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配资 > 我国短中长期国债结构图表

我国短中长期国债结构图表

发布时间:2021-08-31 00:47:57

『壹』 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部发行国债对产出和利率的影响

中文摘要 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之有着联系。我国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国债利率是影响国债交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债收益率及其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和变动对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从国债市场入手,从利率期限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国债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研究。在假定风险,税收等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探求国债利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对国债投资者与债券发行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在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已经进入随机过程时代。因为这些国家国债市场利率早已经市场化,而且国债市场非常发达,在同一时间往往有好几百个国债品种同时上市交易,利用相关的统计技术,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我们想要的利率曲线。目前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利率的行为模式和利率衍生产品的定价方面。 由于我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市场化,利率衍生产品非常少,还无法进行类似的研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对利率收益曲线的研究。事实上,国内也有不少人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得不够深入。有只研究了银行存款利率;有研究国债收益率的,但都集中在到期收益率上,很少有人想到使用即期收益率。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债品种较少,几乎没有办法直接估计出相应的国债即期利率,从而使得许多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只得退而求其次,使用到期收益率。但是,到期收益率假定投资者对同一国债品种在不同期限的现金流要求同样的收益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以研究中长期利率走势为主,收益率曲线是其主要工具。目前,国内对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研究还停留在简单介绍和定性分析的层次。特别是对于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实证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与改进的研究,国内几乎完全处于空白。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理论界对利率期限结构研究方法的差异,探索使用自己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使先进的理论方法与中国的实际相接轨,探索适合我国国债收益率的建模方法。 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本文分为引言和八个章节: 引言部分对利率在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以及本人研究的范围和角度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第一章对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几个部分,国债本身的界定,国债所具有的特征,分类。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要考虑的因素,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内容集中在国债本身的界定以及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要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对国债含义的解释比较混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解释与现实生活中的涵义不相一致。对“国家公债,亦简称国债。国家以信用方式,按照一定程序从个人、团体和国外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可分为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家公债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公债”这种认识进行了纠正。指出我国的国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债务资金由中央财政掌握使用的国家公债,包括内债与外债,是公债的一种。同时对于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中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对以后国债的发行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二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定义与研究的动机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率期限结构(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是指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不同期限的即期收益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来说,在风险、流动性、税收特征等方面相同的债券,由于期限不同,利率也会有所不同,利率期限结构常常用坐标图形的形式来表达,在二维平面图上债券的到期期限与其收益率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描述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工具是不同形状的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的基本形状大致有以下五种,即向上倾斜的、向下倾斜的、平坦直线形的以及两种驼峰形的。随后探讨了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机,以及对与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对传统的四种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其缺点。这四种理论分别是,纯粹预期理论(Unbiased Expectation Theory),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市场分割理论(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和优先置产理论(Preferred Habit Theory)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对纯粹预期理论的修正,长期利率是在短期预期利率的平均值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流动性补偿。而市场分割理论完全是另外一个方向,认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是分割的,是两个不同市场参与者分别决定的。优先置产理论是上面三个理论的总和。既考虑了短期利率的预期,也考虑了不同期限市场参与者对利率的偏好影响。 第四章对国外最近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他们分别是均衡模型理论与无套利机会模型理论,并且选择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其优缺点,为下文进行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五章对构建收益率曲线所需要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计算的方法。这些要素分别是: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远期收益率。指出了收益率曲线的几种形状。一般有5种常见的形状。(1)上升型(upward-sloping)曲线向上倾斜,即随着期限的增大,利率逐渐上升。(2)下降型(inverted)曲线向下倾斜,即随着期限的增大利率反而下降。(3)平直型(flat)即利率不随期限的变化而变化。(4)驼峰型(hump-shaped)即利率在期限较长和期限较短的情况下比较小,而当期限为中期时收益率较大。(5)倒驼峰型((inverted hump-shaped)即利率在期限较长和期限较短的情况下比较大,而当期限为中期时收益率较小。 第六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章节。本文通过选取2007年3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未到期的国债共53只进行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在假设不同期限的国债的收益率只与剩余期限有关的条件下,对53只国债分别求出即期收益率。选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来拟合贴现函数,进行分归分析。在工具选择上,本文选用微软的Excel软件展开运算获得精确计算结果。同时使用MathType进行正文公式的输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呈倒驼峰形分布。收益率曲线扁平化比较明显,在3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的拐点。 第七章通过对收益率曲线的实证研究,最后一章对完善利率期限结构,对国债市场的基准利率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1.完善期限品种,特别是增加短期国债的数量。2.合并银行间国债市场与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3.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以国债利率为基准利率的体系。4.增大国债发行规模,其中可流通的国债要占相当大的比重。5.促使利率期限结构趋于合理。6.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7.完善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有利于收益率曲线的精确性。8.市场运作要求具有规范性、信息透明性。国债发行应尽量采用公开拍卖制度,根据承销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拍卖方式(公开升序拍卖、第二价格拍卖、公开降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 本文在研究中的几个特色: 1、实证分析过程中数据的选取。本论文选取了2007年3月9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53只国债,选择的数据较多,实证分析的结果更加精确。 2、在进行回归分析时,不是简单的选择即期收益率,而是处于连续性考虑,选择了二次多项式函数来拟合贴现函数。这样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来的即期收益率更加具有连续性,符合实际情况。 3、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收益率曲线呈现上升趋势,长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短期国债,这与纯预期理论相符合。这一结构表明,现行经济环境造成短期利率已经处于低位,存在升息压力,利率的期限结构应呈上升趋势,也就是存在通货膨胀升水。而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长期国债的流动性不如中短期国债,必然要获得流动性溢价,因此长期国债收益率高。 收益率曲线扁平化趋势明显。3年起以下的品种明显下移,3年期以上的国债品种利息差在不断的缩小。总体上看2006年,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总体扁平化趋势。具体来看,收益率曲线变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季度的扁平化阶段,这一阶段短期债券价格逐步回落,短期债券收益率有所上升,而长期债券价格不断走高,长期债券收益率逐步下降,收益率曲线呈现扁平化趋势;第二阶段是二季度到三季度中期,由于债券市场整体价格走低,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上升,收益率曲线整体平稳上移;第三阶段是自三季度后期开始至年末小幅下移并进一步平坦化阶段,债券市场价格整体回升,收益率曲线小幅下移,其中长期债券价格上升趋势相对明显,并逐步超过年初长期债券价格水平,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平坦化。 本文在以后研究中有待于深一步探讨的方面有: 首先本文采取的是回归分析方法对国债的即期收益率进行拟合,现在国外比较流行的方法都是采用的是随机过程模型进行拟合,本论文下一步有必要进行深化。其次本文虽然选取的数据较多,但是只是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国债,对于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国债没有考虑,回购市场国债没有考虑,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这几个市场间彼此是分离的,等三个市场合并之后,有必要统一进行研究。

