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债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债券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来,多个部门相继推出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监管条例,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多个地方政府着力研究部署绿色债券奖励政策,激励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尽管区域范围目前仅有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债券种类只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但在支持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同时,其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将会得到复制和推广,这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促进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Ⅱ 最近我国债券市场有什么大的变动请从3个方面分析原因。
最近我国债券市场没有很大的变动,利息也没有很大变动。
Ⅲ 如果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则利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债券市场价格与利率成反比例关系波动,债券市场价格高则利率低,反之,债券市场价格走低则利率走低。存款更容易变现但是利润低,因为,债券不容易变现但是利润相对高。二者同时在市场上出售,暂时达成平衡。 一旦利率升高,意味着投资存款的收益升高,一部分人就会因为债券的流动性不尽如人意而将原本购买债券的钱去存款,这样对债券的需求就少了,为了卖出更多的债券,债券的价格就会下跌。反之亦然。
Ⅳ 麻烦请教高手关于经济数据对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美元走强——国债信息恢复——利率走强,浮动利率国债是同方向变化的,期货短线的结果是升降升,也就是“M”形,这是短期市场经验。
由于现在的关键因素是市场信心,所以,美国经济趋于复苏,对于全球金融市场都是一个很有益的信号,欧洲国债啊,利率都会走强的,记住,现阶段市场信心是关键,其他都没有这个重要,千万别把问题想复杂啦。
不过非农数据属于短期影响,你要靠他研究债券的话不是特别实在,那还不如去看蜡烛图呢
Ⅳ 我国债券市场目前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问题之一: 市场规模小,交易不活跃 在中国,债券市场本身就并不发达,而企业债券市场相对国债和金融债的发展更加缓慢,在美国,企业债券余额则基本保持在整个债券市场的20%的份额。 交易不活跃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能在交易所进行,而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存在诸多限制性条款,按规定只有企业债券中信誉较高的才可获准上市流通,致使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在交易所上市转让,交易对象减少,市场交投不活,交易市场发展缓慢。二级市场的滞后,必然反过来影响一级市场的发行,从而制约整个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发展。问题之二:品种单一, 定价不合理 方向,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进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这是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再次强调。这些都说明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指明了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而且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和人们投资心理的好转,楼市政策的严格,资金的涌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债券市场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Ⅵ 滞胀时期债券市场的的情况
一,经济增长凸显"滞胀"阴影
(一)经济增速可能在4季度迅速回落
我们研究认为,根据当前的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宏观调控力度以及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经济增长在2004年4季度到2005年上半年将迅速回落.
1,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为4年来新高
通过对99年6月份以来的投资对GDP的贡献度的测算(参见下图),我们可以看到GDP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自2000年以来持续上升.在1999-2000年,投资对GDP的贡献度在27%,而202003年上升到37%.这种情况在2004年上半年得到延续.2004年上半年,GDP对投资的贡献度为37%,高于2003年同期8个百分点,高于2000年18个百分点之多!可以看到,本轮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特征,一旦投资得到有效抑制,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可能难以维系.
图1 投资对GDP的贡献度
随着2004年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的进行,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抑制.从图2可以看到,自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持续快速上涨,2003年全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长28.4%,而2002年全年这一数据为17.4%.进入2004年的第二月,该数据更是上升到53%之高,投资过热的迹象十分明显.为此,央行连连出台调控措施,实行了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发行大量央行票据对冲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投放.另外,更为重要,也更为直接的是行政手段的实施.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2004年投资过热的迹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反映在数据上为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速的迅速回落,从2月份的53%回落到7月份的31.1%.我们预计,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宏观调控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投资增速的下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图2 近3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速
一般而言,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即上半年投资的回落对经济的影响预计在第4季度甚至明年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石油价格高企抑制经济增长
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到40美元/桶以上,一度逼近50美元大关.主要是受以下因素的综合作用:(1)全球需求增长,特别是中国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2)库存的下降,主要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不断下降;(3)美元贬值使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高.相对于2001年美元兑欧元汇率的最低点是0.8849,2003年美元兑欧元汇率达到1.2611,美元贬值幅度达到43%,而同期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了20%左右;(4)以投资基金为主的投机性资金大举进入,推高油价.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导致目前国际油价连创新高的各种因素在2004年第4季度不会马上改变,预计20200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还将维持在历史高位水平.
