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是指名义负利率并不直接等于真实收益。所以无论正与负对于实际收益而言并没有大影响,也就不会影响购买者购买。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例如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行-0.1%的负利率,将从2016年2月16日起执行。
② 国债负利率是什么一回事
这个很简单,手上持有负利率的国债比你自己持有货币保值,牙买加体系以后美元不在和黄金挂钩,现代货币本质上只是银行的信用债券,是一种信用债券货币。
资本总是向着能够增值的方向前进的,《资本论》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在国内流通领域内,只能有一种商品充当价值尺度,从而充当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双重价值尺度,即金和银。
总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国债负利率有利可图,不然没人买。
举例:德国负利率,实质首先都是用欧元买的,如果欧元解题以后德国的国债必然换成德国马克,比什么里拉值钱,因为现代货币是用来支付的,必须有商品,德国生产力高,生产力就是财富。
③ 国债利率是负的意味着什么
负利率往往意味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导致投资者即使利率为负也继续投资国债。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3)负利率国债抢购扩展阅读
负利率的消极影响:
1、存贷利率倒挂会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有人会从银行借款再存入银行。以坐收利率倒挂的差额;
2、不利于借款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当存贷利率倒挂时,企业的资金使用会浪费,甚至有货币资金闲置时也不归还银行贷款,引起信贷资金周转不灵;
3、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核算。利率倒挂的情况下,银行吸收存款越多,发放贷款规模越大,则亏损越大,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
④ 日本十年国债收益率为负还有人愿意购买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是因为负利率下国债流通价格还会上升
这个有点类似于股市等资产的泡沫一样,有几个原因吧。
1,市场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央行都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资金涌入股市、债市。
2,投资国债的收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资产增值,一部分是利息收益。虽然说是负的收益率,也就是付给央行利息,但是市场预期资产(国债)会升值,这使得总体收益仍然为正。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央行的持续的、大量的国债购买计划。市场预期,短期内这种国债购买还会持续下去。
3,像养老金、保险机构、银行机构等等一些机构由于资产限制、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必须持有债券一定的比例,这也有一定的影响。
⑤ 负利率国债为什么还有人买
第一种购买负利率国债的人,应该还是为了收益。需要明白的是,国债的收益率为负,并不是说买了国债之后还得倒贴利息,而主要是因为国债的溢价很高,利息收入不足以补偿因溢价带来的损失。
然而,国债的收益率为负,却并不代表买国债就赚不到钱。因为只要是上市交易的国债,价格就会有变动,所以只需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同样可以获得收益。所以那些购买负利率国债的人,有一部分肯定还是冲着收益去的。
第二种购买负利率国债的人,可能是图国债的安全。国债的收益率虽然不算高,甚至还有负利率的国债,但国债的安全性却很高,因为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国债,不还的概率很低。当经济和金融的风险开始增加时,持有任何资产可能都会受到一定损失,此时哪种资产更好,就看谁亏得更少了。而国债虽然有负利率的,但正常来说也不会负很多。只要能保障资产的安全,这点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种买负利率国债的,就是各国的央行了。央行购买国债,主要还是从宏观层面的考量。比如日本央行每个月都会拿出大笔的资金来购债,以维持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对央行来说,购买本国国债就是向市场投放货币的一种形式,对于收益和安全性就不是很在意了。即使收益为负又怎样,没钱了再印钱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