『贰』 我国近年的国债规模~~(2003-2008)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摘要: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本文以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认为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对目前国债规模应持谨慎态度。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防范国债规模风险。
关键词:国债规模;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国债风险防范

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被各国用以调节经济。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国债的发行力度。事实表明,近几年的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国债对GDP增长贡献如下:1998~2002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分别是1.5%、2%、1.7%、1.8%和2.0%.与此同时,加大国债发行力度使得国债规模迅速扩大,5年来我国累计发行国债22577.6亿元(加上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总量达到29177.6亿元),平均每年发行4515.5亿元,年均增长28.56%,2002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更是创下5946.30亿元的历史新高。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

一、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从世界各国管理国债规模的实践来看,一般都采用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国债负担率来判断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

(一)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量占该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在我国,国债依存度有两种计算口径,即国家财政国债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我国的国债由中央财政发行,国债收入归中央财政控制使用。因此,我们在用国债依存度来衡量国债规模时采用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更为合理。从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分别为:64 84%、75 72%、85 89%、95 23%、121 86%、96 69%、84 37%、84 67%和87 63%.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非常高,中央财政支出资金来源很大部分依靠发行国债,这必然会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其中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国际上关于中央财政对国债依存度的警戒线是25~30%,我国的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远远高出世界公认警戒线,表明我国的国债规模的形势比较严峻。

