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巨灾债券的巨灾债券发行的程序
当保险公司与发行机构签订巨灾风险债券发行约定书后,债券发行的程序应可分成六个阶段。
阶段一:识别/评估风险
界定债券发行所承担的巨灾风险,并选取适当的风险评估模型。在实际中,通常交由专业的风险评估公司进行,如EQE、AIR等。
阶段二:证券发行的结构
针对风险转移者的个别需求以及发行者的国内或地区相关金融保险法律规定,设计出合乎法规要求的债券发行结构与形态,诸如SPR究竟是采取保险公司形式还是采取再保险公司形式等。
阶段三:审查评定
在巨灾债券发行前,由会计师或律师针对分保公司的财务状况、原承保合同的经营状况、分保风险的内容以及SPR公司的财务状况作一评定报告。
阶段四:文件编写编
写债券合同发行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发行者与投资者的权利义务、投资税赋、风险转移内容、损失计算等。
阶段五:债券信用评级
由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穆迪等)提供巨灾债券信用等级信息,作为投资者承包和购买债券的参考。
阶段六:上市发行
通常会交给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由其负责债券发行上市的承销工作。
② 保险期权,巨灾债券与再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朋友你问题属于保险公司转嫁风险范围,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分出业务与分入业务,是降低保险公司风险的;其他两方面一个属于国家债券回报较高,也是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一种方式;保险期权是保险公司购买期权将风险转移到证券期货方面来降低自己风险.
③ 巨灾保险债券的分类
巨灾债券的运作及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对策研究吕雪梅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2000多亿,占GDP的3%,占新增GDP的42%。因此,我国的巨灾保险需求不断上升,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我国目前在巨灾保险方面的供给却十分有限,许多防范巨灾风险的险种几乎空白,供给和需求间存在巨大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再保险市场缺乏足够多的市场主体和资金来对巨灾风险进行分保。巨灾债券作为发达国家保险业积累巨灾基金,扩大保险业偿付能力的成功做法,可以将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转嫁给资本市场,从而弥补保险市场的资金不足,同时也为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我国发行巨灾债券对于我国保险业转移巨灾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探讨了巨灾债券的内涵、运作机制及产品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巨灾债券的发行及运作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国发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巨灾风险巨灾债券触发条件再保险特殊目的再保险公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42;F832.5
【DOI】:CNKI:CDMD:2.2007.106715
【目录】:内容提要4-6引言6-9一、研究背景和意义6二、文献综述6-8三、研究方法与内容8-9第一章巨灾债券运作的基本原理9-20第一节巨灾债券的内涵及分类9-11第二节巨灾债券的特性分析11-13第三节巨灾债券的运行机制及风险13-16第四节巨灾债券的定价分析16-20第二章西方发达国家巨灾债券的运作及借鉴20-30第一节巨灾债券产生的动因20-21第二节美国USAA巨灾债券的运作21-25第三节日本巨灾债券运作25-27第三节欧洲巨灾债券的运作27-29第四节发行巨灾债券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及启示29-30第三章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及对策建议30-44第一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必要性30-34第二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可行性34-36第三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障碍分析36-39第五节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对策建议39-44结论44-45注释45-46参考文献46-49论文摘要49-51ABSTRACT51-54后记54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④ Catastrophe Bond是什么意思呢
Catastrophe Bond
巨灾债券;巨灾风险债券;灾难债券
巨灾债券(catastrophe bonds)是通过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结的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需要通过专门中间机构(SPRVS)来确保巨灾发生时保险公司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偿,以及保障债券投资者获得与巨灾损失相连结的投资收益。其重要条件是有条件的支付,即所谓的得赔偿性触发条件和指数性触发条件。
巨灾债券是指债券公开发行后,未来债券本金及债息的偿还与否,完全根据巨灾损失发生情况而定。即买卖双方通过资本市场债券发行的方式,一方支付债券本金作为债券发行的承购,另一方则约定按期支付高额的债息给另一方,并根据未来巨灾损失发生与否,作为后续付息与否及期末债券清偿与否的根据。
例句筛选
1.
