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时间、原则:与A股相同报价单位:以张(面值100元)为报价单位,即“每百元面值的价格”,价格是指每100元面值国债的价格委托买卖单位:以“张”为单位(以人民币100元面额为1张),债券卖出最小申报数量单位为1张,债券买入最小申报数量单位、债券回购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单位为10张。价格最小变化档位:债券的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1元人民币涨跌幅限制:不设涨跌限制申报撮合方式:正式实施国债净价交易后,将实行净价申报和净价撮合成交的方式,并以成交价格和应计利息额之和作为结算价格。行情报价:报价系统同时显示国债全价、净价及应计利息额。申报上限: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低于1万手(含1万手)交易方式:T+0,国债现货交易允许实行回转交易。即当天买进的债券当天可以卖出,当天卖出的债券当天可以买进。竞价方式:与A股相同上市首日申报竞价规定:深交所上市国债上市首日集合竞价申报价格的有效范围为前收盘价(发行价)上下各150元(即15000个价格升降单位),进入连续竞价后申报价格的有效范围为最后成交价上下各15元(即1500个价格升降单位)。申报价格限制:上市首日后,每次买卖竞价申报价格的有效范围为最近成交价上下各5元(即500个价格升降单位)。证券代码:深市:国债现货的证券编码为:“1019+年号(1位数)+当年国债发行上市期数(1位数)”,证券简称为“国债+相应证券编码的后三位数”;但自2001年十五期国债开始,深市国债现货证券编码为10****,中间2位数字为该期国债的发行年份,后2位数字为其顺序编号。
注意事项:
1.记帐式国债的交易方式与股票交易相同,成交后债权的增减均相应记录在其“证券帐户”或“基金帐户”内;无记名国债在卖出交易前,投资者必须将无记名国债拿到指定的证券商处办理托管手续,然后在其所指定的证券商处进行交易。买入无记名国债后,投资者需要时,可通过在指定的证券商处办理提取实物券手续
2.国债现货计价单位为每百元面额
3.国债现货交易实行“T+1”资金清算,投资者与所指定的证券商在成交后的第二个营业日办理交割手续
2. 国债是什么意思抛售国债又是什么意思
国债是以国家名义发行的债券,相当于是国家向民众借钱。抛售国债就是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所持有的国债大量专卖给他人。
3. 抛售国债是什么意思
抛售国债指卖商品的商家,销售物品。资本家预料价格将跌或为压低价格而大量卖出商品的行为。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 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3)卖出国债什么政策扩展阅读:
增加国债可以刺激美国经济,如果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则美元变得有吸引力,国外对美元的需求会大幅增加,美元汇率将上升。
大量发行国债会使其汇率下跌,是投资者担心美国政府的赤字负担过重,考虑到将来的还本付息的压力,以及经济危机使得财政收入的减少,将来势必需要发行更多货币弥补,势必使美元贬值,所以投资者会抢先卖出美元资产,造成美元汇率下跌。
大量发行国债会提高利率,而利率提高意味着美元对许多短期资金增加了吸引力,可能引发游资进入美国,从而使美元升值。
4. 国债卖出后,怎么办
卖出国债不是提前提取现金,是你以当日的国债价格进行交易,例如当天国债价格是多少,你卖出实际得到那价格的数目就是多少。卖出后的资金自然就回到你的帐户里,第二天你就可以从银行提出。
5. 什么是国债政策
国债政策(policy of national debt) 国债政策是国家 宏观经济 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 财政政策 的有 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 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是政府在 公债 的发行、 消化、流通和偿还等方面实行的政策的总称。
6. 买国债有什么条件
购买基本条件:身份证、资金。
关于国债主要三种:
买国债,最好是买凭证式和储蓄国债,比较安全,期限一般有1年期、3年期、5年期,1年期就是指1年后到期,国家通过银行返还本金和利。这两种国债利率比同期银行定期储蓄高一点。主要通过银行购买。如果中途提前赎回,要扣除本金0.1%作为手续费,并按持有时间长短分段计算利息。以2010年12月6日发行的2010年凭证式(五期)国债为例,1年期票面年利率2.85%;3年期票面年利率4.25%;5年期票面年利率4.60%;而同期银行定期储蓄,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50%,三年期是3.85%;五年期的年利率是4.20%,如果买凭证式国债,1万元的本金,一年期的国债多得利息35元,3、5年期每年多得40元!这两种国债,最低是100元起,超过100元,按100元的整数倍购买。
另一种是记账式国债,也是开国债账户购买国债。这种国债一经发行后,通过试点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不过这种国债年利率比较低,有些期限还比较长,最长的有30年、20年,不太适合普通老百姓投资。你可以带上身份证到工行、中行等国有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去开户,就可以购买了。记账式国债你可以随时买进卖出,不必持有到期就可以变现;因为记帐式国债可以随时买卖,其价格跟股票一样是上下浮动,如果你卖的时候国债价格下跌,你就会亏损;反之,价格上涨你可以卖掉赚取差价;记帐式国债到期后国家还是按100元/每张赎回。记账式国债最低交易是1手,1手等于10张,大约是1000元面值。买记账式国债的收益通常比凭证式和储蓄国债的低一些!具体取决于市场价格!