(二)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是否相适应。这一指标越高,表明以前所发国债对财政形成的压力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表1中可以看到,1994~2002年我国国债偿债率分别为:6.65%、12.56%、17.09%、21.04%、22.74%、15 66%、11.59%、11.74%和13.05%.很多学者都主张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应控制在8~10%,可见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已经超过了公认的安全线。虽然国债偿债率已经呈现出向安全线逐步接近的趋势,但是我国近些年由于国债规模的膨胀,加上新发国债期限较短,还本付息的支出负担日益沉重,偿债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一般来说,国债本息是必须无条件偿还的,刚性很强。在我国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困难不能得到根本扭转的背景下,就不得不利用发新债来还旧债,后果是国债规模越来越大,极大地加剧了国债的规模风险。

(三)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某一时期国债余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国债负担率与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致相同。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左右。因此,我们应推算我国合理的国债负担率在20%左右。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国1994~2002年国债负担率分别为:4.89%、5.64%、6.42%、7.40%、9.91%、12.85%、14.56%、16.28%和18.8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债负担率比较低,似乎可以说明国债规模还不够大。事实上,我国举债的历史比较短,不能够将我国的国债余额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债余额作简单的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余额是经历上百年时间积累形成的。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国债负担率增长较快,2002年国债负担率是1994年的3.86倍,1994年到2002年间国债负担率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8%,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如果长此以往,我国财政将会不堪重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国债规模风险防范对策

我国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还率已经远远超出国际安全警戒线,而且国债负担率增长很快,表明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面临着较大的国债规模风险。为此,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和防范国债规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界定国债使用方向,加强对国债资金使用的监督

首先,国债资金应优先投向那些瓶颈性产业和部分生产建设性项目,以弥补国家建设资金的短缺,避免重复建设。国债资金应支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引导银行、企业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领域投资。在每个投资项目中,应确保国债资金的投入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大政府的偿债能力,实现国债规模的均衡发展及自身良性循环。其次,要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对于已经开工的国债项目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严禁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确保国债投资的高效率。针对目前我国国债一些投资项目效率差的情况,需要在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管理。这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者的使用责任,保证项目的质量。

(二)加快财政改革的速度,降低国债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但我国的财政收入仍然较低,处在世界较低水平。财政收入低制约了国债偿还能力,使得国债规模风险比较突出。要降低衡量国债规模风险的两大指标———国债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必须加快财政改革的速度。首先,必须完善流转税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在税收结构中的比重,努力扩大关税在筹集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大力压缩无税区和低税区。其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费改税”,逐步将预算外和体制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再次,要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减少税收流失,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逃税行为。

(三)加强国债期限结构管理,优化国债偿还期限结构

国债总额不且淮纬デ宓模

『叁』 请问国泰君安证券我国国债覆盖的期限范围是否广泛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我们为您做了如下详细解答:

目前,我国国债已经形成从3个月到50年的短期、中期、长期和超长期兼备的较为丰富的期限结构,期限覆盖范围广泛,中长期国债的占比明显高于短期品种。 截至2012年末,我国国债规模为20.45万亿元。其中,4-7年期以上的为5.45万亿元,占比26.72%,居各期限品种规模之首;其次是1-4年期的5.43万亿元,占比 26.54%;7-10年期的为 4.46 万亿元,占比 21.84%(图表 4)。总的来说,我国国债市场上剩余期限在 4-7 年期的国债存量规模相对较大。

希望我们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让您满意!
回答人员:国泰君安证券客户经理 屠经理
国泰君安证券——网络知道企业平台乐意为您服务!

『肆』 国债结构的国债结构的组成-期限结构

国债期限是指国债从发行到偿还的时间间隔。根据一般的期限分类,短期国债的期限在1年以下,中期国债的期限在1年到5年(或1至10年之间),长期国债的期限在5年以上(或10年以上)。一个国家的国债,往往是由各种不同长短期限的国债所组成。

『伍』 请问哪里可以看到定期公布的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图

如果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找到足够的即期利率,再加上其相应的期限就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实数对,在给定一个模型形式之后就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把这个期限结构模型估计出来。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找到足够的即期利率,因为市场上零息债券的数量很少。我们只能转向对固定利率债券进行息票剥离的方法。此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在关键的期限上(例如1年)未必有现金流,无法求得该即期利率,致使我们不能进行后续期限的息票剥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预先设定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形式,其中y代表即期利率,θ代表期限。

