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定弘法师:学佛的学生该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
学佛,对于学生来讲,关键之处不在于诵经念佛,而是在于做一个让同学们尊敬的好学生,因为这是学佛的重要内容:
爱护同学;
帮助同学;
对待同学礼貌、、宽容,忍让。
努力学习
尊敬老师
孝敬父母
遵纪守法
『贰』 有学佛的问题,想向定弘法师请问,怎样联系,要网址
净宗学院网站有定弘法师主讲的《修行与生活座谈会》,直播的。希望能帮到您,阿弥陀佛!
『叁』 定弘法师:叫别人学佛,人家不学佛,我该怎样做
你能做的就是有机会再劝,学佛是要自愿的,不能强迫,否则会适得其反,让人怀疑佛教和传销组织有什么关联
『肆』 定弘法师占察忏学佛网!!!麻烦师兄,拜占察忏时还需要忏悔自己现在所犯的每一条罪吗
好像要是先忏悔罪业,不管你做任何事,忏悔是一定要做 的
『伍』 定弘法师:如何决定出家修行,还是在家修行
看个人的因缘。皈依佛门很正常啊!我们世俗的人总认为皈依佛门就是出家做和尚,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包括社会上盛传的李玉刚皈依佛门是真的,只不过皈依佛门分两类,李玉刚属于第二类:
一类是出家学佛,要求独身(不仅仅是不结婚,连男女的情欲都要摒除)、素食、以寺为家、不蓄有金钱与财产、终身奉献给佛教事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僧人”,分别包含了男出家众(沙弥、比丘)和女出家众(式叉摩那女、沙弥尼、沙弥)共五大类;
这一类比例在0.015%,也就是两万人里有3位。他们是不会有感情生活的。
一种是在家学佛,持五戒,吃素或吃三净肉;可以恋爱结婚生子,称为男在家众(优婆塞,俗称男居士)、女在家众(优婆夷,俗称女居士)共两大类。——李玉刚就属于这一类了。
不仅仅如此,任静和付笛生属于在家学佛,皈依三宝,他们的师父是柏林禅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还有李连杰、刘德华、张国立、齐豫、王菲等等,都是如此!这一类在23%以上。他们是可以有感情生活的。
——以上七大类佛弟子统称为“七众弟子”;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佛教徒”。
『陆』 定弘法师:叫别人学佛,人家不学佛,我该怎样
随缘吧!!!,,我们做好自己就好!,,为大众做出好的榜样,示现真能量!,
『柒』 净空法师:如何在投资股票中修清净心
净空法师答:这个问题,你自己已经解答了。以投资的心态,这是世间事;而非投机心态,这不是世间意,这就可以了。投资的心态决定没有得失心,你就可以做。如果股票涨了,你就欢喜,股票跌了,你就愁眉苦脸,你就不可以做。涨!没有欢喜心,跌!也不生烦恼,这样做股票行,这就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的“可得为世间事”。 世间事,佛举例很多,我们世间生活习惯、工作交际应酬、婚丧嫁娶都是世间事。世间事可以做,为什么?《华严经》讲“事事无碍”。障碍发生在哪里?障碍发生在“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自私自利是世间意,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是世间意。说得清楚简单一点,你对于世间事还很在意,这就叫世间意;如果对于世间事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这就是没有世间意。没有世间意而为世间事,那是佛菩萨,这是佛菩萨示现。我们跟佛菩萨不一样,就是世间事虽然相同,佛菩萨没有世间意,我们有世间意,无论在生活、工作、交际应酬,我们都很在意。在意就是凡夫,六道轮回中的凡夫,如果不在意就超凡入圣,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学。 经商、赚钱是世间事,如果念念求发财,自己怎么样享受,怎样让儿孙享受,这都是世间意。我在新加坡听李木源讲,有一位叫陈嘉庚的成功商人,他是白手起家发了大财,但是他所发的财完全用在社会,帮助社会苦难的人。他很有智慧,都是帮助一般人接受好的教育,所以办了很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培养人才。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刻苦,晚年检查身体,营养不良。你想想看,在南洋是第一大财主,营养不良!有一次,他的儿子被人绑架,写信要他拿钱来赎,他回信给绑架的人:“你把我儿子杀掉好了,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我的钱都用在社会慈善事业,决定不给儿女。”土匪接到这封信之后把他儿子放了,为什么?他真的是这么作法。这个人就是菩萨示现,你们看他是凡夫,我看他是菩萨,绝对不是凡夫,这就是“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他没有世间意。商人像他这样赚钱就对了,他赚钱不是为自己,为世间许许多多苦难人。 所以只要没有世间意,清净心就现前,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统统现前,然而就坏在被世间意障碍住了。我们起心动念都有得失心,这个念头是世间意,所以学佛,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一个行业,你只要认清楚,我做的这个工作是为社会大众服务,是为一切众生造福,这就没有世间意了。大小事情都为自己,为自己名闻利养,为自己的得失,这世间意就在其中。譬如出家,出家有世间意的人很多,念念要顾自己的道场,念念要把信徒抓住,这都是属于世间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这个念头,到处只是教化众生,劝导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世尊示现四十九年所做的是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自己的道场、没有建道场,彻底放下了。