参考资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贝请注明出处!
7. 发行国债属于哪种经济政策
国债的挤出效应是国债的副产品,挤出效应等于政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民间主体的权利,表明政府参与市场过多,因而损害了市场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因为政策支出规模的扩大而压抑、排挤了民间投资的增长,那么,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不合适了,意味着国债政策必须进行调整与转向,才能保证其可持续性。挤出效应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的经验以及多国实践的研究都令人惊奇地发现: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选用我国1984年-199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预算赤字与利率并无直接关系。这表明挤出效应存在的现实性较难把握,原因是挤出效应的产生,存在严格的限制条件。首先,如果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供给充足,其价格则不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政府支出对利率和私人投资影响较小,挤出效应也较小。其次,如果在预算赤字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时,货币供给相应增加以及增加额能够满足货币需求增加的需要,则国债扩张不会产生挤出效应。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可抵消挤出效应。自从我国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较为普遍的认识就是通过国债发行扩大财政支出并未产生挤出效应。基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大量增加,银行存在较大的存贷差额和资金剩余,增发国债使银行一部分剩余资金转化为投资,并未由此引起利率和融资成本上升。从国债投资的领域和项目看,也不存在取代、排挤社会投资的问题。适应财政扩张的要求,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措施。 通货膨胀是国债政策重要的约束条件,如果国债政策导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国债政策的实行就必须十分谨慎。1994年《预算法》和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前,财政部一直与中国人民银行保持直接融资关系,相当部分的政府赤字采取了货币化融资方式。到1994年末,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和长期借款余额高达2145亿元,占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2.2%,相当于当年GDP的4.6%,而同期国债负担率也只有6.1%。这种用创造新货币的办法支付债务本息的赤字融资方式,是这一时期通胀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90年代中期以后,财政赤字必须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中央银行不能从国债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这就从制度上阻断了财政赤字扩大直接引起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并导致通货膨胀的渠道。但是,赤字债务化以后,财政赤字与超量货币发行之间的间接通道依然存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间接影响的大小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关系密切。目前,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中央银行会根据货币和信贷稳定增长的要求进行国债的买卖,吞吐基础货币。由于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过多,则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收回基础货币,这就决定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交易只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会构成通货膨胀的诱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不断增加,金融机构资金偏松,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大规模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创造了条件。1998年的1000亿元建设国债只对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就是考虑到1998年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应偏少,居民储蓄增加较多,商业银行资金存差较大,物价总水平继续下降。此时增发国债不仅不会导致货币过量发行而引发通货膨胀,相反却可以缓解通货紧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