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场内挂牌交易的所有国债品种均为附息记账式国债,全部采取净价交易方式。净价交易与全价交易不同在于报价当中包含不包含国债应计利息。在全价交易方式下,国债价格中包含了国债持有者持有期国债时期内的应计利息,即国债价格是含息价格,这一价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而这一含息价格无疑会对投资者对市场当中所交易的国债的价值所进行研判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干扰。
相反,国债在净价交易方式之下,是把其成交价格与其应计的利息分解开来的,即国债的报价不再含有到目前为止其所含有的应计利息,它所反映的只是市场对该国债面值成交价格的波动情况,而其应计利息取决于国债卖出者持有该国债的实际天数,其应计利息额每天计算出来,并在国债交易完成时,另加在国债的成交价格之上,由国债的购买者支付给国债的出售者。这一不含利息的价格有利于真实反映国债价格的走势,所以也更有利于投资者对该国债的投资判断。
所以说,全价交易与净价交易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净价交易的成交价不含有该国债上次付息日至成交日期间的票面利息”,这部分票面利息被称为应计利息,是上次付息日至结算日的天数与票面利率(注:需要除以360天换算成日利息率才行)的乘积,理论上,其净价价格也就等于全价价格减去应计利息额的差额。
目前,净价交易方式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已被广泛应用。在净价交易方式下国债价格的波动体现了市场利率相对国债票面利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国债价格的变化,投资者就可以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利率的波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投资的方向、衡量国债的投资价值,从而决定自己的操作。
国债净价交易的成交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动。一般来说,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时,成交价格会高于国债面值,其溢价的幅度由市场利率与国债票面利率之差所决定;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成交价格通常会等于国债面值;而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成交价格通常低于国债面值,其折价的幅度也由市场利率与国债票面利率之差所决定。投资者可以自己设计一下这两者的利率水平进行相应的计算更可以看出在净价交易的模式下,其价格变化的方向,以及变化的幅度。
对投资者来说,实行国债净价交易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国债实行净价交易,能清楚地勾画出国债交易中卖方的收益程度与买方所支付的成本,使双方利益比较明确;
2、国债实行净价交易,便于准确体现国债的实际价格,使投资者能对国债的市场价格作出及时、准确和更加直接的判断;
3、国债实行净价交易,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国债作为利率产品的本质特征;
4、国债实行净价交易,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债作为其它投资工具基准的作用。
㈡ 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及意义
日本的利率自由化过程对其他国家的利率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其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先国债、后其他品种;(2)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3)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4)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
1997年4月,日本大藏省正式批准:各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可以在持有一段时间后上市销售。经过17年努力,到1994年10月,日本已放开全部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完全市场化。来了完成这一艰难而必要的金融自由化过程,日本大概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放开利率管制的第一步:国债交易利率和发行利率的自由化
日本经济在低利率水平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政策的支持下获得迅速发展。但是,1974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经济结构和资金供需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战后初期形成的以"四叠半"(意为狭窄)利率为主要特征的管制体系已不适应这种经济现状了。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日渐增选增加,政府成为当时社会资金最主要的需求者。培育和深化非间接金融中介市场的条件已初步具备。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再度发行赤字国债(第一次是1965年)。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国债发行规模愈来愈大。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允许国债的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开始了以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这样,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便首先从中期国债开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
2、放开利率管制第二步:丰富短期资金市场交易品种
在1978年4月,日本银行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在此以前,同业拆借适用于全体交易利率是基于拆出方和拆入方达成一致的统一利率,适用于全体交易参加者,并于交易的前一天予以明确确定),6月又允许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1个月以后)利率自由化。这样,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自由化首先实现了。
3、放开利率管理的第三步:交易品种小额化,将自由利率从大额交易导入小额交易
实现彻底的利率自由化是要最终放开对普通存货利率的管制,实现自由化,如何在已完成利率自由化的货币市场与普通存款市场之间实现对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日本政府采取的办法是通过逐渐降低已实现自由化利率交易品种的交易单位,逐步扩大范围,最后全部取消利率管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货币当局逐级降低了CD(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单位和减少了大额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额,逐步实现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过渡。
在存款利率逐步自由化的同时,货款利率自由化也在进行之中。由于城市银行以自由利率筹资比重的上升,如果贷款利率不随之调整,银行经营将难以为继。1989年1月,三菱银行引进一种短期优惠贷款利率,改变了先前在官定利率基础上加一个小幅利差决定贷款利率的做法,而改为在筹取资金的基础利率之上加百分之一形成贷款利率的做法。筹资的基础利率是在银行四种资金来源基础上加权平均而得,这四种资金来源是:(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可转让存款;(4)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由于后两种是自由市场利率资金,所以,贷款资金利率已部分实现自由化。随着后两部分资金在总筹资中比重的增加,贷款利率的自由化程度也相应提高。
4、放开利率管制的第四步:
在上述基础上,日本实质上己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之后需要的只是一个法律形式的确认而已。1991年7月,日本银行停止"窗口指导"的实施;1993年6月,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同年10月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4年10月,利率完全自由化,至此日本利率自由化划上了-一个较完满的句号。
㈢ 我想了解关于中国股市历史以来每一天的消息面,请问哪里可以查看到!书,网页也可以,谢谢你!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1、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中国股市历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