根据债券的定价方法,对于某只固定利率债券,我们可以先把它拆分成若干付息和还本的现金流,用上面假设的利率函数进行折现得到该债券的理论价格 ,当然理论价格
和市场价格P是有差别的,一般不会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上式中, 表示债券i 的理论价格,表示债券i 所包含的在未来时间t
发生的现金流,表示与时间t对应的贴现函数值,可以通过上面的利率函数换算出来,Ф表示贴现函数的参数向量(或矩阵), 是随机误差。

根据最小二乘法估计的要求,我们当然希望参数向量(矩阵)Ф应满足使样本券的定价误差(理论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别)最小。若以n只样本债券得的总定价方差作为目标函数,Ф应满足使
成立。其中n为样本债券容量。这里,误差的权重均为1/n,相当于我们认为各个样本券的定价误差都同等重要。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样本券选择合适的权重,如流动性、期限、风险权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设定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形式。

部分学者认为在不同的期限内,即期利率曲线形态不同,因此把整个利率期限结构分为几段,每段的函数是不同的,此即为样条(spline)法。根据函数形式的不同,利率期限结构的函数形态可分为多项式、指数等。综合上面两方面的考虑,期限结构的模型可以分为多项式样条、指数样条、B样条、NS、NSS(NS的改进版)等。

对于采用多项式样条和指数样条的期限结构,远端利率会随着期限的增长呈迅速增长态势,不太符合远端利率相对平稳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不可取。我比较倾向于采用NS或NSS模型来描述中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当然,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时候,估计的过程需要用到非线性规划,计算起来略嫌麻烦。

『陆』 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我国国债市场上利率期限结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该结构可以通过利率期限结构图表示,图中的曲线即为收益率曲线。或者说,收益率曲线表示的就是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

计算方法:http://www.chinabond.com.cn/chinabond/yjck/content.jsp?sId=771

如果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找到足够的即期利率,再加上其相应的期限就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实数对,在给定一个模型形式之后就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把这个期限结构模型估计出来。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找到足够的即期利率,因为市场上零息债券的数量很少。我们只能转向对固定利率债券进行息票剥离的方法。此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在关键的期限上(例如1年)未必有现金流,无法求得该即期利率,致使我们不能进行后续期限的息票剥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预先设定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形式,
,其中y代表即期利率,θ代表期限。
根据债券的定价方法,对于某只固定利率债券,我们可以先把它拆分成若干付息和还本的现金流,用上面假设的利率函数进行折现得到该债券的理论价格 ,当然理论价格 和市场价格P是有差别的,一般不会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上式中, 表示债券i 的理论价格, 表示债券i 所包含的在未来时间t 发生的现金流, 表示与时间t对应的贴现函数值,可以通过上面的利率函数换算出来,Ф表示贴现函数的参数向量(或矩阵), 是随机误差。
根据最小二乘法估计的要求,我们当然希望参数向量(矩阵)Ф应满足使样本券的定价误差(理论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别)最小。若以n只样本债券得的总定价方差作为目标函数,Ф应满足使 成立。其中n为样本债券容量。这里,误差的权重均为1/n,相当于我们认为各个样本券的定价误差都同等重要。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样本券选择合适的权重,如流动性、期限、风险权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设定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形式。
部分学者认为在不同的期限内,即期利率曲线形态不同,因此把整个利率期限结构分为几段,每段的函数是不同的,此即为样条(spline)法。根据函数形式的不同,利率期限结构的函数形态可分为多项式、指数等。综合上面两方面的考虑,期限结构的模型可以分为多项式样条、指数样条、B样条、NS、NSS(NS的改进版)等。
对于采用多项式样条和指数样条的期限结构,远端利率会随着期限的增长呈迅速增长态势,不太符合远端利率相对平稳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不可取。我比较倾向于采用NS或NSS模型来描述中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当然,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时候,估计的过程需要用到非线性规划,计算起来略嫌麻烦。

