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债的发行价格低于面值叫做
债券(包括国债)的发行价格和面值之间的关系:
当价格大于面值,称为溢价发行;
当价格等于面值,称为平价发行;
当价格小于面值,称为折价发行。
2. 国债跌破面值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全球经济过热,市场上又产生了新的观点:认为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由于市场上普遍认为国家会加息,那么近期发行的国债利率就要定的比较高,对原来发行的国债而言,由于利率没有新发的高,自然就有人要抛售,老国债通过价格下跌来吸引投资人,价格下跌了收益率就提升了(老国债的收益率和新发国债相同了就又有投资人会买).所以国债会跌破面值.对投资人而言这是市场行为的体现(市场使老国债和期限基本相同的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趋于一致).
3.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高于债券票面利率时,债券价值为何会低于面值
债券的价值是该债券未来的现金流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得到的~~~~
设债券票面利率为r,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R,且R>r
那么一年的后债券的就是面值加利息就是面值*(1+r)
将其折现,即为面值*(1+r)/(1+R)由于R>r,所以(1+r)/(1+R)<1
所以价值低于面值~~~~~
两年三年也同理~~~~~~
有不明白的追问我~~~~
4. 为什么国债交易价会高于或低于面值
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场内挂牌交易的所有国债品种均为附息记账式国债,全部采取净价交易方式。净价交易与全价交易不同在于报价当中包含不包含国债应计利息。在全价交易方式下,国债价格中包含了国债持有者持有期国债时期内的应计利息,即国债价格是含息价格,这一价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而这一含息价格无疑会对投资者对市场当中所交易的国债的价值所进行研判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干扰。
相反,国债在净价交易方式之下,是把其成交价格与其应计的利息分解开来的,即国债的报价不再含有到目前为止其所含有的应计利息,它所反映的只是市场对该国债面值成交价格的波动情况,而其应计利息取决于国债卖出者持有该国债的实际天数,其应计利息额每天计算出来,并在国债交易完成时,另加在国债的成交价格之上,由国债的购买者支付给国债的出售者。这一不含利息的价格有利于真实反映国债价格的走势,所以也更有利于投资者对该国债的投资判断。
所以说,全价交易与净价交易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净价交易的成交价不含有该国债上次付息日至成交日期间的票面利息”,这部分票面利息被称为应计利息,是上次付息日至结算日的天数与票面利率(注:需要除以360天换算成日利息率才行)的乘积,理论上,其净价价格也就等于全价价格减去应计利息额的差额。
目前,净价交易方式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已被广泛应用。在净价交易方式下国债价格的波动体现了市场利率相对国债票面利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国债价格的变化,投资者就可以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利率的波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投资的方向、衡量国债的投资价值,从而决定自己的操作。
国债净价交易的成交价格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动。一般来说,当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时,成交价格会高于国债面值,其溢价的幅度由市场利率与国债票面利率之差所决定;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成交价格通常会等于国债面值;而当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时,成交价格通常低于国债面值,其折价的幅度也由市场利率与国债票面利率之差所决定。投资者可以自己设计一下这两者的利率水平进行相应的计算更可以看出在净价交易的模式下,其价格变化的方向,以及变化的幅度。
对投资者来说,实行国债净价交易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国债实行净价交易,能清楚地勾画出国债交易中卖方的收益程度与买方所支付的成本,使双方利益比较明确;
2、国债实行净价交易,便于准确体现国债的实际价格,使投资者能对国债的市场价格作出及时、准确和更加直接的判断;
3、国债实行净价交易,可以更准确地体现国债作为利率产品的本质特征;
4、国债实行净价交易,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债作为其它投资工具基准的作用。
5. 可转债跌破面值说明了什么比如这次中行可转债跌破面值,说明银行资金出问题了吗
说明什么有比该债权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
6. 债券价格低于面值的原因
债券价格主要由投资的回报率来决定,债券利率高,公司信用度好的公司的债券价格通常比那些回报率低,公司信用度低的要高,不过如果有人为因素的话这个就不太好说了,如果是长期的话,人为因素是起不了多久的做用的.另外银行的利率也对债券的价格有影响,利率比债券的回报率高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一般会低于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