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交换债券的优缺点
你好,可交换债券是什么?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 Bond,简称EB)全称为“可交换他公司股票的债券”,是指上市公司股份的持有者通过抵押其持有的股票给托管机构进而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持有人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能按照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条件用持有的债券换取发债人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可交换债券是一种内嵌期权的金融衍生品,严格地可以说是可转换债券的一种。
可交换债券的优缺点
优点
可交换债券可以为发行人获取低利成本融资的机会。由于债券还赋予了持有人标的股票的看涨期权,因此发行利率通常低于其他信用评级相当的固定收益品种。
一般而言,可交换债券的转股价均高于当前市场价,因此可交换债券实际上为发行人提供了溢价减持子公司股票的机会。例如,母公司希望转让其所持的子公司5%的普通股以换取现金,但目前股市较低迷,股价较低,通过发行可交换债券,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利率筹集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以一定的溢价比率卖出其子公司的普通股。
与可转债相比,可交换债券融资方式还有风险分散的优点,这使得可交换债券在发行时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由于债券发行人和转股标的的发行人不同,债券价值和股票价值并无直接关系。债券发行公司的业绩下降、财务状况恶化并不会同时导致债券价值或普通股价格的下跌,特别是当债券发行人和股票发行人分散于两个不同的行业时,投资者的风险就更为分散。由于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风险分散的特征可使可交换债券的价值大大高于可转债价值。
与发行普通公司债券相比,由于可交换债券含有股票期权,预计的还本压力较普通债券减少,且在债券到期时一般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因此可以降低发行公司的财务风险。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可交换债券比可转债更容易被分拆发售,即将嵌入的认股权证与债券拆开并且作为单独的交易工具出售。
缺点
可交换债券的发行,可能会导致转股标的股票发行人的股东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比如原母公司持有的上市子公司股票,如果母公司减持欲望强烈时,母公司有可能会发行较大量的可交换债券,从而在转股完成后子公司的股东变得分散,甚至会影响到子公司的经营。可交换债券由于较可转债更为复杂,因此发行方案的设计也更为复杂,要求投资人具有更为专业的投资及分析技能。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2. 什么是可交换债券
你好,所谓可交换债券(Exchangeable Bonds),是指上市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给托管机构(或登记结算公司)之后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持有人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能够按照约定的条件以持有的公司债券交换获取股东发债时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可交换公司债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类似,都是投资者持有债券,都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换为股票。可转债转换而来的股票是原上市公司没有发行的,而可交债交换来的,则是上市公司已经发行且持有,并且托管于托管机构的股票。
可交换债券一般发生在母公司和控股的上市子公司之间,即母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期间,转换为上市的子公司股票。母公司发行债券前,需要将其持有上市子公司股票到指定机构冻结,作为可交换债券的抵押品。可交换债券的条款设计与可转债券非常相似,发行要素通常也有:票面价格、利率、换股比例、发行期限、可回售条款、可赎回条款等。
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债券嵌入了看涨期权、修正转股期权、赎回期权、回售期权后形成的复杂衍生产品,可交换债券发行征求意见稿也指出可交换债券主要条款参照可转债发行条款执行,其中对修正条款、赎回条款、回售条款等设计和可转债相应条块设计没有实质性区别。
在欧洲国家,可交换债券被广泛应用于普通融资、减持股权套利以及并购的资本项目中,其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发行人在国内和国外发行可交换债券,标的股票也可以是国内或者国外的发行人所持股权。大股东减持公司股票多用可交换债券这种方式,避免有关股票因大量抛售而股价受到太大的冲击;而很多企业为了提高透明度和向其他方向发展,都会发行此类债券以解除公司之间互相控制的情况。
在中国香港,和记黄埔就曾两度发行可交换债券以减持沃达丰(Vodafone),而这两度减持都平稳完成。
在美国,可交换债券发展很迅速,在1980年它还只占与权益相联的债券6%的比重,但是到1998年,它已经占到了50%的份额。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3. 怎么通俗理解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区别求大神帮助
你好,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都属于债券的一种,可转换债券和可交换债券区别如下:
1、发行主体不同
可转换债券是指债券持有者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不难看出其发行主体是上市公司本身,而可交换债券是指上市公司股份的持有者通过抵押其持有的股票给托管机构进而发行的公司债券,其发行主体是上市公司的股东。
2、对股本的影响不同
可转换债券将会增加公司的总股数,从而降低每股的收益率,可交换债券的股本总数不本,从而每股收益不变。
3、转成股票的期限不同
可转换债券一般转换成股票的时间为六个月,可交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日期更长,一般为十二个月。
4、股价的确定方式不同
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时,价格不的抵于公告前二十个交易日该股票的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均价,而可交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时,其股价不的抵于公告前三十交易日该股票均价的90%。
5、担保方式不同
可交换债券以持有用于交换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担保品,可转换债券需要第三方作为担保者。
6、转换的股票来源不同
可交换债券所换的股票为其它公司的股票,可转换债券所换取的股票为发行人未来发行的股票。
7、发行目的不同
可转换债券一般用于投资项目,而可交换债券不一定用于投资项目,可用于流动资产管理,市值管理。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4.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的区别是什么,风险大吗
通俗的说,可交换债就是,母公司A持有B上市公司股票,A将股票质押给托管机构而发行的债券。购买者可按约定将债券与质押的股票交换。这种方式不增加B公司的股本。
可转换债就是B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但这个债券附有一项期权,可以按约定将债券转换为股票。这种方式B公司股本会增加。
这两者首先都是债券,前者有流通性好 的资产质押,后者相当于包含一项期权价值。总体上,这二者风险水平都是比较低的。
5. 发行可交换债券的优缺点有哪些
可交换债券优点:1、与可转债相比,可交换债券融资方式还有风险分散的优点。2、与发行普通公司债券相比,由于可交换债券含有股票期权,预计的还本压力较普通债券减少,且在债券到期时一般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因此可以降低发行公司的财务风险。
可交换债券缺点:1、可交换债券的发行,可能会导致转股标的股票发行人的股东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2、可交换债券由于较可转债更为复杂,因此发行方案的设计也更为复杂,要求投资人具有更为专业的投资及分析技能。
可交换债券优势:可交换债券可以为发行人获取低利成本融资的机会。由于债券还赋予了持有人标的股票的看涨期权,因此发行利率通常低于其他信用评级相当的固定收益品种。
6. 可交换债券是个什么鬼
你好,可交换债券,是在可转换债券基础上创设的一种金融产品。可交换债券的持有者,有权按预先约定的条件用该债券与债券发行人交换其他公司的股票,其他公司通常为债券发行人的子公司、母公司,或者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关联公司。
7. 什么是可交换债券
可交换公司债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可为非本公司股份)
8. 私募可交换债为什么这么火
讨论一个产品为什么这么火先需要搭建一个分析框架,然后找到对比产品。我们的分析框架依旧源自量价视角,但是量与价的内涵却几乎革新。对比产品方面虽然债券品种很多,但与可交换债最为类似的非转债莫属,同是从近期的市场动态来看私募可交换债的确吸引了不少投资传统转债机构,可谓是挤占了转债的生存空间。所以我们将分析框架嵌入到与传统转债的对比视角中。
量细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单一投资者能够获配单支债券的规模,并不是市场的总规模或是单个债券的规模。虽然总规模或是单支规模上转债市场依旧大于可交换债市场,但是由于转债公开发行需要打新的缘故,单一机构从一级市场上能够获配转债的规模较低而且近期洪涛转债开始对单一账户打新设定了投标上限进一步降低了一级市场获取筹码的数量,但私募可交换债非公开发行,单一机构理论上可以获配较多份额,如果是定向或定制化项目单一机构获配的比例更高;其二代表个券支数,虽然个券规模有限但数量众多,发行流程较快项目可选余地较转债市场丰富许多,即使风格迥异的投资机构也不难寻觅到自身感兴趣的项目,至于能够配售到一定规模则需要看各机构能力;其三量指的成交量,虽然私募可交换债几乎没有二级市场,但如今转债市场的交投同样不活跃,但多数个券成交稀少,因而私募可交换债这一劣势并不突出。
价同样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票息包括补偿利率在内,从绝对值来看私募可交换债的票息相对公募产品优势明显,如果排序可以按票息从高到低大致分为:定制化私募可交换债>非定制化私募可交换债>公募可交换债>公募可转债。票息高低区分的背后其实代表着风险与期权定价的不同,然而目前市场这两点均存在问题,市场风险定价能力与期权定价能力均不完善,对可交换债股权质押增信作用以及期权理论定价效用的认识分歧颇大,这也导致了目前私募可交换债个券之间票息差异较大。而一旦弱化信用风险私募可交换债的票息优势就被放大,将会吸引不少负债成本刚性的资金入场;其二是换(转)股价溢价,从初始溢价看一般私募可交换债溢价发行而转债几乎平价发行,但这样简单对比并不合理,前述分析时我们表明公募转债难以从一级市场配售较多份额,若吸筹需要转战二级市场此时二级市场溢价才是转债投资者真正的成本,因此用可交换债一级市场换股溢价与转债上市后二级市场转股溢价对比更为合理,而此时转债二级市场溢价相比可交换债并没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