附:NS、NSS模型的具体形式

等号左边为即期利率,右边的 和 均为待估参数, 为待偿期限。

『柒』 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利用国债进行投资是政府有计划的配置闲置资源,是在内需不足和出口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支持国家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并使经济结构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债发行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调整结构、调节货币流通、影响外汇收支、促进供求平衡的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提供的信用工具,在启动投资的同时,提供了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理想的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国债所发挥的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全面平衡和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1981年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债。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发行规模迅速增大

这些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快速增加。如下图。


2. 发行种类较多

我国国债的发行种类包括凭证式和记帐式两种,前者针对社会公众,后者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前者流动性较差,而后者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者交易所市场买卖。从期限上讲,1年以下的国债在2005年以前是没有的,从2006年开始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短期国债。长期债券的发行也很少,例如,在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期限为20年。

3. 国债发行方式越来越合理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1981-1990年,我国国债的发行基本上是依靠行政摊派的办法完成的。

1991年,财政部第一次组织国债发行的承购包销,这标志着国债一级市场初步建立起来。承销制是一种协议性的市场发行制度,这种发行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承销合同确定发行人与承销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而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

自1999年第九期记账式国债开始,中国的国债市场发行基本上采用招标机制。从招标的标的物来看,经历了交款期招标、价格招标和收益率招标的方式;从竞标规则来看,财政部先后在短期贴现国债发行中采用了"荷兰式"单一价格拍卖方式,在中长期国债和附息债券的发行中采用了多重价格拍卖方式。2004年总共14期记账式国债中,只有4期按照单一价格拍卖方式,而剩余14期都是多价竞价。

在我国,只有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记账式国债拍卖活动,包括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其他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只能够参加凭证式国债的购买,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

为了进行必要的投标筛选,财政部在国债拍卖前通常不仅规定最低、最高投标量限制,还通常设置一定的投标价格区间。这一措施也会减少独立投标人的数量,鼓励小规模投资机构和个人进行投标和并,从而产生投标过程中非竞争性行为的效果。比如,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七期记帐式国债,招标区间定在4.25%和5.25%,期限是20年。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发行利率较高,所以在发行区间大力追捧,大批自营商拆借资金购买国债,并且该国债在上市之后价格迅速上升了20%以上。这说明,如果设置了一个错误的价格区间,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或者影响国债的发行,或者影响国债财政负担。

4. 国债交易市场活跃 交易手段灵活

国债交易包括现货交易、回购交易,也包括2005年6月份和2006年2月份推出的远期和利率互换相续出现。国债的期货交易也有望恢复。

在1997年之前,国债交易基本上都是现货交易。1997年银行间债券开展质押式回购业务。在国债市场上,质押式回购量一直大于现券买卖量,质押式回购为投资者短期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2004年,我国又推出买断式回购。这一方式有助于债券的流通,也有助于在市场中实现套利,进而有利于债券的定价。

我国债券交易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银行间市场为例。2006年全年的交易规模为382053亿元,而2001年才40940亿元。4年的时间,交易量增长了近8倍。

在我国,银行间交易规模要远远大于交易所市场。如下表。


注: (1)2004年以来的回购交易数据包括质押式回购与买断式回购;(2)现券成交金额只计算买入或卖出数据;(3)回购成交笔数与回购成交金额均为首期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在银行间市场中,7天质押式回购的交易规模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质押交易规模的将近75%。

5. 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得以开展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了公开市场业务,有力地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和引导一级交易商在市场的交易,并传递和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业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回购利率,成为银行同业间债券回购利率的指导性利率。

6. 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参与者增多

2000年4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2002年4月15日将银行间债券的准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实行准入备案制,向所有可以投资国债和金融债的金融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资金开放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间债市交易主体成分不够的问题。2002年6月17日起,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开始试点,将个人投资者纳人银行间市场。2002年10月29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非金融机构开放。2004年2月16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2006年,在中央国债公司直接或间接开立一级托管账户的投资者共6439个。在总体上看,投资者的类别相当广泛,基本覆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投资者群体

在交易机制上,由过去的单边报价过渡到双边报价。双边报价,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做市商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债券交易,更好地发现债券价格非常有利。