1984年一帮从没见过股市的穷学生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的思想风暴的规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企业 飞乐音响 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桥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 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
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 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黄浦万国 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络绎不绝 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帐户,逐渐取代股东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向社会公布上海股市8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指数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
1991年8月1日 第一只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公司 琼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 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1月13日,兴业房产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证所开业后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国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动产股票。
1992 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 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 可以关”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 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 年5月21日 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 1420点 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 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8•10”之后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22.2%。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 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眼看股市脱缰,监管层赶忙悬崖勒马,并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2年11月,沪市创出393点新低。仅5个月,沪指就跌去千点
1992年11月深宝安 第一家境内发行转债上市公司 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
1992年后 股票价格暴涨。糊里糊涂地开始炒股,莫名其妙地发了大财
92年因买股票认购证出现了股票大户 95年以国债风波为限 基本上消灭了股票大户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称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国家宏观紧缩遏制经济过热所致
1993年第二批认购证 这次投入者几乎全赔,从此认购证消失
1993年2月 1558点
1993年4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1993年5月3日上证所分类股价指数公首日布 分为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及综合共五大类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中华股价指数”
1993年6月29日 青岛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着股市也跟着泛绿。
1993年8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采用集合竞价。
1993年8月20日 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权收购 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岁宝 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
1994年6月 陆家嘴 第一家国家股减资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灾’
1994年7月30日“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 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8月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
1995年,指数又在政策指挥下玩了一把过山车: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 史称“327风波”。
1995年3月,当证券市场已经发展四年多以后,才进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了准生证。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协议平仓。
1995年5月18日 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沪市A股跳空130点开盘,沪指当天涨幅40%多;留下新中国股市上最大的一个跳空缺口 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亿元
1995年5月20日仅过两天,国务院证券委宣布当年新股发行规模将在二季度下达,沪指瞬间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加入证监会国际组织。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亏损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 需要上门 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6年4月25日 合并方式组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分别为道•琼斯中国指数、上海指数和深圳指数。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同时对证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原来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为有形无形相结合,并以无形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广场外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团团冷风朝股市吹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组织人撰写]“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从而引发市场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试点拉开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终于在重压之下于 进行调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
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国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和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 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的一种标志。
