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银行抛售债券对股票影响有多大
因为日债券属于理财的产品,而且要比股票稳定。所以当有的银行抛售债券,就会有人多人把手里的股票卖掉,从而导致股票大跌。因为债券的稳定性,所以很多理财人都会比较喜欢债券,并不喜欢股票,因为股票的稳定性很差。
2. 为什么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卖出债券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实际货币存量减少,在LM-IS模型中,LM曲线向左移动,因此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中央银行卖大量卖出政府债券,导致政府债券的供给增加,取得资金融通,减少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货币供求。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价格会下降。
同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收回市面上流通的现金,导致现金的供给减少,那么人民币就会升值,导致利率上升。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卖大量卖出政府债券,取得资金融通,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投资的扩大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也会使利率上升。
(2)紧跟的还有万亿债券抛售潮扩展阅读:
各国政府发行债券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进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偿还旧债本息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国家债券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国家债券、中期国家债券和长期国家债券,但各国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以1年以下的债券为短期国家债券,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债券为中期国家债券,10年以上的债券为长期国家债券。美国和英国发行国库券,均为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不足。
美国国库券的偿还期限通常为3个月或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英国国库券的偿还期限通常为90天。
中国国库券有所不同,中国国库券不是短期国家债券,而是中长期国家债券。其偿还期限已先后有10年、5年、3年3种。所筹集资金一是用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用于弥补预算赤字。此外,中国的国库券尚未成为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
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有什么
亲~ 你这个问题是有关货币政策对经济形势的影响问题。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过热时,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投机过热的经济冒进式增长,而在进入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这是为了回收货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货币回笼”。这是属于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业务的一部分,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回收货币减少市场的基础货币量来减少市场流通货币,以此抑制经济过热增长。
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贴现率也是旨在回收货币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改变货币成数来改变市场货币量,减少投机热钱抑制经济冒进,而提高贴现率则是通过即改变基础货币也改变货币成数的方式也抑制经济增长。我国于去年便实施了大批通过紧缩政策,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发行国债。
总之,提高法定准备金\提高贴现率\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的目的都是通过使货币回笼来达到抑制过度投机避免对整体经济的伤害,这几大政策的作用途径不一而已。
回3楼: 这可不是宏观经济问题哦,是有关金融学的issues~ 嘿嘿
4. “中央银行在政府债券的二级市场上公开抛售政府债券会减少货币供应总量”这句话对么为什么书上答案说是错
错在二级市场,如果是在一级市场也就是发行市场,这句话就是对的。二级市场是交易市场,就不会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5. “中央银行在政府债券的二级市场上公开抛售政府债券会减少货币供应总量” 这句话为什么错误
说实话,我觉得这说法是对的。
央行卖出债券,回笼货币,所以货币供应量减少。
6. 此次中国抛售日本国债意味着什么
表明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这可能是中国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种尝试,也可能是为了化解欧洲债务危机的一个手段。
今年5月份欧洲债务危机曾经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主权债券抛售狂潮,多达1万亿美元的主权国债无人问津,而日元则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本周四日元兑换美元的汇率比价创下了15年新高。受需求狂热推动,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创下7年来新低。
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共抛售了价值2.03万亿日元的日本短期国债,但却买进了价值103亿日元的长期国债。今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8月份日本经常项目收支盈余为11,14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8%。由于从亚洲其他地区的进口增加,盈余额时隔1个月再度下滑。
出口减去进口所得的贸易收支盈余为1959亿日元,减少35.2%。出口总额增长16.5%至49,316亿日元,进口总额增长20.5%至47,357亿日元。旅游、运输等服务收支出现949亿日元的逆差。反映海外投资获得的利息、分红等动向的所得收支盈余为11,075亿日元,增长4.4%。
不要太明感了,你我愿见的事并没有 中国这些所谓的“精英”一直在奉行“养光韬晦”的政策 竟然被人骑在脖子上也不会反抗的。。 例子多得是 黄海演习 美国航母都开来了。。 攻击半径据说可以达到首都了。。美越演习 接下来了的日美演习 中国天天填美国屁股也没落个好 反而把第三世界国家老大的位置给丢了。。 想象以前咱们和朝鲜可是兄弟般的关系 你看现在呢? 中国的一在退让 搞的一些小国都赶来欺负中国了。。 中古南沙都是中国的 可你看现在南沙中国占多少? 哎 不说了 越说越生气。。 恩 我是“愤青” 愤青怎么了? 以前我们叫抗日青年,后来我们叫爱国人士,现在我们叫愤青