『捌』 国债发展的历史

6家银行七一开卖储蓄国债

7月1日起,工、农、中、建、交、招六大银行将开卖储蓄国债。本月20日起,沈阳市民就可以到上述6家银行开立个人国债托管账户。
认购起点为100元

"财政部已经确定从7月1日开始发售储蓄国债,银行也已经做好了发售的准备工作,先行发售的有两个品种。 "昨天,省内某大型国有银行储蓄国债负责人透露。

储蓄国债为记名国债,采用实名制,以100元为起点,以百元的整数倍办理各项业务。上述人士还告诉记者,储蓄国债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通过投资者在承办商业银行开设的人民币结算账户进行资金清算。逾期兑付还给利息20多年的国债发售格局将被储蓄国债打破,与凭证式国债逾期不加计利息的传统相比,储蓄国债到期后,承办银行自动将投资者应收本金和利息转入其资金账户,转入资金账户的本息资金作为居民存款由承办银行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另外,储蓄式国债业务只针对个人发售的特点将增加普通市民的投资机会。利息收入不用缴税

不收利息税应该是储蓄国债最大的特点,虽然利率水平还没最终敲定,但和储蓄存款相比,收益肯定要高一些,3年期的票面利率有望确定为3.14%。

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缴20%的个人所得税,目前银行3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24%,缴税后的实际收益为2.59%,没有3年期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储蓄国债收益高。买债提醒

要先开户

准备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上述六家银行中一家的存折到开户行开户,存够钱带齐证件去认购。

债权查询

到银行柜台打印个人国债账户对账单据;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电话查询;若对以上两种查询方式得出的结果有疑问,可以再拨打中央国债公司的复核查询电话(010-66005000)查询债权(复核查询只能查询截至上一日的债券余额)。

提前兑取

必须确认债券处于可以提前兑取的期间内。

付息及还本

到期直接支付到投资者资金清算账户,无需任何手续。
希望采纳

『玖』 有关中国的长期国债。

先知的调查研究做得不够细:) 2007年5月10日上市的总额为300亿元的第三期凭证式国债只有三年、五年期的,而且凭证式国债从未发行过五年期以上的。个人能够买到的最长期国债是记帐式国债,最长可达30年(目前只有010706/100706),票面利率是4.27%(因发行是在07年5月,所以利率并不高)。 这几年发行的国债,凭证式国债只有三年、五年期的;电子式国债只有三年期的;目前交易的记帐式国债有三个月、1、3、5、7、10、15、20、30年期的。期限低于三个月的品种是国债回购(相当于用国债作抵押来短期贷款)而不是国债。记帐式国债中,票面利率最高的是04年发行的7年期的010410/100410,票面利率为4.86%。

『拾』 我国国家公债管理的原则

公债是公共债务的简称,是政府的债务。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两个方面,而国债专指中央政府的债务。在我国,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所以我国目前所有的公债都是国债。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它首先是一种财政收入。国家发行债券或借款实际上是筹集资金,从而,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三大功能。国债的发行要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债券或借款到期不仅要还本,还要付一定的利息。国债具有认购上的自愿性,除极少数强制国债外,人们是否认购、认购多少,完全由自已决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国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以筹措和发行的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所谓长短中期是比较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将一期以下的称为短期国债,10年期以上的称为长期国债,期限界于两者的称为中期国债。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所谓内债,是国家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所谓外债,是指国家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以债券的游泳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出售国债和不可出售国债。国家的借款是不能转让的,只有债券有可出售和不可出售之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债余额(内债)以年均增长率高达33%的速度递增,而且政府发行公债不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还为了稳定经济运行。尽管如此,在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际部门,甚至在财政学教科书中,对公债管理特别是公债管理政策的内涵,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公债管理政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公债管理包括对公债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决策、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环节。公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债发行、发行权限和管理权限的规定,对债务收入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对公债券流通方面的规定,对公债偿付与调整和对公债持有者结构的规定等规章与制度。
1、公债的发行权问题

在公债管理制度中,规定公债管理权限的依据是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财政一级公债发行管理权。许多国家也是这样做的。如日本《地方财政法》即规定日本地方政府能发行公债,当然要有中央的审核和批准。给与地方一定的募债权,在防范财政风险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将权力有限地下放,使募债主体多元化,中央政府在防范财政风险方面的机动性就会得以增强,整个国家的财政风险也会随着下降。[7]而我国目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是需要改变的。