1998年4月22日,深沪两市的交易所 实行“特别处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辽物资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后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连续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国家宣布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单边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的很多违规造假的企业都是那时上市的,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老鼠仓'
上市公司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绩差,第四年亏损,第五年资产重组。这是折旧规律。
1996年 绿野 上市一年不到,就从一个绩忧股变成了一个垃圾股。股票充满着阳谋和阴谋的游戏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1999年5月10日周一,沪深股市跳空而下,“导弹缺口”炸在每个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开盘网络股启动 领头的是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等沪市上涨51点,深市上涨129点。
5月19日后,大盘依然一片大红
6月1日,国务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税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公司
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
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
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浇油。中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的大牛市 功利性透支
有经济学家说当时美国的连续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国的消费,股市的钱挣得容易,花起来也爽快,这被称为“财富效应”,管理层觉得言之有理,遂动了在中国复制股市财富效应的念头;
网络泡沫的诞生 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大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9年4月16日,厦海发公告其股票将从4月19日起实行特别处理,成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农商社、双鹿,苏三山、渝钛白 第一批PT公司
9月9日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获准入市,沪指大涨103.52点,涨幅6.59%。
1999年10月 申能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回购
1999年10月 首钢股份 第一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司
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吴江丝绸 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 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 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
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
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
有研究员 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无奈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国有股减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股市仍义无反顾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这一生于政策、长于政策的大牛行情,终于还是死于政策失灵的陷坑里 延续多年的政策市终于走到末路:不仅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且管理层信用被严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4年6月1日 证券投资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4年,上证 180指数样本股的成交额超过全部股票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上证 50指数样本股成交额又占到了上证 180指数的近 60%,资金正毫不犹豫地向蓝筹股集中;
2004年有两个“死亡”标志将被记入历史:一个是,南方、汉唐、闽发、大鹏等靠“坐庄”为生的券商,资金链断裂后难以为继,或被接管或被清盘;另一个是,多年来威风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轰然倒下。庄家们被灭
2005年:试错式“全流通”
2005年 2月以来,上证指数绝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点之上
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解决股权分置,就是中国股市必须要打的“辽沈战役”。股市的“三大战役”
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
“出逃等于生还”“中国股市8年抗战,一觉回到解放前”
2005年6月8日暴涨 疯涨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的井喷”。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过股票的总交易量,达到了七八十亿元
宝钢权证举例,4.5元的行权价和高达1.6元的权证价格,2006年8月30日之前
跌破4.50元意味着宝钢权证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已经成为废纸。
美式权证持有人有权在最后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要求履约执行;
欧式权证持有人则仅能于最后到期日当天要求履约执行。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国际 中小企业板的第51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
㈣ 国债为什么会涨跌
只要国债上市交易,通过市场交易就会产生价格涨跌,跟股票一样的;影响国债价格的因数很多,如市场利率、市场风险、货币市场、金融政策等。
可以通过股票涨跌来理解。
进行交易的一般都称之为“商品”,股票也不例外,它的价格多少取决于它的内在价值(标的公司价值)是多少,并且在价值周围上下浮动。
普通商品的价格波动规律就是股票的价格波动规律,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就像市场中售卖的猪肉,当人们要购买更多猪肉的时候,供给过少,需求过多,价格就会上升;当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达不到所卖猪肉的量,猪肉产量过剩,价格下降是理所当然的。
从股票的角度讲:10元/股的价格,50个人卖出,但市场上有100个买,那另外50个买不到的人就会以11元的价格买入,这样一来股价就会上升,相反的话股价就下跌(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将交易进行简化了)。
一般来说,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会导致双方情绪变化,进而影响到供求关系的稳定,其中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有3个,下文将一一讲解。
在这之前,先给大家送波福利,免费领取各行业的龙头股详细信息,涵盖医疗、军工、新能源能热门产业,随时可能被删:【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能够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什么?
1、政策
国家政策引领着行业和产业,比如说新能源,几年前我国开始对新能源进行开发,针对相关企业、产业都有相应的补助政策,比如补贴、减税等。
这就成功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该市场,而且还会不断找寻相关行业板块以及上市公司,相应的带动股票的涨跌。
2、基本面
根据以往历史,市场的走势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场整体就向好,比如说疫情期间我国的经济状况先转好,企业有所盈利,股市也一并回升。
3、行业景气度
这个是主要的一点,我们都知道股票的涨跌,是不会脱离行业走势的,一个行业光景好,那这类公司的股票走势就好,价格就高,比如上面说到的新能源。
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到最新资讯,我特地掏出了压箱底的宝贝--股市播报,能及时掌握企业信息、趋势拐点等,点击链接就能免费获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二、股票涨了就一定要买吗?
