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债券市场的市场数据
2013年1月央行公布《2013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3年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214.6亿元,同比增加182.9%,较2012年12月减少14.3%。
央行数据还显示,截至2013年1月底,我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6.4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25.2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95.4%。银行间债市一家独大的格局依然如故,但相比2012年年底的96.2%,占比有所下降。
债券托管量,即已经发行但尚未到期的债券总量,是衡量债券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债券托管量的指标考量,最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可谓突飞猛进。
近几年来,中国市场债券托管量稳步增长。2008年末,债市债券托管总额为10.3万亿元;2009年末为13.3万亿元;2010年末为16.3万亿元;到了2011年末为22.1万亿元;到了2012年末,这一数字增长为26.0万亿元。
进入2013年,债券市场的规模更是呈现提速迹象,2013年1月份债券托管总量增加4000亿元,快于2012年同期。
❷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债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债券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来,多个部门相继推出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监管条例,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多个地方政府着力研究部署绿色债券奖励政策,激励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尽管区域范围目前仅有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债券种类只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但在支持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同时,其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将会得到复制和推广,这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促进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❸ 什么是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
在《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第5版)中,作者采用切实可行的实务方法对债券投资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类型的债券和利率衍生工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第5版)还着重介绍了这些投资工具的投机特征、最新定价方法、利率风险的定量分析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投资工具的投资组合管理策略。
❹ 大家怎么看13年债券市场啊
现在债券市场比较防范信用风险,主要原因是2012年出了几单信用事件:如山东海龙、江西赛维都是在当地政府出面兜底才解决的,到了12月末又出了一个超日太阳(002506)的银行贷款逾期事件,导致11超日债(112061)存在违约可能,现在该事件尚未解决。且现在有不少报告指出城投债(地方投资建设)的发行方有很多财务都是或多或少都有问题,未来城投债再出问题时,地方政府是否会再来兜底还是未知数,再加上2012年债券市场发行了不少信用债(没有担保只凭信用),现在债券市场整体对于2013年债券市场会迎来实质性违约的问题产生一定担忧。刚进入2013年就已经有债券遭受信用评级下调,如超日太阳和庞大集团这两公司都分别遭受到信用评级下调,其他业绩较差处于微利状态且已经发行了债券的公司也存在信用评级下调的可能。
根据上述市场情况来看,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的无担保债券必须要提高风险意识,不要贪图票面利率的高息,最好的例子就是超日太阳。
另外由于现在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有限,债券市场在2013年可能会处于一个较为震荡时期,不会像2012年那么好的行情,还有2013年债券市场的债券供给量也会很大,主要原因是城填化预期导致大量的城投债向市场供应,由于城投债的发行方的财务良莠不齐,故此在大量的供给下并不一定全部都是好的,切记不要贪图其高息诱惑,最好是要从发行城投债的城市背景进行一定的分析,还有要审视相关公司的财务状况。
❺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
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2005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 25.96万亿元;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70.84万亿元;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47.6万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87.1%。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年至2012年(3月),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0.35万亿元上升到11.7万亿元,占债券总托管量的57%。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2000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12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1.9万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
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因此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市场流动性可以从换手率指标进行判断,2005年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0.88,而从国际比较来看,同期美国国债市场的换手率高达40,其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换手率一般也达到10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总量快速扩张,但是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改进。现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债券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❻ 债券市场出现的原因 就你的理解,请谈谈为什么会出现债券市场,国家借钱发展有
因为有时候国家的发展不能单独的依靠提高货币发行量来进行,因为这样会造成通货膨胀。国家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所以才会出现债券市场。
❼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怎么样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
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
资产证券化可以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提供新的融资和投资渠道,提高资本周转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还可以解决资产负债不匹配、资本不足等问题,同时转移部分系统性风险。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可以在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上丰富产品内容,满足各方面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且可以根据控制风险需要推出表内双担保债券,减少投机行为。但是,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权威的评级机构,进入门槛较低,信用评级缺乏公信力;二是资产证券化领域法律不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税收、会计与信息披露等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三是投资者数量有限、市场规模太小;四是监管过严、审批程序复杂、且期限较长,导致产品数量太少,没有发挥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关于如何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笔者建议,一要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扩大市场规模;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机构质量,创造信用评级需求,加强评级机构道德风险管理;五要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六要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支持证券化业务发展。
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网自己看吧~
摘要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论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分类
建立利率模型与确定利率波动率
专项分析:MBS分析
MPS分析
CMO分析
商业房产按揭抵押债券
美国次贷危机的理论分析
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
次级贷款概述
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
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
次贷危机发生过程
次级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过度的透支消费
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存在漏洞
投资银行过度竞争
金融杠杆化程度过高和金融机构短期行为
信用评级领域存在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借鉴
借鉴场内金融工具经验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改革推出巴塞尔协议Ⅲ
房屋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
房地产市场与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
债券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位置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
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
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与参与者数量不够
SPV的监管
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与创新建议
推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
推出MBS的可行性
完善证券化品种推动金融创新机制
相关法律与制度创新
法律建设方面创新
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
适用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调整
会计准则一致性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质量
创造评级需求
加强监管防范道德风险
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
引入机构投资者
引入个人投资者
引入外部投资者
货币政策与资产证券化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宏观调控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
结论与展望
后记
最好先拟提纲,再写论文,你参考下这个吧,当时一方的王老师给我,直接就通过了,呵呵,老师拿我的当别人的范文了
你好
❽ 中国债券市场的内容简介
《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从发展与演变、市场结构、市场运行机制、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债券市场30年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篇发展与演变,较为全面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市场的发展特征;第二篇市场结构,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参与者结构、产品结构、工具结构和监管体制;第三篇市场运行机制,详细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审批机制、市场监督机制、定价机制、登记托管机制、交易机制和清算结算机制的情况;第四篇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当前发展债券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破产偿债机制问题、托管清算和结算制度问题以及市场监管体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为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不只是简单介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和运行状况,而是致力于对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和发展过程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此外,在研究我国债券市场的同时,《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分专题介绍了国外债券市场的一些情况,包括场外债券市场结构和监管模式、国际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体系等,以便读者进行国际比较,并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❾ 什么是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