7. 在通货膨胀时,要卖出证券,资金回笼保持货币量的稳定。但是国债却要少卖出,因为怕继续投资加重膨胀。普
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买卖证券是投资者的个人行为。投资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市场判断,来决定自己是买或者卖某种证券。因此证券的买卖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达、交易量和交易规模很大,但是他们国内的通货膨胀风险并不会因此就比欠发达国家的高,就是这个原因。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国经济政策失误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超发。“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说的。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通货膨胀风险。采取的办法有3个: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贴现窗口。着眼点就是控制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的数量。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把这部分货币控制在中央银行手里,不进入流通;
提高贴现窗口,简单说,就是中央银行提高下属的银行向它借款的利率,迫使它们不借款或少借款。这样,同样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美联储对成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习惯上都叫“贴现”,自己去翻下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8版391页,国内的术语不这么叫)。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量最常用的方法,当中央银行感觉到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风险加大时,它会在证劵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大部分应该是国库券,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资金会被相应地收回中央银行。如果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政府债券就会被大规模抛售,以大量回笼货币。而且,这种操作方法没有时滞,能够马上见效。从美联储20世纪20年代发明以后,一直用到现在。
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为了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去的当然就是国库券(国债)。
至于说担心继续投资扩大膨胀,那就是政府要少发行国债,(因为中国政府偏爱发行国库券,然后通过投资来拉动整个经济),免得投资过热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少发行国债和在证券市场上“少卖出国债”,是2个不同的概念哦。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8. 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对美国会有什么影响
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仅对美国有影响,对中国也有影响。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是中美两国双赢,完全没有必要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想得那么复杂,碰巧两个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买美国国债就是我国靠外贸出口,赚取了太多的美元,再把赚来的美元拿到银行换成人民币,给工人发工资、支付原材料费用等成本支出。
而银行保存的美元为了保值增值,就必须对外投资,我国就购买美国的国债,毕竟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国债最安全,而且收益稳定。但是较为不好的就是美国国债收益低,如果美国的美元贬值,我们的外汇资产会缩水。
就抛售美国国债的后果来看,中国并非能比美国轻松。如果中国抛空美国国债,那么将带有标志性意义,国际市场的跟风不可避免。美元回流将使得贬值成为美元的唯一选择,而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
(8)紧跟的还有万亿债券抛售潮扩展阅读:
美国国债可分成两个主要类别:
1、公众(包括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债券,有可销售债券以及不可销售债券
2、美国政府帐目持有的债券
美国国债约有25%由外国政府持有,差不多两倍于1988年的比例。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显示,2006年末,在“公众持有”的国债中,44%由外国投资者持有,而当中的66%是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尤其是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
外国持有美国国债中,40%来自日本和中国,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9. 中国持续抛售千亿美债是怎么回事
在今年“美债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而根据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延后两月发布数据)全球美债海外持有者们,共计抛售了228亿美元的美债。
而根据数据显示,当下日本依旧是美国的“海外第一债主”。并且,日本持有的美债数量,已经增至1.293万亿美元了。而中国持有美债数量,已经降至1.0734万亿美元。
在7月份中,日本大幅增持了315亿美元,持有美债的规模,达到了“新高”。在今年2月份时,日本就增持了566亿美元的美债。
(9)紧跟的还有万亿债券抛售潮扩展阅读:
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分析称:
比如,中国在持续大幅抛售千亿美债的同时,也正在打破沉默持续发出的黄金信号或是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元锚定美债时代提前结束的明确信号。
此时,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人一旦大幅抛出美债,势必造成其它债主的跟进,产生足以压垮美国债券价格的连锁反应,因美国债务占GDP比例不断上升,最终使得美债收益率急速上升,利息支出增加,进而引发美国的债务危机。
特别在美联储正式开启量化宽松、美债收益率接近于历史最低位和美国正式将进入负利率时代的市场环境下将更加明确。
比如,目前,MBS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之间的价差已经高得非常危险,与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极其相似,与此同时,美元的信用也会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