大部分的新手刚了解股票,一看某支股票涨势大好,马上往里投了几万块,后来竟然一路下跌,被套的非常牢。其实股票的变化起伏可以进行短期的人为控制,只要有人持有足够多的筹码,一般来说占据市场流通盘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价。因此学姐建议刚接触股票的新手,把长久持有龙头股进行价值投资放在第一位,避免短线投资损失惨重。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㈤ 有谁知道我国历年的国债依存度啊谢谢了。
05国债(11) 附息 20051020 20101020 333.5 2.14 97.25 3.416 3.272
国债0511 附息 20051020 20101020 333.5 2.14 100.99 2.200 2.137
06国债(9) 附息 20060626 20260626 310.9 3.70 101.03 5.234 3.700
国债0609 附息 20060626 20260626 310.9 3.70 101.03 5.234 3.700
05国债(12) 附息 20051115 20201115 344.1 3.65 102.33 4.386 3.566
国债0512 附息 20051115 20201115 344.1 3.65 101.43 4.511 3.650
05国债(9) 附息 20050825 20120825 319.4 2.83 100.35 3.329 3.112
国债0509 附息 20050825 20120825 319.4 2.83 101.74 3.007 2.827
06国债(17) 附息 20061016 20091016 310.6 2.29 101.09 2.330 2.283
国债0617 附息 20061016 20091016 310.6 2.29 101.09 2.330 2.283
07国债(1) 附息 20070206 20140206 300 2.93 100.48 3.183 2.928
国债0701 附息 20070206 20140206 300 2.93 100.48 3.183 2.928
06国债(16) 附息 20060926 20160926 300 2.92 100.10 3.513 2.918
国债0616 附息 20060926 20160926 300 2.92 100.10 3.513 2.918
国债0513 附息 20051125 20121125 328.4 3.01 101.10 3.220 3.006
06国债(3) 附息 20060327 20160327 340 2.80 96.94 3.628 3.207
国债0603 附息 20060327 20160327 340 2.80 100.08 3.117 2.801
05国债(14) 附息 20051215 20071215 333.9 1.75 100.34 2.052 2.050
国债0514 附息 20051215 20071215 333.9 1.75 100.54 1.757 1.755
06国债(6) 附息 20060525 20130525 305.6 2.62 102.28 2.798 2.617
国债0606 附息 20060525 20130525 305.6 2.62 102.28 2.798 2.617
06国债(8) 零息 20060615 20070615 325.7 1.92 101.56 1.931 1.911
国债0608 零息 20060615 20070615 325.7 1.92 101.56 1.931 1.911
06国债(1) 附息 20060227 20130227 330 2.51 96.33 3.519 3.253
国债0601 附息 20060227 20130227 330 2.51 100.27 2.666 2.508
07国债(2) 零息 20070315 20080315 260 2.10 100.13 2.106 2.095
国债0702 零息 20070315 20080315 260 2.10 100.13 2.106 2.095
97国债(4) 附息 19970905 20070905 130 9.78 111.45 -3.671 -3.607
99国债(5) 附息 19990820 20070820 160 3.28 102.49 2.115 2.114
99国债(8) 附息 19990923 20090923 200 3.30 102.55 3.033 2.966
20国债(4) 附息 20000523 20100523 140 2.87 104.11 2.394 2.332
国债905 附息 20001114 20071114 120 2.90 100.19 4.508 4.507
国债995 附息 19990820 20070820 160 3.28 102.18 2.954 2.960
国债998 附息 19990923 20090923 200 3.30 102.00 3.278 3.201
国债904 附息 20000523 20100523 140 2.87 102.61 2.924 2.834
21国债(10) 附息 20010925 20110925 200 2.95 100.33 3.436 3.249
国债0115 附息 20011218 20081218 200 3.00 101.08 2.925 2.887
国债0203 附息 20020418 20120418 200 2.54 99.04 3.513 3.289
21国债(12) 附息 20011030 20111030 200 3.05 100.66 3.393 3.207
国债917 附息 20010731 20210731 240 4.26 108.47 4.701 3.575
21国债(15) 附息 20011218 20081218 200 3.00 101.35 2.757 2.723