目前的高油价已使亚洲许多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国际有关机构202003年的推算,一桶原油超过30美元,亚洲国家平均通货膨胀率增加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放慢0.25个百分点.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下去,202004年亚洲经济增长将下调约0.8个百分点,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也将进一步升高.进口石油的亚洲国家因使用替代能源能力较小因而需要付出高额费用,国际收支平衡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对于产油的亚洲国家,如果油价平均保持每桶35美元以上的高价位,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上升0.6个百分点.
中国逐渐由资源自给型国家转变为资源进口型国家.按照2003年的数据,中国的原油进口已达到1/3.根据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的研究,如果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30美元/桶以上,我国的GDP增长率将下降0.25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则我国的GDP增长率预计下降0.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随着宏观调控的进行而导致投资增长的受限,以及石油价格高企的影响,预计2004年第4季度乃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GDP将摆脱目前快速上升的轨道,季度同比增速迅速回落到7-8%的水平.
(二)物价高企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1,粮食价格长期难有大幅回落
我国今年的秋粮有望获得丰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预计20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度增产6%左右.如是,将扭转连续4年产量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时,美国农业部也根据秋粮的情况调高了对中国粮食产量的预期(参见下表).
中国粮食产量情况预计
种植年度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F1)
2004/2005(F2)
粮食产量(百万吨)
343.09
324.08
337.30
345.30
备注:(1)种植年度为每年8月至次年7月.因此今年的秋粮计入04/2005年的产量.(2)F1为美国农业部7月份的预计数据;F2为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预计数据.
但是,应当看到,即使今年秋粮增产,依然无法满足国内日益扩大的粮食缺口.因此,预计粮食库存持续下滑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图3).
不过,随着播种面积的扩大以及因农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到2005年秋季粮食问题有望得到较好的缓解.
图3 我国粮食库存情况预计(单位:百万吨)
2,石油价格对物价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前文中我们分析到了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国际油价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30美元以上,我国的CPI将较去年同期上扬0.4%.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很有可能维持在40美元附近的高位,短期内下降的空间有限.而国内的油价虽然经过调整,但是与国际油价的上涨依然有一定的差距.换句话说,即使国际油价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国内仍存在油价继续上调的可能.而且,根据历史上调价情况看,即使国际油价回落,国内油价调低的步伐总是较慢.因此,在国际石油价格维持高位的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国内的物价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宏观调控的进行,以及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内难以迅速回落,我国经济在第4季度至2005年上半年面临着经济增速回落,物价继续走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具有一定的"滞胀"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二,债券投资:控制风险为主,加强创新设计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走强,物价的回升,债券市场结束了多年的牛市,经历了连续的收益率上升行情.在过去的1年时间内,交易所中长期国债收益了上升了150-200BP,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见图4).
图4 2003年8月以来交易所部分国债收益率变动情况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滞胀"阴影,而国际环境中美元又进入了明显的升息周期,不少机构预计美国经济在2004年和2005年均将维持在4%以上的增长率,失业率也将持续下降到5.5%左右,而同时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左右.根据这种分析,美联储很有可能在2004年年底之前再度升息50BP,达到2.25%,而2005年年底可能最终把利率调高到4.0%以上.由于中国采取近乎固定利率的汇率政策,因此长期看美元利率与人民币利率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如果美元利率连续调升,则人民币利率调升的压力将持续上升,最终调升人民币存款利率很难避免.
在面临利率上调风险的情况下,债券投资无疑要把投资风险放在首位,我们建议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控制投资仓位.在过去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中,不少机构运用债券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回购利率)的利差放大持仓,以期获得超额收益.这种操作方式在收益率下降时期可以获得利差和溢价的双重收益,但是在收益率上升时期则扩大了持仓风险,导致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不少机构资金链出现断裂,不得不斩仓出局.我们认为,在利率可能面临上升周期的环境下,投资者一定要控制好投资仓位,保证流动性需要.
二是控制投资久期.众所周知,利率上升周期的久期控制非常重要,很多基金公司在202004年初就把债券投资久期缩短到2年以内,应该说规避了收益率上升带来的投资风险.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控制久期较控制投资仓位更重要.