2、对债务的使用和管理

有些国家法律严格禁止将债务收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如日本的财政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的财政支出,必须用公债和借入款以外的财源来解决。只有作为公共投资费和投资贷款的财源,才可以发行公债和介入资金,这种公债就是所谓的建设公债。[8]之所以将公债的用途限定在建设性项目上,主要是因为建设性项目具有直接偿还债务的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政借款的风险。而我国目前未区分公共预算中的公共投资项目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中的盈利性投资项目,是不妥当的。

(二)引入法律经济分析方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公债是一个涉及比较多的经济学工具和技术的制度,因此要完善公债制度,需要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才能更好地降低财政风险。国债的风险管理包括:国债发行的规模、国债发行的结构、国债发行的方式、国债流通的规模风险、国债的偿还规模和结构风险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不是立法者可以拍拍脑袋就可以制定的;并且制定后标准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因此需要法律经济的分析方法,从技术上降低国债的风险。

(三)程序法上应着重强调对国债的审查监督。

审查方面,应同时坚持财政民主主义,国债的发行规模、种类、期限等问题都需要经过人大的批准。在监督方面,应该建立完备的债务监测、统计和预警公告体制,按照一定的指标及时向人民披露各种公债信息。提高审查和监督的公开透明度。

一、公债管理政策的含义
公债管理是指政府为了控制公债的规模和构成、调整公债购买主体的结构、选择适当的公债期限结构和利率水平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狭义上说,公债管理是指以最低成本维持现存公债的一系列运作;从广义上说,公债管理是指影响政府未偿债务规模和结构的所有措施(注:Smith,Warren.L,1960,Debt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ishra,D. K.,1985, Public Deb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India,Print House,p.213.)。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财政学家阿伯特就给公债管理下了一个最为综合的定义:“公债管理的含义就是选择公债形式和确定不同公债类型所占的比例数量,选择债务期限结构和确定不同阶层持有者所拥有的公债数量,作出到期公债的偿还或公债以旧换新的决策,确定公债发行的条件和价格,对不同公债持有者的待遇,有关到期公债和新发行公债的政策及其在政府一般财政政策中的地位等等。”(注:Abbott, C. C.,1949,Management of the FederalDebt,McGraw-Hill Book Co.,p.23.)
公债管理的原则取决于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客观经济条件。现代经济运行条件下,公债管理的“中性原则”(即它不应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已被废除,并且,公债管理被作为是控制国民收入的财政政策工具和配合其他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工具。因此,根据汉森的观点,现代公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1 )政府债券必须是安全可靠的投资,到期必须立即偿还而且要随时能变现。(2 )公债必须维持其货币价值,以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3 )公债应当尽可能广泛地为全体公众所拥有,以配合累进所得税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化。(4)联邦支出、 课税和举债的预算控制应当作为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本目标。
所谓公债管理政策是指政府在发行新债或以新债还旧债时,通过公债种类、发行条件等政策性操作,对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政策。公债管理政策的实质在于在:财政政策规定了国债规模、货币政策规定了可利用的货币资金和借贷资金的前提下的债务结构特征问题,包括政府未偿债券种类、所有权格局和国债期限结构(注:Sharp, A. M., C. A. Register and P. W. Grimes, 2000, Economics of Social Issues,Irwin/McGraw-Hill,p.431.)。
归纳起来,公债管理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下列四个方面:(1 )在发行新公债时, 是发行长期公债还是短期公债? 长期公债与短期公债如何搭配组合?(2)在公开市场操作时, 应将哪一种类和条件的公债作为对象?是减少短期上市未偿公债的数量而增加长期上市未偿公债的数量或是相反?从公债管理政策的角度来看,公债种类的多样化是有利的。因为,公债种类多样化一般来说都伴随着公债购买者增多,民间持有公债的数量就会增加,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政府收入的稳定。(3)在发行公债时,如何确定公债利率?一般来说, 偿还期限越长,利率就越高,但利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较小,而且利息支付比较稳定。相反,偿还期限越短,利率就越低,但利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较小。因此,利率差异导致利率变化对经济影响的不同。(4 )公债持有主体如何选择? 如果以银行特别是中央银行作为购买主体, 势必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对经济稳定产生冲击;如果以企业作为购买主体,无疑会减少企业用于实际资本的投资;如果以个人作为购买主体,可能减少消费,也可能减少私人储蓄。