The Catastrophe Bond--A New Channel for Risk Sharing
巨灾债券--风险分摊新渠道
2.
And in 2006, Mexico became the first sovereign country to issue a catastrophe bondwith technical support from the Bank.
2006年,墨西哥在世行技术援助支持下,成为全球第一个发行巨灾债券的主权国家。
⑤ 请问有哪些国家的企业运用巨灾债券,具体的案例怎样。谢谢了
名思义,发债成本就是借债人举债和还债过程中的开销。以实物债券为例,印制一美元一张的债券和印制一万美元一张的债券的成本是一样的(假如花费0.80美元印一张),债券销售和债务到期后回收债券的费用一张0.20美元,发债的总成本为一张债券一美元(不计利息)。如果美国政府发行一万美元一张的债券,不算利息,付出一美元的成本,可以借到9999美元。如果发行一美元的债券,付出一美元的成本后,美国政府等于一分钱也没有借到,到期后还要偿付这一美元的债务及给债权人的利息,发债成本超过了债务本身。当然现在实物债券已经很少了,如果不计利息,债券发行和回收过程中的票据清算和货币清点的费用,一次一美元和一万美元的发行成本还是一样的。这一次最少的债券发行额,就称为债券价格。提高发行价格的意义就很清楚了。
⑥ 关于近期地震对日本债券的影响。及原因
据路透社报道,价值约10亿美元的日本巨灾债券将受此次地震的严重影响,债券持有者可能损失数百万。 另据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估计,此次日本地震可能会影响超过15亿美元的巨灾债券。目前,至少有8只巨灾债券将受到此次地震的影响。据瑞士再估计,此次受影响的巨灾债券在全球总价值为121亿美元非寿险巨灾债券中的占比将达到12.5%。 目前,多家再保险公司在日本市场发行了巨灾债券。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曾于2007年10月代表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在日本发行价值约2.5亿美元的地震风险债券Midori。2008年,慕尼黑再又通过Muteki公司发行3亿美元的巨灾债券,帮助日本农业互助保险协会(Zenkyoren)将地震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不过,一家总部位于欧洲的经纪公司称,由于Midor和Muteki债券的触发条件明确要求地震必须发生在日本本地,因此此次地震可能不会对这两只债券造成影响。此外,2009年,法国再保险公司(Scor)也通过发行以日本地震为触发条件的巨灾债券筹集到资金7500万欧元(约1.04亿美元)。 巨灾债券是发行主体(通常为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通过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结的债券,将部分自然灾害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在巨灾没有发生时,保险人需要向持有人返还本息;当巨灾发生且造成损失满足触发条件时,保险人将不向债券持有人返还本息,由债券投资者承担巨灾的部分损失。
⑦ 巨灾债券的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
自1994年推出巨灾债券以来,保险证券化市场接连成功地推出数个案例,推出后不甚成功的案例也为数不少。在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状况下,国际上大型的投资银行、再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投资者等,都积极投入不少人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期望能创造出更吸引风险转移者与投资者需求的商品,以扩大巨灾债券市场的承保容量。
根据纽约 Marsh & Mclennan Securities 过去发行经验的建议,成功的巨灾债券应具备以下几点:
其一,债券化的风险必须能够定价。债券化的巨灾风险必须能够定价,而且必须通过公正的第三者进行巨灾风险的定价。因此,该订价者必须是市场上有信誉、有专业能力且具备公正性的订价机构,同时能够随时公开相关巨灾预测报告,使风险订价的过程透明化,以降低道德风险的产生。
其二,债券的大小须适当。债券的发行过程中所需的成本高昂,诸如SPR的设立成本,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等专业咨询费,订价机构的风险订价成本,行政成本等相当高昂。这些成本都属于固定成本,因此不论债券金额的大小,其所需的相关发行成本并不会相差太大,所以如何在固定成本下,寻求适当的发行单位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当发行数量愈大时,相对的平均成本会愈低。