三是加强控制风险的久期中性投资策略.随着跨市场国债供给的持续增加以及期限结构的更加合理,运用不同期限,不同品种进行久期中性的投资可能成为弱市中致胜的重要手段.对于仓位较重,久期较长但是以成本计价的机构,很难通过减仓来实现降低风险的操作(实现了亏损),不妨可以考虑通过对冲来降低风险持仓.当然,这种操作需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并结合对收益率曲线的把握来进行.另外,两个市场间,同市场不同品种间的利差可能会经常出现,进行这种利差套利交易也是弱市中可以取胜的交易策略.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销售交易部)
结论来源:《油价对经济及行业的影响》,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
Ⅶ 债券市场这波牛市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有经验的前辈来说两句,谢谢!
降息周期结束为止.债券的好坏看到期收益,降息从另一方面就体现了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价值.
公司债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很差,难抛!
Ⅷ 最近债市出现暴跌现象,把我这种债券持有者吓坏了,债券市场到底还能否投了啊
怎么说呢,我这两天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关于债市走势的预判,文章里正好是天弘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姜晓丽的一些个人观点,她认为目前债券正处于一个短暂的调整期,明年一季度后还是有建仓机会。我看完以后还是比较认同,因为从央行的态度来看,央妈已经放水,整体来看是积极的态度,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应该跟着大的趋势走,我也比较信任牛人的观点,而且临近年末,资金成本各种飙升,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下,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情理之中,我建议你还是先观察观察,等翻年以后再进行操作也不迟,债券市场依然是投资的重要方向。
Ⅸ 2017年债券基金市场怎么样
综合基本面、通胀面、资金面的情况来看,债券市场的利好因素还将存在,2017年的市场并不悲观。但是由于短期因素的扰动,年末仍然存在一定压力,需要在调整中把握中长期机会。
2016年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债券尤其是信用债增量配置的最重要参与主体从银行自营资金变成了理财资金。这里的银行理财资金包括银行理财部门的直接投资、委外、定制公募基金等。预计到2016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
在委外资金中,大部分管理机构都是通过以债券底仓+加杠杆获取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以获取资本利得(包括利率债波段、信用债拉长久期)为增强收益的方式来完成业绩目标。
这一切的银行资金大循环,在债券牛市下,当然是没问题的。如果由于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资金价格易上难下的情况下,若委外资金达不到预期收益(最大可能是估值亏损),可能导致银行委外规模收缩,委外的资金管理机构被迫卖券降杠杆,导致债券卖盘增多,对债券市场造成较大的二级市场供给压力,从而逐步将收益率砸上去。
总结而言,债券被动去杠杆的螺旋式路径:
风险事件触发收益率上升-->收益率不及预期-->银行委外资金供给量的收缩-->委外管理机构被迫去杠杆-->债券卖盘增多-->收益率上行-->导致更多的债券抛盘。
在资金价格易上难下、流动性边际宽松概率减小的情况下,如果股市向好,股市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凸显。
2017年的判断是区间震荡,那么利率出现阶段性上行时,就是好的配置机会。
目前各方面经济数据看起来,经济软着陆概率很大。展望17年,房地产能不给经济增长带来拖累已是不错,指望房地产给增长带来多大正贡献不太可能。17年财政政策(基建、PPP)和改革政策(国企混改)对经济增长尤为重要,若这些政策执行不力或效果不达预期,经济有可能在17年年中或下半年出现进一步衰退,货币政策只能被动进一步宽松(汇率利率权衡下,保利率要紧)。
投资机会分析:
1、信用违约主体所在行业的产业龙头债
如果个别过剩产能的信用主体违约了,那么就会出现如2016年一季度的机会那样,产业龙头债的性价比非常高。银行受限于风控制度,属于风险规避型,这块的机会应该属于券商、基金、私募基金等。
2、CB、EB的机会
可转债、可交换债拥有债性和股性双重属性,防守性和进攻性兼备。若股市出现行情,CB、EB表现估计不错。
3、PPP等结合财政的非标机会
PPP目前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关键点在于政府是否意愿让渡出真实利益给民间资本。17年估计PPP会进一步落实,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
Ⅹ 基准利率下行,则债券收益也面临下行压力,债券价格上升,这句话怎么理解
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率成反比,债券价格越低,则投资收益越高,反之债券价格越高则收益越低。
债券收益率与基准利率同方向变化,基准利率上升,则投资者要求的债券收益率也上升。
因此,基准利率下行,则债券收益也下行,债券价格上升。
你的理解1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债券价格不变,则降息后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较高,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债券价格上升,引起收益率下跌。