价格*100%。
如某人于1993年1月1日以120元的价格购买了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2年发行的10年期国库券,并持有到1998年1月1日以140元的价格卖出,则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率=(140-120+100*10%*5)/(120*5)*100%=11.7%。
债券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一段时间,又在债券到期前将其出售而得到的收益,包括持有债券期间的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
(5)债券持有会扩展阅读: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有:债市与股市同向变化;债市与股市反向变化;债市与股市其中一者变动较缓或基本不变,其中一者变动较大。
1、股票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市值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股票市场以债券市场为中心,股票市场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3、股票市场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债券市场要素为中心。股票市场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⑹ 债券持仓什么意思
通过开放式回购操作可以实现对持仓债券的套期保值。在预计债市将持续下跌的情况下,虽然继续持仓很可能还会遭受损失,但是考虑到财务做账和其他因素,投资人不愿意斩仓止损。若使用开放式回购做空此债,对冲持仓损失,可以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这种操作很适合在市场持续下跌情况下大量持有长期债券仓位的机构投资人,比如保险公司。这类投资人必须持有相当数量的长券,但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又比较高,手中持有的长券在市场条件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利率风险,使用开放式回购可以迅速释放这部分风险。
⑺ 为什么要持有债券呢
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共有两次公开回答过这个问题。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债券和股票呈现高度相关性。股票上涨的同时,债券价格下跌;反之亦然。投资经理只有肯定资产多样化不能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将所有的资产押注在股票上。不幸的是,我们现在都知道多样化的表现很好。虽然投资经理现在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但原因却有所不同。美联储将利率压低至历史性低点,债券的收益率令人失望,特别是对那些资金不足的养老基金。债券收益率的下降,伴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很多经理人不得不重仓持有股票。 另外一个使得投资者从债券转向股票的原因是,他们相信利率也许“明天”就会上升。我要澄清一下,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收益率短期之内是不会上升的。对资产管理者而言,抓住时机就是一切。“太早”在投资里的同义词是“错误”。如果你在两年前购买日本股票,那么现在可能证明你是对的(日本股票半年大涨50%),然而这是在经历浮亏20%以后的事情。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以固定息券的形式出现的。举个例子,如果你买了一张面值100,5年期的债券,这张债券承诺每年给你10块钱的利息,这个10块钱就是息券。由于这种固定性,所以债券投资又是固定收益投资里很重要的一种。债券是一种比股票复杂很多的投资证券,其表现级容易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所以,再每次美联储宣布利息政策之前,就有很多赌徒已经开局赌起了。
⑻ 债券持有人的会议
1.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地位
债券持有人会议又称公司债债权人会议,是一种由债券持有人集体行使权利的、即时召集的、临时性的议决机构。其地位,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1)债券持有人会议是由全体债券持有人组成的无权利能力的社团组织。
(2)债券持有人会议为即时召集的临时性机构,只有在需要议决事项时才活动。
(3)债券持有人会议为负有议决职能和监督职能。例如,发债公司变更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应经债券持有人会议议决同意;发债公司合并、分立和变更时,债券持有人会议可提出异议,要求“清偿或提供担保”。
2.债券持有人会议的会议规则
债券持有人会议的会议规则的制定采用“代订、追认”的做法。《公司债券试点办法》规定,公司应当与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定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约定债券持有人通过债券持有人会议行使权利的范围、程序和其他重要事项。公司应当在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约定,投资者认购本期债券视作同意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
3.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召开
存在下列情况的,应当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
(1)拟变更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
(2)拟变更债券受托管理人;
(3)公司不能按期支付本息;
(4)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或者申请破产;
(5)保证人或者担保物发生重大变化;
(6)发生对债券持有人权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⑼ 债券持有人会议由谁组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召开
首先,问题的本质,即对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利弊的争论,至少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认为,股票公司的董事缺乏经济激励,因为他们主要管理其他人的财富。他还预测,该公司将无法超越其他任何剩余的财产,所有权和管理在竞争中,再加上相对封闭的商业组织。两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发现股份制企业不仅消失了,而且在现代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32、剩余财产Mien paraplatin和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质疑。他们想知道管理者控制下的公司是否有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好处。我们认为,质疑现代剩余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悲观主义者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却忽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显然,悲观主义者对比较公司的管理制度毫无兴趣。很容易看出这些悲观主义者受到了批评。Stiegler认为Mien burr和贡献的经济学假设的公司利益最大化必须修改考虑经理的现实将寻求自己的利益。他们通过对管理控制、薪酬、毛刺和Mien点的挑战企业利润关系的控制和管理的研究探讨。他们认为,忽视了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一个重要的缺陷,Mien的说法和毛刺。虽然Stiegler意识到一些机制限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他们没有详细讨论限制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及其影响机制。自从Stiegler和其他人认为这些监督机制的存在,公司管理系统的研究,他们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德姆塞茨和Mien的观点相似的毛刺和批评瑞安。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假设经理和剩余财产所有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而股票的不同分配会影响公司的利润。然而,这种关系还没有得到实证调查的证实。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毛刺和Mien的论点是可疑的。他们的论点之一是股权分散与公司规模成正比。这种关系似乎很容易理解。因为当公司追求财富最大化时,获得公司控制权的成本同时上升。这显然阻止了人们争夺控制权。此外,当公司控制权收益低于风险投资多元化时,则选择后者。德姆塞茨和瑞安似乎没有兴趣比较公司的管理制度。否则,他们会发现他们的结论只适用于美国,而不适用于德国和日本。罗尔建议,德国和日本最大的生产企业由金融机构(股东)控制。我们相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是有成本效益的。然而,公司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表明,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收益的一面。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收入主要来自于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风险、合作经营、管理专长和规模经济。在本文中,我们仅假设没有证据就获得这些收益。原因是公司所产生的收入通常大于或等于其成本,否则,公司的形式将消失。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比较公司治理的代理成本来研究如何使用不同的监督机制来减少盈余,因为公司的产权和管理权是由于分离产生的贷款融资而产生的。第二部分讨论代理成本的定义及其权重问题。然后,我们将讨论各种监测机制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讨论公司治理研究的政策含义。中国的经济改革迫切需要我们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法律学者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洞察力。跨学科研究和公司治理系统的比较将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有用的材料。第二,代理成本和监督机制,传统经济学理论,如新古典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