21国债(7) 附息 20010731 20210731 240 4.26 108.26 4.730 3.593
20国债(10) 附息 20001114 20071114 120 2.90 101.49 2.315 2.305
国债973 附息 19970905 20070905 130 9.78 112.13 -5.134 -5.023
国债912 附息 20011030 20111030 200 3.05 99.81 3.623 3.412
02国债(3) 附息 20020418 20120418 200 2.54 98.85 3.561 3.332
国债903 附息 20010424 20080424 120 3.27 103.62 2.791 2.774
21国债(3) 附息 20010424 20080424 120 3.27 103.92 2.496 2.482
国债0210 附息 20020816 20090816 200 2.39 99.97 3.155 3.083
02国债(10) 附息 20020816 20090816 200 2.39 100.17 3.061 2.993
国债0213 附息 20020920 20170920 240 2.60 91.93 4.389 3.549
02国债(13) 附息 20020920 20170920 240 2.60 91.93 4.389 3.549
02国债(14) 附息 20021024 20071024 224 2.65 101.40 2.272 2.261
国债0214 附息 20021024 20071024 224 2.65 101.20 2.641 2.630
02国债(15) 附息 20021206 20091206 340 2.93 101.58 2.755 2.690
国债0215 附息 20021206 20091206 340 2.93 101.08 2.961 2.887
国债0307 附息 20030820 20100820 360 2.66 99.98 3.322 3.196
03国债(7) 附息 20030820 20100820 360 2.66 101.32 2.865 2.769
国债0301 附息 20030219 20100219 350 2.66 99.16 3.190 3.095
03国债(1) 附息 20030219 20100219 350 2.66 99.90 2.901 2.821
03国债(3) 附息 20030417 20230417 260 3.40 99.41 4.817 3.585
国债0303 附息 20030417 20230417 260 3.40 99.54 4.799 3.574
03国债(8) 附息 20030917 20130917 163.8 3.02 99.60 3.698 3.381
国债0308 附息 20030917 20130917 163.8 3.02 99.47 3.725 3.404
03国债(11) 附息 20031119 20101119 310 3.50 103.51 2.965 2.855
国债0311 附息 20031119 20101119 310 3.50 103.68 2.911 2.806
06国债(4) 附息 20060417 20090417 309.6 2.12 102.06 2.150 2.118
国债0604 附息 20060417 20090417 309.6 2.12 102.06 2.150 2.118
06国债(20) 附息 20061127 20131127 345.9 2.91 101.04 3.152 2.908
国债0620 附息 20061127 20131127 345.9 2.91 101.04 3.152 2.908
07国债(3) 附息 20070322 20170322 300 3.40 100.15 3.926 3.399
国债0703 附息 20070322 20170322 300 3.40 100.15 3.926 3.399
04国债(3) 附息 20040420 20090420 304.6 4.42 108.56 2.268 2.233
04国债(4) 附息 20040525 20110525 367.5 4.89 113.62 2.571 2.472
04国债(7) 附息 20040825 20110825 312.9 4.71 111.35 2.760 2.639
国债0407 附息 20040825 20110825 312.9 4.71 109.60 3.209 3.048
国债0408 附息 2000 20091020 336.1 4.30 105.02 3.111 3.031
04国债(8) 附息 2000 20091020 336.1 4.30 106.30 2.573 2.517
04国债(10) 附息 20041125 20111125 359.1 4.86 111.25 2.785 2.655
国债0410 附息 20041125 20111125 359.1 4.86 109.78 3.143 2.979
05国债(1) 附息 20050228 20150228 300 4.44 108.95 3.559 3.216
国债0501 附息 20050228 20150228 300 4.44 107.95 3.730 3.354
05国债(3) 附息 20050426 20100426 333.9 3.30 104.23 3.008 2.914
国债0503 附息 20050426 20100426 333.9 3.30 103.15 3.408 3.288
05国债(4) 附息 20050515 20250515 339.2 4.11 109.21 4.873 3.540
国债0504 附息 20050515 20250515 339.2 4.11 101.61 5.901 4.112
