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会有负利率的债券
经济形势不好,央行通过非常规手段刺激经济。目前欧元区普遍都是负利率,基准利率基本都在零以下,发行负利率国债也很正常。
通常来讲,这一般都发生在经济情况疲软,经济面临衰退迹象,甚至已经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央行希望通过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用负利率来向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资金。
债券原始投资者购入债券时应支付的市场价格,它与债券的面值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理论上,债券发行价格是债券的面值和要支付的年利息按发行当时的市场利率折现所得到的现值。
由此可见,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影响到债券的发行价格。当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价格等于面值;
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企业仍以面值发行就不能吸引投资者,故一般要折价发行;反之,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企业仍以面值发行就会增加发行成本,故一般要溢价发行。
⑵ 为什么当年日本出现利率为负的债券还有人买你比如说1000块钱,放着不动,永远是一千。买了债券之后
呵呵!负利率是名义利率,或者说是指债券收益率比通货膨胀率低,比如说债券收益率为2%,而通胀是3%,那么就是负利率,这个很正常,我们国家一直是负利率,就是存款利息比不上物价上涨指数,简单说吧!你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这个利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的速度,越存钱越不值钱!
参考资料:玉米地老伯伯作品,复制粘贴请注明出处!
⑶ 国内上市债券的收益率为负,还会有人购买么
欧洲央行启动量化宽松购买债券可是以负的收益率买的哦,这是要政府要向市场放钱,促进经济发展
⑷ 国债到期收益率为负的有人买吗
这个问题嘛,我也一直比较困惑,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楼上说的金融危机的极端情况中,因为避险的需要,到期收益率为负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与目前我国的情况显然不符。
2、关于避税的目的,我在别的地方也听过这种说法。但是我觉得,通过确定的亏损来节税,所节省的税收肯定是低于亏损的总量的(除非所得税大于等于100%),这与国债是否免税并不相关,我觉得这个逻辑不太说得通。
3、有些货币市场或者债券基金对于基础利率债券持仓的比例有要求,可能临时遇到监管或者考核的要求,需要紧急补短期国债的量,因此即使亏损一点也先把量补足,毕竟期限比较短,亏也亏不了多少。但是我觉得市场上可替代的品种还是比较多的,这种可能性不大。
4、这个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大,就是机构之间的对敲操作,比如两间机构商量好以某个价格一起下单,成交。这个目的也很不好说。比如说利益输送,也可能是对倒操作(相当于一个约定好的买断式回购)来实现融资;或者代持,都有可能。
这是我自己的推断和猜测,仅供参考。
⑸ 既然债券收益率是负的,为什么还有人买
一百个人总有一个人可以赚的
⑹ 欧洲债券负利率为什么还有人买知乎
如果负利率意味着到期收益为负,什么人在买入负利率债券?根据摩根大通报告,有六类投资者,从交易商到中央银行都有,其中最大的负利率购买团体是银行和保险商等金融及机构等,这一群体主要基于未来通缩考虑而不得不继续买入。换而言之,此时买入并不意味着持有到期,在各国大举量化宽松的情况,国债仍旧有转手机会,比如欧洲央行后续购买力。
如此看来,负利率是对于通缩的回应。实际上,我们谈论的负利率,是指名义负利率,而名义利率并不直接等于真实收益,实际利率还取决于物价指数。事实上,实际负利率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在物价指数大于名义利率的情况下,负利率就会出现,这在通货膨胀高企的年代往往存在,中国存款在过去也长期呈现实际负利率。如此看来,只要物价指数走低甚至为负,名义负利率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负利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负利率国债还有购买者。
⑺ 中国的债券基金为什么会负收益
债券型基金并不是持有债券至到期,而是对债券进行买卖,通过对其未来走势的预测而获利。
因此债券型基金主要收益来自于资本利得而非利息收益,也就一定会有亏损的
举例来说,一般债券的价格与利率呈反向走势,即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如果基金经理未能正确判断未来利率走势,买入大量债券后利率上升,则会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降。
同理,买入公司债券后,公司信用状况突然恶化,评级下调,也会导致手中债券大幅贬值
⑻ 日本十年国债收益率为负还有人愿意购买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是因为负利率下国债流通价格还会上升
这个有点类似于股市等资产的泡沫一样,有几个原因吧。
1,市场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央行都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资金涌入股市、债市。
2,投资国债的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资产增值,一部分是利息收益。虽然说是负的收益率,也就是付给央行利息,但是市场预期资产(国债)会升值,这使得总体收益仍然为正。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央行的持续的、大量的国债购买计划。市场预期,短期内这种国债购买还会持续下去。
3,像养老金、保险机构、银行机构等等一些机构由于资产限制、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必须持有债券一定的比例,这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