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是私有的,以国债为质押发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有的,人民币发行依据是什么
货币是央行发行的,国债是财政部发行的,两个发行部门不一样的,美国现在是财政部发国债,但是美联储再在国债市场进行回购,和中国央行回购央行票据的行为类似,都是增加货币发放
『贰』 美元发行为什么要以国债做抵押
我个人理解,
1.美元的发行的历史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不断变化的,为之进行抵押的也有黄金逐渐演变为美国国家的信用。随着经济不断的创出各种新高,相信他的抵押方式还会改变的。
2.您所说的“政府用国债作信用抵押所发行的货币就有很高的信用了,发行的货币因该基本能通用了. 为什么要用国债作抵押来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政府还要缴纳那么多利息呢?”这个观点来自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美国人比较务实,他们不认为政府的信用能够达到可以令他们无偿的或者低偿的为之进行劳动的程度。所以,政府也需要付出高额的利息。这基本是与我们不同的一种意识形态。
下面引用一段美元发行的历史,供您参考。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美元以一定的比例和黄金挂钩,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美钞的发行是以美国黄金的储备为代价为抵押的。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但是,美国经济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相继发生美元危机,美元贬值严重,美国人吃不消,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继后浮动汇率制成为主体。这就为美国人后来玩金融战也就是金融游戏提供了可能。
70年代后,美钞的发行不用黄金作抵押,美元的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为代价,美国人每发行一次货币,就产出一次货币泡沫,货币发行的越多其泡沫也越多,可货币发行多了,应该产生流动性过剩,经济会过热,会通货膨胀,美元应该贬值。
美元虽已不和黄金挂钩,可它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以美元储备的多寡来判断其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美国人常常以本国的贸易逆差来指责中国贸易,美国人进口用的是本国货币,出口用的也是本国货币,而中国人出口用的是外国货币,进口用的也是外国货币,中国通过双顺差储备的美元,从微观上看是和美国企业投资和贸易所得,而从宏观上看,实际就是美国人坐在家里印钞票就可以购买中国的物资矿产,美国印的钞票都被中国储备起来,流动性过剩根本不可能在美国产生,更别谈美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及金融危机。如果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今天开始控制美元的储备,美国的经济就会滞长,如果中国的美元储备大到一定程度,人民币实际就是美元的符号,是美元的替身在中国走动。
『叁』 简单说一下货币(人民币)发行的原理
首先,“银行以贵金属储备为基础来发布相应量的货币”指的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这是以前的规矩, 这样发行出来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这种货币通胀率很小。
现在世界上已经取消金本位了,发行的都是债务货币, 就是你说的第二种,这种货币以美元为代表,相当于“欠条+许诺”,没有第一种实在了,这种货币基本注定不断贬值的。 美元就是美联储券,美联储发行的,美联储是私有银行!
人民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 不是由私人银行,,而是由政府发行的,其流通量由政府宏观调控。
『肆』 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是什么意思
不能这样理解。发行货币的主体是一国央行,而央行投资国债。我的理解这其实是一种技术性赖账(违约)。如果美国一样进行货币量化宽松。通过发行货币来还国债。
『伍』 为什么说美国的国债是发行美元的抵押物
美元由美联储印制发行,美联储向市场注入美元的方式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所以,可以把美国国债看成是发行美元的抵押物。
类似的,美元和美国国债是我国发行人民币的主要抵押物。
『陆』 什么叫做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
我围绕货币发行是依据什么来解释.
一是谁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
二是货币的性质.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已发行的货币是负债(表示对公众的负债),它必然有在资产中的某一个类别作为支撑.,比如一份新发行货币对应一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能凭空发行,否则将导致货币发行泛滥,恶性通货膨胀发生.
三是发行多少货币的问题.如果当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货币制度,则新发行多少货币要依据国库新增加多少黄金来定(该制度规定:每一个英镑含黄金若干.),二者严格挂钩.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据GDP增长率或者税收增长率,则意味着以未来的国家财政收入作为这一部分新发行货币的支撑.
搞清楚了这几个基本点,再来理解"以国债为担保"的意思.