世尊早年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中年以后法缘殊胜,有十六大国王护法,提供了修学讲经的场所。这是我常讲的,佛跟这些弟子们有使用权,所有权不是他的,是地主的、是国王大臣的。 佛教到中国来,早期出家人虽然接受朝廷皇帝、大臣、长者、居士的供养,道场都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所以在中国叫十方道场。这个都是世间事,决定没有世间意,所以他们修行有成就。现代出家人为什么没有成就,比不上在家人?世间意太浓了,超过在家人不晓得多少倍,得失看得太重了,所以修行不能成就。我最近深深感觉到,出家人建道场,最好道场房子是租的,这个好!死了之后,什么牵挂都没有,也不会有人争。道场是自己的,有很多徒弟来出家,为什么?看中这个道场,将来要争、要霸占,出家的心就不善了,就不是真心。所以没有道场最好,什么事都没有,这就不造罪业。 我们在海外建立道场,都交给居士去建,这个道场会长、副会长全都是在家人。出家人不管事,在这里只是讲经、教学、领导大众念佛,这是出家人的事情;除此之外,出家人没事情,这样心才会清净,如果一管事情,麻烦就来了。想想世尊当年的示现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违背了,我们就做错了,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懂得这个原理原则,无论哪一个行业都能修清净心。 --------------------------------------------------------------------------------附录净空法师谈股票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里面谈到股票: 以下摘自《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 “下面是讲“四如意足”,如意是称心自在的意思,归纳为四大类。它真正的意思,我们浅显跟大家说明,就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所以中国从前,有福的人、做大官的人,手上都拿个如意。如意多半是玉做的,玉如意,这是很贵重的。如意的头是弯回来的,意思表什么?回头,回头就如意。所以手上拿这东西是表法的,譬如说做官,官做得很大了,不必要再往上爬了,回头!发财财发得也够了,不要再发了,够了,回头。最近玩股票赚了一点钱,不要再赚了,够了回头,回头就如意;不回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劝你回头。所以,如意头是回过来的,“回首如意”,就是佛家常讲的“回头是岸”,你才得真正如意。这是“定”、是“福”,所以它是属于戒行、定行,也是福行。前面“四正勤”是慧行,那是智慧,一个人真正认真去断恶修善,断迷邪染,修觉正净,这是上上智慧。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修四如意足。” 以下录自《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人最可贵的是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命运,他就老实了,就安分守己,换句话说,他心就定了,不会去胡思乱想。不知道命运要去跟命争,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没有办法跟命争!“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要是和命争,他的灾难就来了。诸位如果冷静的观察一下,在现前的世间就能看到。许多人想尽方法去赚钱,台湾现在赚钱容易,听说六合彩、股票这个东西很赚钱。你仔细去观察一下,不错,有些人钱赚到了,命也没有了;有些人钱赚到了,命还在,但是现在身体已经毁掉,一身的毛病。这个说明不能跟命争!你玩这些东西所赚来的,说老实话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没有,你也赚不来!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财富,我今天一下把它赚来了。好比你们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统统拿来,这发了一笔大财,可是到下个月就没收入,用光了,用光就完了,还不如月月去拿好。古语有句话说“禄尽人亡”,你六十年的禄,一天用完了,后头没有了,那只有饿死,死路一条。这种状况,古今中外都有,大家细心去观察一下,你就了解。人一定要安分守己!”
『捌』 定弘法师:学佛过程中出现境界怎么办
问:我本人真正学佛时间不长,有时念佛,或心有烦恼时,时常看见地藏王菩萨。有人建议我再诵一段时间的《地藏经》,给身边需要听经的众生菩萨回向。可是我听净空老法师和您讲,诵《无量寿经》,让他们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会更好。请法师开示,我是否坚持诵《无量寿经》,不理会这些出现的境界?
答:是要坚持诵《无量寿经》,但也不要不理会这些境界,这些境界出现是提醒你,你要把你的功德先给他们回向,然后劝请他们一起来读《无量寿经》,一起来学、听《无量寿经》,这样就非常好。如果常常见到地藏王菩萨,未必是个好事,你要是著了相,这就麻烦。见到了不要著相,这个行;见到你要著相,很欢喜,或者是到处跟人讲,这就是起魔障。佛菩萨给人示现,不是常常示现的,偶尔来一下,给我们启发信心。常常见到,自己要认真反省,自己会不会著相?也不必跟人讲,跟人讲,实际上也是著相。
摘自《修行与生活座谈会》第172集
『玖』 定弘法师答疑 学佛人如何看待儒教,道教
五粮液从不诋毁茅台,茅台也从不诋毁五粮液,所以双双成为世界名酒。没必要吹灭别人的灯来点亮自己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