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库券是长期金融工具还是短期金融工具
国库券属于短期金融工具。长、中、短期金融工具是按照投资期限划分的。
(1)长期金融工具是指投资期限在5年以上的金融工具,如5年期、10年期国债等。
(2)中期金融工具是指投资期限在1-5年的金融工具,如3年期定期存款。
(3)短期金融工具是指投资期限在1年及以内的金融工具,如活期存款、收益期在12个月以内的基金份额等。
国库券是指一年期国债,又称金边债券,所以是短期金融工具。
❷ 长期国债是什么和普通的国债有什么区别
一、长期国债的概念
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国债既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宏观财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以筹措和发行的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一般是10年或10年期以上的成为长期国债。最长的期限可达30年。
二、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本质区别是发行期限和发行对象的区别。
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债发行的历史沿革说起,国债发行经历了非市场化发行和市场化发行时期,在国债的非市场化发行时期,每年国家发行国债,都要层层进行政治动员,甚至还要使用行政摊派的手段。在国债的发行完全市场化之后,人们看到的情况又是,每年的国债发行都引起银行储蓄大搬家,有相当多的人是拿着银行储蓄存单去买国债的。这种现象直接地表明了中国的国债发行是不规范的,是不符合国债性质的。因此现在国债的发行对象出现了较大变化。
1、由主要面向居民发行转为主要面向金融机构发行。
2、由发行与银行储蓄同样品种的债券转为发行与银行储蓄品种不同的债券 。
长期国债就是这样一个品种,期限在10年以上,这是银行储蓄品种中没有的,是国债发行有别于银行储蓄的品种。而这一品种,大多是面向居民个人发行。、
结论:也就是说,同银行储蓄同样品种的债券,基本面向金融机构发行,而银行储蓄没有的品种,如长期国债主要面向居民发行。
❸ 什么是短期国债.
短期国债(即短期国库券)是美国货币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主要金融工具。短期国债指的是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行的一年期以下的各种证券。它是美国政府的一项直接债务,也是联邦政府融通资金使用最广泛的金融工具。短期国债是通过拍卖形式发行的。短期国债市场具有市场庞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在资金市场上,国债由于几乎没有任何风险,被广泛用于借款的抵押品,同时也主要用来进行投资,获取比较稳定的利息收益。在实际买卖和转让中,短期国债的价格是用
年贴现率来表示的。例如,购买面值为100美元,年利率为8%的国债,只需支付92美元。这里的8%只是年利率,那么,在实际交易中,三个月到期的短期国债价格等于100元-100元*8%/12*3= 98元。年贴现率计算公式如下;
年贴现率= (票面额一价格)/票面额*360/到期天数
❹ 长期国债、长期建设国债、国库卷是一回事吗
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通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
长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
国债,即国库券,它是一种国家债券。
国库券、凭证式国债及记帐式国债都是国债的形式之一,都是由财政部发行的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债券,我国在建国初期发行的国债以实物形式体现,即为国库券,又称实物国债、因其以实物券形式发行相对成本较高,且不易保管,自1994年起,我国的国债发行方式即改为凭证式国债和记帐式国债两种了。因此,记帐式国债与国库券均是国债的一种。
❺ 长期国债与短期国债哪个收益高些
正常情况下是期限长收益高。
❻ 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的区别是什么
1、时间不同
短期债券是为筹集短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有些在市场上流通的中长期债券,其到期日不足一年的,也视作短期债券。
长期债券是发行者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各国对债权期限划分的标准不同。一般来说,偿还期限为1年以内的为短期债券,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中长期债券或称中期债券。偿还期限为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2、特点不同
发行长期债券的目的,主要用于筹集大型工程、市政设施及一些期限较长的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中国1954—1958年发行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就属长期债券。这种债券由于偿债期限长,因而流动性较差,债券持有人要将其转换为现金比较困难。
短期债券具有流动性强、风险低的优点,因此往往受一般投资者的欢迎。但是,它的收益率也较低。
3、作用不同
短期债券的大量发行和流通,也使中央银行有条件运用各种货币工具,吞吐债券,以达到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金融市场的目的。
中长期债券的发行者主要是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我国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是中期债券,集中在3~5年这段期限。
❼ 长短期国债利差
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差异,我觉得流动偏好理论比较好。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由希克斯(Hicks,1939)和
卡尔博特森(Cubertson,1957)提出,其基本假定为: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的,一
定利率下长期债券价格的较大波动使得他们一定会要求补偿与长期债券相伴的
市场风险, 因此短期债券利率水平要低于长期债券,范.霍恩(Van.Horne,1965)
认为,远期利率除包括预期信息之外,还包括风险因素,它可能是对流动性的补
偿。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风险和预期是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两大因素,由于
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对未来短期利率是不能完全预期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
的,并更加愿意持有短期的债券资产,并要求长期债券资产有一定的利率补偿(贴
水)。借款人(债券发行方)偏好于发行长期债券,并且愿意支付相应的利率补
偿。
采取一次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比采取多次投资短期债券并进行转期的
投资战略风险要高,所以两种投资战略的收益不同。到期期限越长,利率变动的
可能性越大,利率风险就越大,投资者为了减少风险,偏好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
国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相对于短期债券收益率有一个流动性升水。期限长的债
券利率相对于短期债券利率,在参考预期理论之外,投资者还要求有一部分由于
流动性差别而导致的贴水(或称风险报酬)。
即:
(1+ Rn )n = (1+ R1)(1+ R2 + L1)(1+ R3 + L2)
(1+ Rn + Ln )
?1
式中L1、…、Ln 为未来各时期的流动性报酬。
当然,市场分割理论和纯预期理论也有各自的道理,但流动性偏好理论看作是两种理论的折中,似乎各有说服力。
偶的水平有限,如有差错,希望高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