05国债(5) 附息 20050525 20120525 337.8 3.37 104.71 3.176 2.987
国债0505 附息 20050525 20120525 337.8 3.37 103.63 3.435 3.216
05国债(7) 附息 20050715 20070715 350.8 1.58 101.05 1.974 1.967
国债0507 附息 20050715 20070715 350.8 1.58 101.03 2.048 2.043
05国债(8) 附息 20050815 20080815 324.5 1.93 101.34 1.867 1.850
国债0508 附息 20050815 20080815 324.5 1.93 99.24 3.496 3.454
05国债(13) 附息 20051125 20121125 328.4 3.01 99.42 3.602 3.337
06国债(13) 附息 20060831 20130831 331.1 2.89 101.73 3.117 2.888
国债0613 附息 20060831 20130831 331.1 2.89 101.73 3.117 2.888
06国债(19) 附息 20061115 20211115 300 3.27 101.28 4.019 3.270
国债0619 附息 20061115 20211115 300 3.27 101.28 4.019 3.270
06国债(12) 附息 20060815 20110815 300 2.72 101.75 2.845 2.716
国债0612 附息 20060815 20110815 300 2.72 101.75 2.845 2.716
06国债(18) 附息 20061025 20111025 300 2.48 101.11 2.591 2.478
国债0618 附息 20061025 20111025 300 2.48 101.11 2.591 2.478
06国债(5) 附息 20060516 20110516 308 2.40 97.95 3.711 3.511
国债0605 附息 20060516 20110516 308 2.40 102.14 2.493 2.399
06国债(15) 零息 20060915 20070915 306.1 1.96 101.09 1.976 1.957
国债0615 零息 20060915 20070915 306.1 1.96 101.09 1.976 1.957
国债0610 附息 20060717 20090717 319.8 2.34 101.69 2.379 2.336
06国债(10) 附息 20060717 20090717 319.8 2.34 101.69 2.379 2.336
㈥ 请列举一些中国金融事件,如3.27国债事件
唐万新隆德系事件
㈦ 国债是否受战争的影响 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来回答呀!呵呵..
近代中国债券市场的价格,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而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动。这种变动集中反映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处于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是近代中国最大交易所,因此,上海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成为研究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依据。本文试通过对这一时期相关历史资料的分析,揭示影响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一、近代中国债券市价变动的基本状况
近代中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894年,当时的清王朝为了弥补国库的空虚,开始效仿西方的公债制度发行公债。清王朝发行的主要公债一共有三笔:息借商款、昭信股票和爱国公债,估计实收白银不足5000万两。这些公债基本上未进入流通,因此,也就无所谓价格的变动。辛亥革命以后,公债发行逐渐增多,交易的要求越来越强,1918年2 月北平证券交易所成立。从1914年至1927年,以北京为中心、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为承销主体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基本形成。但是,伴随国民党政府机构向上海的转移,以北京为中心的证券市场开始衰落,1929年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债券市场交易的债券98%是政府公债,价格的变动也以政府债券为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命运未知,债券的发行和交易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债在民国十年(1921年)整理案未实行前,无连续资料可供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1922—1937年这一时期的债券价格变动。
我们首先分析1922年到1929年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
