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进而引起通货紧缩不是应该只是影响流通货币量嘛
央行卖出债券会将市场上的货币收回来 由于流通中货币量减少 人们的货币少了 自然会形成紧缩 流通中的货币量 是对通胀和紧缩有极大的影响的 追问: 那个题目说的是 货币供应量 不是流通量 这是我想不通的地方 回答: 你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央行减少供应量 那么是不是流通中的 货币 量就会减少? 是不是就存在这样的一个规律 就是“ 供应量减少 流 通量 就会减少 ” 理解没有?不理解就追问
『贰』 为什么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卖出债券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实际货币存量减少,在LM-IS模型中,LM曲线向左移动,因此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中央银行卖大量卖出政府债券,导致政府债券的供给增加,取得资金融通,减少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货币供求。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价格会下降。
同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收回市面上流通的现金,导致现金的供给减少,那么人民币就会升值,导致利率上升。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卖大量卖出政府债券,取得资金融通,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投资的扩大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也会使利率上升。
(2)通胀时央行为什么出售债券扩展阅读:
各国政府发行债券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进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偿还旧债本息等方面的资金需要。国家债券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国家债券、中期国家债券和长期国家债券,但各国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以1年以下的债券为短期国家债券,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债券为中期国家债券,10年以上的债券为长期国家债券。美国和英国发行国库券,均为弥补国库暂时性资金不足。
美国国库券的偿还期限通常为3个月或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英国国库券的偿还期限通常为90天。
中国国库券有所不同,中国国库券不是短期国家债券,而是中长期国家债券。其偿还期限已先后有10年、5年、3年3种。所筹集资金一是用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二是用于弥补预算赤字。此外,中国的国库券尚未成为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
『叁』 通胀时央行买入有价证券还是卖出有价证券
抛出证券,因为通胀时市场上的流动性过于充裕,需要收紧流动性,就必须抛出有价证券回收市场上的资金。
『肆』 通胀的时候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因此,央行为了冲销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不得不开始购买央行债券”
提高存准率可以抑制通胀。
而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这些债券是商业银行的资产,需要用货币去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减少了,但是在央行不会把钱直接给商业银行,而是存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所以准备金增加。相当于变相提高存准。或者说消化因购买不良资产而多出来的货币。
我是这么理解的。你还可以看下超额准备金的相关解释
『伍』 在通货膨胀时,要卖出证券,资金回笼保持货币量的稳定。但是国债却要少卖出,因为怕继续投资加重膨胀。普
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买卖证券是投资者的个人行为。投资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市场判断,来决定自己是买或者卖某种证券。因此证券的买卖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达、交易量和交易规模很大,但是他们国内的通货膨胀风险并不会因此就比欠发达国家的高,就是这个原因。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国经济政策失误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货币超发。“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说的。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通货膨胀风险。采取的办法有3个: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贴现窗口。着眼点就是控制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的数量。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把这部分货币控制在中央银行手里,不进入流通;
提高贴现窗口,简单说,就是中央银行提高下属的银行向它借款的利率,迫使它们不借款或少借款。这样,同样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美联储对成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习惯上都叫“贴现”,自己去翻下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8版391页,国内的术语不这么叫)。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量最常用的方法,当中央银行感觉到经济运行中通货膨胀风险加大时,它会在证劵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大部分应该是国库券,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资金会被相应地收回中央银行。如果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政府债券就会被大规模抛售,以大量回笼货币。而且,这种操作方法没有时滞,能够马上见效。从美联储20世纪20年代发明以后,一直用到现在。
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为了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去的当然就是国库券(国债)。
至于说担心继续投资扩大膨胀,那就是政府要少发行国债,(因为中国政府偏爱发行国库券,然后通过投资来拉动整个经济),免得投资过热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少发行国债和在证券市场上“少卖出国债”,是2个不同的概念哦。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陆』 通货膨胀时,政府减少公债,而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是不是矛盾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央行应当实行财政紧缩政策,也就是减少货币流通量,发行国债只是一个方面,而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使货币流通量减少,也是回笼货币的一种手段。
『柒』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不就是代表政府么,怎么还要买
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是中央银行实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购买债券的人用商业银行的支票来进行支付,中央银行根据支票向商业银行提款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减少了市场上流通的基础货币,所以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反之则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此些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捌』 央行出售债券和发行债券是一样吗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
『玖』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会使市场利率上升,为什么再贴现率要相应提高
首先看下再贴现的作用:
再贴现不仅具有影响商业银行信用扩张,并借以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可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再来看你的问题: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会使市场利率上升”
利率上升是一个结果
如果政府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发行债券是为了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央行自然要提高再贴现率以克制商业银行的扩张
如果政府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发行债券也不会有太高的收益
故鄙人觉得这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