国债通常是国家通过财政部发行的、以未来国家财政收入(如税收)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券。
所以,"以国债为担保"发行货币,实际上还是以未来国家财政收入作为新发行货币的资产支撑。
至于发行程序,一般是财政部得到议会许可后,确定一定的国债发行额度,由中央银行发行等量货币购买,购买款项支付到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之上,由财政部支配,它是买石油也好,买军火也好,还是给老百姓发救济也好,中央银行管不着,但是,国债到期后,中央银行就从财政部的存款帐户上连本带息把钱收回,至此时,一个货币发行完整流程结束,该部分新发行货币从货币流通领域退出。
另:《货币战争》一书看过,感觉上作为课外读物,增广见闻尚可,似乎不宜作为金融正史来读,该书观点太庞杂,断层比较多,想读通,还得另找一批书作参考,所以,读过就算了,不必求甚解(仅对该书)。
(试着解答,如有不当,敬请原谅。)
参考资料:大部分大学的金融学教材都讲过,但比较分散.
『柒』 我国所发行的人民币的实质是什么
一般等价物的纸质形势专家看法:“纸白银”——人民币的实质
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世界上的货币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债务型货币,二是非债务型货币;前者以美元为代表,后者以金银为代表。
但是,当分析人民币的性质的时候,宋先生的这个分类显然遇到了问题——人民币不是“债务货币”,因为它不是政府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但同时,它也不是所谓的“诚实货币”,因为它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因而它又具有法币的性质。这样,人民币就成了一个“两不靠”的怪物,宋先生到最后也没给它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
在历史上,明清两朝,中国实行的都是银本位制。民国初年继承了满清时期的银本位制,铸造发行了著名的“袁大头”银元。按照宋先生的分法,此时的中国货币因为是贵金属货币,因此是典型的“非债务”的“诚实货币”。
1935年,由于美国的白银回购法案,中国的白银大量的流向美国。造成国内作为流通手段的银币的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一元法币等值于一个银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在发行法币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做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纸币,并由政府信用保证其与银币等值流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法币的诞生是对白银外流所造成的流通手段匮乏的弥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行的法币其实是一种“纸白银”——它虽然是纸币,但它不是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才用这种以政府权力为基础的“纸白银”来代替。人民币作为法币的继承者,自然也继承了法币的这一性质。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老百姓习惯把一元钱称为“一块钱”,这实际上都是历史上银(元)本位的遗迹,也是其“纸白银”本质的最好说明。
『捌』 以国债作为抵押发行货币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围绕货币发行是依据什么来解释.
一是谁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
二是货币的性质.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已发行的货币是负债(表示对公众的负债),它必然有在资产中的某一个类别作为支撑.,比如一份新发行货币对应一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能凭空发行,否则将导致货币发行泛滥,恶性通货膨胀发生.
三是发行多少货币的问题.如果当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货币制度,则新发行多少货币要依据国库新增加多少黄金来定(该制度规定:每一个英镑含黄金若干.),二者严格挂钩.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据GDP增长率或者税收增长率,则意味着以未来的国家财政收入作为这一部分新发行货币的支撑.
搞清楚了这几个基本点,再来理解"以国债为担保"的意思.
国债通常是国家通过财政部发行的、以未来国家财政收入(如税收)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券。
所以,"以国债为担保"发行货币,实际上还是以未来国家财政收入作为新发行货币的资产支撑。
至于发行程序,一般是财政部得到议会许可后,确定一定的国债发行额度,由中央银行发行等量货币购买,购买款项支付到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之上,由财政部支配,它是买石油也好,买军火也好,还是给老百姓发救济也好,中央银行管不着,但是,国债到期后,中央银行就从财政部的存款帐户上连本带息把钱收回,至此时,一个货币发行完整流程结束,该部分新发行货币从货币流通领域退出。
『玖』 以后会不会出现国家用国债作为抵押,发行人民币的情况。。。我本人坚决反对发生这种情况
没必要,人民币国家可以直接印刷发行。国债主要是用来向国民集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