1922年债券市况以整理六厘公债及整理金融公债最为活跃,全部债市从1月至7月均呈跌势,由于信交风潮的影响,证券市场极为消沉。 7月以后,政府通过了关税余款变通拨付办法,使担保基金有了保障,债市开始逐渐上涨。尽管中间由于直奉战争等原因,债市有所回落,但总趋势是上涨的,只有九六债券因担保基金无着落而趋跌。
1923年年初由于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有不愿保管基金的传说,债市恐慌而引起价格下落,安氏澄清事实后,正值银根宽松,债市回涨且形坚挺。此后,由于4月份金融债券抽签延期和7月的政局变动,再加上11月秋收,银根趋紧,只有金融债券补行抽签价格上涨,其他均呈跌势。
进入1924年,债市普遍上涨。然而,由于8月间银根收紧, 九六公债基金无着,引起债券市场风波,加之政局动荡、水灾旱灾同起,债市一落千丈。直至10月战事结束、商业凋敝、银根平松,债市才开始好转。
1925年,债市在前4个月涨势极盛,直到5月间,茶茧交易需用资金,债市上涨趋势略缓,加之五卅惨案发生,沪市于6月中罢市达25 日之久。10月,浙军抵达上海,奉军退却,11月,整理金融公债、整理六厘公债两债相继抽签,人心稍见平稳, 债市才逐渐回升。 从总体上看,1925年债市除中间略有起落外,大致趋涨。
1926年债市状况比较平稳,还本付息均能按期举行,债券价格没有大的波动。由于公债利息优厚,购买公债成为良好的投资形式。这一时期是近代中国公债发行以来价格较为稳定的时期。
1927年债市急转直下,整理六厘公债1月间价格还在80元以上,到8月便跌至36元;
七年长期公债价格1月间在70元左右,到8月则跌至33元,其价格低落是近年来所仅见。8月以后政局逐渐稳定, 市场上盛传本年度整理各项债券利息均有可能按时支付,因此,年底债市开始上涨。
1928年债市极为兴旺。卷烟库券、军需公债、善后八厘公债、金融短期公债、金融
长期公债都于年内发行,而债市不曾因为新债的增加而受到影响。虽然5月间由于济南惨案,债市曾一度下落, 但全年趋势大致都在上涨中。
1929年,尽管时局变动,债市总体来看偏于向下,但无剧烈变动。(注:有关上述时期债券市场价格变动的情况,详见孔敏主编:《南开经济指数资源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68—470页: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1年版。)
接下来分析1930年—1936年债券价格的变动情况。
1930年9月,债券价格开始上升。随着政局的变动,从1931年4月至1932年2月债市又持续下跌,高低相差45元。1932年5月至1933年1 月债券价格上下波动,但是起伏不大。1933年1月以后债市开始上升, 高低相差也在45元左右。由于经济不景气,工商业呆滞,利润收入不如证券投机,因此公债投机之风炽烈,交易旺盛,日间买卖票额常超出3000万元。1931年每月平均成交额达27800万元。1932年因为沪战停市数月,交易总额稍减。1933年每月平均成交额超出票面26500万元,而1934 年头5个月每月平均票额竟在32400万元以上,但其中大部分交易是买空卖空,交割比例很低。1936年1月,伴随经济形势的恶化, 税收收入的减少,担保基金亏空日多,债市价格下跌。1936年3月又一次整理内债,截止到12月底,在这一时期价格变动不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1937年价格开始上升。
从1930年至1937年的裁兵公债每月高低市价图也可看出上述价格变动趋势。
附图{f70d02}
图1 裁兵公债每月高低市价(注:该图所根据的1930 年数字见《经济统计季刊》
1932年3月,第1卷,第1期:1932—1934年6月数字,见于英杰:《近代中国内债之观察》,《东方杂志》第31卷, 第14 号;1934年7月—1936年2月数字,见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经济研究室:《中外商业金融汇报》1935年1—12期,1936年1期,有关内债上海市价表。)
二、政府的债信程度及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波动
中国近代证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是政府债券,因此,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为主要标的物的债券市场不同,影响中国近代债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政府的债信程度及债券的收益率。
1.近代中国政府债券的特点
近代中国政府债券的发行是效仿西方的产物,多数都指定担保品,而资本主义国家则很少指定担保品。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债券认识不足,国家债信不十分可靠,只有提供担保品保证准时偿付才能取信于民,使债券得以顺利发行。在近代中国,公债与国库券差别不大,只不过国库券期限略短,每月摊还本息,而公债则定期抽签还本。但在资本主义国家,公债与国库券的差别较大:公债期限较长,通常至少在三、四十年左右,而且是在期限内任意偿还,库券只是临时借款。此外,近代中国政局变化无常,证券市场稳定性比资本主义国家要差,价格变动大,因此,债券常为投机标的物。
