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行1.55亿特别国债的后果
发行在银行间流通的特别国债,这是采取紧缩性的金融政策(有时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收紧货币,回收资金,抑制投资,减少通货膨胀.
2. 6000亿特别国债个人可以参与吗
这次是通过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6000亿国债,不是面向个人的。
但这只是第一批国债,听说过一段时间会有2000亿面向个人的国债。
但是到时候怎么发行还不知道。
我所知道的就这些
3. 特别国债特别在哪
因为这次的国债是被正式用于缓解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首度充当回收流动性工具。
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从商业银行手中买入财政部发行的首期6000亿元特别国债。此后,央行表示,买入特别国债后,增加了债券持有规模,有利于增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性和有效性,将搭配使用央票、特别国债等操作工具,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4. 为什么特别国债第七期只面向农行发行,而不是工行或其他行呢
1.特别国债借道农行发行,既是一个折衷的方案,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之所以借道农行,而不借道工行、中行、建行,原因无非是由于农行尚未股改上市也没有董事会,因此一些重大事宜较易通过也无需严格披露。此外,由于特别国债的发行关乎国家投资公司能否顺利降生,而公司成立后要下的第一笔大单就是为农行改革注资。因此,农行参与特别国债发行,不仅有利于国家投资公司的顺利问世,也有助于加快其自身的股改进程。
2.是为了完成财政部国债和央行外汇资产之间的互换,简单点说,财政部发国债筹钱,买央行的外汇资产。农行是个中间人的角色。
5. 今天发行的国债属于哪种国债可以买吗
8月29日发行的是特别国债,是专门为国家投资公司成立筹集本金而发行的,个人投资者暂时不能买,以后央行考虑市场上货币流动性时,可能会放出一部分特别国债,到时候个人投资者就可以买了。 就是到该国债可以上市的时候,你可以通过通过银行柜台和证券公司购买.
现在只是高层层面的操作,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央行不能直接认购、包销国债,所以必须用一个中间机构来“过桥”,既财政发行本期国债采取的操作方式是,财政部向境内商业银行(农行)发行6000亿元特别国债,筹集人民币资金后,向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同时,人民银行利用卖汇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向境内商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
和定期存款相比,买国债可以免利息税,但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是国债利率大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或者最差也要等于,这样买国债才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购买国债可以到银行柜台,现在一般银行卖的是记帐式国债,这种国债具有流动性,可以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但利率通常较低不如现在的定期存款;银行卖的另一种国债是凭证式国债,这种国债不具有流动性,你购买后就必须一直持有到期才会得到利息收入,但这种国债发行较少,目前没有销售。还有就是通过证券公司开户买卖记帐式国债,跟买卖股票和银行柜台记帐式国债一样可以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但利率除开个别外普遍没有同期利率高。
最新消息:2007年9月6日至2007年9月30日发行2007年凭证式(四期)国债,发行总额200亿元,其中3年期160亿元,票面年利率5.20%;5年期40亿元,票面年利率5.74%。相对比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息高,并且还免利息税。投资者可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购买,最好早点去买因为份额较少。
6. 请问特别国债还没有发行吗怎么没有新闻报道
同问
7. 6000亿特别国债个人能不能买
个人投资者暂时不能买,以后央行考虑市场上货币流动性时,可能会放出一部分特别国债,到时候个人投资者就可以买了。
现在只是高层层面的操作,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央行不能直接认购、包销国债,所以必须用一个中间机构来“过桥”,既可能先是由农行从财政部购买,然后央行再从农行用外汇购走,进而实现特别国债和央行外汇资产之间的置换,从而为即将成立的中投公司筹集资本金。
选农行作为特别国债发行的中间金融机构,主要因为农行是非上市公司,不需要董事会通过,不需要信息披露,操作便捷。
8. 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有多少已经落实到项目上
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在7月底,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在扣除掉省级按照规定留用的部分后,其余有关资金已经下达到各个市县的基层,截止到7月29日,其中的5105亿元已经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中,其中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刘昆对此表示,中国的财政收支压力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加大,但是财政部已经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大财力支持、资金直达基层、提高留用比例、加强库款监测、强化监督问责等举措,财政部将努力增强基层“三保”能力;目前来看,地方财政的运行仍然保持正常稳定。今年的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正在逐月好转,财政收支趋势向好。中国经济内在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回升,财政部有信心完成今年财政各项目标任务;财政部将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有利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