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前景如何做了两三年分析师后可以转行做什么
正经来说,个人感觉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思维的分析范式、行业常识、访谈技巧、财务分析能力以及航空公司里程数都不能算没用。
但是分析师可替代性太强,专业能力有限。这点从国内评级公司人员流动性极大、分析师平均从业年限3年以下就可以看出来。
跳槽的话,评级公司背景不如会计师、律师、券商投行等背景吃香。常见出路是保险公司资管、担保公司内评、银行风险、券商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债券承销承做这些。
『贰』 债券评级行业工作前景如何中国的几大评级机构,哪个更好一点大公国际在业界声誉如何
标准普尔由普尔于1860年创立,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分布在19个国家,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
穆迪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惠誉国际由约翰`惠誉1913年创办
『叁』 信用评级机构是什么时间发展起来的刚开始时在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的资信评估公司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航空部的几个领导开始酝酿,到89年搁浅了一段时间,94年正式发起成立大公,成立了以银行为主体的资信评估公司。但是当时行业不规范,一下出现了上百家的信用公司。97年认定了9家公司可以从事企业债券评级,其中包括大公、中诚信、北京长城、上海的两家(新世纪、远东),云南、深圳、福建、沈阳等地各一家。这9家中,只有大公和中诚信是做全国性的业务。做的工作有下列3个方面:银行贷款评级、债券评级、企业资信评级。
中国的经济要进一步迅速发展、进一步融入到国际市场经济中,就需要建立适合国情市场经济体系。除了法律等政治方面的制度,资信文化体系的建立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作为经济大国,中国在信用评级方面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国家有必要支持民族评级机构,有些业务涉及敏感行业,有关数据信息只能提供给大公这样的本土企业。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中国的企事业,我们成长在中国的土壤,只有走民族化与国际化结合的道路,才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资信文化体系。
『肆』 截止目前为止,被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债券评级机构总共有哪些
之前分三批认可了5家,除上述提到的,还有被市场抛弃的远东。中国保监会未再新增认可机构。鹏元是经证监会认可能够对上市公司债券进行评级的机构。
『伍』 在信用评级、资信评估公司工作有前途吗应该如何规划
不错的,现在河南地区信用评估已经普及了,河南信用评估网是为了建设河南信用体系的,前景很好,可以考个信用管理师,这个目前好考,作用不次于CPA,我是河南信用评估网总监,不懂问我
『陆』 债券信用评级的评级机构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有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上述两家公司负责评级的债券很广泛,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外国债券等,由于它们占有详尽的资料,采用先进科学的分析技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专门人才,因此它们所做出的信用评级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标准·普尔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级C级和D级。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aa级、Ba级B级Caa级、Ca级、C级。两家机构信用等级划分大同小异。前四个级别债券信誉高,风险小,是“投资级债券”;第五级开始的债券信誉低,是“投机级债券”。
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都是独立的私人企业,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它们所做出的信用评级不具有向投资者推荐这些债券的含义,只是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因此,它们对投资者负有道义上的义务,但并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
『柒』 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
●经过了十多年的长期准备,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中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
●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
一、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规模较大的只有四家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最初的评级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隶属于各省市的分行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过几次清理整顿,评级机构开始走向独立运营。1997年,人民银行认定了9家评级公司具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企业债券评级的资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建设,形成了中诚信、大公、联合、上海新世纪和远东五家具有全国性债券市场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2006年后,上海远东因“福禧短融”事件逐渐淡出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市场洗礼,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只有大公、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4家。
二、美国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市场的掌控
经过了十多年的长期准备,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中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
2006年,美国评级机构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2006年,穆迪收购中诚信49%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实现绝对控股。同年,新华财经(美国控制)公司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亦在商谈合资事宜。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公司也都曾与大公洽谈合资,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经营权,穆迪愿意出价3000万美元购买大公控股权,但都遭到拒绝。这样,目前中国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除大公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其余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
在被美国收购的评级机构中,中诚信、联合在全国各省均设有分公司,他们可以从事国内的所有评级业务,市场份额合计超过2/3以上。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
『捌』 评级机构的债券评级有多少级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有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上述两家公司负责评级的债券很广泛,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外国债券等,由于它们占有详尽的资料,采用先进科学的分析技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专门人才,因此它们所做出的信用评级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标准·普尔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级C级和D级。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aa级、Ba级、B级、Caa级、Ca级、C级。两家机构信用等级划分大同小异。前四个级别债券信誉高,风险小,是“投资级债券”;第五级开始的债券信誉低,是“投机级债券”。
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都是独立的私人企业,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它们所做出的信用评级不具有向投资者推荐这些债券的含义,只是供投资者决策时参考,因此,它们对投资者负有道义上的义务,但并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玖』 您好,想请教您关于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职业发展问题
中国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做假账,假财务报表。我不认为中国的信用等级能够被世界所承认。
目前的信用等级机构都掌握在欧美国家中,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还是个小学生。
『拾』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史
1、穆迪(Moody)公司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铁路投资分析》一书中发表了债券资信评级的观点,使资信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他开创了利用简单的资信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的做法,正是这种做法才将资信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人普遍认为资信评级最早始于穆迪的铁道债券资信评级。1913年,穆迪将资信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资信评级或无经授权的资信评级方式。穆迪评级和研究的对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债务、机构融资证券和商业票据,最近几年开始对证券发行主体、保险公司债务、银行贷款、衍生产品、银行存款和其他银行债以及管理基金等进行评级。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2003年评级和分析的债券总额超过30兆美元,其股票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交易(代码MCO)。
2、标准普尔(S&P)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普尔出版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其创始人普尔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铁路历史》及《美国运河》,率先开始金融信息服务和债券评级。1966年标准普尔被麦克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收购。公司主要对外提供关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工具的独立分析报告,为世界各地超过22万多家证券及基金进行信用评级,目前拥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设有40家机构,雇用5000多名员工。
3、惠誉国际(Fitch)是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于1924年就开始使用AAA到D级的评级系统对工业证券进行评级。近年来,惠誉进行了多次重组和并购,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公司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个分支机构,1400多员工,900多评级分析师,业务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机构融资评级,迄今已对1600家金融机构、1000多家企业、70个国家、1400个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机构融资进行了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