2.债信程度及收益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既然政府债券是近代中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所以,政府的债信程度自然成为影响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政府债信主要取决于担保基金是否稳固以及基金保管是否确定。担保基金巩固,偿债有确实财源,价格稳定且趋涨;担保基金无着则债市下跌,价格动荡。例如,北洋政府时期整理案内各债,由于基金稳固,各债稳定且趋涨,自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一年,政府虽然连年发行新债,但债券自从整理以后,逐年抽签还本付息,信用渐佳,购买者渐增。邮政储金、养老金、学校基金以及个人置产均视公债为良好投资方式,由此债市呈上涨趋势。政府所发新债也能在5—6折以上出售。“九六公债”因担保基金无着落而跌落,因传闻基金有着落而上升,因国民党不予承认而下降,其陡涨陡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担保有无。基金保管是否确定,(注:如北平政府所发公债,整理案后,基金委托总税务司保管,其还本付息大权尽属总税务司。)也往往引起债券行市的变动。如安格联去职就引起价格下跌。另外,国民军定都南京后,政府对于各项内债,尚未有确切保障的表示,因此人心疑虑,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国民党政府所发各债担保基金也由于公共保管、收支公开、信用较好而导致债市较为稳定。影响债信的其它原因,如市场容量的大小,还本抽签日期等,也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表1 1928年—1937年债券价格收益比较
收益指数每年12%=100为基础 价格指数1937.7月末=100为基础
年份
指数 收益% 高 低
1928 69.6 17.3 …… ……
1929 81.0 14.8 …… ……
1930 68.0 17.7 …… ……
1931 62.2 19.3 107 55
1932 49.1 24.4 77.7 49.5
1933 71.4 16.8 92.9 58.7
1934 96.8 12.4 109.8 80.1
1935 92.4 130 110.4 86.1
1936 103.9 11.6 106.6 97.1
1937(6月) 137.4 8.7 116 104
资料来源:〔美〕阿瑟·思·杨格:《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债券收益率是吸引各界(主要是银行业)经销债券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又一关键因素。从北洋政府时期到国民党政府时期,发行了大量的政府债券。北洋政府时期发行6.12亿元,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到1936年期间发行了26亿元(根据千家驹先生计算)。这些公债之所以能成功地筹集,主要是由于债券价格低廉,能带来高额收益。在金城银行收益、开支和净利表(1917—1927)中,有价证券损益一栏内显示证券收益平均占利润总额的11.9%,有时高达20.61 %。(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1927年,在军事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上海银行界肯于认购债券,是因为政府给予了极优厚的条件,虽然当时还没有贴现(注: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取现金,银行按市价利息率以及票据的信誉程度规定某一贴现率,然后扣除自贴现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的承诺。1928年春,为了使政府债券能够更为顺利的发行,国民党政府采取了给上海银行家以公债贴现的办法,由此一个相当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便建立起来,高额收益率使银行界乐于承销这些债券。如表1所示,财政部从1927 年至1931年间所发行的公债平均利息率是8.6%。 因为公债出售时的高贴现率,所以它的实际收益率是比较高的,杨格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32年债券的平均收益率大约是15%—24%, 1933年为16.8 %,1934年为12.4%,1935为13.0%,1936年11.6%,1937年6月为8.7%。
政府发行债券,名为十足发行或九八发行,实际上是按远低于票面的价格发行,使承购银行有厚利可图,并可利用这种债券买卖业务在市场上进行投机。金城银行自创立到抗战前20年中购买公债和国库券,始终是资金运用的一大流向。它自己也公开承认:“近代中国有价证券,以中央政府发行之公债、库券,担保最为确定……市场流通性也最大,故本行对于此种债券之投资,商、储两部历年均达相当之数。先就商业部而言,最近三年来(1934—1936),此项投资与本行抵押、信用两项放款总额比较,约等其1/6。”事实上,加上储蓄部的公债、国库券,这三年就分别达到27.15%,24.735%和26.28%(除了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和交通银行外,金城银行比任何银行都大), 抗战前夕更达到 42.81%,比1927年增加了7.71倍, 它购存的统一公债票面额占政府公债发行总额的2.88%。在金城银行账上,民国七年短期公债(1918—1919)和整理金融公债(1920—1922),按照它们的利息、折扣、还本付息年限次数及当时记帐价格平均计算(前者每百元78.05元,后者64.42元),前者年息为19%,后者高达23.5%。金城银行专设丰大号从事公债投机,所获暴利就更难以计算了。(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 惺妨稀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