其三,债券发行内容的设计必须同时满足风险转移者的需求。巨灾风险承保的广度与风险承保理赔机制的设计,必须同时满足风险转移者的需求。由于债券风险承担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债券评级,而债券评级的高低亦是决定购买者购买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债券发行设计当时就必须决定适当的风险承担与债券评级。如USAA所发行的巨灾债券,虽属同次发行但却可设计成ClassA-1与ClassA-2两种不同评级的证券,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投资者。
实际上,以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巨灾债券交易内容来看,几乎所有的债券承保风险,都可以在传统再保险市场上找到替代的再保合约,而且承保条件可能比巨灾债券还要优越,价格上也可能较低廉,只不过再保险公司具有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的风险,不像巨灾债券买卖采取十足担保,交易的信用风险几乎为零。
虽然如此,但在巨灾市场呈现价格疲软的软性市场时,巨灾债券的价格相对于传统的再保险或许偏高,而且承保条件也可能较差于传统再保险,因此,短期内巨灾债券的市场定位,应该仅限于补充传统再保险的不足,当刚性市场来临时,作为另外一种分散巨灾风险的渠道和方式。
如前所述,SPR在巨灾债券发行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主管当局而言,如何通过相关的监管法规来规范SPR的运作,以同时达到管理监督的职能,从而简化SPR公司设立的程序是相当重要的。就百慕大、开曼岛等地现行的相关监管法令而言,基本上提供了SPR设立者成本低廉且设立程序简便的法令结构,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性公司到此成立SPR。
再以美国巨灾债券的发展为例,与百慕大、开曼岛等地的法令条例相比较,美国各州监管机构亦积极争取从业者SPR的设立,而着手通过相关法令,如伊利诺州(Illinois)保险监管已经通过保护单元公司法(Protected Cell Company Act),允许保险公司通过所成立的保护单元公司,在市场上发行巨灾债券,而且这项法案也经过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NAIc)的认可,因此,未来保险公司将可以更轻易地在美国境内发行巨灾债券,而不须转移至国外百慕大、开曼岛等地发行,保护单元公司的设立将因此而取代过去SPR的设立。
此外,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于1999年底通过保护单元公司典型法,该典型法将作为未来各州从事有关巨灾保险证券化程序的规范,其中明确载明保护单元公司设立的相关规范。因此,可预见未来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发行市场必将快速成长。
⑧ 中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风险证券化的
发展问题,你可以
上网查一下
⑨ Catastrophe Bond 是什么意思啊
catastrophe bond灾难债券
例句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launching Catastrophe bond,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and fundamental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merit and demerit of Catastriophe bond.
本文分析了巨灾债券出现的原因,系统阐述了巨灾债券的定义和基本架构。并分析了巨灾债券的优缺点。
Japan, for example, has issued natural catastrophe bonds or swaps to offset earthquake risk.
以日本为例,它已发行了自然灾害债券或掉期工具,用以抵消地震带来的风险。
Thinking on Introcing the Catastrophe Bond into the Insurance Instry of China
对我国保险业引进巨灾债券的思考
The earthquake was a terrible catastrophe.
这次地震是个可怕的灾难。
You need a strong adhesive to bond wood to metal.
需要强力胶才能把木料粘在金属上。
⑩ 巨灾债券的缺点
相对而言,巨灾债券的发行也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⒈交易成本较高。由于债券交易涉及投资银行、十足财务担保、信托机构、精算与定价等,造成交易成本较高。
⒉可能影响股价。债券交易的细节容易造成相关信息的公布,而可能影响风险承担公司股价的下跌。
⒊低投资杠杆。巨灾风险投资者必须提出100%的担保。
⒋交易关系仅及于合同期间。不像传统再保险分出与分入公司间的良好长久关系,因此,所有的交易在期间终结,亦同时终止买卖双方间的关系,并无后续关系往来。
⒌投资者对巨灾风险不熟悉。并非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熟悉巨灾风险的合理价格,亦不了解财产保险损失赔款的计算,因此无法全面普及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