可见,公债管理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延伸,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极大影响。
二、公债管理政策的目标
既然公债管理政策既与财政货币政策密不可分,又是一种独立的经济政策,那么,作为更接近于财政政策的公债管理政策,其目标必须符合财政政策目标的要求。就财政政策与经济运行的关系来看,财政政策目标体系可列为三大类,即经济稳定目标(包括价格稳定目标、充分就业目标、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反周期波动目标)以及公平收入分配目标。因此,财政政策的上述目标也是公债管理政策的目标。同时,公债管理政策作为独立的政策,它又有自身的目标,诸如拓宽公债的发行和分配范围、确保政府债券的顺利推销,维持政府债券市场的稳定、尽可能降低举债成本、实现均衡的期限构成等等。
在理论上,有关公债管理政策目标有两种见解。第一种见解也称为古典见解,认为公债发行与通货膨胀直接相关。因此,倘若政府要发行公债的话,应当发行流动性较低的长期公债。第二种见解也称现代见解,虽然有许多观点,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1 )通过发行一定规模的短期公债来刺激预期总需求;(2 )尽量减轻因公债构成变化所产生的影响;(3)在实现预期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公债的利息费用;(4)根据(3)的主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说,公债的最适构成主要是长期公债占主导地位。
第一种见解是围绕着公债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来展开公债管理政策目标的讨论,而第二种见解尽管在许多方面有些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公债构成的变化来讨论公债管理政策目标的。
从现代见解来看,公债管理政策自身目标与财政政策总体目标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例如,从财政角度来说,公债管理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公债的利息负担最小化,但从经济稳定的观点来看,公债发行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两个目标在现实中往往是对立的。如果公债总额一定,短期公债的比重若高,流动性就高,市场利率下降。利率降低意味着持有资产的价值增加,而且通过资产效应促使个人消费需求增加。同时,利率降低使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亦增加。相反,长期公债的比重若高,则流动性降低,市场利率升高,总需求减少。因此,在维持一定总需求的前提下,要适当选择使公债利息负担最小的短期公债与长期公债的搭配组合。
可见,如何确定短期公债与长期公债的搭配是公债管理政策的重要课题。但是,在实现中,压低公债的利息成本与促进经济稳定这两个目标之间经常不一致:为了降低公债的利息成本,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利率水平较低,故应趁机发行长期债券,以减轻利息负担;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宜发行短期债券,以免增加长期公债的高利负担。可是,为了经济稳定,在经济衰退时期应当发行短期债券,以刺激总需求增加;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应当发行长期债券,以抑制需求过旺(注:Laid, W. E.,1968,The Changing Views on Debt Management, Monetary Economics,ed.by A. D. Entine,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Inc.p.465—479.)。这样, 在政策目标上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公债管理政策自身目标与财政政策总体目标发生冲突时,以哪一目标为主?二是如何解决公债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就前一问题而言,由于公债管理政策只是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故此,从全局来说,公债管理政策目标要服从财政政策总体目标。就后一个问题而言,如果通过货币政策能实现经济稳定,则利息费用最小化可以作为公债管理政策的主要目标。但是,如果公债管理政策研究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就需要适当选择公债种类。

阅读全文

与我国短中长期国债结构图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炒股可以赚回本钱吗 浏览:367
出生孩子买什么保险 浏览:258
炒股表图怎么看 浏览:694
股票交易的盲区 浏览:486
12款轩逸保险丝盒位置图片 浏览:481
p2p金融理财图片素材下载 浏览:466
金融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属于什么 浏览:577
那个证券公司理财收益高 浏览:534
投资理财产品怎么缴个人所得税呢 浏览:12
卖理财产品怎么单爆 浏览:467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浏览:531
保险基础管理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146
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 浏览:719
行驶证丢了保险理赔吗 浏览:497
基金会招募会员说明书 浏览:666
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 浏览:224
怎么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 浏览:261
基金的风险和方差 浏览: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见 浏览:610
银行五万理财一年收益多少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